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態°:人工智慧,你也曾是少年

2020-12-12 騰訊網

  Nature vs Nurture

  當查爾斯·達爾文的堂兄弗朗西斯·高爾頓爵士在19世紀後期推廣「先天與後天(nature and nurture)」一詞時,他考慮的是人類的行為或許是基因決定,與生俱來的。這位著名的優生學家通過研究人類的特徵,開發了回歸的統計概念(在機器學習中大量使用),作為他改進人類基因庫的一部分。最終得出結論,人類的傳統十分重要。

  這倒是與費孝通從社會學角度的解釋有異曲同工之妙,著名的漢學家在《鄉土中國》中以中國的鄉村社會為基礎分析文化的內涵,與雷蒙德·威廉斯所述「文化是生活方式」類似,費孝通指出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行為思想都是「歷史的」,「超越個人的」。

  人工智慧沒有文化或傳統可言,至少在剛出廠的時候是這樣,但是人工智慧在尋找規律地獲取知識上倒是很有天賦,那麼關於人工智慧的訓練(或稱培養)可否參看人類的模型呢?

  英國金融時報4月25日文章《What Mary Poppins can teach us about raising ethical robots》探討了培養道德機器人的可能性,作者奧斯坎迪稱,「在這場先天與後天的爭論之中,我們看到的是這世界上最出名的保姆。」(In the nature-versus-nurture tech debate, we look to the world’s most famous nanny)

  Julie Andrews主演的美國電影《Mary Poppins》

  當我們展望人工智慧的未來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似乎正是這一進程的密碼,我們的孩子就是這樣,就是在用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來終結Artificial Stupid(人工傻蛋)。沒有個性,沒有本能,沒有意識,沒有靈魂。甚至沒有幽默感。人工智慧就如同一張白紙,畫上彩虹便是晴天。

  奧斯坎迪寫道,「當我看到15歲和18歲的兒子使用他們的智慧型手機時,我想到了這一點。雲伺服器吸收了大量關於他們的數據,並記住了一切。「所以說,當我們提供了這些關於自己的數據時,我們希望AI能夠提供讓我們走向更好生活的助推力,我們希望它能夠診斷疾病找到治療方法,給我們重新體驗『健康』的涵義,我們希望它幫助我們探索宇宙的秘密,而這些,正是數據對於它們的意義。

  失允的教科書——人性與道德的悖論

  但是,有可能重新定義人性嗎?道德是會隨著世界的發展而變通,或是會引導我們實現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我們最終會像米老鼠一樣成為笨拙的巫師學徒,難以控制自己創造出的可怕力量?或者我們是否會完全接受並創造一個道德和它所在的環境,以便激發人工智慧完整的社會潛力?

  現在的情況是,人工智慧師從訓練它的科學家們,在它們身上交疊著無數的」對與錯「的衝突與爭議。由於這種數字創作可以用來反映其製作者的道德,而他們可能完全缺乏道德,使得AI產品成為撒旦的邪力,它們也或許謹遵人類道德的洗禮,成為社會忠實的建設者,但最值得討論的是那些我們人類尚且沒有達成共識的悖論,這使得人工智慧很可能成為人性與道德的」戰場「。

  去年10月亞馬遜關閉了他們開發的人工智慧招聘系統,由於科技公司中男性比例尤其是身居高位者之中的男性居多,系統在對簡歷進行評估時便不自覺的加入了「性別歧視」的元素。我們自然可以將責任推脫給智能算法,指責它們「不知善惡,三觀不正」。可是我們是否忽略了一個事實,這些數據的來源——即科技公司性別比例的嚴重失衡並不是機器人造成的,我們提供給算法的「教材」是否本身足夠正義?

  然而在人類自己尚且對世界、對自己、對是與非紅與黑都缺乏認知的時候,卻在將人工智慧向人類看奇的實踐中毫無顧忌的大步向前。

  3月13日,「強化學習之父」理察 薩頓(Richard Sutton)發表了一篇題為「苦澀的教訓」(The Bitter Lesson)的博客,其核心觀點是:「我們必須吸取慘痛的教訓,即從長遠來看,直接構建人類大腦的思維模式是行不通的。」

  薩頓寫到:「人類不斷試圖把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式植入到AI之中,」比如用人類的思路教AI下棋、將讓AI按照人類總結的思路來識別圖像等等。這些做法,「能帶來暫時的性能提升,長期來看卻會阻礙研究的持續進步。」這種錯誤的做法已經帶來了太多「苦澀的教訓」。

  薩頓相信:「真正的突破,總是來自完全相反的方向。」所謂完全相反的方向就是「摒棄人類在特定領域的知識」,採用「基於搜索和學習進行大規模計算」,只有這樣人類才會「獲得最終的勝利」 。

