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商戰小說三部曲《十三行》書寫廣府文化

2020-12-25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網訊(記者徐平 通訊員蔡宇 )9月20日下午,作家、歷史學者阿菩攜新書《十三行》(全三部)做客廣州購書中心,與廣東廣播電視臺導演、製片人關洪,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一起為讀者分享了新書創作歷程及十三行的發展歷史。


《十三行》新書分享會現場,作者與嘉賓暢談該書主題和構思過程。

從左至右依次為:關洪、程士慶、阿菩、主持人。(記者 徐平 攝)

  十三行,現一般指廣州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的專做對外貿易的壟斷機構,其真正名號是「外洋行」。隨著始於1757年的一口對外通商政策,十三行的發展達到了巔峰,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與亞洲、歐美的主要國家都有直接的貿易關係。可以說,十三行的發展過程,濃縮了大清甚至兩千年帝制的盛衰歷程,是一段不能被忽略的歷史。

  阿菩作為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者,於兩年前在十三行的一堆史料中發現有很多的商業數字。這些看起來枯燥的商業數字對具有網絡作家身份的阿菩來說,為他打開了一扇想像力大門——「我會去想這些數字之間,票據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於是,《十三行》小說便誕生了。阿菩表示,十三行作為清朝時期因為政策以及經濟等因素所產生的一個特殊產物,在其本身的表現上特別能體現當地人民的勤勞勇敢、不懈奮鬥及勇於冒險等精神——描寫十三行的發展故事,是對人文主義精神的深刻挖掘。這也是他當初決定創作「十三行」系列的原因之一。

  曾經製作過《十三行》紀錄片的導演關洪在現場說,「廣州十三行」這個名字,現在除了一些老廣州還知道一點,基本上不太被提起。它作為清朝中後期聞名世界的商業機構,代表了兩百年前中國在全球經貿舞臺的唯一經歷,它的發展過程能讓人從中獲得非常具有現實價值的啟示和思考。因此,把廣州十三行的歷史,把這個冷門的、幾乎要被遺忘的歷史講給大家聽,是非常重要的。但另一方面,因為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使得要說清楚十三行尤為龐雜的發展過程,不容易,何況還要說得大家肯聽。所以,要怎麼兼顧歷史性、知識性又容易被大眾接受,成為一個難題。幸運的是,《十三行》這部小說給出了一個答案。

  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也說道,《十三行》的出版,體現了作者阿菩和出版社對宣傳地方文化的擔當。十三行作為乾隆封五關之後僅剩的對外口岸,背靠地大物博的中華大地,面對全世界的巨大物資缺口,整個系統成為當時世界僅有的特殊產物,讓全世界大部分生產的白銀都流向了十三行,同時也造就了如書中主角這樣的世界首富。十三行的行商們,其根本性質,並不是私人承辦的私商,也不是戶部管理的行商,而是直屬皇帝,由內務府管理的皇商。十三行的直屬領導粵海關總督也多是有內務府官員直接指派。十三行的經營所得,也直接流入皇帝的內庫,因此也被稱為「天子南庫」。作為皇帝最為重視的私己收入來源之一,十三行同時也引來諸多權臣關注。掌握了十三行,也就掌握了皇帝的大部分私人財產,因此相當多有想法的人都想對十三行動手腳,各自有自己的權謀算計。書中的主角吳承鑑就是在這種艱難危險的局面下,不僅創造了巨量的收益,還保持了自己與家族的尊嚴,在權謀鬥爭的激烈洪流中獨善其身。

  歷史商戰小說三部曲《十三行》由《崛起》《博弈》《浮沉》三部組成,阿菩著,花城出版社出版。作品故事背景是在乾隆晚年至嘉慶四年,是以18世紀廣州十三行世界首富的傳奇經歷為原型,尊重歷史的前提下,將和珅、乾隆、嘉慶與十三行商幫千絲萬縷的聯繫做了細膩生動的描寫,再現了中國近代化前夕,一代商業巨擘如何在多重考驗和逆境下問鼎十三行的故事。它讓看似遙遠的十三行進入大眾視野,讓讀者通過故事去關注十三行的歷史意義,並通過十三行發展的興衰榮辱折射出整個大清在當時的發展狀態,以小見大,描述清朝風雲變化的百年發展史,是近年來少有的以十三行為背景展現清朝商戰+歷史的小說,也是充滿廣東地區特色的作品,其網絡版(原名《大清首富》)曾入選「2018年中國網絡小說排行榜」未完結作品榜、「2019年網絡文學重點作品扶持選題名單」。

