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華生
一
2002年6月30日上午10點,廣州增城掛綠廣場,一場拍賣會正在舉行。大雨過後還飄著零星的小雨,圍觀的群眾依然熱情不減,打著傘不願離去。
掛綠荔枝母樹上,一些被編了號的荔枝,正在等待拍賣,人們翹首以待。首先拍賣的是編號為11的荔枝,在上一年的拍賣會上,第1顆拍賣的也是編號為11,拍出了5萬元人民幣的天價,人們期待著今年能拍出更好的價格。
在人們的尖叫聲中,在你追我趕的喊價中,最後11號荔枝拍到了10.2萬元人民幣。一顆荔枝拍出了超過10萬元的價格,在人們的想像中,已經到了天花板了。
事情還沒有結束。在此後的拍賣中,一個又一個新的價格,不斷刷新記錄,觀眾們都在想,不可能再往上漲了吧,結果下一刻又超出了大家的預期。關鍵時候,編號為1的荔枝隆重登場,之前的喊價都是以萬為單位遞增的,現在以2萬為單位遞增。
50萬!在一波高過一波的喊叫聲中,有人舉起了牌子。
觀眾們又一次騷動,然後場面歸於寂靜。
只剩下拍賣師的聲音。
50萬第1次!
50萬第2次!
我出55.5萬。
拍賣師正要喊第3次的時候,又有人舉牌了。
最後,在人群的沸騰聲中,這顆掛綠母樹上的荔枝,以55.5萬元的天價成交。
人們會問,憑什麼這個荔枝能賣那麼貴?
魯迅先生說過,物以稀為貴。
二
女皇武則天想長命百歲。
一天她問近侍,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人延年益壽?
近侍回答,聽說南方的增城出了一位仙人何仙姑,或者她有辦法。
女皇命令近侍請何仙姑進京。
近侍到了增城,打聽何仙姑的事情,縣令說,何仙姑,原來是本邑仙桂村豆腐坊何泰之女,得了仙人的指點,吃了雲母,身輕如燕得道成仙。但是,她的父母並不知道她己成仙,還給她說了一戶人家。神仙怎麼能和凡人結婚呢,素女又不好違背父母的意願,成親的前一天晚上,她把一雙繡花鞋留在井邊,偽造了投井的現場,趁著這個機會離開了家,到羅浮山進一步的修煉。
近侍說,羅浮山那麼大,我怎麼找啊?
我來找你就行了。聲到人到,何仙姑現了身。
兩個人趕緊下拜。
何仙姑說,你們先去,隨後我就到。
長安城,大明宮。女皇請教仙姑延年益壽的方法。
仙姑哈哈大笑,女皇陛下,對你來說,延年益壽最好的方法,就是澤被蒼生。
女皇一愣,隨即醒悟過來,感謝仙人的指點。
閒聊中,女皇看到何仙姑手中不停把弄一顆果子,就問是什麼?
荔枝,我們家鄉增城的荔枝。
這荔枝四分綠,六分紅,挺好看的,叫什麼名字啊?
掛綠荔枝。當年我在這個樹上貪玩,不知不覺天亮了,我得趕緊回到天庭去,匆忙之下就留了一條綠絲帶在這個荔枝樹上,當地老百姓看到了,就給這荔枝起名為「掛綠」。
仙姑把掛綠荔枝遞給女皇,示意她嘗嘗。
女皇接過荔枝,看到果蒂處帶有一綠豆瓣大小的小果粒,一條綠線環繞果實。剝開荔枝,晶瑩剔透,表面有很多水分,好像要溢出來的樣子。她輕輕的咬了一口,脆爽,清甜,滿口留香。
三
好東西誰都想擁有,但不是誰都有能力擁有。
我們來看一個傳說故事。
在往華清宮的官道上,一匹高頭大馬在快速的奔跑,揚起了滾滾紅塵,路人都以為是不是邊疆發生了大事,來個八百裡急報。只有華清宮的那個女主人知道,是荔枝送來了。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楊貴妃用帶著香氣、肥厚的手掌剝開荔枝,輕輕的送進嘴裡。她的胃口很好,接連的吃了好幾顆。問旁邊的高力士,這些荔枝吃了好幾年了,從哪裡送來的?
