3月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孫鑫貴介紹了樓宇辦公場所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落實情況。
孫鑫貴說,近期,市疾控中心會同市衛生健康監督所組建了督導組,通過人員訪談、查看資料、實地檢查等方法,重點對返京人員管理、健康監測、通風換氣、消毒以及健康教育等情況進行檢查。截至3月3日,共排查45座樓宇中的61家單位。
督導組發現樓宇辦公場所主要存在的6大問題:
(一)寫字樓經營管理者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有待加強。表現在管理者未對樓內各單位統籌管理,導致各有關單位落實疫情防控措施鬆緊不一。
(二)有的單位疫情防控宣傳存在不足。在醒目位置張貼各類健康提示較少,很少對員工開展健康培訓。
(三)有的單位對員工健康狀況監測重視不夠。對員工體溫測量未做記錄,體溫測量工具配備不足。難以在單位層面落實「早發現」的措施。
(四)辦公工位布局不合理。部分單位辦公場所工位比較密集,工位間距較小,桌面無擋板或擋板過低,存在人員密集辦公的風險。
(五)室內空氣流通狀況存在問題。部分單位集中空調通風系統較為陳舊,無法關閉迴風系統;有窗戶的辦公場所開窗通風不夠;部分廂式電梯無通風換氣裝置或未運轉。
(六)就餐方面存在的問題。不提供餐飲服務的寫字樓,中午時間存在大量送餐人員在樓外聚集的情況;提供餐飲服務的寫字樓,廚房工作人員存在佩戴口罩不規範和聚集的情況。
針對排查中發現的問題,督導組提出了建議:
(一)進一步落實樓宇經營管理者主體責任。做實做細各項防控措施。協調樓宇內單位錯時或靈活上下班,樓內工作人員數量較非疫情期間減少50%。集中管理樓宇內各單位在崗人員健康監測信息。在建築物公共區域醒目位置張貼健康提示,加強復工復產後疫情防治知識科普宣傳。
(二)做好出入口人員登記管理。要做好樓宇各出入口人員體溫檢測和登記工作。對非本單位人員進行體溫檢測,並詢問來源地等情況,符合要求方可進入。指紋考勤機應暫停使用。
(三)加強員工健康監測。及時甄別員工發熱、乾咳等身體異常狀況,並安排從快就診,實現「早發現」的防控目的。
(四)合理調整辦公工位布局。辦公場所應劃分為若干獨立區域並保持適當距離,辦公桌最好設置擋板,每個人之間的間距不小於1米。也可採取AB角輪班、「三班兩倒一休」等辦公形式,減少人員聚集。
(五)保持工作場所通風換氣。要敦促職工注意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當空調通風系統為全空氣系統時,應當關閉迴風閥,採用全新風方式運行。在疫情期間,樓宇經營管理者應每周對運行的集中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消毒。
(六)做好公共場所清潔消毒。由專人負責對電梯、衛生間、洗手池、浴室等定期消毒,增加電梯按鈕、門把手消毒次數。
(七)加強員工集體用餐和廚房衛生管理。統籌各單位就餐時間,實行錯峰就餐,用餐時應避免面對面就坐,縮短用餐時間。做好廚師的健康管理,嚴格要求廚師做好個人衛生和佩戴口罩。做好洗消間衛生清潔工作,使用後的餐飲具要嚴格執行「一洗、二涮、三衝、四消毒、五保潔」的操作程序。做好清潔區和汙染區劃分,及時將清洗後的餐飲具分類碼放在保潔櫃內。
(八)加強重點人員技能培訓和管控。根據樓宇內人員情況,識別防控工作薄弱環節,加強重點人員管控,如保安、保潔、勤雜人員等,降低駐樓人員居住密度,加強通風和消毒,對衛生防疫知識加強普及教育,積極推進愛國衛生運動,形成人人參與防控的局面。
小餐館又陸續開張了,疫情防控怎麼做?北京疾控:少交流,專心吃飯!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孫鑫貴針對小餐館陸續復工,建議小餐館要增加就餐飯桌距離來防範新冠肺炎,每張飯桌只坐1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建議就餐人員吃飯時少交流,專心吃飯。
小餐館防控疫情具體舉措如下:
要落實主體責任;進入餐廳前必須測量體溫;在疫情期間,建議不集中堂食,若必須堂食,可採取輪流或者分散方式就餐,為了減少在集中場所的駐留時間,鼓勵打包帶走,單獨就餐;就餐前正確佩戴好口罩,如果去餐廳,要確保自身健康,沒有出現新冠肺炎可疑症狀,並正確佩戴好口罩,就餐前再摘下,除了用餐時間,均要戴好口罩;保持手部清潔,就餐前要洗手;應採取分散或錯峰就餐等方式,控制同時就餐人數;排隊點餐或結帳,設置排隊一米線;就餐飯桌增加距離,每張飯桌只坐1人,有效減少人員聚集;就餐時少交流,專心吃飯。餐具消毒也是疫情防控重要一環。對此,孫鑫貴表示,最有效、最安全的餐具消毒方法是熱力消毒。首選將餐具洗淨後,置於沸水中煮沸15分鐘至30分鐘消毒;或將餐具清洗乾淨後放在熱蒸汽發生器中,蒸15分鐘至30分鐘;也可用適宜於餐具消毒的化學消毒劑按產品說明書進行消毒。
北京對6萬餘處越冬蚊孳生場所進行了清理和消殺
3月5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說,針對近期疫情防控形勢和穩妥有序推進復工復產要求,全市各區、各行業、各單位持續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動員市民參與疫情防控、環境衛生整治。
疫情發生以來,全市各級愛衛會出動人員約30萬人次,清除環境衛生死角15萬餘處,清運垃圾5萬餘噸,投放鼠藥2.7萬公斤,對6萬餘處越冬蚊孳生場所進行了清理和消殺。
具體來說,各級愛衛會嚴格落實「四方責任」,對樓宇、商場、車站等公共場所,公交車、地鐵等公共運輸工具,以及樓道、電梯等公共區域進行清潔、通風。特別針對復工復產的企事業單位,切實做到辦公環境乾淨整潔。機場、鐵路、公交、地鐵、客運交通等部門嚴格落實公共區域和交通工具環境衛生和消毒管理制度,各街道、鄉鎮督促轄區商務樓宇、企事業單位落實環境清潔、體溫測量、人員防控、減少聚集、預防消毒等措施,將愛國衛生工作做實做細。
各街道(鄉鎮)、社區(村)持續開展社會環境衛生整治,及時清理堆積雜物、垃圾,消除衛生死角,各個社區(村)對樓道口、電梯、垃圾收集點、公廁等公共場所和設施定時清潔消毒。倡導市民開展家庭衛生大掃除,不斷淨化美化家庭環境和公共空間。加強農村戶廁衛生管護,保持清潔衛生,減少病毒糞——口傳播風險。
【來源:內蒙古漢語衛視】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