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早早,00年,一個從初中開始就探索廈門玩法的大學生。
走過了思明湖裡,跨越了山和大海,集美,在我的記憶中,只是廈門北站的所在地。
於它,我也只是無數匆匆過客之一。
但在這七月的無盡夏裡,與集美留下一天的回憶,或許也是個不錯的選擇。
乘坐海上地鐵到達集美學村站,我們選擇先在海堤路上逛逛。
沿著海堤路走500米,就能拍到來往的地鐵和大海,仿佛置身於日本動漫《千與千尋》之中,或許這便是「小鎌倉」之名的來源吧。
來到集美,必不可少的行程便是集美學村。
我未曾見過她白天的模樣,只是在每一次前往廈門北站的地鐵上,窺見過夜幕之下,她的星光點點。
沐浴著陽光與海風,欣賞著路旁應時而開的鳳凰花,走過十字路口,集美學村的匾額就映入眼帘。
走進學村,一幢幢復古的樓房排列兩旁,昭示著學村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路旁的樹木,也非南方常見深綠色樹葉、棕褐色樹幹的芒果樹、樟樹,而是清淺的綠葉,黃白色的樹幹。
彎彎曲曲的紋路是像時間的年輪,也像刻在每一個生長於斯的人的掌紋。
或許是受疫情影響,華僑大學華文學院和集美大學的航海學院都沒有對外開放,實在可惜。
但從門外,也能稍稍窺見充滿古韻的教學樓群。
我想,這一次的錯過,就讓下一次來圓滿吧。
隨後,我們走進了陳嘉庚故居。
故居建築給人以中西合璧的美感,小花園讓人感覺精美愜意。
它展示了陳嘉庚及其親屬的生平經歷和一些樸素的遺物。
故居前便是歸來園,是陳嘉庚為親人歸國後聚會而建設的,也體現了他不忘故鄉、熱愛祖國的精神。
其中,閩南古厝的建築,小橋流水的花園,都可謂精美。
穿過了集美小學,看了集美中學的高考紅榜,便來到了龍舟池前。
龍舟池的水清澈見底,池邊的長廊和亭子裡,遊人停憩,清風徐來,不時有白鷺飛過,好不愜意。
一面是古厝般的教學樓,一面是沙灘與大海,真可謂是人傑地靈。
走過嘉庚公園,我們一邊讚嘆著這裡有著不同於鼓浪嶼商業化的自然美,一邊羨慕著當地人悠閒自在的生活。
穿越閩南鄉村式的小巷,集美大社就在眼前。
大社戲臺外,孩童嬉戲著。
大榕樹下,有著著名的大社沙茶麵。
在烈日下走了一個多小時的我們,決定在名叫葉太的手作甜品店休息並補充能量。
葉太就坐落在戲臺旁的一幢綠色塗鴉僑樓中。
推門而進,樸素親切的女主人正在製作千層蛋糕,香氣撲鼻。
點單區和休息區並不在一處,推開小紅門,走上樓梯,仿佛又來到了一個美麗新世界。
二層的裝修不似當今泛濫的網紅風格,而是點綴著葉太的心愛之物,老式收音機,彩繪玻璃杯,寶麗來相機,自製的青梅和鹹檸七,真想說一句「你好,舊時光」。
在品嘗完美味的芝士蛋糕和解暑的氣泡水後,我們踏上了尋找午餐——厝內匠味的道路。
厝內匠味,在閩南語裡就是「家的味道」的意思。
它的店面裝潢簡單溫馨,牛皮紙色的牆面,清新的綠植,還有隻叫「肥牛」的小狗。
因為生意火爆,所以排隊時間稍長,但上菜速度卻很快。
滷肉飯和三杯雞腿飯都是臺灣風味,加上玉米、胡蘿蔔、西蘭花的合理搭配,不僅賞心悅目也讓人再次元氣滿滿。
吃完午餐,過條馬路就是集美萬達了。
雖說全國萬達的裝修設計大抵相同,金街也是標準配置,但集美萬達仍有令人心動之處——wow colour。
這是一家國貨彩妝集合店,也是女生天堂。
除了耳熟能詳的橘朵、美寶蓮、GIRLCULT外,還有其他設計出眾又平價實惠的美妝品牌,裝修也是充滿時尚感的七彩鐳射風,讓不剁手的人群也能大飽眼福。
下午的行程便是我嚮往已久的攝影天堂——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恰逢第十二屆三影堂攝影獎作品展、田野商店展覽和「染陶」夏日藝術市集三場活動同時舉行。
我們欣賞了田野商店的繪畫藝術和雕像,在五彩繽紛中感受著愛與欲望、生活與儀式感,夢境與現實的交織。
也瞻仰了三影堂攝影獎的獲獎作品,攝影內容雖各不相同,其中的意義或許我們也無法完全感知,但我們總能感受到藝術家們對於自然、社會的思考與探究。
我也期待著解開越來越多的精神密碼,永葆對生活的感知力。
如果上述的攝影作品有著令人駐足思考的靜態美,「染陶市集」則充溢著新鮮血液的動態活力。
走在潮流前線的攤主們,有的是正在崛起的攝影新秀,展示著她對大千世界的感知;有的是肖像畫家,用獨樹一幟的風格理解人類;復古玩具、黑膠唱片、膠片相機、陶藝手作……
或許在行色匆匆的城市裡,放慢腳步,換個角度認識世界,就能收穫不一樣的驚喜。
走出三影堂的我,又是一個全新的我。
傍晚時分,在路邊掃輛共享單車,在橋上騎行,任憑晚風吹拂,讓我醉倒在這美景中。
七月的廈門集美,海邊有你我,風裡有詩句。
註:本文配圖均由作者提供。
今日小知識:
1、一日集美路線
海堤路——集美學村(華僑大學華文學院——集美大學航海學院——陳嘉庚故居——歸來園——龍舟池——嘉庚公園——集美大社)——集美萬達——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
2、交通:地鐵、公交、的士、步行、共享單車等均可
3、一日人均消費:約120元
這是伍識的第 74 個故事
很高興遇見你和你的故事
公眾號「伍識」歡迎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