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專訪丨樸美麗:在韓國與朝鮮築起一道250公裡的鐵絲網藝術牆

2021-01-14 中央美院藝訊網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籤訂,標誌著歷時3年的韓戰結束。朝鮮把這一天定為「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日」,韓國則稱為「韓國戰爭停戰協定日」。2013年為《朝鮮停戰協定》籤訂60周年,在韓國西北部非武裝地帶(Demilitarized Zone)附近的鐵絲網一項名為「the LINE」的藝術項目也於同年啟動。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的碩士研究生韓國藝術家、策展人樸美麗連續三年(2013——2015年)加入該項目的籌備與組建,並於2016年再次以獨立策展人的身份參與此次項目。


▲ DMZ項目 地圖示意圖


韓國DMZ(Demilitarized Zone)即「非武裝地帶」是韓國人曾經的傷痛,卻也是韓國和平的象徵。其以韓戰1953年的停戰協議規定的軍事分界線為界,南部為韓國,北部為朝鮮。「DMZ(非武裝地帶)」涵蓋分界線南北4公裡,東西寬248公裡的區域範圍。為了避免直接衝突,DMZ內禁止駐紮軍隊、配置武器、設置軍事設施等,一般人也不得隨便進入。這是一個為了防止敵對行為而形成的緩衝地帶,卻也同時分隔了南北韓人民50年……樸美麗表示,「本次項目中參加的並不是藝術家、策劃人,而是一位韓國人想通過韓國、朝鮮的現實、南北分段的痛苦而重新進行思考。」


時間:2017年1月17日

地點:中央美院藝訊網辦公室

採訪:張文志

撰稿:林佳斌

  

▲ 第一屆《the LINE》-為了藝術打開統一的路


DMZ 項目(2013——2016)

《the LINE》-為了藝術打開統一的路

《the LINE》- DMZ, 描繪統一

《the LINE》— 統一,站立到其統一

《155英裡藝術項目》—夢想和希望,插上翅膀


藝:您策劃參與的在韓國和朝鮮邊界「非武裝地帶」項目至今已經持續四年了,可以為我們介紹一下嗎?

樸:在韓國和朝鮮邊界的DMZ附近有部分民間出入統制線是對遊客開放的,由京畿道觀光公司裡的行政人員負責。他們覺得當開放的時候這整片的鐵絲網看起來非常普通而且很荒涼。以前韓國和朝鮮的關係很緊張,這一片區域每個地方都有軍人,如果韓國人要跨越這片區域到朝鮮去,軍人是會開槍的,總之是很危險的地方。但是現在越來越開放了,甚至開始對普通居民和觀光遊客開放,而這片區域也成為了比較有意義的地方。但這片鐵絲網看起來很寂寞沒很意思,於是京畿道觀光公司開始嘗試引進一些藝術的項目。他們邀請大學生做作品參與,並且發出廣告表示獲獎可以得拿到一百萬韓幣,最後有幾個組的學生獲獎了,也就這樣從三四件作品開始了這個項目。

 

藝:所以你是這個項目的發起人?


樸:不是,最開始有這個想法的是京畿道政府的京畿觀光公司裡的一個部門,他們一開始是設想在非軍事區很近的 「臨津閣世界和平公園」,類似那種很多公共雕塑的擺放,與現在這種鐵絲網的模式不一樣。而我們的團隊在2013年參與了這個項目,從2010年那種只有大學生參與的形式變成了開始有許多藝術家參與,比如2013年就有中國、法國、日本等其他國家的藝術家。我也在2013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就回到韓國開始加入他們這個團隊, 我們三個策展人成立了一個公司來運作這個項目,政府給了我們一些項目運用資金。主要是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由我們公司開始邀請藝術家,策劃項目的主題等。

 

藝:就是說你現在已經不在那個公司了?

樸:對,當時因為公司的方向和我有點不一樣,所以我離開公司了。

 

藝:那你現在已經不在了,那這個項目還在繼續嗎?

