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藝術概論模擬試題及答案07
二、簡答題:21~2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第21題 簡述藝術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的關係。
答案:(1)在藝術作品中,感性更多的是指蘊含於作品之中的情感因素,以及寄寓在形式之中的感性特色。(2)在藝術作品中,理性是指通過作品的形象情境及意境所凸現出的理性內涵。(3)在藝術作品中,感性與理性統一於文化。一方面藝術作品表現為感性形式和理性內容的統一;另一方面藝術作品還表現為情感因素和理性精神的統一。
第22題 簡述藝術批評的作用和功用。
答案:(1)通過對作品的分析和闡釋,評判其審美價值;(2)通過將批評的信息反饋給藝術家,對其創作產生影響;(3)通過批評的展開,對藝術鑑賞活動予以影響和指導;(4)通過藝術批評,協調藝術與意識形態其他領域的關係,促進社會文化的發展。
第23題 簡述三種主要的藝術作品分類方法及內容。
答案:(可以選擇其中三種回答)(1)根據作品存在方式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時空藝術。(2)根據對作品感知方式可分為:聽覺藝術、視覺藝術、視聽藝術。(3)根據作品對客觀世界反映方式可分為:再現藝術、表現藝術、再現表現藝術。(4)根據藝術作品物化形態可分為:靜態藝術、動態藝術。(5)從本質上講,根據藝術形態的物質存在方式與審美意識物態化的內容特徵,可以分為五種:造型藝術、實用藝術、表情藝術、文學藝術、綜合藝術。28.繪畫藝術的基本特徵:(1)形式的變幻;(2)瞬間的凝固;(3)豐富的意味。
三、作品賞析題:24~26小題,請任選其中兩小題作答,若3小題都作答,只按前兩小題的得分計入總分,每小題15分,共30分。要求陳述作品的作者及其國別(或地區)、時代,結合個人所學理論和審美體驗闡述作品的基本內容,分析作品的形式特點和風格。
第24題 戲劇作品:《欽差大臣》
答案: (1)《欽差大臣》是俄羅斯著名諷刺喜劇,5幕話劇,果戈理於l835年底完成。果戈理是戲劇「自然派」的創始人,俄羅斯著名文學家和劇作家。
(2)《欽差大臣》劇作精妙,某市市長安東諾維奇得悉聖彼得堡的欽差大臣即將來微服察訪,神經過敏地把一個叫赫裡斯塔科夫的小官員誤當成了欽差大臣,請到家裡奉為上賓。情節以驚人的現實主義手法,刻畫了以市長為首的外省官吏集團的醜惡面貌,揭露了舊俄社會的官場黑暗。在藝術上,該劇人物形象鮮明生動,代表了諷刺喜劇藝術的最高成就。
(3)《欽差大臣》這齣喜劇在當時的演出引起尖銳的鬥爭,作品極其誇張乃至荒誕不經的藝術品質和超脫於痛楚與悲憤之上的輕蔑態度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喜劇成為戲劇史上最嚴肅的作品之一。
第25題 建築藝術:北京故宮
答案: (1)北京故宮又稱紫禁城,是中國古代皇宮建築群。明清兩朝的皇宮,位於北京城中心。
(2)紫禁城內的皇宮建築分為南部前朝部分和北部後寢部分,這些宮殿沿著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前朝為辦公議事的場所,後寢是皇帝和皇后、嬪、妃居住的地方。
(3)故宮是全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宮建築群,其建築與規劃繼承了中國古代宮殿的傳統,顯示了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中國自古以來等級分明、內外有別的倫理概念,代表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
第26題 園林藝術:法國凡爾賽宮園林
答案: (1)凡爾賽宮是法國古典園林,位於法國巴黎西南20公裡的凡爾賽城,17、18世紀是法國的王宮和行政中心。
(2)凡爾賽宮所屬的園林風景區主妻由兩部分組成:翠安農宮和專門為王后修建的遊樂村。從東向西又可分為3個區域,分別是花園、小林園和大林園。花園東西寬約200米,南北長約1000米,中心有一對大水池,南半部是規則的繡花形花壇。小林園面積是花園的3倍,規則的道路把小林園分為12塊林地,每塊林地中有不同的迷宮路、水池、噴泉和亭臺。小林園再向西進入大林園,中軸線長度超過2千米,最後變成一條寬大的人工河。
(3)凡爾賽宮的大花園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極其講究對稱和幾何圖形化,代表了園林藝術中的一個學派,幾百年來歐洲皇家園林幾乎都遵循了這種設計思想。
四、論述題:27~28小題,每小題25分,共50分。
第27題 試結合某一文藝流派的產生、發展,分析藝術發展中繼承與創新的關係。
答案:結合具體的文藝流派,須得出以下觀點。(1)在藝術發展的各種因素中,繼承和創新是一對重要的範疇和基本的規律。(2)藝術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其內在結構是有繼承性的,這種繼承性,反映著社會意識形態和人們審美觀念的連續性。(3)藝術的歷史繼承性,首先表現為對本民族藝術遺產的吸收和接受,以及對其他民族和國家優秀文化和藝術成果的吸納。藝術的歷史繼承性,在藝術的形式與技巧、內容、審美觀念和創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現。(4)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除舊布新、推陳出新的過程。(5)在藝術發展過程中,繼承是手段,創新是目的。(6)創新,是在繼承基礎上的創新。為了創新,就要堅持批判的原則,對過去的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創造出新鮮的藝術品,以適應新時代的人們對於審美文化和藝術的要求。
第28題 請結合某一門具體藝術,談談你對鄭板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創作過程的理解。
答案:鄭板橋的這三個詞非常形象、恰當地描述了藝術創造所經歷的三個階段,回答時須用具體藝術實踐對此加以描述。
(1)'眼中之竹'——藝術體驗。是創造主體在長期積澱的審美經驗的基礎上,充分調動情感、想像、聯想等心理要素,對特定的審美對象進審視、體味和理解。
(2)'胸中之竹'——藝術構思。藝術家在藝術體驗和藝術發現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造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使得藝術意象得以創造和成熟。通過藝術整合、變形、移情從而凝結藝術意蘊,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於主體觀念中的藝術意象。
(3)'手中之竹'——藝術表現。藝術家將自己的藝術構思中已經基本形成的藝術意象轉化為藝術符號,並以物化形態使之得以顯現,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情境或形象體系。然後在藝術意象物化與表現之後,將藝術內涵進一步深化,主體在物化過程中呈現出鮮明的審美傾向,不斷進行藝術語言的鍛鍊,提升藝術意蘊,最後形象、意境、典型建成,形成於文本。
2019年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熱點推薦:
2018年全國成人高考錄取分數線
2019年成人高考報考常見問題
各省2019年成人高考報名時間及入口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