  阿菩,原名林俊敏,當代作家,暨南大學史學碩士、文藝學博士。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廣東省作協副主席,廣東網絡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代表作有《山海經密碼》《山海經·候人兮猗》《大明商歌》《邊戎》《網絡小說生產》等。  阿菩說,「十三行」這個名詞,他最早是在屈大均的詩裡讀到的,而屈大均是明末清初的人,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已經有十三行了,然後到了乾隆年間,十三行的發展達到第一個巔峰——因為五口通商變成一口通商;我們現在一說到十三行,大家可能會想到十三行街、騎樓那些,但已經是變化了很多了——我書裡寫的很多現在都找不到了。  在小說特點方面,程士慶特別提到,作為近年來少有的以廣州十三行為背景的長篇歷史商戰小說,《十三行把當時清政府一口通商政策下,朝廷和十三行商幫之間的博弈寫得非常精彩,真實地還原了當時地位低下的商人群體在夾縫中求一線生機的情景。書中涉及的許多情節也都對應了當時的歷史,比如1757年乾隆收到兩廣總督和閩浙總督秘密奏,然後決定關閉江浙滬三處口岸,只留廣州一處;177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毛織品直銷,潘啟官包銷了毛織品,賣出了大量茶葉;以及歷史上十三行發生的多次大火,其中白銀流了一地;當時商人拜見粵海關監督時,只能抬頭看到衣服上的第9顆扣子;等等。

