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陽油柿子入選山西省第四批非遺保護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2021-02-13 壽陽文化


山西省文化廳關於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通知

各市文化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和《山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省文化廳組織開展了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社會公示、覆審,最終確定衛雙銀等202名同志為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現予以公布。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掌握並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寶貴知識和精湛技藝,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寶庫,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相傳的代表性人物。各市、各部門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規定,保障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享有的法定權利,鼓勵和支持他們依法履行義務,切實做好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

附件: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

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公布名單

(共202人)

一、民間文學(2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615

Ⅰ-4

趙氏孤兒的傳說

襄汾縣人民文化館

趙根管

616

Ⅰ-32

廣禪侯故事

陽城縣文化館

衛雙銀

二、傳統音樂(18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617

Ⅱ-6

上黨八音會

長治縣文化中心

袁小晉

618

Ⅱ-8

丁樊鑼鼓

萬榮縣丁樊神韻鼓樂藝術團

馮林虎

619

Ⅱ-9

晉北鼓吹

(嵐縣八音)

嵐縣文化館

郭三奴

620

晉北鼓吹

五臺縣人民文化館

王二紅

621

羅三俏

622

Ⅱ-10

道教音樂(長子)

長子縣文化館

曹旭明

623

道教音樂

(恆山道樂)

陽高縣文化館

李 兵

624

Ⅱ-12

臨縣大嗩吶

臨縣大嗩吶培訓活動中心

劉 毅

625

Ⅱ-20

花敲鼓

垣曲縣花海

家庭農場

安新民

626

Ⅱ-25

文水橋頭大鼓

文水縣文化館

馬德旺

627

Ⅱ-27

福勝鑼鼓

呂梁市文水縣閆家社村

邢振業

628

Ⅱ-30

軟槌鑼鼓

運城市萬榮縣

軟槌鑼鼓研究會

吳明昌

629

Ⅱ-31

太原民歌

太原市小店區文化館

劉卯生

630

Ⅱ-32

晉中吹打

祁縣西六支鄉人民政府

範青山

631

Ⅱ-34

文水馬西鐃

文水縣馬西鐃

藝術研究會

李 富

632

Ⅱ-36

呂梁民歌

呂梁市群眾藝術館

劉桂蓮

633

Ⅱ-38

襄汾民歌

襄汾縣人民文化館

梁鐵鎖

634

Ⅱ-39

凌雲八音會

古縣文化館

趙洪學

三、傳統舞蹈(18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635

Ⅲ-2

高蹺(定襄高蹺)

定襄民間高蹺秧歌協會

齊俊偉

636

高蹺(集義高蹺)

太原市清徐縣文化館

代躍華

637

高蹺(廟前高蹺)

太原市民間

文藝家協會

張 麟

638

Ⅲ-4

秧歌(旱船秧歌)

呂梁市離石區文化館

範俊娥

639

花傘秧歌

隰縣文化館

宋玉璽

640

Ⅲ-5

稷山高臺花鼓

稷山縣文化館

蘇天峰

641

Ⅲ-6

踢鼓子秧歌

(渾源耍故事)

渾源縣文化館

郭 貴

642

踢鼓子秧歌(五寨八大角秧歌)

五寨縣文化館

陳榮生

643

劉建華

644

踢鼓子秧歌(神池硬架子秧歌)

神池縣窯子上村

村民委員會

侯玉鈞

645

Ⅲ-11

抬閣(襄汾抬閣)

襄汾縣汾城鎮總工會

張志騫

646

Ⅲ-16

九蓮燈

(高平九蓮燈)

高平市文化館

鞏福梅

647

Ⅲ-22

迓鼓(昔陽迓鼓)