樸:是, 2015年我離開了。 今年那個負責人不要做了。 但是我覺得這是韓國一個很重要的、很有意義的項目。於是我聯繫了京畿道的負責人,說聽說今年這個公司不要做了,你們怎麼辦?她說他們也不太清楚,他們還是要做2010年的大學生參與的這樣的形式。我覺得這個項目真的不能停止,雖然我們三年都沒有賺到錢,但是這個項目是很重要。包括我和徐冰老師也說,這對於藝術家來說也是很有意思的項目,我想繼續去進行項目。所以我和那邊的負責人見面,說明了我的意圖,我說我現在獨立策展了,不需要很大的費用,我可以進行。但是他們一開始並不太相信我,問你也是來讓藝術家參加嗎?我說當然。但是他們覺得,以前負責策展的是一個公司,是管理藝術家的,而我是個人,我說也可以。後來他們才答應今年和我一起做,於是我們才又開始做過了去年2016年的這個項目。

 

藝:就是2016年你還是在做這個項目,但不是以公司的身份參與,而是你獨立策展人的身份?

樸:對。

 

▲ 第二屆《the LINE》- DMZ, 描繪統一 


藝:那麼都有一些什麼樣的藝術家來參與你們這個項目呢?

樸:主要還都是韓國的藝術家。有一些藝術家其實並不是很有名字,比如有位在紐約讀書的韓國藝術家,她比較年輕,看了這個項目的信息後想參加,自己找到了這個項目,其他都是我認識見過面的。

 

藝:中國藝術家接觸到這個項目的多嗎?

樸:幾個人。

 

藝:就幾個人,那麼主要還是韓國的。

樸:對,因為國外藝術家邀請的時候還是需要費用,這個費用是個很大的問題。


「我出生在這樣一個有著複雜矛盾構造出的大韓民國的韓國人,更確切的說我是南韓人。朝鮮雖然與我們理念不同但民族相同的希望統一的教育。在這樣複雜的情況下,在過去的大概35年的時間裡,我對戰爭、南北分段和理念沒有特別感興趣。認為除了韓國之外的世界上的其它國家也許在什麼時候也會爆發戰爭變成危險國家。韓國忙碌的生活讓我這個韓國人對戰爭和南北分段並沒有特別的看法。」

——樸美麗



 

藝:那從你個人出發,你是想通過這樣一個項目、從這種藝術介入社會的方式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預期?就是你做這個事有一個什麼樣的目的?

樸:我開始的時候並沒有太多關心韓國和朝鮮這種分段的事情。我覺得這個項目可以讓大家多關心、多留意一下韓國與朝鮮的問題。當我們去鐵絲網這片現場的時候都是由軍人陪同進去的,我問過軍人對這些藝術品的感受和理解。軍人說以前覺得以前鐵絲網對他們來說就是沒有什麼特別意義,沒有什麼感情,冷冰冰的,但看到這些藝術品他們心裡也會產生一些感覺。

 

藝:以前可能軍事用鐵絲網在視覺上的刺激會比較強烈,通過一些藝術作品可以做一些文化上的慰問。

樸:對,獲得溫暖。聽到他說這句的時候,我也想為什麼做這個項目。我的感受是這並不僅僅是韓國與朝鮮的問題,這是會涉及到比如分段或紛爭國家、宗教或者其他的很多問題。

 

▲ 第三屆《the LINE》——統一,站立到其統一 


藝:那對於這個項目,比如說附近的民眾有什麼樣的態度,他們的看法是怎麼樣的?

樸:我們在裝這些藝術品的時候,一般遊客來了,都會問我們在做什麼?他們沒想到來這裡還能看到藝術品,他們覺得很親切,又很新鮮的感覺,覺得很有意思,這是世界上沒有的,只有我們國家有鐵絲網的部分。

 

藝:這個作品在這個鐵絲網上是永久的固定嗎?

樸:是永久的。

 

藝:假如幾年以後,這些作品都已經改造完成了,就是說所有的東西上面都已經經過藝術改造了,那以後呢?

