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不記得?
曾經有一條非常著名的鐵路線
叫「漢丹線」
鐵路的這頭,是丹江口
鐵路的那頭,是大武漢
時光流逝
那關於丹江口火車站的記憶
你還了解多少?
接下來小編帶大家探尋
「漢丹線」的前世今生~
漢丹鐵路自武漢鐵路樞紐漢西站西咽喉引出,並由京廣鐵路漢西站北咽喉引出漢西聯絡線至新墩站連接漢丹鐵路正線,向西經孝感(長江埠、雲夢、安陸)(武漢東西湖舵落口-應城長江埠為老漢宜公路路基)、隨州、襄陽、老河口至湖北省丹江口市丹江站,全長412公裡。
(紅色線路為漢丹線)
1958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為了從根本上改變鄂西北地區落後的面貌,支援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設,改善鄂西北糧食外運的困境,決定修建從漢口到丹江口的地方鐵路。當年10月,漢丹鐵路動工。
當年湖北省上報國家計委和鐵道部,要求把漢丹鐵路的修建列入國家計劃,但未能如願。這條400多公裡的一級幹線鐵路,要靠湖北省自籌資金修建,這在我國鐵路建設史上是第一次。
1959年5月,由於大批民工回鄉務農,加之資金不足,漢西至襄陽段(漢丹鐵路東段)暫時停建,襄陽至丹江口段(漢丹鐵路西段)則繼續施工。
1960年2月,湖北省成立地方鐵路局,自籌資金,重新組織人力、物力,讓東段復工。當年6月,漢丹鐵路襄陽至丹江口段建成通車,這段鐵路長近100公裡,是襄陽境內最早的一段臨時營運鐵路。
1961年11月,東段修通至隨州境內,1962年3月修通至唐縣鎮。後因壓縮基礎建設,唐縣鎮至襄陽區間再度停建。但資料顯示,當年漢丹鐵路東線至隨州各站已經發送旅客89.7萬人,發送貨物15.3萬噸。
1965年2月,鐵道部決定配套續建漢丹鐵路,於當年3月開工,10月與襄陽接軌。至此,漢丹鐵路全線貫通。這條東起武漢市江岸西車站、西至丹江口市、全長411公裡的鐵路,是襄陽境內第一條鐵路。
1966年1月1日,在當時的襄樊火車站舉行了盛大的通車典禮。
據《襄樊鐵路分局志》記載,漢丹鐵路運營後,丹江口水利樞紐大壩的混凝土造價降低了98%;丹江口水利樞紐安裝的6臺各重165噸的主變壓器和1臺重達306噸的特大型變壓器均經過鐵路運送到工地。
作為規劃滬漢蓉鐵路大能力通道內的北線,漢丹鐵路定位為貨運為主、兼顧客運的大能力鐵路通道;南線定位以客運為主、兼顧貨運,與北線共同構築成滬漢蓉鐵路大能力通道中承東啟西的重要一段。
1975年,漢丹鐵路鋼軌全部替換為44公斤/米以上的鋼軌,至此,漢丹線徹底清除了輕、老、雜型鋼軌,隨著鐵路建設的需要,此後鋼軌也經歷了多次更新換代,目前鋼軌為60公斤/米。
2004年12月31日,漢丹鐵路複線增建第二線工程在隨州易家灣破土動工,主要改造漢丹鐵路武漢至襄陽段,2009年7月,漢丹鐵路除丹江口至老河口東段外全線完成複線電氣化改造。這次改造關閉了漢丹線上單線時期的大部分會讓站,新建了部分路段及新隨州車站,縮短了線路裡程。
改造後,漢丹鐵路為Ⅰ級複線電氣化鐵路,滿足開行雙層貨櫃列車條件。
2009年7月,漢丹鐵路複線電氣化改造後,新線不再經過長江埠站,自此,下辛店站成為漢丹線與長荊線的交會站。下辛店至隔蒲站的漢丹線稱為新漢丹線。
改造完成後的漢丹鐵路正一步步實現改造提速目標。列車運行速度提高到200公裡/小時,具備了開行動車組的條件。客運牽引機車也由內燃機車逐步更換為電力機車,貨運牽引機車由DF4B型內燃機車更換為SS6B型電力機車。
2009年10月1日正式開行武漢至襄陽、十堰動車組。2010年9月底增加兩對動車組(包含武漢至十堰直達動車組一對)。
2010年6月,漢丹鐵路老丹段電氣化改造工程正式啟動。改造工程自老河口東站至丹江站,全長45公裡,改造後列車運行速度在120公裡/小時至160公裡/小時之間。
2010年9月13日,漢丹東線最後一個道口——位於雲夢縣郊的K81道口正式拆除,漢丹東線實現全封閉運行。
2001年10月21日,在全路第四次大提速中,漢丹線漢襄段作為武漢至成都、重慶鐵路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列車運行時速由120公裡提升到140公裡。據說漢十高鐵開通後,漢丹線就以貨運為主了。
到現在為止它的中心裡程位於K148+139米處,為三等中間站、貨運營業站。車站主要辦理貨物承運、交付、裝卸以及貨物列車到發、車輛取送等作業。車站主要服務於丹江口市及老河口市、南陽市、西峽縣等周邊地區的飲料、圓鋼、碳塊、糧食等企業貨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