昔陽縣文化館

宋廣忠

648

Ⅲ-23

昔陽拉話

昔陽縣文化館

王仁義

649

Ⅲ-33

鳳火龍舞

襄垣縣非物質文化

遺產保護中心

董少廷

650

Ⅲ-39

跑蓮燈

晉中市和順縣文化館

高天耀

651

Ⅲ-44

侯村花船

運城市鹽湖區侯豐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

張保國

652

Ⅲ-45

定襄大馬社火

定襄縣宏道鎮北社西村村委會

李軍平

四、傳統戲劇(40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653

Ⅳ-1

晉劇

大同市晉劇院

楊小瑞

654

太原市晉劇

藝術研究院

武凌雲

655

牛建偉

656

晉中市晉劇

藝術研究院

馮繼忠

657

李天喜

658

郭全秀

659

雷 峻

660

山西省晉劇院

劉寶俊

661

金世耀

662

肖桂葉

663

慄桂蓮

664

宋轉轉

665

王曉平

666

孫 昌

667

蘆變嫦

668

史佳華

669

苗 潔

670

Ⅳ-2

蒲州梆子

運城市蒲劇團

吉有芳

671

賈菊蘭

672

Ⅳ-3

北路梆子

忻州市戲劇

藝術研究院

任建華

673

Ⅳ-7

秧歌戲

(汾孝秧歌)

孝義市傳統

文化研究會

張銳豐

674

澤州秧歌

澤州縣文化館

李修房

675

秧歌戲

(祁太秧歌)

祁縣文化館

杜雲鵬

676

閆續祥

677

太谷縣美韻太谷

秧歌劇團

楊承遷

678

秧歌戲

(大樹秧歌)

晉城市陽城縣

非遺保護中心

石文彬

679

秧歌戲

(廣靈秧歌)

廣靈縣文化館

郭明英

680

秧歌戲

(沁源秧歌)

沁源縣人民文化館

楊顯平

681

秧歌戲

(土灘秧歌)

榆社縣文化館

張留江

682

秧歌戲

(祁縣武秧歌)

晉中市祁縣溫曲村

呂 輝

683

秧歌戲

(西火秧歌)

長治縣文化中心

靳雪和

684

Ⅳ-8

道情戲

(神池道情戲)

神池縣道情藝術傳承研究所

藺鳳鳴

685

張 鵬

686

Ⅳ-9

二人臺

山西省曲藝團

有限責任公司

池銀壽

687

Ⅳ-11

皮影戲

清徐縣文化館

王鎖林

688

皮影戲

(孝義皮影戲)

孝義市文化館

馬世明

689

Ⅳ-13

眉戶(運城眉戶)

山西省臨猗縣眉戶劇團

楊俊鵬

690

Ⅳ-16

芮城木偶戲

芮城縣文化館

尚文彬

691

Ⅳ-25

弦腔

(夫子嶺弦腔)

晉中市和順縣文化館

李醜良

692

Ⅳ-28

揚高戲

芮城縣文化館

張長興

五、曲藝(17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693

Ⅴ-1

臨縣三弦書

呂梁市臨縣文化館

張林峰

694

Ⅴ-2

離石彈唱

呂梁市離石區

彈唱保護協會

劉志強

695

高秋蓮

696

Ⅴ-3

鼓書(長子鼓書)

長子縣文化館

劉引紅

697

Ⅴ-4

陽泉評說

陽泉市群眾藝術館

鄭亞克

698

何風亭

699

Ⅴ-5

晉東南說唱道情(屯長道情)

長治市長子縣文化館

孫英蘭

700

Ⅴ-6

河東說唱道情

永濟市文化館

張兩省

701

Ⅴ-7

三弦書

(霍州三弦書)

霍州市群藝館

朱星宇

702

Ⅴ-10

琴書(翼城琴書)

翼城縣文化館

李學峰

703

Ⅴ-12

澤州鼓書

澤州縣文化館

程向軍

704

Ⅴ-13

鋼板書

(長子鋼板書)

長子縣文化館

李雲飛

705

Ⅴ-15

垣曲鑔

運城市垣曲縣文化館

魯崇才

706

王維學

707

Ⅴ-16

四弦書

(平陸高調)

運城市平陸縣文化館

劉寅康

708

Ⅴ-17

河津幹板腔

河津市文化館

楊玉林

709

董朝元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5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710

Ⅵ-4

洗髓經健身術

山西省群藝館健身中心

布援強

711

Ⅵ-10

南少林五行拳

太原市萬柏林區少年兒童業餘體育學校

李國瑞

712

Ⅵ-11

傅山拳

靈石縣武術協會

王欽亮

713

Ⅵ-13

翼城老虎上山

翼城縣文化館

張連珍

714

Ⅵ-16

渾元一氣功

太原市小店區文化館

孫 敬

七、傳統美術(20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715

Ⅶ-1

剪紙

山西省民間剪紙

藝術家協會

郭梅花

716

剪紙(浮山剪紙)

