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沙湖旅遊景區於2007年首批躋身5A級景區。
往鳥島接送遊客的搖櫓船穿行於湖面。
騎駱駝是不少到沙湖旅遊的遊客的必選項目。
紅網時刻記者 陳宗昊 寧夏報導
賀蘭山下,黃河岸邊,景區總面積80.10平方公裡的沙湖如今擁有22.52平方公裡沙漠和45平方公裡水域,使得江南靈秀與大漠的雄渾兼具一身。
8月14日一大早,當第十四屆全國網絡媒體寧夏行採訪團北線的記者們趕赴沙湖旅遊景區的途中,沿途的縱橫阡陌、田間的累累果實,令人有一種置身於江南鄉村的錯覺。在沙湖登船啟程的時候,來自河北的採訪團成員則說這裡很像白洋澱,「除了蘆葦長得更整齊。」
「我仿佛回到了位於洞庭湖平原的湘北老家。」在沙湖景區的遊客服務中心,來自湖南岳陽的遊客陸先光告訴紅網時刻記者,沙湖是他今年暑假帶領家人自駕遊寧夏的最後一站,「我在朋友圈曬出的照片,很多人都說不像他們想像中的西北。」
誰能相信,沙湖這個位於銀川平原西大灘的一個蝶形溼地,過去只是寧夏農墾國營前進農場下屬的一個漁湖。「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風吹石頭跑,遍地是蒿草……」是它曾經最真實的寫照。
靠著軍墾戰士多年的奉獻,原本的蘆葦蕩、鹽鹼灘一洗西北風沙,變成了水產豐富、良田無際、綠樹成蔭的塞上江南。
1990年5月1日,沙湖憑著一隻旅遊船和原來的漁業生產船,以每位旅客2元錢的船票,當年接待遊客15萬人次,旅遊收入54.7萬元,實現利潤5.5萬元,是往年養魚收入的10倍。從此,沙湖步入旅遊發展新天地。
2007年,沙湖旅遊區在全國首批旅遊景區、景點質量等級評定中獲得「5A級旅遊景區」稱號。
2010年,沙湖旅遊區獲得「中國十大魅力休閒旅遊湖泊」稱號。
2013年,沙湖旅遊區獲得「中國十大魅力溼地」稱號。
2014年,沙湖旅遊區獲得「中國最具特色旅遊目的地」稱號。
2015年,「沙湖葦舟」評定為寧夏新十景、沙湖旅遊區獲得「國家生態旅遊示範區」稱號。
採訪過程中,紅網時刻記者在沙湖遇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不少人對這片黃河滋潤的溼地風光興趣滿滿。
在這裡,湖潤金沙、沙抱翠湖、天上有鳥、湖中有葦、遠處有荷、近水有魚,南北風光構成一幅幅和諧動人的美麗畫卷。人們可以領略大漠駝鈴的悠遠、葦中蕩舟的休閒、水中嬉戲的清爽、沙海衝浪的驚險、越野馳騁的瘋狂、空中翱翔的歡暢。
泛舟湖面,沿途蘆葦叢生,涼風盡掃身上的微汗。在湖心沙洲碼頭更換搖櫓船去鳥島途中,工作人員指著有些雜亂的蘆葦介紹,每年割葦時,大家都會有意識地保留這些地方,因為這是鳥類築巢的基礎,「如果破壞了,那明年鳥兒們就不會再來了。」
沙湖是鳥類繁殖、棲息的理想場所,這裡棲息著17目44科198種鳥類,最多時可達百萬隻以上。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中華秋沙鴨、白尾海雕、大鴇,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天鵝等14種都在此生存、繁衍。
「有人說,沙湖是黃河改道的產物,也有人說是農業生產灌溉的積累。」景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維持沙湖的水量,如今每年黃河都會對沙湖補水三次,「如果說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湖,那麼對沙湖來說,黃河則是景區內蘆葦、鳥類的生命之源,更是發展全域旅遊的命脈。」
為了突破單一的觀光娛樂模式,向綜合性旅遊目的地發展,沙湖景區著重加強體育競技、療養避暑、休閒度假、會議接待、水產養殖等綜合體系開發,先後開發了高塔攬勝、迷津蕩舟、荷苑觀花、樂園觀鳥、大漠駝鈴、滑沙索道、空中飛傘、水上駕乘、天然浴場、國際沙雕藝術展等精品旅遊項目,並舉辦國際觀鳥節、龍舟比賽、沙灘排球賽、帆船邀請賽、水上運動旅遊文化節等文化體育旅遊活動。
旅遊開發,自然生態保護是沙湖的第一要務。按照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沙湖周邊經過統一規劃布局,把保護和發展統一起來,把生態和旅遊結合起來,把沙湖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旅遊發展經濟優勢,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創造更多的綠色財富和生態福利。這裡將逐步打造沙漠風情療養體驗區、沙湖葦舟觀光遊覽區、溼地觀鳥科普文化區、沙湖水上運動娛樂區、沙湖休閒旅遊度假區和現代觀光農業休閒區空間發展格局,打造以沙湖為中心的大沙湖生態旅遊圈。
「我肯定還會再來。」浙江遊客顧方春覺得與沙湖第一次親密接觸後意猶未盡,「因為導遊說這裡的景色四季不同,我也覺得這裡值得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