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2021-03-01 讀原著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

  北宋京城是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汴梁西城有兩個城門,南邊為宜秋門,北邊為閶闔門。大文豪蘇東坡,就居住在閶闔門外的白家巷。

  蘇東坡有一個兒子叫蘇迨。這一天,蘇迨的小兒子,忽然說道:「進來了一個可疑的陌生人,又瘦又黑,穿一件青衣服。」

  蘇迨趕快讓家人四處搜索,並沒有發現這樣一個人。

  不久,蘇家老奶媽忽然發瘋了,樣子和聲音都兇狠異常,仿佛衙門裡差人的樣子。

  蘇東坡聞訊親自跑去看。

  只聽見老奶媽大聲說道:「我就是又黑又瘦,穿著青衣的人。我不是賊,而是冤鬼。我要附在這個老奶媽身上,讓她出去給我做巫婆。」

  蘇東坡斷然喝道:「寧可等她死去,也不讓她出門做巫婆騙人!」

  又聽回聲:「你不許她出去,我沒辦法;只求做一小佛事,可以嗎?」

  蘇東坡絲毫不讓步,堅定地說:「不行。」

  對方又說:「討一杯酒和一點吃的,可以嗎?」

  蘇東坡疑心它耍花招,說:「不行!」

  又說:「討一點紙錢燒燒,總該可以了吧?」

  蘇東坡最討厭這樣的事,斷然拒絕,說:「不行!」

  那鬼無可奈何,只好哀求說:「只討一杯水,可以嗎?」

  蘇東坡叫僕人,說:「倒杯水給它喝。」

  老奶媽喝了僕人遞過的那杯水,忽然摔倒在地,然後就甦醒過來了。從此,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

  博學多知的蘇軾是從不信鬼神的,直到死也如此。

  到了建中靖國元年,也就是公元1101年七月二十八號這一天,蘇軾就進入了彌留的狀態,彌留的狀態就是說生命的氣息還在,但是聽覺、視覺可能還有觸覺,以及一切的感覺正在慢慢地離開他的身體。這時候他這兩位好朋友沒閒著,這維琳方丈就在他的耳邊大聲地喊,說什麼呢?

  「端明(指端明殿學士蘇軾)宜勿忘西方」——周輝《清波雜誌》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說,您這會兒還不趕緊想著西方極樂世界,你想著你就到那兒了。

  蘇軾的意識尚存,蘇軾喃喃自語地說

  「西方不無,但個裡著力不得。」——周輝《清波雜誌》

  什麼意思?西方世界有沒有我不太清楚,但是靠您這辦法使這麼大勁兒去,恐怕是不靈光,我估計用勁兒可能是到不了的,這不是個用勁兒的問題。

   錢世雄又出現了,錢世雄也湊他耳朵邊說,說什麼呢?

 「固先生平生履踐至此,更須著力。」——周輝《清波雜誌》

  說您平時不是吃齋念佛嗎?不是信佛嗎?您現在還不努把力啊?再多念它幾遍,您就到了極樂世界了,您就得了大自在了。

  蘇軾麻溜兒地回答了一句:

  「著力即差。」——周輝《清波雜誌》

  這事用了勁兒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

  蘇軾的回答再次印證了他的人生觀,一切都是順其自然的,就像他寫文章,隨物賦形,行於所可行時,止於所可止處。他回答完了錢世雄的問題,周圍一片寂靜。他的長子蘇邁走上前去,把一片羽毛放在他父親的鼻息的地方,那羽毛再也沒有動過,蘇軾溘然長逝,這一天是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七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公元1101年的七月二十八日,一代文豪蘇東坡去世時的實足年齡是六十六歲。

  東漢思想家、文學批評家王充認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於他有精氣血脈,而「人死血脈竭,竭而精氣滅,滅而形體朽,朽而成灰土,何用為鬼?」他認為人死猶如火滅,火滅為何還能有光?他對於人的精神現象給予了唯物的解釋,從而否定鬼的存在。

   孔子注重現實,不語「怪,力,亂,神」,始終把目光、精力和思想直接投射到現實社會。通過關注,深入研究現實社會中的諸多問題,找出人類社會不合理、不公平現象之所以會出現的癥結所在,然後用自己的思想體系來解決之。繼往開來的路上,他有傳承也有創新,但最終的方向也就一個,那就是幫助人變得更像一個真正的人,引導人們明明德,學會修己以安人,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在儒家看來,如果真正澄明了自己的那顆本心,做到內聖外王,既能善待自己,又能善待他人,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對那些喜歡欺凌、嫉妒別人,卻諂媚於所謂的鬼神的人,孔子覺得上天都是不能容忍他的。

   死不可知,生卻是可以知的。不知死正常,不知生,正面學則不固,下學也能上達。如果是顏回,就馬上會明白老師的意思。孔子言外之意很可能是說,——

   你和人相處好了,自然知道怎麼和鬼神相處;你把生弄明白了,自然就知道死是怎麼一回事了。看不到的東西,可以通過看得到的東西拓展開來,觸類旁通,見微知著,聞一知十。

 季路問孔子如何去服侍鬼神。孔子說:「人都不能服侍好,怎麼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說:「敢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活著的道理知道得尚且都不夠,哪裡能知道死呢?」