浮山縣文化館

梁春蘭

717

剪紙(柳林剪紙)

呂梁市柳林縣

民間剪紙協會

劉桂蘭

718

剪紙

(新絳戲曲剪紙)

新絳縣民間剪紙

藝術研製所

段吉慶

719

剪紙(祁縣剪紙)

祁縣城趙鎮人民政府

王德林

720

剪紙(河津剪紙)

河津市尚義軒剪紙

藝術中心

楊 毅

721

剪紙(孝義剪紙)

孝義市傳統

文化研究會

李前鳳

722

剪紙(中陽剪紙)

中陽縣文化館

崔春梅

723

王春秀

724

Ⅶ-3

面花(大陽麵塑)

澤州縣文化館

宋老肥

725

面花

(陽泉彩色麵塑)

陽泉市城區文化館

付海雲

726

Ⅶ-3

晉城傳統彩塑

晉城市城區文化館

劉惠斌

727

Ⅶ-4

山西民居

磚雕藝術

(太谷磚雕)

晉中市太谷縣

晉派磚雕研究所

溫建明

728

山西民居

磚雕藝術

陵川縣文化館

王玉亮

729

Ⅶ-7

建築彩繪

(原平炕圍畫)

原平市文化館

亢 錦

730

Ⅶ-8

民間繡活

(侯馬刺繡)

侯馬市群眾藝術館

郭美玲

731

Ⅶ-10

平遙紗閣戲人

平遙縣文化館

邵悅文

732

Ⅶ-16

大同摺紙

大同市摺紙

藝術文化中心

張玉春

733

Ⅶ-22

玉雕

(太原玉和堂)

太原市玉和堂玉器

工作室

劉團昌

734

Ⅶ-38

嵐縣面供

嵐縣文化館

李成秀

八、傳統技藝(54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735

Ⅷ-1

蔭城冶鐵

鑄造技藝

長治縣民間文藝家協會

賈忠平

736

Ⅷ-2

平遙推光漆器

髹飾技藝

山西省平遙縣文化館

錢大勇

737

郝大忠

738

Ⅷ-4

老陳醋釀製技藝

(四眼井醋製作工藝)

晉中市榆次區四眼井釀造實業有限公司

藥五忠

739

老陳醋釀製技藝(「益源慶」寧化府老陳醋釀造技藝)

太原市寧化府益源慶醋業有限公司

孫文科

740

Ⅷ-10

平定黑釉刻花陶瓷製作工藝

平定文亮刻花瓷砂器研究所

張維亮

741

Ⅷ-12

傳統月餅製作技藝(神池月餅加工技藝)

忻州市神池縣長祥圓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甄建英

742

Ⅷ-14

蒸餾酒傳統釀造技藝(梨花春酒

傳統釀造工藝)

山西梨花春

釀酒集團有限公司

趙東權

743

Ⅷ-26

傳統棉紡織技藝

(晉南土布織造技藝)

永和縣靈韻民間藝術專業合作社

馮靈梅

744

Ⅷ-28

手工空心掛麵

製作技藝

運城黃土壹百食品

有限公司

劉冬梅

745

Ⅷ-29

大同銅器製作技藝

大同市城區天藝昌

工藝品廠

李旭東

746

Ⅷ-30

砂器製作技藝

(南安陽砂鍋製作技藝)

晉城市陽城縣文化館

燕虎義

747

李潘鎖

748

砂器製作技藝

(渾源砂器製作技藝)

大同渾源下韓砂器廠

段 前

749

Ⅷ-35

黃酒釀製技藝

(平遙「長昇源」黃酒釀製技藝)

晉中市平遙「長昇源」黃酒廠

郭改愛

750

郭林成

751

Ⅷ-36

胡麻油傳統手工

壓榨技藝

山西興香緣

糧油有限公司

白海雲

752

Ⅷ-38

傳統宴席製作

(洪洞重八席)

洪洞縣重八席大酒店餐飲有限公司

張新平

753

Ⅷ-41

祁縣小磨香油

製作技藝

祁縣顧椿香油廠

顧海平

754

Ⅷ-42

稷山螺鈿漆器

製作技藝

稷山螺鈿漆器研究中心

馬貴堂

755

馬 靜

756

Ⅷ-46

聞喜煮餅

製作技藝

聞喜縣永祥和煮餅

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胡文玲

757

馮來申

758

Ⅷ-48

黑陶製作工藝

山西翔龍黑陶工藝品

有限公司

張福榮

759

黑陶燒制技藝

高平市文化館

賈法屯

760

Ⅷ-53

傳統棉紡織技藝(新田手工粗布製作技藝)

