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有四小龍,有四小虎」,這是前人對七十年代的感慨。在這些國家中,新加坡曾經是四小龍之一,當年的經濟發展可謂首屈一指。尤其是看曉松奇談,高曉松對新加坡的評價更高,認為這個地區發展速度很快,在環保方面更是名列前茅。
這一年,新加坡通過對外貿易迅速建立起自己的發展道路,到2019年,新加坡對外貿易已有200年的歷史。而如今的新加坡已經更多地成為一個繁榮的移民國家。新加坡政府為慶祝其200周年紀念日宣布將發行新鈔票,按理來說,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做法。但當宣布之後,卻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因為這些鈔票上印著8個重要人物,而這8個人物中竟然有一個是中國人。
有些不懂歷史的同學一定會感到很好奇,為什麼新加坡的鈔票上會印著我們中國人的頭像?事實上,這個事件的背後還真有講究,中國與新加坡的聯繫比我們想像的更緊密。
為紀念新加坡建立了200年的外貿口岸,新加坡現任總統宣布將發行新的20元紙幣,這是一件大事,引起了許多人的極大關注。等紙幣發行完畢,人們馬上會注意到紙幣上的這些人物。
據新加坡官方解釋,新紙幣上將有8個人物作為背景,這8個人物都是大人物,對新加坡有著傑出貢獻和價值。那時候,人們見了這八個人就是議論,見了其他幾個人,大家還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新加坡第一任總統尤索夫,還有其他比較有名的人,大家都耳熟能詳。
但是這裡面卻有一個中國福建人,這是怎麼回事?根據這一評選標準,那麼這位福建人一定對新加坡有很大貢獻,那麼這位福建人究竟是誰呢?
這個人物叫陳嘉庚,聽了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會很熟悉。由於這是一個自抗日戰爭以來一直為人耳熟能詳的人物,這個人不只是一個愛國華僑,他曾多次幫助過我國。並且他自己也是個很了不起的人,在各地投資建設,培養教育,是個真正的商人。
資料顯示,陳嘉庚生於1874年10月,是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人,身世顯赫,愛國華僑領袖、著名企業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等,都是當時在我國有重大影響的大商人。
1913年,他以華僑身份回國,建立了集美小學、中學、大學,並創辦廈門大學。你應該知道,廈門大學,可是很有名的大學,我至今還記得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當年品三國的時候,更讓無數人對這所大學無比嚮往。並且直到現在,廈門大學的老師和學生都尊稱陳嘉庚先生為校長,可見他在這一年所作的貢獻。
另外,陳嘉庚先生一生為辛亥革命、民族教育、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甚至為創建新中國,都做出了巨大貢獻。這裡面捐贈自然不言而喻,陳嘉庚先生還一直在海外幫助我國完成各項建設,製造了海外輿論。那時候的主席曾經稱讚過他:「華僑的旗幟,祖國的光輝。」所以陳嘉庚先生對我們國家有很大的貢獻,這也是過去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原因。
陳嘉庚先生被稱為真正的商人,不僅因為他對自己國家的貢獻,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對新加坡的南洋地區也有很大的貢獻。那時陳嘉庚先生是橡膠大王,資金雄厚,他一方面回國投資教育,另一方面又以當時新加坡為目標,修建了許多學校,對新加坡的教育事業也有很大影響和貢獻。
那一年,他在新加坡創辦了華僑中學,這可是一所很重要的學校,現在仍然是新加坡最好的中學,所有新加坡人都以能參加它的學習而感到驕傲,許多人對陳嘉庚先生表示欽佩。另外,陳嘉庚先生還創立了南洋大學,在當時可謂是新加坡華人大學的開拓者。
所以新加坡的教育事業,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陳嘉庚先生的影響,從新加坡走出來的傑出人才,沒有一個不會像當年在廈門大學讀書的學生那樣,對他讚不絕口。由於這個原因,陳嘉庚先生與新加坡的關係十分密切,所以算貢獻時,陳嘉庚先生也排在8位,新加坡政界的這一舉動並非過分,而是恰如其分。
其實除了陳嘉庚對新加坡的貢獻外,還有她對新加坡的深厚感情。根據歷史記載,陳嘉庚於1891年渡洋到新加坡謀生,並在父親經營的順安米店任職。後來他雖返回家鄉結婚,但在1895年返回新加坡,並在此長期居住。
直到1898年,他回到家鄉奔母,在此期間離開了一段時間。直到1899年,他才帶著妻子回到新加坡,可見他對新加坡有很深的眷戀之情,甚至把這裡當作自己的第二故鄉。
到了1900年,他又回到了一個國家,直到1903年,他再次回到新加坡,經歷了連續的三次往返,到那時,這已是他第四次回到新加坡,可謂是天衣無縫。
而陳嘉庚先生,他也是從南洋開始發家的,那一年他就是在籌集到7000多元資金,建立了菠蘿罐頭廠,再一點一點把它做大。後來又來到南洋地區,為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並仍在此接待同志。
從陳嘉庚先生的簡歷可以說,他與新加坡的關係可謂是非常緊密,仿佛是一種聯繫一般,既聯繫中國,又聯繫南洋新加坡。人與物在兩旁來來往往,一直保持著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雖不說血濃於水,也是極其密切的。
而事實上,新加坡大部分都是由華人組成的,兩國之間本來就有許多關係,這種關係不僅在文化上相近,在經濟上也很緊密。因此,陳嘉庚先生在新加坡鈔票上面出現是很正常的事,即使是其他一些中國人也是有可能出現的,因為雙方曾經有過非常緊密的聯繫,這是不間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