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博物館在假期期間,推出了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10月2日上午,出土42年的漢代國家一級文物陶樓也首次與市民見面。
上午9點半,在德州市博物館的二展廳漢代文物展區,於1978年在德州寧津出土的漢代四層綠釉紅陶樓正式與市民見面。很多市民慕名而來,都想在第一時間近距離欣賞下這件珍寶。
75歲的石德玉在看到陶樓後非常激動,他說自己是第一次看到器型這麼大的陶樓,造型很獨特,他為德州能出土這樣的文物感到自豪。
為了讓市民能夠更深入得了解陶樓,博物館還專門獻上了生動的現場講解,曹村小學的教師侯園園專程帶了自己班的30位學生,來見證陶樓的亮相。侯園園說,一次偶然的機會,自己看到了博物館有陶樓的展覽,為了增加孩子們的知識,讓孩子們見識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她帶著孩子來到博物館,看到陶樓後自己被中國古代人民的建造技藝震撼到了。
四層綠釉紅陶樓在1978年,出土於寧津縣大柳鎮龐家寺村漢墓,高144.5釐米,長64釐米,寬36釐米。為仿木建築的陶質明器。該陶樓整體高大,造型逼真,結構嚴謹,製作精巧,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它的出現,對於研究漢代建築和文化,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陶樓出土後一直處在修復中,也曾被借出到日本展出,今年國慶節,是它在出土42年後首次在國內亮相。
德州市博物館副館長呂宏偉介紹說:「現在漢代的地面建築基本上已經沒有了,要想了解漢代人到底住在什麼樣的建築裡面,有什麼樣的工藝,我們只能通過在地下埋藏的這些文物了解,所以陶樓不管是藝術價值還是它的學術價值都非常高,它是國家一級文物。從10月2日開始,市民都可以在二展廳內觀賞到陶樓,每天博物館的志願者都會在展廳內提供免費講解,市民也可以用手機掃描展柜上的二維碼,享受自助語音講解服務。」
德州臺 孟曉倩 侯振 田偉龍 通訊員 宮凱
【來源:閃電新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