  但是,由於人工智慧是通過數據進行培訓,質量差的數據或系統學習方式缺乏透明度,對用戶來說是一種風險。將AI部署到消費者並不了解其運作方式的領域內,未嘗不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更不必說當出現問題或收集的數據最終落入壞人之手時,這也是歐盟去年5月制定「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條例至今除了美國仍然拒絕遵守外,其他國家的企業都已經傳達到位。

  龐大的數字壟斷與潛在的「智能作惡」

  當人類面對他們不了解的東西時,恐懼往往是自發的情緒。

  販賣焦慮正是利用這種恐懼變現的手段。

  5月4日騰訊「願景和使命」升級成了「科技向善」,在一片混沌之中,又在公眾視野中描繪了一幅天使的畫卷。並不是說這句話缺少真實感,而是在「算法利維坦」陰影之下,對掌握了算法這一關鍵權力的馬化騰們而言,冷靜的內省——尤其是對過度追求做大做強的反省——最為重要。

  騰訊在中國的市場規模已經逼近地球另一邊的谷歌在美國的表現。

  希瓦·維迪亞那桑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法律與傳播學院的學者,在他所著的《谷歌化的反思》中解釋了對谷歌的「數字壟斷」的擔憂,他寫道,「我們可能視谷歌為救世主,但是它卻像愷撒般統治著世界。網絡的神話導致我們假設那是個瘋狂的、無法管理的領域,這真的是錯得離譜。」

  同樣的,在經歷了「劍橋分析」這一史無前例的數據災難後,Facebook的信念也在根本上被動搖了。

  「扎克伯格的影響力是驚人的,遠遠超過私營部門或政府中任何其他人的影響力,」Facebook聯合創始人克裡斯休斯上周在紐約時報的採訪中談到,

  「令我憤怒的是,他對增長的關注導致他為了點擊量而犧牲了安全和文明。我對自己和早期的Facebook團隊感到失望,因為我們沒有認真考慮新聞推送算法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文化、影響選舉、賦予民族主義領導人權力。我擔心馬克身邊的團隊只會強化他的信念······現在是分手Facebook的時候了。」

  資本市場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並非「互利共贏」而更多的是「零和博弈」,是瘋狂的叢林法則。科技巨頭不知疲倦的擴張正是人性中夢想與貪婪的衍射,是我們留給人工智慧去學習的「教科書」。

  你曾是少年

  或許是人類太過於急功近利了,人工智慧正在用幾十年的時間來完成人類整體千年來的文明躍進,並且在這個過程中它在經歷著人類從未有過的嚴格監督。人類動用了各方力量來確保自己的「工具」不會背叛自己,但對人類自身的反思卻一直在原地踏步。

  我們既然為自己的子孫後代打造了一整套所謂青少年的教育邏輯,灌輸給他們那些成大後就可能隨時拋棄的「真善美」,也能給人工智慧——人類科技的孩子創造一個用數據堆砌的象牙塔。

  只是問題在於,如果說一個人長大後的貪婪欲望源起於少年時期誘惑他懂事聽話的一克軟糖,那麼被現實中的「數據課本」教育後的人工智慧是否也將落入某種惡的深淵?

  參考文獻:

  https://www.ft.com/content/c728c042-1e45-11e9-a46f-08f9738d6b2b

  http://fortune.com/2018/10/10/amazon-ai-recruitment-bias-women-sexist/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1982?archive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2763?topnav=opinion

