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沙地宣戰,他們贏了!

2020-12-23 廣西新聞網

你曾經到過庫布其沙漠嗎?

那枯燥的黃漫無邊際。間或有密匝的沙灣排列整齊,交錯的沙丘綿延起伏。

寸草不生,人跡罕至。這時,你會聯想到撒哈拉、阿拉伯、塔克拉瑪幹……

「窮荒絕漠鳥不飛,萬磧千山夢猶懶」「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陰鬱頓挫的詩句中,滿是對沙漠的無助與恐懼。

你到過今天的庫布其沙漠嗎?

樹木蔥蘢,水草搖曳,牛羊成群。你很難從眼前的景象,把它與「死亡之海」「生命禁區」聯繫在一起。

那一汪綠色直通天際。

  綠色無際的庫布其沙漠

 

當然,還有毛烏素沙地、呼倫貝爾沙地、科爾沁沙地、渾善達克沙地……它們都在呈現著各自的美好,綻放著各自的絢麗。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再到人沙和諧、綠富同興,幾十年的探索與奮進、治理與嬗變,沙漠沙地又重新回到它蛻變前的敘事。

  毛烏素沙地變綠洲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荒漠化防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致信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家園。荒漠化防治是關係人類永續發展的偉大事業」。

 

如今,綠色已成為沙漠沙地的主色調。它不只是生長的樹、青色的草、潔白的羊群、曼妙的風景,還是一種信仰,一種無形的價值觀。當地人們把它記在腦中,裝在心裡,踐行在行動上。

 

他們以「綠」為中心,在「綠」上做文章,沙中種綠,用心養綠,點綠成金,打造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走出了一條寬闊的綠色大道。

「沙子就是紙老虎,你越怕它,它就越欺負你;你不怕它,手上就有勁了,腰板也硬了」

「一年兩場風,一場刮半年。」回憶起曾經的情景,內蒙古達拉特旗村民李布和仍心有餘悸。先刮一夜風,滿院是黃沙,牆有多高沙就有多深。再刮一夜風,房子被淹埋,大地白茫茫。

  曾經被流沙掩埋的村莊

 

庫布其沙漠,中國排名第七,世界第九。這裡曾有《詩經》中「天子命我,城彼朔方」的朔方古城,曾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豐腴草原,曾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好詩意……

 

人類大踏步前進,在走過的地方留下一片荒漠。以前的繁華,以前的文明,皆失落於歷史的長河,湮沒在茫茫沙海之中。

李布和小時候就只記得一種味道——沙子的味兒。沙子是啥味兒?不知道,反正喝的水裡是沙,吃的飯裡也是沙。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治沙前景象

 

「沙裡人苦、沙裡人累,滿天風沙無植被;庫布其人窮、庫布其苦,庫布其孩子無書讀;沙漠裡進、沙漠裡出,沒水、沒糧、沒出路!」這是庫布其人自編的歌謠,唱出了沙地人曾經的命運悲歌。

 

科爾沁也有兩個後綴,一個是草原,一個是沙地。

 

最早是草原。《魏書》記載,科爾沁「草居野次,靡有定所……生生之資,仰給畜牧」。公元1020年,宋朝使臣宋緩使遼,記錄沿途景象「少人煙,多林木」。

 

有水有草,自然就是天堂。清王朝時,大量墾荒者潮湧而入,肆意開墾,肆意耕種,肆意放荒。人進草退,沙逼人走,草原變沙地,滿眼皆是荒涼。

從此,沙漠連同吹起它的蒙古風,俱成為人們的黑色記憶。

  毛烏素沙地沙壓農田

 

那時,內蒙古科左後旗村民格日樂夜夜驚醒,「只要睜開眼,滿眼都是沙,窗縫中、頭髮上、鼻孔裡。每次吹大風,就要搬次家,總有搬不完的家」。

 

風沙大,種苗也不成。「頭天種進去,第二天就被吹走了。連天風沙,經年無收。」內蒙古科右中旗村民白吉林白乙拉一說三嘆。

 

沙的世界暴躁、易怒、狂野,還玩「飄移」。沙隨風走,風吹沙落,如病毒般,從一堆傳染一片,從一片傳染整片,貪婪地蠶食著土地。

20世紀50年代末,科爾沁沙地僅佔沙地總面積的20%,80年代末已擴張至77%,躋身中國沙地之最。

科爾沁詩人端木蕻良曾對艾青說:「北方是悲哀的。」想必他也是飽經風沙之苦。艾青聽後,悲憤地寫道:「不錯/北方是悲哀的。/從塞外吹來的/沙漠風,/已捲起北方的生命的綠色/與時日的光輝……」

  沙埋陝西榆林東城牆

 

治沙,刻不容緩!

