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將激發創新要素活力
「我和大家一樣深信,在『雙循環』格局下,資本市場通過積極有效的產業引導和前瞻性布局,會激發創新要素活力,更好地肩負起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使命,也同時給市場和投資者更多的方向感和確定感。」12月11日,在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在開幕致辭時如是說。
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進行開幕致辭
「證券日報只是這個偉大時代的一滴露珠,但同樣折射了時代的光輝,見證了資本市場的探索、改革、創新和滄桑巨變。作為資本市場的一分子,我們一直懷著與資本市場同呼吸、共命運的心願,傳遞信息、連通上下、發現價值、分享經驗,與市場共同成長。」陳劍夫表示。
陳劍夫表示,2020年已接近尾聲,新的徵程即將開始。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回顧2020年的不平凡和深刻印跡,回顧資本市場30年的風雨歷程,相信大家都很有感慨。2020年也是證券日報社成立20周年。迎著新世紀第一縷陽光起步,證券日報從一張報紙,到目前逐步搭建成報、網、微、端、視全媒體平臺。
「我還清晰記得尚福林主席當年對證券市場『新興加轉軌』的定位,以及任上完成的股權分置改革這一划時代的任務,這一基礎性的制度改革,也啟動了一輪波瀾壯闊的牛市行情。」回顧資本市場發展歷程時,陳劍夫如是說。「資本市場取得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成就,凝結著各類市場主體、一代代人接力奮鬥和銳意進取的精神。」
「回顧過去是為了更好地開拓未來。」陳劍夫表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了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資本市場作為連接實體經濟、金融、科技創新的重要樞紐,必將擔當重任。在進一步發揮資源配置、資產定價、風險緩釋等功能,以更大力度助力新發展格局上,資本市場也將大有可為、大有作為。這也是我們將本次論壇的主題定為「雙循環下的資本市場創新與發展」的初衷。
陳劍夫表示,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需要,也是新時代資本市場發展的內在要求。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資本市場需要繼續深化改革,加大開放,構建多層次市場體系,強化市場基礎制度供給,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推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文 | 吳曉璐
為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共同努力
12月11日,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鄭慶東在證券日報社舉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表示,我們將迎來新中國資本市場創立30周年紀念日。回首這三十年,資本市場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重要最活躍的要素市場,承擔著支持我國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滿足人民財富管理需求的重要職責,風雨兼程,迅猛發展。三十而立正當年,收拾行裝再出發。中國資本市場要完善制度、創新機制、優化生態,在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的同時,努力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經濟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鄭慶東
鄭慶東表示,展望「十四五」,放眼全世界,面對不確定性日益增強的國際形勢,前路充滿風險挑戰,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改革任務艱巨繁重。在這個新發展階段,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個歷史大背景下,要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種種困難和問題,關鍵還在於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必須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全面促進消費,拓展投資空間」;必須高度聚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我國資本市場的發展進程,既要與我國的經濟總量、結構優化和人均收入水平相適應,更要與現代化經濟體系、更開放的市場機制相匹配。
第一,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和服務居民理財的功能亟需進一步提升。據預測,「十四五」期間中國經濟年潛在增長率有望保持在4%到5%左右,2024年底我國人均國民收入可達到14000美元,到2025年我國中等收入群體規模能夠超過5.6億人。應當看到,經濟總量擴張意味著各類企業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在顯著增加。資本市場作為融資效率高、包容性強、定價機制優的平臺,可以為各類企業融資、併購提供更加市場化的服務。為滿足居民財富管理需要,資本市場應當在服務更加便捷、更加多元、更加豐富方面取得新的重要進展。與此同時,也要切實採取措施,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和保護。
第二,資本市場在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優化升級進程中面臨更多機遇。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就要求資本市場在制度創新、增強適應性方面必須有新的突破。要以註冊制改革為統領,優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功能,把支持科技創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建成優質創新資本中心,更好發揮科創板、創業板、新三板、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等支持創新的功能作用。從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角度看,上市公司在參與區域協調、開拓國際市場、暢通國際產業鏈供應鏈方面,是可以積極作為的。越是在逆全球化思維和單邊主義抬頭的當下,大型上市公司越是可以在國際化發展方面尋找機會,力求突破。證券期貨等專業服務機構為實體企業服務,也將在創新驅動中得到錘鍊,不斷創新業務,延伸創造利潤的鏈條。
第三,資本市場要儘快建成更加成熟的制度體系,擔當起高標準市場體系的樞紐作用。「十四五」時期,從國家全局來講,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資本市場制度也應當更趨成熟和定型,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為金融市場、要素市場的樞紐作用。現在看來,還應當進一步健全市場主體特別是上市公司提高質量的長效機制,完善促進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做優做強的制度安排,大幅度提升中長期資金入市制度水平,從而建立起科學的、有溫度的、高效的監管體系。
鄭慶東指出,2021年正在大步向我們走來,中國的資本市場一定會繼續奏響「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時代主旋律。經濟日報是黨中央、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重要輿論陣地,作為中央黨報、經濟大報,我們與資本市場和上市公司關係十分密切。經濟日報社旗下的證券日報,就是伴隨著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壯大的。我們願同上市公司及企業界交朋友,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和眾多的上市公司搖旗吶喊,助力加油!
文 | 包興安
中國價值新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