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著力構建與國際慣例接軌的稅收制度,包括借鑑香港、新加坡離岸稅收的經驗,率先推出自貿區的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金融稅收政策。根據國內稅收情況,明確不徵資本利得稅,取消外國金融機構利息預提稅的,形成與國際通行做法保持一致、並且有較強優勢的稅收體系。這是一種稅制的改革,而不是稅收的優惠政策。」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昨天在「深化自貿區金融改革、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論壇上如是說。
論壇系2014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系列研究之七,由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和諧戰略研究聯盟主辦,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協同創新中心、上海市金融信息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上海財大金融學院協辦。
論壇由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執行院長趙曉菊主持,上海財經大學副校長蔣傳海致辭。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上海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肖林,中財辦宏觀組原負責人、和諧戰略研究聯盟理事長景學成發表主旨演講。
肖林表示,點上突破是自貿區改革先行先試的著力點,自貿區的金融改革必須按照總體方案的原則及央行30條的五項主要任務,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點上突破,借鑑美國金融自由化的經驗,結合實體經濟的發展來推動。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創新的核心內容要以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自由兌換為核心,進行金融改革。人民幣資本項目自由兌換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必要條件,我們已經積聚大量的金融要素和金融市場,核心是金融功能的拓展,和服務能級的提升,尤其是我們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開放方面還有關鍵的領域要突破,這些內容與自貿區的改革不謀而合,浦東作為綜合配套改革的試點,在制度創新方面存在允許突破和試點的空間,三方面應該聯動,探索制度創新上進行合作的機制,來共同推進金融的改革。
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公室主任鄭楊表示,對於提升外資金融機構持股比例的建議,希望上海選擇一兩家機構進行突破,作為檢驗政策的試點。這一方面,今年會有所突破,我們會選擇一些中外合資的機構,爭取選擇兩三家有所突破。(記者 孟群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