  在現場,三位嘉賓除了和大家暢談《十三行》及十三行的歷史故事,還和讀者簡單分享了關於網絡文學的那些事兒。

相關焦點

  • 廣府文化新地標:在正佳廣場廣正街看「十三行」時期的廣州城
    6月15日,廣州正佳廣場廣府商業街「廣正街「喜迎遊客,盛大開街。位於南中國的「千年商都」廣州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孕育了具備嶺南特色的廣府文化。正佳集團旗下的正佳廣場,作為亞洲城市中心最大的購物商場,把廣府文化融入其中,建成了中國新型博物館式、景區式廣府商業街廣正街。
  • 「世界首富」伍秉鑑的末路人生,走入文學世界的十三行大清首富
    經此一事,吳承鑑一鳴驚人,穩固了宜和行在十三行中的地位。到了小說第二部「博弈」中,故事漸入高潮。十三行各家勢力重組,總商位置懸而未決,吳承鑑憑藉對局勢的敏銳判斷及過硬的交涉手段躋身「新上四家」。蟄伏多年的潘家當家潘有節介入競爭,吳潘兩家棋逢對手,加之在十三行攤派中與吳家對立的蔡家和葉家捲入,局勢一時撲朔迷離。
  • 廣府人怎麼過節?來十三行博物館過個有文化味的假期
    在即將到來的「雙節」假期期間,廣州文化公園與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將聯合主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感興趣的市民遊客可以前往體驗。亮點一:看展覽 讓假期更有「文化味」廣府人在節日、慶典和日常民間娛樂中有很多傳承至今的習俗。
  • 聽粵劇、賞廣繡 逛「十三行」時期的老廣州——正佳廣場廣府商業街...
    金羊網訊 記者劉星彤攝影報導:穿過古色古香的牌坊,兩旁是南洋風情的廣州特色騎樓,向前穿過十三行的官船,一秒回到「十三行」時期的廣州城,看著滿地白銀的「天子南庫」,在西關大屋一窺「金玉滿堂」的大戶人家的景象……6月15日,位於廣州正佳廣場五樓的廣府商業街
  • 2020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節慶文化圖片展時間地點一覽
    >展覽地點:廣州文化公園文薈館(公園北門西側)  主辦單位:廣州文化公園、廣州十三行博物館  展覽形式:圖片展  本次展覽將以圖片展示為主,展現漫長歲月中廣府人在節慶文化中與時俱進的能力。期望此次展覽能聯結起每一個堅守優秀傳統文化的人,懷著「喜粵」的心情共同把情懷留住,把文化的根脈留住,把鄉愁留住。  廣府民俗文化內涵豐富。其中,廣府人在節日、慶典和日常民間娛樂中所傳承的習俗,代表了廣府人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希冀。這些喜氣洋洋、祥和歡樂的民間節慶,不僅是廣府文化傳承的重要形式,更是蘊含了廣府人的智慧。時至今日,廣府人的許多節慶風俗與古代的風俗習慣有著緊密的關係,淵源頗深。
  • 芳菲四月天 細品廣府情
    《羊城煙雨》《應願之地》這兩本新作,是梁鳳蓮以關注文化、敬畏歷史為基點,對城市品格的一種真實表達。  昨日,由中共廣州市越秀區委宣傳部等舉辦創新廣府文化傳承與傳播研討會暨2017年越秀讀書月啟動及《羊城煙雨》《應願之地》首發式在區圖書館舉辦。據主辦方介紹,《羊城煙雨》《應願之地》這兩本新作,是梁鳳蓮以關注文化、敬畏歷史為基點,對城市品格的一種真實表達。
  • 阿菩新書《十三行》完結出版
    9月20日下午,著名作家、歷史學者、百萬級暢銷書《山海經密碼》作者阿菩攜新書《十三行》(全三部)做客廣州購書中心,與廣東電視臺著名導演、製片人關洪,花城出版社總編輯程士慶一起與讀者分享新書創作的故事,以及十三行的悠久歷史。
  • 廣州荔灣區打造「十三行商圈」 北京路向東、南拓展
    荔灣區將重點打造「十三行商圈」,並借廣佛同城的背景「向西輻射」,形成南有白鵝潭、北有十三行的發展格局。而越秀區則將北京路向東向南拓展,提升環市東地位與優勢建立體式超級商圈。   「十三行商圈」大計實施在即統領舊城改造   目前,荔灣城區人口老化嚴重、南北發展不平衡。
  • 廣州正佳廣場「廣正街」開業 融合廣府文化與創意
    廣州廣府商業街「廣正街」迎客 黃蘇攝廣州特色騎樓、十三行官船、粵海關……6月15日,廣州正佳廣場「廣正街」開街迎客,將廣州民間古物、舊廣州故事以博物館及景區式商業街的形式這條廣府文化商業街集商業、旅遊、文化於一體,融合了廣府文化與創意,通過展示繁華的「廣州十三行」時期廣州風貌,帶領遊客穿越時空,感受廣州的古今魅力。記者當日逛街看到,穿過廣正街的牌坊,映入眼帘的便是坐落兩旁的廣州特色騎樓,讓人瞬間浸入到南洋風情之中。隨後,便能看見氣派十足的十三行行商官船。過河下船,屹立眼前的便是「粵海關」。
  • 廣州文化公園怎麼樣?是一座十三行歷史文化背景的公園
    如圖看到的是廣州文化公園的大門,廣州文化公園怎麼樣,往下我們一起去看看這個圖片是13行文化博物館的大門圖片,裡面都是一些關於13行歷史文化背景的一些介紹,還有很多藏品廣州文化公園內的樹木。文化公園內的樹木草叢。
  • 諾獎作家馬哈福茲「開羅三部曲」:他為何視小說為狡猾的藝術