1958年內蒙古烏審召的一次公社黨委會,82歲的寶日勒岱至今難忘。那時,她擔任博爾都大隊黨支部書記。討論到治沙問題,會上炸了鍋。

 

有的人反問:「舊社會,前人給我們留下了萬頃流沙;新社會,我們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是沙子,還是草場?」

 

有的人藐視:「沙子就是紙老虎,你越怕它,它就越欺負你;你不怕它,手上就有勁了,腰板也硬了。」

 

有的人鼓勁:「沙子就是敵人,你不治它,它就治你;治了一丘少一丘,一年不行治兩年、三年,一代不行就治兩代、三代,一定能把它制服。」

 

沙地人都有一筆帳:從小處說,治沙關乎每個人的生死存亡;從大處講,它關涉子孫後代的永續發展。

 

心一橫,拳一握,腳一跺,向沙地宣戰,向沙地要生存。

 

政策的春風接踵而至。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一個重大決策——在我國四大沙地、八大沙漠南緣及黃土高原建設大型防護林。

在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北國大地開啟了風沙阻擊戰。

  沙地人規劃治沙

 

數十年來,沙地人立下愚公志,要啃硬骨頭,一棒接著一棒傳,一代接著一代幹,想方設法,千方百計,要把沙地制服。

 

數十年來,沙地人摸著石頭過河,重新認識自然規律,在屢戰屢敗中探索出一條科學治沙之路。

2012年以來,黨中央更是把防沙治沙放在推進綠色發展來謀劃,放在增進民生福祉來推進,牢牢構筑北疆的萬裡綠色長城。

 

啟動沙化土地封禁保護補助試點、印發《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修複製度方案》、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荒漠化防治朝著科學化、制度化、法治化邁進。

 

治沙,越來越成為中國發展的一個符號、一種精神。

「我就是累死了,也要變成一棵樹,把根扎在沙漠裡」

殷玉珍,普普通通的農家婦女,曾經從未走出過小村莊,卻成了世界名人。從20歲起,她用了34年時間,綠化了7萬多畝沙地。

  殷玉珍在林地裡 劉江偉攝

 

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全國「十大綠化女狀元」榮譽稱號、全國防沙治沙十大標兵個人稱號、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突出貢獻者榮譽稱號、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獎先進個人榮譽稱號——殷玉珍成了名副其實的「綠巨人」。

 

她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又有什麼樣的強大內存?坐在去往烏審旗井背塘的車上,我們思索著、猜測著。此時,車窗外的樟子松鬱鬱蔥蔥、層層疊疊,迎著夕陽,向著更高的天空拔節。

 

碰面,還未寒暄,殷玉珍就帶我們迅速穿過樹林,七繞八繞,走向一個高高的瞭望臺。紅色的上衣、爽朗的笑容,一條標誌性大辮子隨著腳步蕩來蕩去。

 

當看到眼前這片林子,她的語調頓時柔軟了起來:「以前看到成片的沙丘,都會四處尋找哪裡是家。現在,樹的盡頭就是家。也許這就是幸福。」

1985年,在陝西長大的殷玉珍,背井離鄉,嫁到了烏審旗。村裡沒有路,沒有電,抬頭是沙,低頭也是沙。一夜「黃風」勁吹,屋子就會被埋住。

  殷玉珍結婚時住的房子

 

殷玉珍哭過,跑過,有時還想到死。沒事的時候,她就呆呆地看著門前的沙堆,哪兒的黃土不埋人呢?難道這輩子就讓沙子欺負著?她有些不甘心。

有次她去打水,猛然發現井邊一株小楊樹泛了綠。樹能活,為什麼不種樹。有了樹就能擋住沙,擋住沙就能保住家。

欣喜若狂。她用打工掙來的錢買了600棵樹苗,種在房子周圍,每天細心照料。冬去春來,寒來暑往,樹苗竟只活了10棵。微弱的希望,也算是希望。夫妻倆開始起早貪黑,早出晚歸,越幹越有勁兒。