 最後,我們大家一起再讀一遍: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相關焦點

  • 論語學習心得——先進第十一(276)​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Ji Lu asked about serving the spirits of the dead.馬:好,我們今天繼續來學習《論語》,先進第十一的第十一章,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方同學,來給大家念一下翻譯吧。
  •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論語·先進篇》第十一之第十二章: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譯文:季路向孔子詢問如何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說:「人還不知道要怎麼樣去服侍,怎麼還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問:「敢問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孔子說:「對生的事情都還知道得不夠清楚,哪裡還能去了解死亡的事情呢?」
  • 教娃讀論語|04 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錢穆先生的翻譯是:子路問:「如何奉事鬼神?」先生說:「不能奉事人,哪能奉事鬼呀?」子路又問:「人死後如何?」先生說:「還沒知得生,哪知得死呀?」
  • 《論語》智慧: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  文: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釋  文: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說:「人還不能服侍,怎麼能去服侍鬼神呢?」季路又說:「敢問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對生都知道得不清楚,哪裡能知道死呢?」
  • 儒家:未知生,焉知死?
    核心提示: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梁漱溟《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說:「生」是儒家的核心觀念,「孔家沒有別的,就是要順著自然道理,頂活潑頂流暢的生活。」「孔子只管當下生活的事情,死後之事他不管的。」「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未知生,焉知死?孔子的入世情懷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先進)這句話意思很明確,孔子無意鬼神之事,只講現實人生。「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含明顯反詰語氣,意在強調現實人生才是關注的重點。孔子是在引導學生的人生方向,他是要將學術的關節點引向經世濟用之學嗎?
  • 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度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季路就是子路,事,奉事、侍奉。鬼神,指天神、地祇、人鬼。事鬼神就是祭祀鬼神。子路就侍奉鬼神之事請教孔子老師,「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說,你侍奉人都沒有做好,怎麼可能侍奉好鬼呢?
  • 【坡子街】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偉俊
    投稿郵箱:tzwbcdz@sina.com總第244期季路問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路一定知道「子不語怪,力,亂,神」,可偏偏要問孔子「事鬼神」。季路問事鬼神,即問為什麼要事鬼神?事鬼神是怎麼回事?如何做好祭祀之事,以侍奉好鬼神?在古人意識裡,鬼神控制整個世界,「事鬼神」就是乞求鬼神保佑自己。古人「事鬼神」主要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現在還有人這樣。
  • 教娃讀論語|04 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錢穆先生的翻譯是:子路問:「如何奉事鬼神?」先生說:「不能奉事人,哪能奉事鬼呀?」子路又問:「人死後如何?」先生說:「還沒知得生,哪知得死呀?」
  • 「論語易讀」11·12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文】11.12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譯文】子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然非誠敬足以事人,則必不能事神;非原始而知所以生,則必不能反終而知所以死。蓋幽明始終,初無二理,但學之有序,不可躐等,故夫子告之如此。」並引程子曰:「晝夜者,死生之道也。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或言夫子不告子路,不知此乃所以深告之也。」
  • 《論語》:季路問鬼神之事
    繼續下章,季路向孔子問鬼神。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季路:即子路。「季路問服侍鬼神的方法。孔子說:「怎麼服侍人你還沒弄明白呢,怎麼能去想服侍鬼神的事情呢?」季路又說:「那死是怎麼一回事?」孔子說:生存的事情你還沒弄明白呢,怎麼能先想死亡是怎麼回事呢?'」 」子路來問孔子鬼神和生氣的問題,又被孔子懟了,而且這句話,還成了後世的名言,也影響了千百年的後代思想。
  • 孔子在鬼神、生死問題上的基本態度
    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季路就是子路,事,奉事、侍奉。鬼神,指天神、地祇、人鬼。事鬼神就是祭祀鬼神。子路就侍奉鬼神之事請教孔子老師,「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孔子說,你侍奉人都沒有做好,怎麼可能侍奉好鬼呢?
  • 拙讀《論語》第二百七十八篇:看子路問鬼神生死之事孔子如何應對
    原文: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主流譯文:季路問服事鬼神的方法。孔子說:「活人還不能服事,怎麼去服事鬼神?」季路又問:「我大膽地請問一下死是怎麼回事?」孔子說:「生的道理還不明白,怎麼能懂得死呢?」
  • 到底有沒有鬼神?孔子、易經中早已承認,科學家不反對還在研究中
    【孔子承認有鬼神,只是未多討論】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論語》鬼神問題,在中國文化裡佔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有人說中國人沒有固定的宗教信仰,但是實際上鬼神的觀念,就是中國過去的宗教思想。但是,一般民間都把祖先的亡魂與鬼神混在一起,究竟祖先去世後去了那裡,這裡暫不討論。孔子對於鬼神的態度,在《論語》中也有「敬鬼神而遠之」這句話,這裡又說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 《論語要解》節選——「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原文】11•12 季路問事鬼神
  • 未知生,焉知死?儒家如何看待生死
    世祖忽必烈知其死志難移,在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將其斬殺。刑前,天祥從容地對吏卒說:「吾事畢矣。」並且留下絕筆:「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於是,讓人想起:"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愫愫的理財日記|人生不過是一場向死而生的修行
    人的一生,就是反抗自己的一生,是向死而生的求生之旅。《論語》中季路問事鬼神孔子回答學生關於生死的一段,記憶尤新。有一天子路問孔子如何事奉鬼神,孔子回答說:「不能事奉人,怎麼能事奉鬼呢?」子路沒有得到回答,但心裡還有一個問題要問呢:「那鬥膽再問老師,死,是怎麼一回事呢?」孔子又訓他:「生的道理還沒搞清楚,怎麼知道死呢?」
  • 未知死,焉知生?
    《論語.先進第十一》片段: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這段對話體現了孔子和儒家學說的精華之一:反對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對不把人世間的事情做好,反而把時間、精力、金錢都花費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精神。而「未知生,焉知死」,意思是活人的事情還沒有弄清楚,哪有時間去研究死人的事情呢?是的,活人都搞不明白,研究死人有毛線的意義,豈不是閒的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