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潭古寨坐落在美麗的花亭湖畔湯泉鄉境內,東連天柱一隅,北依嶽西山水,人文歷史悠久,建築古樸淡雅,是中國徽派建築藝術和皖西南建築的典型代表,2009年列為太湖縣第四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國家住建部、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公布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據史料記載,695年前,江西大水成災,一位名叫胡誨璉的中年人,背著父親胡早仁和母親揚氏的屍骨,由江西瓦屑壩出發,攜妻帶子,準備前往嶽西天堂寨安家落戶。胡誨璉一家輾轉千裡,歷盡辛勞,在一個名叫竹林窠的地方尤感疲勞,在此地小憩片刻後繼續前行,到吃中餐時發現乾糧丟了,胡誨璉讓家人就地等候,隻身返回尋找,終於在竹林窠找回乾糧。胡誨璉高興欲返,突然發現此地龍脈旺盛,溪流靈動,又被兩側山巒兜裹,符合「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遂不再前行,定居此地。這就是龍潭胡氏一世祖誨璉公,胡氏後裔一直在祖居地的河床兩岸繁衍生息,5座石拱橋鑲嵌期間,山色秀美、溪流潺潺,宛如一幅江南水鄉的美麗畫卷。 龍潭古寨現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二十餘幢,大多遵循「枕山、環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布局、巷道、外形、水系等十分考究,山水風光拱秀壯麗,鄉土民情敦厚樸實,集青山綠水、幽谷曲徑、飛泉翠竹於一身,融田園美景、鄉村風情、傳統建築文化為一體,自然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相得益彰。勤勞純樸寨民熱忱歡迎各地賓朋親臨古寨觀「四大自然美景」,賞「三大人文景觀」,究「二大奇特現象」,吃一餐農家菜飯。
龍潭古寨的四大自然美景 【龍潭】 寨內胡百萬故居旁有一潭,潭深8米,30餘米的瀑布飛入潭內,水清如鏡,潭右石壁的白臘石紋,形如飛龍,因此取名「龍潭」。 傳說龍潭內的石龍很有靈氣,凡大旱之年,攔斷來水,挑幹潭水,在龍將現身之時,定會普降甘霖,救渡蒼生。上個世紀50年代初,龍潭寨遭遇大旱,當地寨民按照傳說,將來水攔斷,潭水挑幹,果真一條石龍隱顯水中,萬裡晴空頓時烏雲密布,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五福橋】 位於古寨入口,系胡氏後裔尚多公帶領五個兒子新建,故取名「五福橋」,距今已有六百餘年。
【坐等石】 古寨上行一公裡處,當年胡氏一世祖誨璉公一家在發現乾糧丟失,等候誨璉找乾糧之地,之後,就將此石頭取名「坐等石」。此石巨大無比,重約千噸,遠眺若雄獅昂首,近觀似麒麟採珠。【雞公石】 位於斯家組屋後老林山尖頂峰之上,坐南向北,四面群山環抱,氣勢宏偉,壯觀。巨石三面懸崖絕壁,險不可攀,正中一道裂縫將巨石一分為二,登頂而觀,險為驚嘆。從裂縫直下,雙面絕壁如牆,仰觀蒼穹,正是一線藍天,故稱「一線天」。更奇者,周圍奇石百態,栩栩如生。從雞公石向上攀行五十米是奇妙的烏龜石、石壁上伸頭的烏龜坐東向西,疑是觀山探路,形態逼真。距雞公石五十米前方是「石象駝印」,其象頭俯首觀路,且奇巧萬分。離石象二百米的松林山腰是「青蛙石」,它獨臥山埂,張嘴欲食,體態甚奇。這些美麗的奇石,千姿百態,渾然天成,會令人嘆為觀止。 相傳在很久以前,雞公石上生長著一條巨大的雞公蛇,此蛇百米之長,其蛇頭上長有漂亮的雞冠常似公雞啼叫,時有下峰尋水覓食。