有年春天,全家齊上陣,整整幹了3個月,栽下5000棵柳樹。結果,一場沙塵暴就攪翻了天,樹苗七零八落。殷玉珍傻了眼,難道這條路行不通嗎?痛定思痛後,她發現種樹不能蠻幹,要用腦子。沙漠裡風沙大,先要把流沙固定下來。從失敗中總結出治沙經驗,大大提高了林木成活率。

吃苦,不怕,受累,也不怕,有時就害怕一個人待在沙漠裡。有一天,她遠遠看見一個人,扯開嗓子喊,那人卻沒有任何回應。她就跑去找那個陌生人的腳印,還用筐把腳印蓋上。此時,她已經40多天沒見過生人了。

  治理後的沙地

在她的餐廳,掛著一幅字:「我是一個種樹人,樹是我的根我的命。」

是啊,樹是根,樹是命,樹也是他們自身。他們的生命之樹有各自的不同形態,又都是一樣的綠、一樣的堅、一樣的韌、一樣的向上。

每次看到兒子的墓碑,陝西定邊農民石光銀都百感交集,失去至親的隱痛,人將遲暮的嘆惋,交織著發展治沙事業的點點憂慮。

30多年前那個春寒料峭的黎明,石光銀自己都沒想到,他竟然成了全國聯產承包治沙先行者。他放棄鐵飯碗,一口氣籤了3000多畝治沙合同。

黃沙漫漫,種樹就是天方夜譚。家人不理解,朋友說他瘋了,鄉親嘲笑他是「石灰錘」。「石灰錘」,也就是「傻子」的意思。但是,「石灰錘」認準的事,就要一錘砸個坑。

樹真的種活了!全村人都跟過年似的。他不滿足,又承包下近6萬畝狼窩沙。

狼窩沙,像它的名字一樣兇惡。第一年就遭遇了十多次六級以上大風,栽上的樹苗九成被毀。石光銀又幹了一個春天,八成的樹苗再被風沙毀掉。狼窩沙難道真的沒法治了?看著散落的樹苗,石光銀一時手足無措。他就不信這個邪。三戰「狼窩沙」,終於大獲全勝。

  治沙英雄石光銀在狼窩沙採用「障蔽」法治理荒沙

勝利的背後藏盡悲愴。出汗,流血,飢餓交加,有時甚至與死神擦肩而過。每次送苗途中,沙暴總是不期而至,稍不留神,就會葬身沙海。有次,石光銀躲避沙暴時,突然胃病犯了,疼得他滿地打滾兒。就這樣,他緊握馬繩,熬了整整一夜。

2008年,石光銀還遭受了一生中最大的打擊——他的獨子在運苗途中車禍遇難。

晴天霹靂。石光銀撲通一下癱坐在田頭。英雄的眼淚,霎時如沙丘般蒼涼。

石光銀緊握拳頭:「惡沙不出,窮根不拔,我枉活一世。」

  昔日黃沙變綠洲

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縱使是傷痕累累,體無完膚,他們都義無反顧地選擇重整行裝再出發。

奈曼旗治沙英雄寶秀蘭說:「只要一棵樹上有一片綠葉,我就心滿意足,我的勞動沒白費,我就不會放棄。」

科左後旗老人雙寶說:「不管多難,也要種下去,我種不動,還有兒子、孫子,像愚公移山那樣,一代代幹下去,總有一天會把風沙治住。」

烏審旗治沙人盛萬忠說:「我就是累死了,也要變成一棵樹,把根扎在沙漠裡。」

  陝西榆林市蘆河溼地景觀 王紹祖攝

寫過「北方是悲哀的」的艾青,還寫過《樹》。他深情禮讚樹一般的品質,恰如沙地上這群最可愛的人——

一棵樹,一棵樹

彼此孤離地兀立著

風與空氣

告訴著他們的距離

但是在泥土的覆蓋下

他們的根伸長著

在看不見的深處

他們把根須糾纏在一起。

採訪途中,我們見到了石光銀的孫子,他大學畢業後回鄉接班治沙。「我爺爺出生在沙漠中,父親沉睡在沙漠裡,現在我又回到了這片沙漠,想把治沙這根『接力棒』拿穩了。」他面目青澀,但透著跟他爺爺一樣的堅定。