侯馬市晉商純棉手工老粗布廠

李紅婷

761

傳統棉紡織技藝(土布製作技藝)

運城市石榴花家紡

裝飾有限公司

謝 傑

762

Ⅷ-55

青銅鑄造技藝

曲沃縣晉華隆藝術品

有限公司

王 琦

763

Ⅷ-56

麻紙製作技藝

(平陽麻箋製作技藝)

襄汾縣鄧莊

丁陶麻箋社

張世峰

764

Ⅷ-57

鑼鼓製作技藝

襄汾縣徐記鑼鼓製作

有限公司

徐曉峰

765

Ⅷ-58

清徐葡萄酒

釀製技藝

山西清徐葡萄酒

有限公司

王計平

766

Ⅷ-72

山西琺花器

製作技藝

陽泉市郊區

大龍琺花器製作中心

甄國民

767

Ⅷ-76

壽陽油柿子

製作技藝

晉中市壽陽縣文化館

郭曉新

768

Ⅷ-77

寶劍製作技藝

晉中市平遙縣文濤坊藝術品有限公司

劉文濤

769

Ⅷ-78

傳統布鞋製作技藝(寶龍齋傳統布鞋製作技藝)

晉中市平遙

寶龍製鞋廠

侯天龍

770

手工製鞋技藝

(傳統戲劇鞋帽製作技藝)

稷山縣傳統

鞋帽製作中心

張廣新

771

Ⅷ-80

米醋製作技藝(張營小米醋釀造技藝)

永濟市張營小米醋專業合作社

張志善

772

Ⅷ-81

古陶燒制技藝

臨汾市九州地方文化工作室

牛九州

773

Ⅷ-83

「醬玉瓜」

製作技藝

臨猗縣東晟

食品有限公司

王勤學

774

醬菜製作技藝(代縣醬菜製作技藝)

代縣旭源土特產加工廠

賈拴錄

775

Ⅷ-84

茉莉花茶加工技藝(乾和祥茉莉花茶融淬技藝)

太原市果品茶葉副食總公司乾和祥茶莊

張俐麗

776

Ⅷ-85

古建築模型

製作技藝

山西古典藝術研究院

祁偉成

777

Ⅷ-87

戲劇頭盔

製作技藝

山西省晉劇院

梁翠雲

778

Ⅷ-88

高家笙管

製作技藝

大同陽高縣文化館

高樹有

779

Ⅷ-90

山西傳統琉璃

製作工藝

太原市山頭孔藍琉璃製品有限公司

蘇永軍

780

八義紅綠彩瓷

製作技藝

長治縣民間文藝家協會

李建平

781

李國珍

782

Ⅷ-91

襄垣金工鑄造

技藝

襄垣縣豐通工藝鑄造

有限公司

武國珍

783

Ⅷ-95

定襄古代

戲裝製作技藝

定襄縣文化館

梁文亭

784

Ⅷ-96

木樑壓榨小麻油

工藝

榆社天禾綠色食品

有限公司

程愛生

785

Ⅷ-97

「魚羊包」烹飪

技藝

晉中市榆次區文化館

王同雲

786

Ⅷ-98

木雕、石雕、磚雕製作技藝

山西省靈石縣王家大院資壽寺管理中心

任清文

787

Ⅷ-100

傳統樂器製作技藝

太谷縣淵方樂器廠

胡海生

788

Ⅷ-101

平陽印染布藝

臨汾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

郭素勤

九、傳統醫藥(18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789

Ⅸ-1

中醫養生

(中醫養生術)

芮城縣呂洞賓中醫

養生文化研究會

尉發強

790

中醫養生(沙袋

循經拍打療法)

太原御生堂文化養生服務有限公司

張愛東

791

Ⅸ-2

龜齡御酒

傳統製作技藝

山西龜齡御酒廠

楊兆寅

792

Ⅸ-3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樓村中醫世家

胃靈散製作技藝)