  https://www.nytimes.com/2019/05/14/opinion/facebook-chris-hughes.html

  https://medium.com/@martin_98118/nature-vs-nurture-in-ai-3fec240a10bb

相關焦點

  • 【歌曲改編】你曾是少年,也仍是少年
    你仍是少年審查批捕 擁有最為崇高的信念想閱遍不同案件 守護共同的家園給法律裝上翅膀 能穿越高牆和心間 許多年前 你曾有個樸素的心願從檢立誓 要讓正義被看見卻在閱卷提審開庭歸檔某天奔波忽然停下 像被命運叫醒了你知道不能就這樣過完一生許多年前 你有一雙鋒利的雙眼
  • 抖音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是什麼歌 你曾是少年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是什麼歌 你曾是少年完整歌詞介紹  「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這句話其實是歌曲《你曾是少年》裡面的一句歌詞,是歌手焦邁奇演唱的一首歌。  你曾是少年歌詞  作曲 : 楊子樸  作詞 : 肖洋  原唱:S.H.E  編曲:李芷嫣的爸爸  製作人:魯士郎  有些時候 你懷念從前日子  可天真離開時 你卻沒說一個字  你只是揮一揮手 像扔掉廢紙  說是人生必經的事 酒喝到七分 卻又感覺悵然若失
  • 你曾是少年,光芒萬丈的少年
    記得我曾經推薦過一首歌《你曾是少年》。歌詞唱道,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想看看這世界,去最遙遠的遠方。愛上一個人,就不怕付出自己一切,相信愛會永恆,相信每個陌生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的《少年》裡面寫過:少年就是少年,他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冬雪不嘆,看滿身富貴懶察覺,看不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是少年。少年的我們,感覺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我們感覺一切都很好,都是自己熟悉的樣子。
  • 你曾是少年,我內心仍舊歡喜
    S.H.E的這首你曾是少年。勾起了以往無數的回憶。我看到有人說:初中時,SHE是張海報,你在牆上,我在望; 高中時,SHE是張專輯,你在歌裡,我跟唱; 大學時,SHE是段記憶,你在閃耀,我流浪; 畢業後,SHE是張門票,你在臺上,我盈眶; 研究生,SHE是份信念,你在改變,我懷念; 現如今,SHE是個情結,你陪我走過了青春最美好的時光,我滿懷期待你們再次歸來。
  •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你曾是少年-SHE
    SHE的歌我喜歡的有很多很多,但不同階段總是有一首最喜歡的歌,不僅是我,《你曾是少年》也是SHE從少女變成社會人的分水嶺吧。「你我來自湖北四川廣西寧夏河南山東貴州雲南的小鎮鄉村,曾經發誓要做了不起的人,卻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某天夜半忽然醒來,在寂寞的陽臺,只想從這無邊的寂寞中逃出來。」
  • 你曾是少年,你永遠自在如風
    你曾是少年,獨自飛到城市另一邊,走過一個人的北京,訪過青城山下白素貞。說好的如期依然未歸,你問相思賦予誰,人猶在,顧念誰。像你這樣的朋友,一臉燦爛的無憂,嘴角總是帶著一絲天馬行空的微笑。雖然我們去過很多地方,雖然我願意為你輕輕歌唱,謊話情歌到無聲河流,可往事只能回味。雪花飛舞的冬天,我獨自坐在窗前,寫一封給自己的信,放下那顆到外地去看你的心。請你不要再故意假笑,請你多給我一點溫柔,因為我是你手中那一朵鮮花,看盡了人間芳菲。
  • 少年邂逅人工智慧少女~SF題材「BEATLESS」公開聲優陣容,2018.1.12...
    少年邂逅人工智慧少女~SF題材「BEATLESS」公開聲優陣容,2018.1.12開播! 主角蕾西亞將由曾擔任「這個美術社大有問題」伊萬莉瑪利亞的東山奈央飾演,紅霞、雪花蓮、薩託努斯、梅忒黛則分別由
  • 「華泰學生佳作」你曾是少年
    那麼少年的你在青春又做了些什麼呢?是在與時間做著奔跑,埋頭苦幹,還是一邊嚮往著一邊觀望著別人的生活,在所謂的虛擬世界中去找尋自己的存在感,我相信沒有人想在年少的時候去成為一個普通人。少年的我們擁有最大的資本就是青春啊!
  • 《少年的你》:每個人曾是少年,少年的你如此美麗
    《少年的你》的成功就是因為遭受過傷害的人太多了,除去流量的吸引,演員們的演技是真的到位,同時影片又具有內核,讓人沉迷。故事開始就是極其慘烈的跳樓事件,可是導演並沒有給多麼大尺度的畫面,反而把著重點放在了旁觀者的態度上,同學們的幸災樂禍和躲閃,讓這件事情本身更加地撲朔迷離。
  • 【歌曲改編】你曾是少年,也仍是少年
    你仍是少年審查批捕 擁有最為崇高的信念想閱遍不同案件 守護共同的家園給法律裝上翅膀 能穿越高牆和心間 許多年前 你曾有個樸素的心願從檢立誓 要讓正義被看見卻在閱卷提審開庭歸檔某天奔波忽然停下 像被命運叫醒了你知道不能就這樣過完一生許多年前 你有一雙鋒利的雙眼
  • 導演曾國祥談《少年的你》刪減,曝曾有另一個結局