不僅沙中種綠,還要沙中淘金;有了綠水青山,還要金山銀山

汽車在顛簸行駛著,車窗外的綠色不斷向遠方延伸,猶如無邊無際的海洋,在細風中翻卷著波浪。

爬上一處坡梁。向西望去,藍藍的天空、綠油油的草地、悠然吃草的白色羊群,交織成一幅色彩斑斕的風景畫;轉身向東,成片的樟子松像等待檢閱的衛士,昂首挺胸、井然有序。

這裡是毛烏素沙地。

  陝西榆林女子民兵治沙基地

我們大吃一驚。它就是清朝詩人筆下「鄂爾多斯天盡頭,窮山禿而陡,四月柳條抽。一陣黃風,不分昏與晝」的毛烏素?它就是陝西榆林順口溜中「風颳黃沙難睜眼,莊稼苗苗出不全。房屋埋壓人移走,看見黃沙就搖頭」的那片沙地?

這就是毛烏素沙地!

看了數據,確認無疑。陝西省林業局前段時間發布信息,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很多媒體驚嘆:「毛烏素沙地即將在陝西版圖徹底消失!」

適逢初秋,涼風吹過。牧民建議我們大口呼吸,品嘗下「清風」的味道。

我們調整姿勢,舒展身軀,閉上雙眼,迎風而立。準備動用觸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不相信捕捉不到一粒沙。

微風吹過臉頰,輕輕的,柔柔的,有淡淡的草香,不帶任何雜質,像薄薄的面紗掠過——風中,果然無沙。

本來是尋綠,卻變成了尋沙。我們又連續驅車行了幾百公裡,滿眼都是綠色,找不到一片流動大沙丘。

  如今的毛烏素沙地

幾年前,魯迅文學獎得主肖亦農行走在毛烏素,也有同樣的經歷——

「許多接待過我的朋友、農牧民、基層幹部和地方官員都知道我在尋找大明沙。我總是問及他們一個問題,附近有沒有很大的沙漠?他們說有。但仔細問及究竟在哪兒時,卻又回答不出來。」

循著綠色的召喚,穿行在叢林中,我們小心翼翼地從每棵樹、每個人身上,探尋沙地綠色的變遷軌跡。

內蒙古達拉特旗官井村,掩映在茫茫叢林之後。中午時分,林子靜得出奇,不時有微風吹過,發出颯颯的響聲,悠揚得像一支鄉村協奏曲。

數十年前,官井村飛沙走石、寸草不生,村子沒有村子的樣子。村民高二雲前半輩子就沒見過綠,除了沙漠的黃,就是塵土的灰。

村裡有個老漢叫高林樹,一個名字三個木。名中帶木,命中有樹。有天,高林樹趕騾車外出,跟別人要了一棵柳樹苗,就勢插在沙窩裡,借著低處一點水汽,樹苗竟然活了。遠近的村民紛紛效仿,進壕栽樹,種樹種草種莊稼。他們用一個春天的時間,種下一個又一個春天。循環往復,只木成林。

30多年來,綠色的觀念在人們心中越扎越深。如今,官井村種出了19萬多畝林地,粗略計算約有1500萬棵樹。村裡的沙子被一米一米地趕了出去,成片的鎖邊林像一棟棟堡壘,追逐著沙漠向北推進。

  沙地上種上了海棠樹 盧璐攝

不僅沙中種綠,還要沙中淘金;有了綠水青山,還要金山銀山。

高二雲細算一筆帳:「這幾年,做護林員一年補貼1萬多元,賣沙柳條掙3萬元,沙地裡種玉米能掙6萬多元,還有玉米補貼、公益林補貼、草場補貼,一年至少能掙20萬元。」

不只是高二雲家。如今,官井村家家年收入超過10萬元。村民還走上了合作化道路。2013年,村裡成立了合作社,整合村民土地資源,打造了萬畝沙柳種苗基地、萬畝野生甘草基地、萬畝苜蓿基地。「40天就賣了120萬元的沙柳種苗,全部網上訂購,不愁銷路。」官井村黨支部書記陳軍笑開了花。

  治理後的渾善達克沙地

20世紀60年代,錢學森在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研究飛彈。那時,他就一反西方人關於「沙漠是地球癌症」的悲觀論斷,提出了「換一種思維看沙漠」的新觀點,「人類將來與其搬到月球上,還不如把沙漠利用好,改造好」。

沙漠不是死亡之海,只是放錯了地方。

一粒沙子可以做什麼呢?

