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機場客運吞吐量列表列出了每年由國際機場協會和BAA提供的年度總旅客吞吐量來衡量所得出的世界上最繁忙機場列表。計算旅客的定義是指定日期內在機場抵達、離開或中轉的任何個人。
自2000年起,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一直是世界上旅客吞吐量最大機場。東京則因為擁有兩座旅客流量龐大的機場,成為民航客運最繁忙的城市。
哈茨菲爾德-傑克遜亞特蘭大國際機場(英語:Hartsfield-Jackson Atlanta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代碼:ATL;ICAO代碼:KATL;FAA代碼:ATL),簡稱亞特蘭大機場、哈茨菲爾德-傑克遜機場或傑克遜機場,位於美國喬治亞州亞特蘭大市中心南方約11公裡處,為全世界旅客轉乘量最大、最繁忙的機場(2018年客運吞吐量高達107,394,030)。
亞特蘭大機場是一座24小時全時段營運的機場,除了作為主軸的國內線外,多家來自全世界的航空公司也以此為重要樞紐,其中達美航空、穿越航空、達美(Delta Connection)與大西洋東南航空(Atlantic Southeast Airlines)等航空將本機場作為樞紐機場,旅客可由此機場飛向全世界超過45個國家、72個城市及超過243個目的地。五條跑道和七座航站樓。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IATA代碼:PEK;ICAO代碼:ZBAA),簡稱首都機場、北京機場,為中國首都北京的聯外國際機場,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及順義區,是中國規模最大和最繁忙的民用機場,同時也是中國國際航空的基地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是目前客流世界排名第二大機場。2018年數據統計,首都機場旅客吞吐量超過1億人次,僅次於美國亞特蘭大國際機場。
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擁有三座航站樓,兩條4E級跑道、一條4F級跑道,以及旅客、貨物處理設施。機場有兩座控制塔,T1、T2和T3共三座航站樓。機場原有東、西兩條4E級雙向跑道,長寬分別為3800×60米、3200×50米,並且裝備有II類儀表著陸系統;其間為一號航站樓、二號航站樓。2008年建成的三號航站樓和第三條跑道(3800米×60米,滿足4F類飛機的使用要求)位於機場東邊。首都機場有15塊停機坪,328個停機位(包括近機位與遠機位)。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即將完工,屆時將問鼎全球第一大客流量機場寶座。
杜拜國際機場(阿拉伯語: ;IATA代碼:DXB;ICAO代碼:OMDB)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的主要機場,為阿聯航空公司的樞紐港。可起降目前所有的機型,是中東地區重要的航空中途站之一,許多來往於亞洲、歐洲及非洲間的飛機中停於此。機場內擁有眾多的商店,因此它成了在阿聯購買免稅商品的主要場所。
洛杉磯國際機場(英語:Los Angeles International Airport,IATA:LAX,ICAO:KLAX)是美國加州大洛杉磯地區的主要機場。當地人一般皆以洛杉磯國際機場的代號「LAX」來稱呼該機場(其英文讀法為每個字母個別發音)。
就搭乘直達班機的旅客數量而言(非銜接航班),在全球眾多機場之中,洛杉磯國際機場名列前茅。以服務的總旅客數量與貨物的總重來看,洛杉磯國際機場之客運業務為全球第4大,僅次於亞特蘭大機場、北京首都機場以及杜拜機場。在2018年,服務超過8,753萬旅客和200萬噸貨物。洛杉磯國際機場不但是加州最繁忙的客運機場,在美國也名列第二大,僅次於亞特蘭大機場。若僅單計算國際旅客數量,洛杉磯國際機場則排名第二,僅次於第一大的紐約甘迺迪機場。
值得一提的是,洛杉磯國際機場是最有名民航飛機迷觀賞飛機的機場之一。其中,Imperial Hill 地區為著名觀機的地點,整個機場的南面由此處可一覽無遺。此外,位在24左跑道與24右跑道端靠近In-N-Out漢堡快餐店旁的草地,更是飛機迷經常造訪之處。在此處觀賞民航班機,最大的好處,是有機會可以看到各種不同機型,飛越頭頂上空而降落的壯觀景像。
東京國際機場(日語:東京國際空港/とうきょうこくさいくうこう Tōkyō Kokusai Kūkō ,IATA代碼:HND;ICAO代碼:RJTT)是位於日本東京都大田區的機場,因座落於羽田地區而通稱為羽田機場(羽田空港/はねだくうこう Haneda Kūkō ),啟用於1931年8月25日,與成田國際機場並列為東京兩大聯外機場。雖以「國際」為名,但因與成田國際機場分工,實際上以運營國內航線為主,短程與少量長程的國際航線為輔。根據日本《空港法》,該機場被分類為據點機場。其佔地約1,522公頃[1],擁有3座航站樓、4條跑道,無論在面積、起降航班或旅客流量上,均為日本民航機場之最;截至2018年,也是世界客運流量第5高的機場。
