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食天堂「義大利,不用非去網紅餐廳排隊,在路邊小店或者集市攤位試試這些小吃,就能滿足味蕾,還能感受義大利人民在」吃「這件事上接地氣的一面。
牛肚包
在佛羅倫斯遊蕩的時候,我來到中央市場,順利找到了賣牛肚包最著名的大排檔。牛肚包的歷史,其實並沒有一個確切說法。但它已經出現了幾個世紀,且初始於工人階級。因為價格低廉,又簡單易做,還方便攜帶,又實實在在能填飽肚子,因此廣受低收入人群的歡迎。當然,如今的牛肚包不再是果腹的食物,早已搖身一變成了每個來到佛羅倫斯的遊客必嘗的本地美食。
名氣最大的牛肚包,是中央市場裡一家叫Da Nerbone的排檔,這家排檔歷史相當古老,始於1872年。只見排檔內各色調味料、醬汁一字排開,旁邊的一口大鍋中正在咕嚕咕嚕小火慢燉著牛肉和牛肚。
夥計現場製作
而名為Lampredotto的牛肚包自然成了每個遊客必點的招牌。製作牛肚包的大叔早已駕輕就熟:他快速地把一塊早已滷好醬汁又燉得酥爛的牛肚從一口大鍋中提出來,用極鋒利的肉刀片成細細的薄片,再把這些薄片佐上紅醬、綠醬,最後加入到外殼偏硬、內裡柔軟的麵包中。
夥計們
飯店豪華版
我咬上一口,熱騰騰的牛肚汁水四溢,混合著兩種醬香在口腔中瀰漫開來,再搭配上麵包,整體口感鬆軟又不乏嚼勁。沒有芝士、奶酪搶風頭,大蒜汁和辣醬佔據了調料主角,馬上讓我的「中國胃」在歐洲得到了最高的禮遇。
看著很來勁
義大利人吃起豬肉來,和中國人一樣,不會浪費一絲一毫。而民間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把一整隻豬的內臟清理乾淨,留作它用,然後在豬的身體裡面塞滿大蒜、迷迭香、百裡香等意式香料後,紮成卷狀之後再於外層裹上一層豬皮,用繩子一節一節固定好,放入烤爐慢燒。在燒制過程中,廚師還會時不時把它拿出來,有時候為了淋上點紅酒,有時候為了撒上點鹽和胡椒調味。直到最後變成外皮香脆、脂肪幼滑、肉味濃鬱的「藝術品」。
剛烤好的燒肉
隨後廚師用刀切成非常薄的薄片,放進麵包中,混合上芝麻菜、櫻桃番茄和巴馬臣奶酪,在流動的食物車上售賣。因為這道烤豬肉起源於羅馬省的東南部Ariccia地區,所以它也被稱為「羅馬燒肉」。
已經掌握了一些義大利美食皮毛的我,當然不會忘記讓廚師最後澆上一勺滴落在盤中熱熱的湯汁。隨後,用雙手接過三明治,表面不發一言,心裡卻早已迫不及待。咬下第一口的時候,我甚至不自覺的微微閉上了眼睛,感受那飽滿的肉質和滿溢的汁水所帶來的滿足感,那一刻,任何語言的感嘆和驚呼都是多餘的。
看著很誘人
很多年前義大利其實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尤其是南部地區,發展尤為緩慢,普通百姓為了果腹而創造出了很多「窮人的食物」:比如吃剩下的意面用刀切碎,混合蛋液煎制,做成名為「Frittata」蛋餅的樣子,就搖身一變成了一道新菜;同理,用吃剩下的意式焗飯沾上麵包糠做成的丸子就成了Arancini di Riso。如今這道Arancini 也早已是風靡西西里全島的著名路邊小吃了。
可愛的樣子
做法是這樣的:首先要先熬製叫做「Ragu」的肉醬。其實就是我們稱為義大利肉醬面裡面的那款醬料。選一口大鍋,裡面淋上橄欖油、再加上切的及碎的胡蘿蔔、芹菜、洋蔥、西紅柿、大蒜,再豪爽的加入精瘦的牛肉末、豬肉末和迷迭香、香葉,鼠尾草等香料,用小火慢慢熬製兩個小時直至湯汁粘稠即可;隨後在肉醬裡面混合上豌豆、馬蘇裡拉奶酪和煮好的義大利米,用手捏成球狀,再在外面裹上麵包糠,炸成金黃色即可。
買的時候,攤主會把四個大大的炸米球放入碗中,再給你一支長籤子。用籤子插上米球,冒著被燙傷的危險咬上一口,外焦裡嫩,酥脆可口,你會感慨在義大利人生真的在愜意不過。
奶油卷
還沒走進路邊的麵包店,一定會先在櫥窗裡看到這款名為Cannoli的意式奶油卷。但如果你要問全義大利最著名的Cannoli來自哪裡?答案是西西里島的首府巴勒莫。
說實話,奶油卷在一眾美貌的糕點中確實有點其貌不揚,做法也不難,麵點師會先把外面的卷皮做成管子狀,炸好固定住形狀後,再在「管子」中填入混合了巧克力細屑的裡可塔奶酪,最後在「管子」的前後兩端分別放上一顆櫻桃和一小片橙子,用來起到裝飾和解膩的作用。
不同口味
既然是意式甜品的經典,就不可不嘗。我毫不猶豫的走進路邊的甜品店買了一個,隨便找了個戶外小桌坐下開吃。從有櫻桃的一端咬下去,微甜又溼潤的奶酪搭配著酥脆的外殼,混雜著細微的巧克力的味道,加上櫻桃的酸甜,帶出了濃鬱卻清爽的滋味。加上撒了的糖霜,既想不弄髒下巴和衣服,能保持優雅的將其迅速吃掉,又怕這誘的人奶香味就這麼轉瞬即逝,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再買一個。
哦,對了,據我觀察,這個奶油卷可是最容易讓你在公共場合形象盡毀的食物,吃的時候別忘了多拿幾張餐巾紙啊。
每天在義大利吃一個冰激凌
義大利語中冰激凌為「Gelato」,它似乎已經取代了英語的「Ice cream」,而成為稱呼冰激凌的專屬名詞了。要知道義大利可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手工冰激凌比工廠生產出來的盒裝冰激凌消費高出多達一半的國家,可以說Gelato早已經成為義大利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且,在有著「胖子之城」美稱的博洛尼亞還開設了一所專門的「Gelato大學」,每年接受來自世界各地的冰激凌愛好者的朝聖。
義大利冰激凌之所以出名,是有道理的:首先,在製作的時候,牛奶、水果、堅果等材料,店主只選擇最新鮮的;其次,義大利人相信冰激凌是會呼吸的,時間長了自帶的香氣就會消失,超市生產出來的冰激凌自然不能保證其新鮮度,所以大家只在路邊小店買來吃;最後,製作冰激凌的材料都是純天然的,不會為了賣相和顏色而添加一些化學香精和色素。
在義大利要想吃Gelato真的不要太簡單,只要隨便走進一家路邊店,各種口味已經讓人眼花繚亂了。我一般會吃在國內不太常吃到的開心果口味或者最愛的櫻桃口味。接過剛剛製作好的Gelato,生怕就此化掉,趕緊咬上一口,口感細膩柔滑,鬆軟香濃,即使當天沒有明媚的陽光陪伴,也因為手裡的Gelato而有了別樣生趣。
推薦閱讀:「先別殺我,讓我把飯吃完!」
掃一掃公眾號,喜喜見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