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飛魚
記得《集俗語竹枝詞》中的一句話說:公門裡面好修行,半夜敲門心不驚。善惡到頭終有報,舉頭三尺有神明。
善惡是一種選擇,註定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果一個人,心存善良,多為別人著想,自然會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而一個人如果做盡壞事,不僅會受到別人的譴責,還要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這就是人生的因果。
知乎上有個熱門話題問:「人性最大的光輝是什麼?」
點讚最高的一個回答就是:「因為選擇了善良。」
但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看清的就是人心。人性最大的惡,就是對人偏見,用歹毒的語言去造謠別人,用自己的不愉快去綁架別人的道德,見不得別人好,然後無論是非對錯,只會用最大的惡意,去對待那些自己看不慣的人。
作者蔡嵩達的《皮囊》中寫到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沿海的小鎮上,一個叫張美麗的女人,被整個小鎮的人當成了魔鬼。
小鎮上的人覺得在那個年代,女性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貞潔,但是張美麗就跟一個外省人私定了終身後,那個人卻跑了。這件事被傳了出去,張美麗的父母也掛不住臉面,把她所在家裡了。
而張美麗是一個美人,她的故事,通過別人的以訛傳訛,變成了各種各樣的傳說。
後來,跟張美麗好的那個男人回來了,要求娶張美麗,這一次,她的父母才放下了臉面,雖然風風光光地把她嫁出去了。但是兩年後,張美麗又打扮得更加漂亮地回來了,原因就是她離婚了。
在那個年代,離婚就是一個天大的詞,人們從來沒有聽過的詞,這也一味著張美麗又被別人到處說了。
回到小鎮上的張美麗,開了一家娛樂城,而人們就說她在做「不正當的見不得光」的生意,說她是狐狸精,是妖孽,專門勾走男人的魂。
張美麗的生意越做越大,還開了一家酒樓,也越來越有錢了,在小鎮上很多建設工程中,張美麗又想著去捐錢,但是卻不被討好,就算她捐錢了,上面也沒有她的名字。
直到她的娛樂城出事了,有人在那裡打鬧,鬧出了人命。人們把全部的惡意都推向了張美麗,給她扔石頭,辱罵,還要求她關閉娛樂城。甚至連張美麗的母親也在罵她「你就是妖孽,你為什麼那時候就不死了算了,你為什麼要留下來禍害……」
其實逼死張美麗的,應該就是母親的那棵稻草,最終把她這些年所承受的壓力全部擊垮了。
張美麗跪在祠堂中哭著對天發誓說:「除了一開始追求愛情,我沒有做壞事,我只是把我覺得美的,對的,我喜歡的,都做成了生意……」
但是沒有一個人理會她,最終她選擇了狠狠地往祠堂的牆撞去,死了。
她死後,人們不但沒有同情,更是覺得她應該去死,然後把她的娛樂城燒了一天一夜,然後放鞭炮慶祝。
其實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人性的偏見和嫉妒心理,真的很可怕,把道德的制高點凌駕於別人的身上,然後對人進行人身攻擊,歸根到底,就是見不得別人過得比自己好。
這個世界上最不能直視的就是人心,沒有底線的人心就像是一把無形的利劍,把人逼上了絕路,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會形成了一種暴力,長出了毒牙,扼殺了別人。
這其實是人性裡最陰暗的一面。
正如錢鍾書在《圍城》中說:
「有些人的惡毒,像飯裡的砂礫或者出骨魚片裡未淨的刺,會給人一種不期待的傷痛。」
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管住自己的嘴,不要道聽途說,不要用自己的道德去綁架別人,不要見不得別人好就去誣陷、辱罵別人,這樣只會讓自己顯得更加沒有素質。
《東邪西毒》裡有句臺詞:任何人都可以變得狠毒,只要你嘗試過什麼叫嫉妒。
有些人真的是因為嫉妒別人而去陷害別人,覺得自己得不到的,也想要毀掉別人的,表面對別人裝好,然後在背後捅刀子的人,才是陰險十足。
《三十而已》中王漫妮升職時候遭到了同事的舉報和陷害,在跟客戶談單的時候,遭到同事為了搶單而對在自己的化妝品中放了過敏源,讓自己的臉過敏。
《小歡喜》中的董文潔被自己一手培養起來的助手小金趁自己忙於家裡的事情的時候,對她算計,然後篡位成了公司的副總監!
其實董文潔一直都是把小金當成好姐妹,什麼事情都信任她,交給她去辦,但是沒想到踢自己下臺的便是小金在背後捅刀子,讓她瞬間看清了人性。最後小金也因為自己陷害別人不成,而被董文潔抓住了把柄,所以自動辭職了。
有人說:「世上最怕的對手,不是來自於敵人的明槍,而是來自身邊人的暗箭。」
見不得別人的好,就是一種嫉妒,而嫉妒過頭,就會做出一些對不起別人的事情,在陷害別人的同時,也斷了自己的後路。
有一種心理,叫做螃蟹效應。說得就是見不得別人好的人的一種心理比喻。
在籃子中放進一隻螃蟹,就要馬上蓋上蓋子,不然螃蟹很快就爬出來了。而當你放入一堆螃蟹的時候,螃蟹不會輕易爬出來,這是因為螃蟹也會產生了競爭,它們爭先恐後地都想要爬出來,於是見到哪個螃蟹爬上去的時候,其餘的就會使勁地用自己的鉗子去把它拖下來,然後有的就踩著它的背上去,如此循環,最終沒有誰能夠成功爬出來。
螃蟹的心理就是:如果我爬不上去,我就拉住別人,讓別人也爬不上去。
有時候,人往往也是這樣,因為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所以會是一些計謀去把別人拉下水,心裡想著:要死就一起死,我得不到的,誰也別想得到。
而懂得對別人好,對別人隨喜,才是對自己的最大慈悲。
世事洞見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真正成熟的人,是看誰都順眼,是心存善良,做事有分寸。不管別人有什麼樣的成功,有什麼樣的生活,始終保持自己心中的原則和分寸,懂得管住自己的嘴,不輕易給別人抹黑,便是最大的善良。
在與人相交上,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和支持,就必須要掌握分寸感,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心理,不要以為自己一時的嫉妒衝動,而幹出了自毀前程的事情,不要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凡事不要斤斤計較,尤其是那些與你無關的事。
任何事情都要分一為二的看,其實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笑,它就笑,你愁,它也愁。所以,平時笑一笑十年少,將愁緒看淡,每分每秒都是最美的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