奧黑爾國際機場(英語:O'Hare International Airport, IATA: ORD, ICAO: KORD)是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的主要機場,位於市中心西北27公裡。自1960年代擴建完成直到1998年,奧黑爾機場一直是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機場。1998年後,亞特蘭大哈茲菲爾德-傑克遜國際機場在客運流量上超過奧黑爾。目前,奧黑爾仍是世界上起降次數最多的機場。奧黑爾機場是美國第四大國際航空樞紐,排在甘迺迪國際機場,洛杉磯國際機場和邁阿密國際機場之後。奧黑爾機場是美國聯合航空的第二大基地和中轉樞紐,也是美國航空的第二大樞紐。奧黑爾機場共有八條跑道,其中最長的為13000英尺,此外另有3條跑道的長度也達到了9000英尺,足夠大型客機起降。除本機場外,芝加哥的另一個主要機場是芝加哥中途國際機場。
希思羅機場(英語:Heathrow Airport;IATA代碼:LHR;ICAO代碼:EGLL),又譯希斯路機場及希斯洛機場,是英國首都倫敦的主要國際機場,同時是英國航空與維珍航空的樞紐機場,位於大倫敦地區西側的希靈登區,距離倫敦市中心約23千米(14英裡),擁有2條平行的東西向跑道及4座航站樓,為全英國乃至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運營機構為希思羅機場控股公司。
截至2016年,希思羅機場的總客運量在全球機場中排行第7,但因擁有眾多的跨境航班,若僅計算跨境的客運流量,則為全球機場第二位,自2014年起僅次於杜拜國際機場。希思羅機場同時是全歐洲最繁忙的機場,相較巴黎戴高樂機場與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客量還要高出31.5%,但航班數目則比該兩個機場的總和少三分之一。這反映出由於航班數目限制下,航空公司多利用載客量高的寬體飛機(如空中巴士A380、波音747、波音777)運營來往希思羅機場的航線。
香港國際機場(英語: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縮寫:HKIA,IATA代碼:HKG;ICAO代碼:VHHH),亦稱赤鱲角機場(英語:Chek Lap Kok Airport),是香港現時唯一的民航機場,位於香港離島區大嶼山赤鱲角(赤鱲角地段第1號),佔地1,255公頃,是香港最大面積的單一地段,1998年7月6日啟用,設有兩條跑道及221個停機位,其中77個停機位附有登機橋,包括位於一號航站樓內的49個,北衛星客運廊的9個,以及中場客運廊的19個,其中在一號航站樓的5號、23號、60號、62號、64號、66號,以及中場客運廊的2個,共有8個登機橋泊位設有三道登機橋,可供A380停泊,並在2016年8月開始擴建第三條跑道,第三條跑道預計於2022年啟用,整項工程預計於2024完工,機場由香港機場管理局管理,並為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香港航空、香港快運航空、香港貨運航空及香港華民航空的樞紐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IATA代碼:PVG;ICAO代碼:ZSPD)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浦東新區祝橋鎮的濱海地帶,與上海虹橋國際機場並列為上海對外的兩大機場。規劃佔地45.66平方千米,現有佔地面積約37.8平方千米,距市中心約30千米,由上海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進行經營管理工作。往來於上海的絕大部分國際和大部分港澳航班在浦東機場起降,亦有國內航班,而上海市有另一機場離市中心較近──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則以中國國內航線為主,是上海最早的國際機場。
2017年,浦東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7000萬人次,位列中國大陸第二,世界第九。貨郵吞吐量383.56萬噸,位列中國大陸第一,世界第三。飛機起降近50萬架次。浦東機場也是中國大陸最大的空港口岸,2017年出入境人數達3525萬人次。
巴黎夏爾·戴高樂機場(法語:Aéroport Paris-Charles-de-Gaulle;IATA代碼:CDG;ICAO代碼:LFPG),中文通稱巴黎戴高樂機場及戴高樂機場,為歐洲主要的航空中心,是法國主要的國際機場,也是法國首都巴黎首要的機場。它是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一任總統夏爾·戴高樂的名字命名的。其位於離巴黎市中心東北25公裡處的魯瓦西(隸屬於法蘭西島大區的瓦勒德瓦茲省),也因此被稱為魯瓦西機場(Roissy)。
2004年,戴高樂機場以51,260,363人次的旅客流量位列歐洲第二大機場,高於法蘭克福國際機場(51,098,271人次),僅次於倫敦希斯羅機場(67,344,054人次)。按飛機起降量來計算,戴高樂機場以525,660架次位列歐洲第一,超過法蘭克福國際機場(477,475架次)和希斯羅機場(475,999架次)。按貨運量來計算,2004年的戴高樂機場同樣以1,876,900噸位列歐洲第一,超過法蘭克福(1,838,894噸)和希斯羅(1,412,033噸)。
喜歡這篇文章,請「關注」,點讚,分享!你有什麼建議,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