從蜀地送來的。
別的地方還有更好吃的嗎?
聽說前些年女皇吃了何仙姑送的南方越地地產的荔枝,讚不絕口。
明年給我弄點過來。
這個難度很大。
為什麼?
越地到長安,隔了千山萬水。這荔枝一日色變,二日香變,三日色香味俱變。
我不管,辦法總比困難多,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
高力士只好領命。
第二年,高力士果然把新鮮的掛綠荔枝送到楊貴妃的餐桌上。
高力士是怎麼樣做到的?
他提前造了一些大車,徵用了一些大船,等到荔枝剛剛結果的時候,他就連根連泥挖起來,能走官道的就用馬車拉,不能走官道的就用大船拉,日月兼程,從不歇息,一路上都有人在接力。幾個月的時間,到了長安後,這些荔枝剛剛熟。
等到楊貴妃在馬嵬坡香消玉損後,這個勞民傷財的工程才停止。
四
我們國家有確切的歷史紀年是公元前841年,但誰也不能否認我們5000年的輝煌歷史,同樣的道理,掛綠荔枝有確切記載的只有400多年,但12世紀時掛綠荔枝就有栽培,到現在也有近千年。
荔枝的品種多達幾十個,比如桂味,糯米餈,仙進奉,水晶球,尚書懷,和枝,三月紅,阿娘鞋,妃子笑等,但是只有掛綠荔枝才是其中的王者。
我們來看一下文人墨客是怎樣讚美掛綠荔枝的。
蘇東坡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我們都知道蘇東坡是被貶到惠州,但是惠州和增城交界 ,蘇東坡到過增城的白水山,留下了遊白水山的詩句,增城的很多山也屬於羅浮山山系,所以我們有理由猜測,蘇東坡作為一名吃貨,很有可能吃過掛綠荔枝,很有可能是嘗過掛綠荔枝之後,回到惠州寫下以上詩篇。
清初詩人朱彜尊,浙江人,他聽說掛綠荔枝好吃,不遠千裡來到增城。在嘗遍各種荔枝之後,他對掛綠荔枝,豎起了大拇指,評定它的味道為第一。
另一個清朝詩人李鳳修,也慕名而來,嘗過掛綠荔枝後,雖然覺得價格很高,但是值,為此他寫下了「『南州荔枝無處無,增城掛綠貴如珠,兼金欲購不易得,五月尚未登盤盂」。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物,除了陽光和氣候,水土就是最重要的。有人把掛綠荔枝母樹旁邊的小荔枝樹移植到別的地方去,但是結的果,這個味道怎麼樣都不如母樹的好。
五
掛綠荔枝母樹,她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的。
清朝初年,掛綠荔枝最出名的,當屬增城新塘四望崗。因為名氣比較大,當地官員對荔枝課以重稅,種荔枝的人苦不堪言,一年辛苦下來,種荔枝所得還不夠交稅,荔農不堪重負,一氣之下把所有掛綠荔枝砍個精光,一棵不留。
幸運的是,在西園寺內還有一棵掛綠荔枝,得到了和尚很好的保護,給掛綠荔枝留下了一絲血脈。這個西園寺所處的位置,就是現在的掛綠廣場。
西園掛綠荔枝,長了好幾百年,成了增城掛綠荔枝唯一的母樹。她是一個滄桑的老人,在風雨中,見證了增城幾百年的歷史。她的樹幹已經老化、中空,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一個雷電交加的日子,一個閃電擊中了她,她像火中的鳳凰,在痛苦的燃燒。
之後,人們看到,那個長了幾百年的掛綠母樹,成了一段黑溜溜的樹幹。
感謝那些農林技術人員,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那段黑溜溜的樹幹,又重新長出了嫩芽,迎來了她的另一個春天。
很多人了解增城,或許是從掛綠荔枝開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