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動交流、資源共享、互惠共贏」為宗旨,共同探討花海旅遊領域中策劃、規劃、設計、種植、管理運營等議題;同時推出花海項目投資、策劃、建設等資源整合,組建全國花海聯盟核心團隊。
來源:秘境守護者
編輯:溜溜
61歲的 Catherine King 每天清晨以一個舞者優雅而輕盈的姿態,慢慢走過她生機勃勃的花園,流動的銀灰色長髮隨著腳步在湛藍的天空下微微跳動。身旁的房子紅的牆,綠的屋頂,放眼望去,周圍有山有水。
這兒是她和丈夫 Wayne Adams的家——自由灣,外人也稱其為「水上花園」或「浮動迷宮」。
時長:2分32秒
61歲的 Catherine King 和69歲的 Wayne Adams
自由灣建於1992年,以12個鋼索固定起來的廢棄小艇為基礎,然後在上面蓋房子、種植物,利用太陽能發電,甚至搭建了藝術畫廊、舞池、工作室和客房,這裡還有五間植物蔬菜溫室。
30年前的 Catherine King 年輕漂亮,是一名住在多倫多的舞蹈家和藝術家。在一次出差參加研討會時,因種種巧合邂逅了Wayne,彼時的Wayne是一位有個2歲孩子的單身父親,也是一名雕塑藝術家。兩人一見鍾情,堅信對方就是那個要相伴一生的人。
他們在自由灣舉行婚禮,生活,育有2個孩子。
即使白髮蒼蒼,看向彼此的眼神裡仍是充滿愛意
自由灣早期只是Wayne的一個工作室,那時候他們住在附近的Tofino小鎮,乘船30分鐘就可以到。25年前,小鎮的房價開始上漲,他們意識到自己這輩子也買不起房,所以做了一個相當大膽的決定:那就定居在自由灣吧。
早期搭建房屋的照片
早年間的自由灣,那時已吸引很多朋友前來,有些朋友臨走時還會給他們贈送蠟燭。
Wayne表示自由灣的一切都是用手杖和錘子構建而沒有任何電動工具的幫助。
他們嚴格遵循"儘量不幹擾原生態"的原則建造漂浮之家,並使用二次回收後的建材來搭建房屋。這意味著,關於建造房屋、設計太陽能發電,重力給水系統,都要經過各種嘗試,才能找到最佳方案。
家裡的電力通過14塊太陽能電池板和光伏能源發電機提供。
飲用水的話,則是冬天收集雨水,夏天從附近的瀑布取水,有管道可以直接通到家裡。
Catherine熱愛園藝,也是一名素食主義者,環保主義者。她採用有機種植的方法在溫室裡種上蔬菜和水果,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吃不完的就拿到附近集市上賣錢。
Wayne 則通過釣魚和到鎮上購買補充肉食。
除了食用需要的水果和蔬菜,Wayne與Catherine的花園裡還種滿了他們所愛的鮮花綠植,讓這座水上居所色彩更加豐富。
在盡力營造自給自足的生存環境之外,Wayne雕刻家的身份也在繼續,他將原本普通的木頭化身藝術品,在Tofino小鎮的畫廊展出並出售。而Catherine 則堅持畫畫、寫作、舞蹈和音樂。
每年6~9月,自由灣都會對遊客開放。他們非常歡迎遊客參觀,也願意傳授那些慕名而來者如何自給自足地生活。
當然,遊客必須乘船經過30分鐘的航行才能到他們家。可這並不會阻擋來訪者的腳步,畢竟,大家都很羨慕與自然相伴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呀~
坐在屋裡的沙發上就可以釣魚~
在他們眼裡,"我們的家其實是一個在不斷變化的環保項目,我們希望可以讓更多的知道我們的水上之家,並跟我們一起守護它,守護我們的自然環境。"
Catherine和Wayne雖然逃離了城市,但大概沒有人會認同,他們是在過隱士般的田園生活。二人的生活裡有自耕自足,也不乏熱愛的事業和興趣,還在努力擴散環保理念。
如今有兩隻可愛的狗狗陪伴著他們
雖然這樣浪漫的故事只能發生在別的國家,但只要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有積極向上的態度,有自己熱愛的事業和興趣愛好,即使身處鬧市之中,我們也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對Catherine和Wayne來說,他們的生活只是換了個地理位置,一切沒有止步,反而愈加豐盛。
來源:
dailymail:So off grid, they're even off land! Couple have spent 25 YEARS living on a floating compound called Freedom Cove where they use solar energy, grow their own food and only make trips ashore every two weeks;
This is how to REALLY get away from it all: Family live on an incredible pink and green self-sustained floating fortress miles from civilization;
boredpanda:Couple Spends 20 Years Building A Self-Sustaining, Floating Island To Live Off The Grid;
thisiscolossal:Off the Grid: A Couple Spends 24 Years Building a Floating Island Home in Canada;
私家花園:守一座水上花園,和愛的人一起養花種菜,度過一生。
視頻來源:vimeo
本文轉載自「秘境守護者」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學習交流,禁止商用,若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後臺留言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敬謝!