    事後這名年輕人稱馬哈福茲的小說褻瀆神明,必欲除之而後快。引發此事件的原因,可以追溯到馬哈福茲初版於1959年的小說《我們街區的孩子們》。在這部被認為是20世紀偉大的現代寓言小說裡,他全景式、史詩式地書寫了街區的開拓者老祖父傑巴拉維及其數代子孫的救世故事:傑巴拉維,一位有如神明,仿佛永生的神秘人物,在拓土建街之後,便深居簡出,與世隔絕,卻掌握著世俗的權力與遙遠的真理。
  • 5部官場沉浮小說:小人物書寫了一段逐鹿權色的博弈官場傳奇
    大家好,歡迎點開小編的文章,每部小說下方都插有連結,點擊即可免費閱讀哦。一般來說,男生都比較喜歡看官場商戰小說,這類小說裡面充斥著金錢、權勢、欲望等濃鬱氣息,同時也揭露出現實社會中不為人知的一面,讓人看後直呼過癮!
  • 「廣府文化,大灣區少年行」城際聯讀活動舉行
    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推進教育、人才和青年交流合作,尤其是加強基礎教育交流合作,「廣府文化,大灣區少年行」城際聯讀活動日前在廣州市鐵一中學舉行。粵港澳三地多所學校的師生相聚在「雲端」,共同分享溯源、傳播廣府文化的心得體會。 當日的活動豐富多彩,分為多個板塊。
  • 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籤售 在歷史與幻想邊緣書寫傳奇
    12月19日,由網元聖唐出品,武俠作家王晴川創作的武俠玄幻小說《鑿空記》,在北京三裡屯三聯韜奮書店以「鑿空西域,以登崑崙」為主題,圍繞西域的歷史與幻想,進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面談會和作家籤售活動。《鑿空記》是一本以張騫出使西域的真實歷史背景為基礎,融合了作家對諸子百家、道法陣學幻想的玄幻武俠小說。
  • 上遊薦書|著名作家朱天心小說三部曲首次推出大陸簡體中文版了
    師從大作家胡蘭成、「臺灣眷村文學第一人」等標籤,再加上小說三部曲,都讓她從年輕時起就備受矚目。如今,《漫遊者》、《古城》和《想我眷村的兄弟們》這三本她的經典代表作終於迎來了首個大陸簡體中文版。《漫遊者》。本次由「理想國」推出的「三部曲」首部作品是《漫遊者》。
  • 廣東四會開啟「廣府文化體驗之旅」(圖)
    廣東四會開啟「廣府文化體驗之旅」(圖) 2015-03-08 20:35:30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網肇慶3月8日電 (黃耀輝 焦亞邱 丁建國)廣府文化體驗之旅暨
  • 作家王旭烽直播揭秘新版《茶人三部曲》:小說中的名字來自葬在南山...
    (以下為王旭烽老師在直播中談及話題的節選)【《茶人三部曲》將成為「四部曲」】我出生於茶鄉杭州,大學時學習的是歷史。茶文化的形成,也是一個充滿歷史的過程。我畢業後從事過很多工作,後來,去參與籌建中國茶葉博物館,這是一個(促使我開始寫作)非常直接的因素。那個時候,我正好在茶葉博物館的資料室,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全世界那麼多茶人。
  • 全國美展參展藝術家走進永慶坊、十三行
    9月8日,展區承辦方組織前來廣州參加展覽開幕式的各地部分藝術家,走進位於廣州恩寧路的粵劇藝術博物館、永慶坊,以及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等地採風,感受「老城市新活力」的文化氣質。在粵劇藝術博物館,在現場講解員的引導下,採風團穿過布局巧妙的亭臺樓閣,來到地下主展廳,了解粵劇藝術的發展歷程、行當設置、唱腔流派、粵劇名伶等,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館內的嶺南園林建築和珍貴的館藏,讓採風團嘆為觀止。
  •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正式開放!免費!長假又一好去處
    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建於清代十三行商館區遺址上(現廣州市荔灣區西堤二馬路37號廣州文化公園內),館內共藏有文物1600多件(套)。館內的全部文物都是由中外熱心人士無償捐贈。展覽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獻史料和海內外遺存的文物,系統地展示了十三行從雄霸中國對歐美「唯一通商」貿易口岸近百年的盛景到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的歷史
  • 在漫畫中展開廣府美食與文化之旅 「在粵」系列第四期活動:食在...
    美食在粵,文化與生活同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廣州作為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深深影響了當地的飲食習俗。所謂「食在廣州,味在西關」,本場活動立足廣府飲食文化,通過展示藝術家王大欣創作的「老廣新遊」系列漫畫繪本作品,讓大家更真切地感受到廣府飲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