拿一個塑料杯,底部鑽小孔,裝入紅色保水砂,倒上自來水,竟滴水不漏;重新裝入藍色孚盛砂,灌進石油,油卻從孔出。這是節水農業、石油開採的寶藏呀!

紅的砂,藍的砂,都來自黃的沙——奈曼旗沙。「內蒙古奈曼旗的沙子矽含量高,經過加工,就變成品質極高的砂產品。」村民揣貴臣介紹說。

2019年,奈曼旗有沙產業企業30餘家,企業年用沙合計超過50萬噸,年產值近15億元——滿地都是黃金。

有沙,有風,還有光。沙漠太陽輻射多,日照時間長,年均日照超過3000多小時,是一座天然的資源庫。達拉特旗利用沙漠強大光能,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沙漠集中式光伏發電基地,讓沙漠變身為巨大發電廠。

陽光下,19萬多塊光伏板成隊形排列,像嚴陣以待的裝甲戰隊,從眼前鋪排到天邊。從空中俯瞰,光伏板成駿馬狀排列,在瀚海中自由馳騁。

「項目建成後,年發電量可達40億度,實現產值超15億元,治沙20萬畝。一期50萬千瓦已投入使用。」達拉特旗發改委主任李銳開玩笑說:「過去達拉特旗向外輸出的是沙,刮飛了牲畜,埋沒了村莊,誰見誰怕。現在輸出的電,點亮千家萬戶,我們又成了最受歡迎的。」

  達拉特旗光伏項目

沙地的綠看不盡,綠色的故事講不完。從毀林墾殖到治沙種樹,從沙中種綠到沙中淘金,從徵服自然到尊重自然,幾十年的實踐,人們慢慢掂出了生態的分量,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蹚出一條正道。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攝影師斯坦梅茨曾踏遍全球沙漠,看到的儘是黃與綠的互斥與抗衡,而在中國有別樣的感受——「這裡的人們靠智慧與沙漠共存」。

「十三五」以來,中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佔「十三五」規劃治理任務的近九分之一。毛烏素、渾善達克、科爾沁和呼倫貝爾四大沙地林草植被增加226萬多公頃,沙化土地減少16萬多公頃。

經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評估,庫布其沙漠治理龍頭企業億利集團治理沙漠6000多平方公裡,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帶動周邊10多萬人脫貧致富。

  黃河鎖邊林

中國治沙,世界矚目。包蘭鐵路「五帶一體」防風固沙體系,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譽為「中國治沙奇蹟」。內蒙古赤峰敖漢旗被譽為聯合國「全球環保500佳」。在《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庫布其治沙實踐被寫入聯合國宣言……

中國方案,讓越來越多的人從隔沙相望到心手相牽。

2019年2月12日,美國航空航天局發布一張衛星圖,地球比20年前更綠了,而中國貢獻了四分之一的增長。

治沙造林,富了百姓,美了中國,綠了世界。

(作者:劉江偉、李建斌、盧璐)