棒呆了!把花園裝進小小的卡車裡,日本園藝人這麼玩!
打造夢幻花牆,這19種植物再合適不過了!
輕井澤——這個世界級文旅小鎮到底有什麼魔力?日本皇族、約翰·列儂等都是它的簇擁者!
超美的!鑲邊地被植物20款,快收藏!
「山竹過後」:如何增強樹木的抗風性能?樹種、栽植方式都有影響!
0起點,想做休閒農業旅遊?不是不可能!
鄉村旅遊怎麼做好?看看這些經典案例,少走一些彎路!
竟然都是假的!她是單身媽媽,她讓紙開出了美美的巨型花,並重獲新生!
別只會玩輪胎,這些讓人尖叫的廢物利用,讓你的農莊更出彩!
趣說:如果李白、蘇東坡、陶淵明…他們開起了民宿,你會喜歡哪一家?
國外設計的康復花園憑什麼比我們的好?看完你就明白了
親子牧場的標杆,看看日本這家年入2億的牧場是怎麼做到的?
常用秋播草花品種,了解一下!
1分鐘,了解一下康養小鎮!
用一部手機玩轉「農業+遊戲」?日本Telefarm是這麼做到的!
揭秘:馬來西亞最成功的農場——UK休閒農場的運作經驗!
有趣有趣,花還可以這麼種!
既可觀賞,又能抗汙染,這10種樹有「錢」途!
被玩壞了!這些景觀設計師的腦洞真……大
獨特的美:50+種觀賞草大匯集!
等不及過秋天了:20種彩葉樹種推薦!
範例|揭秘:法國鄉村旅遊的發展歷程及其帶來的啟示
哇,美得心顫的N張動圖,聽花開的聲音!
558種園林植物配置大全,收藏起來!
案例分享|香港Hello Kitty有機農莊——當kitty貓化身有機小農……
球根花卉怎麼搭配,看攻略!
案例|法國依雲,一瓶礦泉水引爆的歐洲溫泉小鎮
【十種頂尖樹屋設計】:營造不一樣的住宿體驗
銷售額3000萬到30億?這個主打「柚子」和「鄉愁」的日本村花了30年
3個國外案例,看「農場幼兒園」如何解救兒童「自然缺失症」!
「黃金混搭」:林下經濟+森林旅遊,可以這麼玩!
可以這麼打造!香草花園的無限可能
若干個案例,揭示生態旅遊策劃如何抓賣點!
鄉村旅遊怎麼做?——飛牛牧場的啟示
世界上最美的鮮花小鎮,不是花痴也嚮往!
乾貨:從臺灣的發展,看休閒農業未來發展十二大策略
臺一生態休閒農場:一個種苗場的蛻變升級,它的成功秘笈是……
十五年經驗的老孫頭談:聚焦——中國花卉旅遊的生存之道
芝櫻花海怎麼造?看看日本的做法!
英國伊甸園植物園:一個廢棄礦坑的夢想改造,為當地帶來了16億英鎊的收入
做花海不行?那是你們家花海不行!
日本賞花攻略:六月的日本,是繡球花的夏天~
花卉旅遊盈利靠什麼,看看這些數據
幾米糰隊在宜蘭打造了一片童話世界般的共享開放空間……
鄉村變形記:默默無聞小村落,搖身一變藝術家小村,它是怎麼做到的?
花文化節借鑑|日本文化水鄉:潮來菖蒲花節
創意森林旅遊的開發模式,強力推薦!
鄉村旅遊開發的7大模式,25種類型
某省公布一批美麗鄉村負面案例,260億投資形象工程不忍直視…
年遊客量120萬的芥末主題樂園是怎麼打造的?走進日本大王山葵農場
水生植物行情利好,盤點園林60種常用水生植物
十大國家級田園綜合體 · 解析,九省份經驗都在這裡!
最受期待的鬱金香花海來襲:庫肯霍夫公園,沒有理由不心動!
都市農業怎麼玩?看國外13種都市農業創意新模式
園藝療法的實施與應用,了解一下
漲知識|你喜歡的植物名稱原來是這麼來的!
七國養生旅遊,核心賣點各不同
花境設計經驗小盤點:設計原則、營造步驟、常用植物
爆紅澳洲的獵人谷,是怎麼玩轉「田園綜合體」的?
多國鄉村旅遊開發模式及案例解析!
國內怎麼玩轉共享農場,它的盈利點何在?
深具生態美、自然美的花境,了解一下
這麼拍,才不辜負這一片片迷人的春天花海!
太有才了,蔬菜也能種成花兒!
中國花海聯盟交流群:
中國花海聯盟一群
中國花海聯盟二群
中國花海聯盟三群
中國花海聯盟四群
中國花海聯盟五群
中國花海聯盟六群
中國花海聯盟七群
中國花海聯盟八群
中國花海聯盟九群
中國花海聯盟十群
長按上圖,
識別圖中二維碼,
馬上關注「花海論壇I聯盟」微信公眾號!
往期精彩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