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些光棍漢來說,最新出爐的全國彩禮地圖可謂觸目驚心:近一半省份的彩禮金額已經突破十萬元大關,浙江、福建部分地區更是達到二、三十萬元。
比較前幾年,彩禮增長的速度驚人,遠遠超出全國GDP增長的速度和個人工資的增長水平。就連一些不太注重彩禮的地方也受到了感染,數據翻了番。
「真是娶不起媳婦!」
光棍漢們只能望婚興嘆。
這還只是彩禮,還不包括房子車子等結婚必須條件,結一次婚可能要耗去父母一輩子的積蓄,甚至舉債。
在我們的文化裡,彩禮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傳統觀念中,彩禮代表女人的身價。女方父母一般都好面子,輕易不能讓自己女兒掉價,往往隨行入市,彩禮只能比當前的更多。
所以攀比之風愈演愈烈,以至於彩禮已經成為很多家庭的不可承受之重。
「兒子娶個親,父母扒層皮。」
因婚舉債、因婚返貧,已經屢見不鮮。巨額彩禮橫擋路,有情人難成眷屬,也不在少數。更有些家庭,因為彩禮的糾紛最後打起官司,對簿公堂。
彩禮這種婚俗,有人說它是傳統,約定俗成的禮儀;有人批判它為陋習,封建遺留下來的糟粕。
說它是傳統,幾千年生生不息。
說它是糟粕,廢除它也很難。
建國初期,國家一度用行政命令廢除彩禮,但這種「陋習」還是頑強地生存下來,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
進入改革開放,彩禮習俗死灰復燃,而且逐年高漲,愈演愈烈。
各種明目的彩禮層出不窮,甚至明碼標價,讓這種禮儀越來越失去它原來的價值。
彩禮是禮,幾千年的傳統,代表著男方的誠意,也是婚禮中具有儀式感的禮節之一。
人倫大道,禮不能廢;適可而止,過猶不及。
所以說,彩禮不能是博彩,不能把彩禮作為一種博弈,阻礙兩個年輕人的婚姻。
事實上,高價彩禮現象導致的問題,已經引起相關部門的關注。
各地方紛紛出臺政策,宣傳健康的婚姻觀,倡導文明結婚。河南地方甚至出臺官方彩禮指導價,明文反對高彩禮的陋習。
法律沒有明文禁止彩禮,政府所能做的只能是倡議,沒有太大的約束力。
但是,把高額彩禮作為手段阻止年輕人戀愛,就有可能觸犯法律。
《婚姻法》規定公民有戀愛的自由、婚姻的自由,任何阻止行為都是犯法的。
可是,誰家女兒會因為彩禮的原因鬧到告自己父母的那一步?
父母在彩禮上不鬆口,做女兒的只能苦勸吧。
對於渴望婚姻的光棍漢來說,要尊重傳統、盡到禮數,但也要堅決對高額彩禮說不。不能一個人結婚,導致父母舉債,把全家拉進萬劫不復的深淵。
其實只要兩個人真心相愛,於法於情,女方也會為你著想,是不會讓高額彩禮成為你們結婚的障礙。
如果女方父母不肯鬆口,她也不為你著想,那這種婚不結也罷。
婚姻不是買賣,不能助長高額彩禮歪風。
(面對高額彩禮,你還結得起婚嗎?面對高額彩禮,你會堅決說不嗎?大家說說自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