樸:如果幾年後統一了,真的要撤掉這些作品,我想我們可以做一個美術館,把東西放置其中展示。


  ▲ 第四屆《155英裡藝術項目》——夢想和希望,插上翅膀


藝:朝鮮有藝術家倡儀這個事嗎

樸:這個我們也考慮過,有些從朝鮮偷渡過來到韓國的人「脫北者」,我們也有要找一找「脫北者」的藝術家,但是還沒找到,但是我們覺得這也是很有意義的。

 

藝:那朝鮮那邊的民眾或者媒體他們對這個事情有什麼樣的觀點?

樸:他們認識不認識我也不知道,好像不認識。



 ▲ 第四屆《155英裡藝術項目》——夢想和希望,插上翅膀


「象徵著冷酷戰爭同時也是很老舊的鐵絲網變成了美術作品的畫布,在此之上國內外的藝術家們創作出了《the LINE》這個項目,這個項目並不能影響韓半島的統一,但是我希望這個項目可以給在南北分段環境下生活的韓國人、其它國家的人可以用另一個視角來看待這樣的現實情況起到橋頭堡的作用,同時這個項目把鐵絲網變成了藝術作品,特別希望給駐守在這裡的韓國軍人在枯燥寂寞的軍旅生活中可以增加一絲快樂。到韓半島得以統一時,這個展覽也就畫上句點。作為一個策展人我希望直到這個展覽結束時,我能跟許多國內外的藝術家們一起把這總長達250公裡的鐵絲網打造成鐵絲網美術館,通過這個項目使更多的人得到了解韓半島南北分治的機會。」


——樸美麗




藝:那這個項目整個實施下來,有什麼樣的難度嗎?除了錢的事。

樸:這個地方是軍隊的,所以我們進去的時候,需要說明為什麼過來並且出示證件。這些都是需要申請的。就是說做這個項目實施上不是特別便利,所以很麻煩。比如我們這次布展的時候,我忘記了我的身份證,他們不讓進的話也沒有辦法,這是軍隊的命令,很嚴格。

 

藝:是說你做這些項目的時候需要部門的許可還不是特別便利,那這個項目是不是能接觸到觀眾也很少?

樸:現在很少,一天只能進去一次。

 

藝:這等於是一個很傳奇的藝術項目?

樸:對。但是我很擔心如果我們明年的總統改了,如果換了別的政黨的時候,那時候的京畿道負責人不要這個項目的話,很可能會影響到這個項目。

 

藝:可能說現在的這個黨會比較支持你們這個文化項目,可能在明年的話,又換了另外一個執政黨,可能他們的文化政策就又不太一樣,他們對項目的態度也會不一樣。

樸:對,可能他們就不願意支持了。所以我很擔心這個,如果出了政府以外,還有一些公司、企業能夠支持我們的話,這個項目會好一點。

 

藝:就現在這個項目有企業的贊助在裡頭嗎?

樸:沒有。這是我很擔心的部分,所以京畿道負責人也是,我們這個的形式規模不用很大,但是我們一直持續在做這個項目,因為這是有意義的事。

 


 ▲ 第四屆《155英裡藝術項目》——夢想和希望,插上翅膀

 

「由樸美麗策劃的這個韓、朝中間地帶的項目是極其有價值的,這可以說是一個生長中的項目。隨著人類思想和人類格局的改變,這件作品會顯示出其特殊的藝術家的參與性對世界改變及表達我們態度的一種方式。我很願意將來有機會去參與這個項目。祝這個項目可以一直延續下去,支持這個項目不僅是支持藝術,也是支持人類正能量的項目。」

——徐冰

 

「約250公裡的總長度的鐵網線來看,這次展覽不到100米的規模也許微不足道。但是循序漸進的展覽在不久的將來將會主導更多國民的共鳴感,我堅信可以成長並漸漸參與到南北的和解以及和平統一。」

——李東宰(總策展人)

首屆《the LINE》畫冊內容部分摘抄



 ▲ 《the LINE》項目於武漢美術館展出

 ▲ 《the LINE》項目於澳門教科文中心展出


樸美麗, PARK, MIRI


1980 生於韓國首爾

 