    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電影《少年的你》近日,《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參與了香港編劇家協會舉辦的直播活動,期間談到不少電影《少年的你》的幕後故事。他提到該片有很多敏感東西,最終能與觀眾見面,他非常感恩。曾國祥在直播中正面回應「刪減」問題,稱一開始沒有想審批問題,演員的拳打腳踢扇巴掌都玩真的,很虐演員,「在旁邊聽到都覺得很痛」,但後面還是對暴力鏡頭做了刪減。至於跳樓的胡小蝶的屍體畫面處理問題,曾國祥表示一開始確實有拍到,但後面不想表述太直白,便改成了大家在手機裡看到屍體的畫面,「本來原意不是這樣的,現在改成這樣,反而會有人覺得很高級」。
  • 好妹妹的《你曾是少年》被易烊千璽唱成了「我正是少年」
    在最近一檔綜藝節目裡,好妹妹樂隊和易烊千璽合唱了《你曾是少年》。好妹妹的「曾少年」和易烊千璽的「正少年」中間隔了一雙何老師紅了的眼。他們的經典歌曲《你曾是少年》《一個人的北京》撫慰了很多追夢人的心。最初和很多喜歡音樂的年輕人一樣,好妹妹參加過選秀節目,在北京漂著做一份普通的工作,用簡陋的設備錄製最初的歌。
  • 不管現在怎樣請記住,你曾是少年,SHE
    本文原創,侵權必究2015電影《少年班》的主題曲《你曾是少年》,由S.H.E合唱。一首關於青春的歌曲,仿佛就是唱給現在正在努力的年輕人,提醒我們不要忘記曾經的夢想,鼓勵所有人不忘初心,勇敢前行。而它的演唱者就是陪伴我們成長SHE。
  • <少年班>發歌詞海報 S.H.E<你曾是少年>掀熱潮
    來源:搜狐娛樂 責編:杜漸 日期:2015-5-25 《少年班
  • 周深翻唱《你曾是少年》,雖不是原唱的情懷,卻唱出了少年的味道
    SHE可以說是當年的神話組合,曾也是很多人追捧熱愛的對象,小編對他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首《super star》,曾經一度佔據了大街小巷,包括個人收錄。《你曾是少年》這首歌,原唱便是SHE,肖洋是這首歌的作詞人,而周深的翻唱,卻讓我刷新了對這首歌的認知。何為翻唱?翻唱並不是模仿,雖說是唱別人的作品,但要想讓人們認知,就得有自己的味道。小編先帶大家看看這首歌的大概詞意。
  • 走心推薦一首歌,第1期——你曾是少年
    因為版權原因,給大家放上這首歌吧今天想給大家推薦一首歌,《你曾是少年》是肖洋作詞,楊子樸譜曲,S.H.E演唱的歌曲,於2015年5月20日發行,該曲也是電影《少年班》的主題曲。其實『你曾是少年』與其叫做『你曾是少年』,不如說是「你一直都是少年」。的確,曾幾何時,我也是個天真的少年,有著最美麗而不切實際的夢想。可是,隨著我進了高中,進了大學,慢慢的,這些夢也消散不見,仿佛被拋之腦後。而是否成長意味著習慣說謊,意味著變得虛偽?我們曾經都是少年,現在長大了,得到了太多的東西,也失去了太多東西。
  •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講述拍攝幕後故事
    《少年的你》海報  由《七月與安生》原班團隊打造的電影《少年的你》於10月25日正式上映。影片立足現實,將少年情感與成人世界相結合,展現了不一樣氣質的青春世界。  片中的經典臺詞也開始在朋友圈刷屏:「我們生活在陰溝裡,但總有人仰望星空」「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你往前走,我一定在你後面」「我喜歡一個人,我想要給她最好的結局」……影片讓更多人意識到,少年的成長問題需要被更多人關注,並得到更好的解決。正如許月珍所說:「如果看完電影,每個人都能想一想,我要做一個怎樣的少年?我們要給小孩一個怎樣的青春?能引起觀眾這樣的思考,這部電影就很有意義了。」
  • 抖音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是什麼歌 你曾是少年完整歌詞介紹
    抖音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是什麼歌 你曾是少年完整歌詞介紹  「許多年前你曾是個樸素的少年」這句話其實是歌曲《你曾是少年》裡面的一句歌詞,是歌手焦邁奇演唱的一首歌。  你曾是少年歌詞  作曲 : 楊子樸  作詞 : 肖洋  原唱:S.H.E  編曲:李芷嫣的爸爸  製作人:魯士郎  有些時候 你懷念從前日子  可天真離開時 你卻沒說一個字  你只是揮一揮手 像扔掉廢紙  說是人生必經的事 酒喝到七分 卻又感覺悵然若失
  • 《少年的你》導演曾國祥回應劇本爭議:沒看過《白夜行》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自上映以來,電影《少年的你》口碑持續走高,內地票房突破6億,主演周冬雨和易烊千璽的破格性演技都受到了諸多好評。 然而就在電影勢頭一片大好之時,不斷有網友指責電影原著,網絡作家玖月晞的作品《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涉嫌融梗抄襲日本作家東野圭吾的作品,令這部大爆影片陷入尷尬。
  • 《少年的你》大阪獲觀眾獎 曾國祥心情興奮又複雜
    曾國祥(資料圖)《少年的你》獲觀眾獎新浪娛樂訊 3月15日晚,第15屆大阪亞洲電影節揭曉獎項歸屬,由曾國祥執導,周冬雨、易烊千璽主演的華語電影《少年的你》獲觀眾選擇獎,而本屆電影節最佳影片得主則由茱蒂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