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大運河中漂來的,故宮裡很多藏品,包括故宮的建築材料等很多都是來自大運河,因此我們跟大運河密切相關。
到了今天對大運河都有不同的理解。最早我接觸大運河是南水北調工程,2003年當時南水北調的東線、中線沿線都涉及到一些大運河遺存的保護,隨後在政協會上有部分委員提出《關於在南水北調工程中重視文物保護的建議案》提案,主要是水利部門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到2004年的全國政協會上,我們就聯合了部分政協委員,正式提出了《關於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亟待加強的提案》。2005年,我們召開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專家評審會,其中比較有突破性的結論就是,整個大運河作為一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這是在認知上的一個很大的轉變,當時,報上去就獲得了批准,但當時報的是「京杭大運河」,並且在杭州、北京分別召開了申報世界遺產的研討會。
單霽翔在北京學習貫徹《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規劃綱要》座談會上作主旨演講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當時國務院公布的第六批文保單位,其中就包括京杭大運河。2006年召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中國大運河」的概念。2007年大運河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成立。2010年召開大運河保護申遺的工作會議,做好申遺準備,包括無錫論壇每年推出工業遺產、鄉土建築、二十世紀遺產等論壇。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一 、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大運河內涵得到了深化,文化遺產比文物遺產更寬泛,包含的內容更豐富,文化遺產的概念得到更多的認知,使更多的文化形態納入到保護範圍,這對大運河保護產生了積極影響。其次是理念的變化,文物保護除了保護和利用之外,真正的目的是傳承,傳承是核心。還有觀念的變化,為什麼把「京杭大運河」擴展為「中國大運河」,當時有兩個申遺的工程,還有一個是準備申遺的工程:大運河、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這三者是孤立的,但是,大運河的起點與絲綢之路的終點都是洛陽,這樣兩者就聯繫起來了,而大運河中的浙東運河又連著海上絲綢之路,這就形成了貿易、文化、傳播交流、人類遷徙的大循環。因此,大運河西面連陸上絲綢之路,東面連海上絲綢之路,地位格外重要。大運河沿途的考察證明了與中國社會生活的內在聯繫,大運河應該是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項革命性的工程。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二、文化遺產保護格局的變化
保護格局也迎來變革。2004年在蘇州召開的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第28屆大會,得到了國際組織的關注,跟國際組織關係更為密切,2005年在西安召開了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第15屆大會,其中會議文件《西安宣言》得到了極大重視,文件提出文化遺產要跟環境一起保護,這對大運河有很大的指導性意義。文化保護的多元格局形成,氣魄也彰顯出來,如在杭州西湖十年申遺歷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這就是文化遺產的力量,也是申遺的力量。隨後,2013年哈尼梯田申遺成功,2014年大運河和絲綢之路一起申遺成功。這些偉大成果之後,需要加強遺產組織、管理機構負責人的培訓;加強跟國際組織各方面的宣傳;啟動世界遺產的調研等。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三、文化遺產保護目的的變化
文化遺產保護的目的主要有:一、給於文化遺產尊嚴,文化遺產應該給是健康的,可持續地保護,是人們喜歡的。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如當年建西安大明宮遺址公園,不僅文物得到了長治久安的保護,城市獲得了一個大型文化公園,老百姓得到了實惠,經濟社會發展還得到了促進,西安作為世界級歷史名城,風貌形象得以體現,所以,一定要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三、保護成果惠及民眾,當民眾了解文化遺產保護是和自身息息相關的,才會傾心保護文化遺產,全民傾力保護文化遺產,文化遺產才會有尊嚴,有尊嚴的文化遺產才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才會惠及民眾,民眾才喜歡文化遺產,這才叫良性循環。所以,這才是保護目的的變化。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PPT圖文資料
在當代需要有更大的氣魄,因為我們遇到了極好的環境,要讓大運河成為人們喜愛的空間,讓鄉愁、棲息得到體現。
來源:運河風韻
【來源:聊城市文化和旅遊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