2005 畢業於韓國首爾女子大學美術學院西洋畫系獲學士學位

2013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學院版畫系獲碩士學位 

 

展覽

2017  「Ready to Mingle」,藝術空間Daamdaa,首爾,韓國

2016  「丁酉年展」,Songam藝術空間,春川,韓國

          「心有靈犀」, 澳門教科文中心,澳門特別自治區,中國

          「心有靈犀」,武漢美術館,武漢,中國    

2013  「心有靈犀」,悅美術館,北京,中國

          「心有靈犀」,誠品畫廊,臺北,臺灣地區,中國

2012  「梯子」,中央美術學院,北京,中國

          「梯子」,駐華韓國文化院,北京,中國

2010  「CUVE慈善拍賣展」,駐華韓國文化院,北京,中國

        「第二屆CUVE拍賣展」,DA倉庫,北京,中國

2009  「首屆CUVE拍賣展」,DA倉庫,北京,中國

 

項目

2016  第三屆《155藝術項目》,DMZ-民通線地區,坡州,韓國

2015  第三屆《the LINE》, DMZ-民通線地區,坡州,韓國

2014  第二屆《the LINE》, DMZ-民通線地區,坡州,韓國

2013  第一屆《the LINE》, DMZ-民通線地區,坡州,韓國

 