洪洞縣樂善堂商貿

有限責任公司

史秉壽

793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襄汾關梁氏膏藥製作技藝)

襄汾溫泉醫院

梁龍保

794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賈氏烏金散製作技藝)

洪洞縣賈氏烏金散

中醫研究所

賈耀旺

795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白氏拔毒膏與

生肌散製作技藝)

晉中市仁莊中醫外科診所

白 瑞

796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安宮牛黃丸製作技藝)

山西廣譽遠

國藥有限公司

柳惠武

797

Ⅸ-4

梅花點舌丸

製作技藝

山西雙人藥業

有限責任公司

劉振東

798

宋石墩

799

Ⅸ-8

垣曲菖蒲酒

泡製技藝

垣曲縣舜皇

菖蒲酒業有限公司

王愛國

800

王賀雲

801

Ⅸ-9

中醫正骨療法

(趙氏正骨療法)

河津堡子溝

中醫骨傷專科醫院

趙紅雲

802

Ⅸ-10

中醫診療法(武氏中醫脾胃派療法)

運城武氏中醫院

武淑媛

803

中醫診療法(平遙

「道虎壁」王氏

中醫婦科)

晉中市道虎壁王氏婦科研究院

王乾平

804

Ⅸ-12

中藥炮製技術

(山西頤聖堂醋製藥材)

山西黃河中藥有限公司

楊兆兵

805

Ⅸ-13

中醫燒傷療法

(馮氏中醫皮膚

燒傷療法)

萬榮皮膚燒傷研究所

馮建雲

806

Ⅸ-14

中藥煉製技藝(傳統丹藥煉製技藝)

稷山縣中醫傳統

煉丹術傳承保護中心

秦良雲

十、民俗(10人)

序號

項目

編碼

項目名稱

項目保護單位

代表性傳承人

姓名

性別

807

Ⅹ-1

民間社火

(代縣上陽花社火)

忻州市代縣上陽花

社火研究中心

石貴平

808

Ⅹ-11

廟會(鳴條二月二四聖出巡古廟會)

運城市鹽湖區鳴條二月二古廟會文化活動中心

相水虎

809

Ⅹ-13

盂縣河燈節

陽泉市盂縣

梁家寨鄉大崔家莊村

崔呆只

810

Ⅹ-14

背冰

永濟市文化館

相建峰

811

Ⅹ-16

柳林盤子會

柳林縣文化館

陳曉亮

812

Ⅹ-22

祁縣民居建築習俗

祁縣榮德聚

古建公司

王志雄

813

Ⅹ-39

九曲黃河陣(左權縣河南村黃河陣)

左權縣民歌

研究中心

王俊傑

814

九曲黃河陣(榆社「九曲黃河燈陣」)