來源:《光明日報》2020年9月28日01版

責編:王子墨

編輯:朱曉帆 張雪瑜

相關焦點

  • 向沙地宣戰,他們贏了​!
    如今,綠色已成為沙漠沙地的主色調。它不只是生長的樹、青色的草、潔白的羊群、曼妙的風景,還是一種信仰,一種無形的價值觀。當地人們把它記在腦中,裝在心裡,踐行在行動上。  他們以「綠」為中心,在「綠」上做文章,沙中種綠,用心養綠,點綠成金,打造綠色產業,發展綠色經濟,走出了一條寬闊的綠色大道。
  • 團結起來向貧困宣戰
    國家主席習近平向論壇致賀信。(12月15日《人民日報》)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選擇在中國召開,別有深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減貧事業面臨嚴峻挑戰。中國願同世界各國一道,攜手推進國際減貧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向貧困宣戰,中國走在前列。減貧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消除貧困始終是廣大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重要任務。
  • 二戰當中,中國向德意日宣戰,為何卻沒有國家向中國宣戰?
    宣戰,指的是一國政府,正式向另外一國通知或者宣告終止兩國的和平關係,進入戰爭狀態,其作用,包括向對方和中立國,說明參戰的理由,以及通告戰爭狀態的存在。 二戰的發生,對整個人類文明而言,造成了巨大的傷亡和破壞,成為了人們心目中慘痛的回憶。
  • 二戰時中國對法西斯宣戰,為何他們不對中國宣戰?真相令人心寒
    世界高舉反法西斯大旗,各個熱愛和平或慘遭侵略的國家都對他們宣戰,中國也不例外,但是奇怪的是,他們並沒有對中國宣戰。準確的來說,是在1941年12月11日之後,中國才對日本及另外兩國宣戰的,但是日軍對中國所做的大部分慘案,很多都是在1937年到1939年期間這三年期間,並且奇怪的是,中國在1941年對他們宣戰之後,這三國法西斯並沒有反過來對中國正式的宣戰。這是為什麼呢?
  • 二戰期間我國向多國宣戰,卻從未有國家向我國宣戰
    1941年12月7日上午,日本不宣而戰偷襲了珍珠港,之後一周的時間裡,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報紙、電臺都被一個熱門詞語「宣戰」佔領了。12月7日,日本對美國和英國宣戰;12月8日,美國和英國向日本宣戰;12月9日,中國對日本、德國、義大利同時宣戰(你看到的沒錯,在之前長達十年的中日戰爭期間,中國從未正式宣戰);
  • 內蒙古科爾沁沙地生態持續向好
    新華社呼和浩特9月16日電(記者王靖)記者16日從內蒙古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經過多年全面綜合治理,近些年內蒙古科爾沁沙地呈現出流動沙地、半固定沙地減少,固定沙地增加的態勢,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發展。據介紹,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9945萬畝,其中沙地面積5265萬畝,是我國第二大沙地。科爾沁沙地涉及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和遼寧省,其中內蒙古境內分布區面積8595.9萬畝,佔科爾沁沙地分布區面積的86.42%。科爾沁沙地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治理,特別是2000年以來,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大生態建設和保護力度,科爾沁沙地治理規模不斷擴大,治理效果顯著。
  • 河津向毒品咖啡因宣戰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落實全省「12.12」禁毒工作會議精神,全力推進河津市禁毒工作向縱深發展,堅決打贏禁毒人民戰爭,從根本上斬斷毒品咖啡因的製造、販賣、運輸犯罪鏈條,徹底扭轉吸食毒品咖啡因陋習,嚴防毒駕行為,還河津人民一片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
  • 賽博朋克2077向法律宣戰任務攻略
    一最近玩《賽博朋克2077》這款遊戲的玩家都在問,遊戲裡面的任務向法律宣戰怎麼做了,這個任務還是有一定難度,很多玩家不知道任務的線索以及具體的流程,小編我特意整理了相關的資訊,感興趣的玩家接下來就跟著小編我一起來看看《賽博朋克2077》向法律宣戰攻略吧。
  • 二戰時,聖馬利諾只有一支200人的軍隊,為何敢於向全世界宣戰
    它既向軸心國宣戰,也向同盟國宣戰。 這個神奇的國家就是聖馬利諾。 這支軍隊的戰鬥力自然不用多說,沒過多久,他們就全部被德軍俘虜了。「戰敗」之後,聖馬利諾很痛快地選擇了向德國投降。