收藏

駐華韓國文化院,北京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北京

相關焦點

  • 為村民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疫牆」
    特別是面對此次疫情,該村黨支部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號召廣大黨員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踐行初心使命,主動亮身份、當先鋒、作表率,積極發動廣大群眾主動參與到聯防聯控、群防群控工作中來,為村民築起一道堅實的「防疫牆」。組織黨員服務隊走家串戶防控疫情「任務緊急,要及時回村堅守崗位,我作為第一書記,義不容辭!」
  • 韓國人看著朝鮮並哀悼朝鮮親屬的地方
    巴士從首爾出發後不久,道路兩旁就出現了鐵絲網和崗哨,鐵絲網上掛著喇叭,其中一根柱子出現在幾十米之內。可以感覺到,隨著近年來韓國和朝鮮關係的改善,DMZ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所緩解,韓軍的一些崗位似乎已經廢棄,但還沒有完全拆除。巴士首先到達臨津展館,距離朝鮮大約7公裡。
  • 實拍三八線韓國一側的真實景色,公路旁鐵絲網密布,軍事哨所林立
    我們的旅遊大巴車從首爾出發後不久,就進入了韓朝邊境特別地區,韓國憲兵檢查完進入邊境地區所需的手續後,搬開路障給我們放行。大巴車繼續前進,公路兩旁出現了不斷延伸的鐵絲網,密密麻麻地一直向遠方延伸。很多鐵絲網上面還掛著廢棄的軍用喇叭,這些喇叭當初可能用於警告越境者之用吧。
  • 揚之:柏林圍牆,走入歷史的永久記憶
    當日凌晨,接鄰西柏林的所有東柏林街道上的燈光突然熄滅,無數輛軍車一齊打開大燈,投射出道道刺眼的光柱,兩萬多名東德武裝邊防官兵和大量築路工在短短六個小時內,沿著東西柏林43公裡的邊界築起一道由鐵網和水泥板構成的臨時屏障。 經過一段時間的繼續修建和完善,邱吉爾在二戰硝煙未盡時描寫的「那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在冷戰的最前沿東西柏林之間實實在在地落了下來。
  • 外媒:朝鮮一體操運動以撐杆跳方式「跳入」韓國境內
    (原標題:外媒:朝鮮一體操運動以撐杆跳方式「跳入」韓國境內) 外媒報導稱
  • 一名朝鮮男子用撐杆跳「跳進」韓國境內
    外媒報導稱,近日,一名「脫北者」翻越朝韓邊境非軍事區(DMZ)的鐵絲網從朝鮮叛逃至韓國。調查發現,這名「脫北者」曾經是一名體操運動員,他以撐杆跳的方式「跳入」韓國境內。據《聯合早報》11月26日報導,11月3日,在韓國非軍事區的高牆南側,士兵發現有一不明身份男子在圍牆邊緣徘徊,韓國軍方立刻將該不明人士逮捕。這名男子被逮捕後立刻要求政治避難。經過調查發現,這名男子是一名年齡約20歲的朝鮮體操選手。
  • 實拍韓國臨津閣,韓國人逢年過節來到這裡,眺望朝鮮和懷念先人
    可以感覺到隨著近年來韓國和朝鮮關係的改善,DMZ地區的緊張氣氛有所緩和,韓軍的一些哨所貌似已經廢棄不用了,但仍然沒有被徹底拆除。大巴車首先到達的是臨津閣,這裡距離朝鮮大約七公裡。登上瞭望臺可以看到近處的自由橋,連接南北雙方新建成的臨津江鐵路大橋,以及幾公裡外的朝鮮。
  • 朝鮮和韓國分裂始末
    史達林打算也在朝鮮的讓步換取美國同意蘇聯佔領日本北海道。但後來美國堅持,未在日本讓步,美蘇分別佔領,造成了朝鮮半島的實質性分裂。自八月下旬起,三八線兩側禁止人員物資交流,鐵路被切斷,九月上旬通訊聯繫也被終止。朝鮮南北之間已處於被分割狀態。
  • 羅馬要在紅燈區邊建「防嫖娼」牆?牆還沒築好,網友神評論已上線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華輿訊 據歐洲時報「意燴」報導 日前,羅馬VIII區政府開始在Viale Marconi路段建造一堵「防嫖娼」牆,
  • 朝鮮藝術團在韓國江陵舉行首場藝術演出
    據新華社2月8日報導,正在韓國訪問的朝鮮藝術團當天晚上在韓國江原道江陵藝術中心舉行了首場藝術演出。 2月8日晚,由朝鮮三池淵管弦樂團組成的朝鮮藝術團成員在韓國江陵藝術中心表演  新華社 據韓國文體部發布的消息,本場演出門票申請中籤率接近1:140,可謂一票難求。 據韓國媒體報導,當天的演出場面火爆,觀眾反應熱烈。演出以一曲韓朝民眾都非常熟悉的朝鮮老歌《見到你很高興》拉開帷幕。朝鮮演員們身著粉白相間的傳統服裝,伴著歡快的曲調在舞臺上載歌載舞,讓人耳目一新。 演出曲目不僅包含朝鮮人氣歌曲《我的國家第一好》《奔跑吧!
  • 秘魯版「柏林圍牆」分隔窮人和富人 被稱恥辱之牆
