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珍藏的心境,置身梨園的4日是我一生特殊的記憶符號。
我不確定將它分享的結果,或許是獵奇的遊客紛紜而往,打破了它本來的素樸寧靜,那麼我將成為它改變的推波助瀾者。
梨園村珍藏於大理洱源縣內,自然與洱源名人楊麗萍有某種聯繫。先上兩張楊麗萍老師在梨園萬樹梨花中的風姿。
如果說當世中國仍然存在一個山盡頭、水窮處、雲歸巢、隔世離空的群落,梨園村算是。它符合桃花源傳說的一切條件:山圍水繞、隱秘深藏、無路道與外通達、無舟楫往來紅塵、自然經濟自給自足,不知山外事,自安自得而鮮為人知。
單論地理位置,梨園村位於洱源縣城北,與縣城隔茈碧湖遙遙相望,三面環山略無縫隙,且山勢臨水陡峭,一面臨水,這種封閉地形在古代交通條件下基本是隔絕之地,利於防守。
開篇的隔世感慨在當今自然不復存在。梨園村已經開通了與外界的交通聯繫,村莊右側有繞山臨湖的便道,儘管簡陋但足以通行車輛,茈碧湖也開通渡輪往返與縣城的接送。
梨園村,最名符其實的地名。村內只有一例樹種-梨樹,萬樹梨花鬱鬱蔥蔥,期間白族傳統民居建築的畫牆青瓦,構成一幅美麗而平和的鄉居風情。
村子內全部白族,屬於典型的白族自然村落。據老鄉介紹,他們的祖先在明清時期由鄧川移居而來,世代生息繁衍至今,形成數百人的村落。
這是位執拗的祖先。沒有人知道是由於何種動機,這位祖先帶領第一批移居者在這片與世隔絕的山坳廣植梨樹,至今仍存活數百株古梨樹,這些年代久遠的古梨樹被編號掛了銘牌以保護。於是種植梨樹成為梨園村的習俗,代代傳承,形成如今單一梨樹,萬梨森林的奇觀。
近代版本的愚公移山的故事!
流連忘返於梨園村的日子裡,我也和村民一起徜徉於梨樹森林,呼吸新鮮的風,享受身心完全放空的閒適。
或者穿行於村中農家,逗逗那些天真的孩子。
這是一位了不起的老人。他的遠見、專業知識挽救了一種獨有而珍稀的植物:茈碧花。
如果你有機會去洱源茈碧湖,夏季裡你會欣賞沿湖盛開的茈碧花奇景,形如水蓮萬頃,碧波蕩漾中點綴紅粉清芬。而這就應該感謝這位老人,在洱源縣大規模清淤茈碧湖時,他預見到茈碧花的命運,事前採集茈碧花根莖分植於十餘只水缸內。果然,清淤後的茈碧湖竟致茈碧花絕種。
如今我們看到的茈碧花都引種於這位老人,他平凡而又偉大,他是一種生物的續存者!
與山坳中村莊的萬樹梨林不同,梨園村後山山麓廣植梅樹,仲春時節梅、梨花期早歇,梅林掛果,點點青翠欲滴。
身處梨園,你不由得感嘆:這是一個執拗的村落,一群執拗的村民,幹嘛非得前種梨後種梅這麼純粹而絕對!
大理的酒品以梅子酒最為著名,清甜甘香,甚至醋都是梅子醋,有遠來訪客問:大理梅花何在?我通常會告訴他:去洱源看看,去梨園村看看。
時值香椿季節,香椿炒雞蛋,人人之愛。但梨園村的最是甘香,因為純淨,因為土雞蛋。
「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梨園村的少女,純樸自然且靈動快樂,自與山外不同。
儘管不事雕琢裝飾,但山裡的孩子篤實健康。
憑藉山的優勢,梨園村畜牧業發達,綿羊、山羊最是有名,清晨趕羊上山,野草青青,無需任何飼料和圈養,這種野生的羊最甘美多汁。
近年來,梨園村逐漸為外界所知,每逢假期、周末,有消息靈通的遠道遊客造訪觀光,也有大理、昆明周末度假遊人,梨園村的旅遊產業開始起步。
自家的野生羊、梅枝或梨枝燃燒了細細烤熟,帶了梅梨果味的烤羊鮮肥甘嫩,這是我迄今吃過的最美味的羊肉。
梨園村用這種上品美味招待客人,你還有缺席的理由嗎?
時間儘管已過去了三年,但梨園村依然是我心中珍藏的處境,執拗的村子,我亦執拗,我只怕是再也不會找到執拗相契的所處、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