傳說有一次蛇在山澗裡戲水,正巧一名理髮者路過,不幸人蛇對立,驚駭之及此人猖獗逃命,其蛇即速追之,最終巨蛇將人纏死生吞。傳言本方土地奏告天庭,玉帝命雷公為民除害,頓時狂風大作,電閃雷鳴,一聲巨響,似天崩地裂,昂立的大蛇在大石上被驚雷霹死,莫大的霹靂將整體巨石一分為二。從此,巨石中間一道奇特的裂縫,人們一直習慣稱之為「雞公石」。 雞公石又名雞公寨,因這裡地勢險要,惟有山崗上一條險道可行,可以說是「一人把關、萬夫莫開」。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進駐大別山時,擇此處天險安營紮寨,騰兵養馬,頂峰之上即天國遺址所在地。雞公石為天險哨崗,太平軍把守數年,清兵幾次破寨,幾次敗退,最後因太平軍糧草不濟,而清兵死圍活守,終而不攻自破。而今雞公石上刻有「太平天國」和「王」字能依稀可辯,而駐兵碾米的錐秋和莊眼完好無損,留存至今。從各種天然奇石,到遠古的美妙傳說,從巧奪天工的天然峽口招來太平天國起義軍安營紮寨,無不顯示出這裡名勝景點的壯觀。
龍潭古寨的三大人文景觀
「胡氏宗祠」 祠堂結構精巧,是過去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整棟建築為土木結構,內部磚、石、木雕裝飾富麗堂皇,總佔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餘平方米,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建築。堂外大門上簷,書有原南京總督張柏林贈送的「胡氏宗祠」匾額。廊簷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依稀可見,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臺亭閣、人物戲文。祠堂分前堂、後堂、東廂、西廂,天窗、地池,過廊、門廳,十幾根實木房柱堅實挺立,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皖西南民居及徽派建築群」 龍潭屋---由胡綸滿建造於道光十八年,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現住6戶人家,30口人。 花屋---由胡綸潞建造於道光十八年,建築面積400平方米,現住4戶人家,18口人。 簡介:龍潭古寨大部分建築集中體現了典型的徽派民居特色,其中,符合重點保護的古建築群四大部分遺存,建築年限分別為300年、400年、500年和700年,總建築面積約為2350平方米。名人故居 建造於清代光緒年初,是一幢上連五,下連五及兩箱的四水歸堂屋。五步臺階由方塊石條砌步而上,莊重的蹲賞石門,光滑精細,木製大門,鐵果漆油。大門當頭雕有八卦大吞,其意是吞掉雞公巨石。屋簷挑梁下一隊斜寸,圖文並茂,東圖案雕花為「鳳凰穿牡」,值白官手提「天官賜福」;西圖案刻花為「鹿鶴盤松」,官人提「指日高升」,副斜寸為「草圈盤壽」。進大門梁枋匾額題為「福潤長春」,其上重的祖先牌位,更是雕龍描鳳,而天井兩對園柱上更有妙聯一副題為「畫棟起凌雲,瑞氣萬千鍾老福,班衣成愛日,昭光九十益長春」。當人們目睹這古色古香氣息必定聯想到這是一座有名有勢的大戶豪宅。其主人是鹹豐年八品頂戴的文林郎大學斯榮卿老人的故居,其老人文武雙全,以清名捐監鹹豐八年辦團練事,蒙太子少保協辦大學士湖北總部堂官,保奉獎賞,高年九十一歲而壽終。此居屋至今有百年歷史,保存較好,是一道古民居風景線。
龍潭古寨的二大奇特現象 一是龍潭胡氏雖歷經30餘代,寨內人口持續多年穩定在500人左右,人口增減自然平衡; 二是古寨整個山衝內炎炎夏天都沒有蚊蟲,當地歷史傳說是因為北面有煙包山,南面有扇子山,扇子扇煙燻走了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