    秘魯首都利馬出現了一道「柏林圍牆」分割了窮人和富人。  中國日報網12月23日電(信蓮)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報導,近期,秘魯首都利馬(Lima)出現了一道高牆,而這道區分富人和窮人的高牆,遭到當地民眾炮轟,更形容這是「恥辱之牆」。  這道牆高約3公尺,旁邊還有鐵絲網,分割了聖胡安德米拉弗洛雷斯區(Distrito de San Juan de Miraflores)和蘇爾科區(Surco),有著區分富人和窮人的意圖。
  • 朝鮮最奢侈的一道菜,只要250元,一般人卻消費不起
    朝鮮最奢侈的一道菜,只要250元,一般人卻消費不起小編去年終於下定決心出國旅遊了一次,原本是想去韓國的,可是因為資金不夠,所以我和三五個好友轉戰去了朝鮮。在朝鮮,我們過得還算是開心的,這裡的景物雖然沒有祖國大好河山那樣美麗,可是也別具一番特色。而最令我覺得不適應的就是朝鮮的飲食。在朝鮮,吃飯的時候是用銅碗的,對於小編這種習慣了陶瓷碗的人來說,這還是特別新奇的。並且在朝鮮吃飯,是大家一起圍著吃,不想在中國,可以自己一個人吃一份。而筷子勺子什麼的,也都是金屬做的。感覺整個吃飯過程特別彆扭。
  • 朝鮮一名士兵不滿現狀 越過分界線「歸順」韓國
    韓國軍方15日說,一名朝鮮軍人當天清晨越過朝鮮半島南北軍事分界線歸順韓國,整個過程朝韓雙方沒有發生衝突,朝鮮軍隊沒有異常動向。  越界士兵稱不滿朝鮮現狀  韓國國防部一名官員說,15日上午8時左右,一名朝鮮士兵靠近韓國軍隊在朝鮮半島中部江原道華川地區的一處哨所,表示希望歸順韓國。由於這名士兵明確表達投誠意願,沒有引發交火或鳴槍示警。  這名朝鮮軍人徒步穿越寬4公裡、遍布地雷和鐵絲網的朝鮮半島非軍事區,進入韓國境內。
  • 韓國展望臺變景點:與朝最近距離僅約2.3公裡
    高城統一展望臺【環球時報記者 丁潔芸】「金特會」即將舉行,朝鮮半島的軍事分界線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焦點,這條穿過整個朝鮮半島中部的界線,是朝鮮半島分裂的象徵,自從劃定那天起,就橫在了半島人民的心上,他們對統一的期待一刻也沒有放下。
  • 三名朝鮮特種兵遭四萬韓國軍警圍捕:神一樣的結局
    圖:韓國江陵市他們的目的地是韓國東北海岸的江陵市,在軍事分界線以南約150公裡。潛艇裡一共有26個成員,其中21名是潛艇工作人員。韓國總統金泳三怒斥「這是一起侵犯韓國領海的武裝挑釁事件」,一場長達2個月之久的搜殺與反搜殺戰鬥就此開始。韓國名為「珍島狗1」的反滲透行動,覆蓋區域半徑多達50公裡,將26個朝鮮人層層包圍。
  • 韓國軍事展望臺變景點:與朝最近距離僅約2.3公裡
    「金特會」即將舉行,朝鮮半島的軍事分界線再次成為世界關注焦點,這條穿過整個朝鮮半島中部的界線,是朝鮮半島分裂的象徵,自從劃定那天起,就橫在了半島人民的心上,他們對統一的期待一刻也沒有放下。在韓國一側,一座座北望的展望臺寄託著韓國人和平、統一的心願,成為很多人思鄉情寄託之地和進行國家統一教育的場所。
  • 李小華所:雪中送炭共築抗疫之門丨硬核之戰專訪
    律新社丨趙芳履行社會責任往往不需說大話,更需要做小事。上海李小華律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李小華所」)的特色之一,就是常年深入基層。無論是作為一家常年服務基層的律所,還是瑞金二路街道商會會長單位,李小華所的所有同事都早已習慣了,只要是律所可以參與的基層社會治理,就是應盡之責。
  • 以色列開始修建與約旦邊界牆 向北延伸約30公裡
    新華網耶路撒冷9月6日電(記者範小林 楊志望)以色列6日開始動工在南部與約旦接壤的邊境地區修建一道高科技邊界牆。據以色列總理辦公室當天發表的聲明,這道邊界牆耗資約2.8億新謝克爾(約合7200萬美元),第一階段工程從以色列最南端的城市埃拉特起,向北延伸約30公裡至阿拉瓦地區。
  • 在韓國尋覓韓戰的遺蹟
    在韓國尋覓韓戰的遺蹟文、圖/馬劍發於2020.6.15總第951期《中國新聞周刊》仁川車站看上去很像國內六七十年代的建築,灰色的水泥牆華人對這裡最大的貢獻是炸醬麵,經過改良的中式炸醬麵已成為韓國的又一張舶來名片。炸醬麵的韓語發音與中文無異,顯示了其正統的來源。炸醬麵分量不大,比起京味炸醬麵,菜碼品種略顯單一,炸醬更加濃稠,還略帶幾絲甜味,再搭配上當地特有的泡菜,味道實在不敢恭維,倒也算新鮮。
  • 美國要築多少道牆?
    新華社墨西哥城1月25日電題:美國要築多少道牆?新華社記者崔元磊 楊春雪入主白宮第五天,美國總統川普籤署行政命令,宣布數月內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開工築牆,以加強美邊境安全、控制非法移民。其實,美墨邊境已有一些隔離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