榆社縣文化館

任更生

815

Ⅹ-42

東於架火迎鼓習俗

太原市清徐縣文化館

逯雲花

816

Ⅹ-55

綿上天齊廟習俗

山西通洲集團靈寶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任鐵柱

相關焦點

  • 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鄭州市22人入選
    原標題:第四批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鄭州市22人入選記者昨日從省文化廳獲悉,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共有191人入選。
  • 錦州市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省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錦州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本次公布的八大類46個項目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相關規定,經申報、評審、公示等程序,最終由省政府批准列入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並予以公布。截至目前,錦州市成功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7項、省級非遺保護項目32項、市級非遺保護項目117項。
  • 太原市杏花嶺區:評選公布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和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承傳播活動,按照省、市文旅部門的要求,前期區文化和旅遊局對全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進行了認真調研、挖掘。根據各項目保護單位申報的項目向市文旅局進行了情況匯報、徵求了意見。8月5日,太原市杏花嶺區文化和旅遊局又組成專家組對每一個項目及非遺項目傳承人進行評選,經過反覆篩選認定,選擇了有代表性、具有突出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特色鮮明、影響較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入選我區非遺項目和傳承人。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昨從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在文化部剛剛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省有18人成功入選。
  • 太原市第四批80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獲頒證
    山西新聞網6月11日訊(記者 葛海霞)在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今天下午,太原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頒證儀式暨非遺傳承人交流座談會在太原市文化和旅遊局召開。截至目前,太原市共有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17項,省級66項,市級112項;共有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個,省級65個,市級139個。近年來,太原市通過建立健全名錄體系、加強傳承發展、確定保護重點,積極推進非遺傳承保護工作。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活態傳承的方式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促進了文旅創新發展。
  • 河北省16項目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
    至此,河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達148項    河北新聞網訊(燕趙都市報記者張清華)12月4日,國務院公布了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153項)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共153項),河北省共有16個項目上榜。至此,河北省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已達148項。
  • 安陽市文峰區第四批區級非遺項目名錄公布
    7月21日,安陽市文峰區政府公布第四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此次入選項目涵蓋傳統技藝、傳統美術、傳統醫藥三大類共計10項,同時公布了9名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 阿壩州第四批州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出爐
    9月3日,阿壩州第四批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暨阿壩州第三批州級非遺兩基地名單新鮮出爐。此次出爐名單中,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戲劇、傳統體育等10項非遺項目,呈現出三大亮點:亮點一:新增州非遺傳承人以中青年為主。入選的州級第四批非遺傳承人多以中青年為主,大部分在相關的非遺領域做出了較突出的成績和貢獻。本次入選對他們也是一種鼓勵和激勵,更為阿壩州非遺的發展注入了新鮮的活力。
  • 川菜傳統烹飪技藝入選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計89項,涵蓋了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藥、民俗十大類別,至此,四川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由522項增加至611項。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省級非遺,川菜傳統烹飪技藝順利入選。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名錄公布 山西21項上榜
    11月3日,《國務院關於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正式發布。據悉,此次國務院共批准文化部確定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和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中,山西省佔21項。
  • 額濟納旗「蒙古族薩吾爾登」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
    ↑關注訂閱本刊12月21日,文旅部官網發布「文化和旅遊部關於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的公示其中,額濟納旗「蒙古族薩吾爾登」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公示名單。2019年,文化和旅遊部開展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推薦申報工作。
  • 錦州4個非遺項目入選第六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2月1日,遼寧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我市申報的錦州鍛銅浮雕畫、凌海瞞鼓製作技藝、北鎮豬蹄製作技藝和白家清真菜烹烤技藝等4個項目成功入選,其中傳統美術類1項,傳統技藝類3項。
  • 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擴軍」
    日前,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公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16人光榮上榜,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六大類別。此次評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經逐級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定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終研究確定的,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十個類別,全省共有288位代表性傳承人入圍。其中,我市有董志廣、許晴、馬同祥、韓立祥等16人入選。
  • 成都市公布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10月21日,由市非遺保護中心對申報材料進行了審核;10月23日、26日,市文廣旅局組織專家對申報的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進行了初評,並對傳統醫藥項目進行了現場質詢;10月26日召開了專家評審會,對初評結果進行了審議,提出了53個擬入選第七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推薦名單;11月2日,市文廣旅局第15次局長辦公會議審定通過了推薦名單;11月3日至22日,向社會進行了公示;11月4日至11日,徵求了我市非遺保護工作局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意見
  • 廣東公布第六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羅定1人成功入選!
    喜報 4月10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省共108名非遺傳承人入選。其中,傳統技藝項目羅定皺紗魚腐製作技藝傳承人盧成強成功入選!
  • 第四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文化廳非遺處了解到,日前,自治區人民政府下達了《關於公布命名第四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的批覆》,同意將自治區文化廳上報的172名傳承人認定為第四批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至此,西藏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增至522人。
  • 白銀市文旅局關於公示第四批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建議名單的公告
    白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關於公示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建議名單的公告 為有效保護和傳承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開展了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的申報和評審工作
  • 雲南公布第四批省級非遺名錄 「餐桌上的非遺」成亮點
    新華社昆明6月11日電(記者許萬虎)雲南省人民政府近日正式公布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昆明微雕、德昂族酸茶製作技藝等一批傳承千百年的特色非遺項目入選。未來,它們將得到更加科學的傳承保護。
  • 18項傳統文化入選新餘市第四批市級非遺名錄(圖)
    大江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杜建群、記者何 琪報導:近日,新餘市公布了新餘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共有包括傳統體育、傳統美術、傳統醫藥、民俗等五大類18項傳統文化入選。  新餘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也擁有眾多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漳州市第六批「非遺」 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出爐
    記者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漳州市第六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日前正式出爐,共有58名傳承人上榜,其中來自金門的閩南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傳承人陳榮文,成為首位獲評漳州「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臺灣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