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紅樓夢》等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此四部巨著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緻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其實我國原有六大名著,其中有兩部被刪了,這兩部後來還名揚四海,還被拍成影視劇,被世人皆知。
根據歷史記載,《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也是和四大名著並排的文學典作。在《聊齋志異》中,將近有五百篇的志怪小說故事,其內容豐富。而蒲松齡是《聊齋志異》創作者,他廣讀經史,學識淵博,19歲時,考取了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直到71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寫入《聊齋志異》。
所以500多篇的短故事裡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藉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但是《聊齋志異》的鬼狐故事有違常理的現象,許多動物修煉成精的故事,可能會對小孩子有誤導,不利於健康成長。以此出於考慮,就將《聊齋志異》刪減。
另一本《儒林外史》,代表著中國古代諷刺小說的高峰。主要描寫封建社會後期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作者在創作此書時,用白描的筆觸,「不尚誇張,一味寫實」,以對待功名富貴和文行出處的態度為中心,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 這本著作在當時無疑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然而全書故事情節主幹不明,多以獨立的一個個小故事形成,和《聊齋志異》的短篇描寫相同,所以「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
雖然《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被刪減,可它們和四大名著一樣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被很多編制拍成影視劇,名揚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