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文化上傳承自古波斯,一個可以直接上溯到公元前2700年的文明古國,歷史之悠久,比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古國都不遜色。然而,這個國家的宗教傳統卻發生了一個大的斷層,由原本崇信瑣羅亞斯德教改為信奉伊斯蘭教,直接改變了整個國家的命運。
瑣羅亞斯德教也叫拜火教,與張無忌服務的魔教關係比較近。早在第一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帝國時代,瑣羅亞斯德教就成為波斯國教。此後,帕提亞帝國和薩珊帝國輪流成為波斯的主人,瑣羅亞斯德教依舊代代相傳,主宰著波斯人的精神世界。
從地圖上看,波斯就像站在一個走廊上,東面是中亞,西面是中東和土耳其,因此歷史上戰爭不斷,有人想通過波斯徵服更遠的星辰大海,有人只想徵服波斯。
阿契美尼德帝國時代,波斯人與希臘人爭端不斷,多年的希波戰爭令阿契美尼德王朝油盡燈枯,最終被亞歷山大大帝所滅。此後的帕提亞帝國時代,波斯人與古羅馬帝國爭鬥不休。薩珊帝國時期,繼承古羅馬衣缽的拜佔庭帝國成了波斯人的死敵。
波斯人在與拜佔庭帝國的死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國力一蹶不振。與此同時,又一個統治疆域即將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從中東崛起。阿拉伯帝國擴張的第一步,就是要搞定鄰近的拜佔庭帝國和波斯薩珊帝國。
阿拉伯帝國在與拜佔庭帝國的爭鬥中,沒有佔到便宜,阿拉伯海軍被拜佔庭帝國的希臘火燒得四散奔逃,從而放棄了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歐洲的戰略,轉而改向北非出兵,再由直布羅陀海峽迂迴的包抄歐洲。北非今天有許多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就源自於此。
而薩珊帝國帝國則沒有拜佔庭帝國那樣深厚的本錢和優越的地理條件。連年的徵戰,薩珊帝國入不敷出,國家早就處於分裂的邊緣。而波斯本來就處於四戰之地,不像拜佔庭帝國那樣扼守著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天險。
公元633年,阿拉伯軍隊開始第一次進攻薩珊帝國。剛開始的進攻手段是遊擊戰,阿拉伯騎兵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一個波斯城鎮,肆意劫掠之後,消失在沙漠中。
幾次試探後,阿拉伯人認定波斯人好欺負,開始大規模入侵波斯。一個接一個的波斯市鎮被阿拉伯帝國接收,直到最後,美索不達米亞地區徹底被阿拉伯帝國徵服,波斯帝國勢力被迫東遷。
634年-635年,由於拜佔庭帝國的進攻牽制了阿拉伯人的兵力,阿拉伯人對波斯的進攻陷入停滯。波斯人趁此機會,組織了一些反擊,收回了少量領土。到了636年,阿拉伯人終於騰出手來,波斯人的末日到了。
公元636年7月,3萬阿拉伯人抵達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卡迪西亞小鎮,與5-10萬薩珊帝國軍隊對峙。經過4個月的試探,決戰打響。從11月16日到11月19日,阿拉伯人只花了4天時間就擊潰了兵力比自己多1倍多的敵人。
卡迪西亞戰役後,薩珊帝國一蹶不振。此後,儘管薩珊帝國仍有零星抵抗,都已經不成氣候。阿拉伯帝國摧枯拉朽一般在波斯人的地盤上橫衝直撞,直到公元644年徹底佔領了薩珊帝國的最後一片國土,波斯徹底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個行省。超過3000年的古波斯文明毀於一旦。
中國古代,也曾經有過被滅國的慘痛經歷,但是中華文化從未因此斷絕,胡虜無百年之運,他們走後,中華文明依舊茁壯。而薩珊帝國滅亡後,波斯文明也就此湮滅,伊斯蘭文明統治了這片大地。
即使二百多年後,阿拉伯帝國不再統治波斯,波斯人也無法回到舊日的文化中。伊朗人自認自己的祖國是文明古國,但是他們信奉的宗教是外來的。他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以伊斯蘭教正宗傳人和領袖自居,懟天懟地。在外人看來,他們態度強悍,造型略顯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