  • 二戰中,第一個正式向我國宣戰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畢竟從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動震驚世界的「九一八事變」以後,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國人民經過十四年艱苦卓越的抗戰,最終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但是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主義從始至終也未向我們正式宣戰,不僅日本、德國和義大利在二戰中也未曾向我們宣戰,而整個二戰中向我們唯一宣戰便是聖馬利諾。
  • 臺學者:蔡英文明確表態「挺獨」向2016大選宣戰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灣《中國時報》18日文章,原題《蔡英文挺獨 宣戰2016》,作者為臺灣戰略學會理事長王昆義,全文摘編如下:如果不是馬英九與國民黨的聲望太低,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絕對不敢輕易的跨過「那一哩路」,把臺灣2014年和2016年的兩次選舉看做「中國最怕押錯寶」,會跟著民進黨的輸贏而轉向。
  • 民調:八成法國人認為伊斯蘭已向法蘭西共和國宣戰
    法廣消息,馬克龍指出,伊斯蘭分子要拿走法國的未來,但有像帕蒂教師這樣的英雄,他們絕不可能得逞。 而近日,法國1項民調顯示,79%的法國人認為,伊斯蘭已經向法蘭西共和國宣戰。
  • 蘇丹總統巴希爾向南蘇丹「宣戰」
    18號,蘇丹總統巴希爾更是對南蘇丹宣戰,並誓言要推翻由蘇丹人民解放運動執政的現政權。兩國關係最近為什麼會劍拔弩張?戰爭是否將會就此打響?本網連線了中國國際廣播電臺駐北非記者戴貝。先給我們介紹一下巴希爾就蘇丹與南蘇丹近日衝突問題發表的講話的主要內容,巴希爾為何要在這個時侯發表這麼強硬的言論?
  • 衡水一高中向江蘇眾名校宣戰,網友:格局太小,簡直以卵擊石!
    視頻裡,衡中的學生們鬥志滿滿,面對即將到來的八省聯考,他們高喊口號:「河北衡水中高中正式向七省聯考宣戰!誓將拿下冠軍!你過來呀!」與此同時,網絡上傳出衡水中學本次宣戰的對象——江蘇。並點名江蘇省內各大名校:海安中學、海門中學、金陵中學、南師附中、天一中學、常州中學、蘇州中學、淮陰中學、鹽城中學、姜堰中學、揚州中學、宿遷中學。
  • 繼印章後,河野太郎又向傳真機「宣戰」了
    原標題:繼印章後,河野太郎又向傳真機宣戰了。。。。。。[環球時報記者劉軍國陳洋]「作為新任行政改革擔當大臣,河野太郎向傳真機宣戰」,《日本時報》27日以此為題報導稱,河野太郎自上任以來,就準備對「日本官僚作風」中的兩大標誌「宣戰」,首先是印章,現在是傳真機。
  • 《賽博朋克2077》向法律宣戰怎麼過 通關流程詳解
    《賽博朋克2077》這款開放世界角色扮演遊戲終於正式和玩家們見面了,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已經開始在夜之城遊玩了,小編這次要為大家帶來的則是《賽博朋克2077》向法律宣戰流程攻略,有需要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向法律宣戰流程攻略  一位叫伊莉莎白的神秘女性會打電話過來,  說是有重要的事需面談。
  • 臺北市北投警民總動員向狗屎宣戰
    臺北市北投警民總動員向狗屎宣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14日 09:18 來源:   臺海網3月14日訊 臺北市北投區四個裡向狗屎宣戰,半年下來成效顯著,長安裡更是狗大便絕跡。
  • 二戰時最霸氣的國家,面積只有一個鎮,人口才2w,敢向全世界宣戰
    他要向世界各國宣戰!大家都知道,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的時候,一向懼怕洋人的慈禧太后,不知道受了什麼刺激,竟然宣布對十幾國宣戰,這個宣戰決定直接讓世界驚呆了!這次戰爭的結局大家想必是知道,不光賠了錢還籤了很多辱國條約!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清政府雖然懦弱不堪,但體量還是擺在那裡的,宣戰十幾個國家,不出幾個月便被打得服服帖帖了!那麼這個國家是誰呢?
  • 世界上最"早"的國慶節,卻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曾經向中國宣戰
    導讀:世界上最"早"的國慶節,卻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曾經向中國宣戰!還曾經膽敢向中國宣戰!我們就來一起看看到底是哪個國家哦!這個國家就是聖馬利諾,它是有歷史記錄以來,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慶節,因為早在公元301年的9月3日。聖馬利諾就把9月3日這天定為了自己的國慶節。
  • 二戰已接近尾聲,歐洲一小國卻突然向中國宣戰,結果瞬間被團滅
    雖然中國和日本打了14年的仗,但是從始至終日本都不曾向中國宣戰。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最終正義戰勝邪惡,然而就在二戰接近尾聲的時候,有一個小國家卻突然向中國宣戰,這個國家就是聖馬利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