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19日訊 (李高思 侯晏)戰「疫」當前,作為新時代大軍的90後,毅然扛起了肩上的責任,用行動詮釋初心和使命。有人衝鋒在「戰」場一線,起早貪黑;有人則在「戰」場後方,默默支援。「逆行」抗疫第一線,黃山風景區90後青年在行動!
汪娜:捐贈口罩450枚
「現在疫情嚴重,可是無論在單位還是家裡,我看到的是每個人都在卯足了勁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這讓我很感動,所以我想盡點微薄之力。」2月13日上午,黃山風景區森林公安幹警、管委會園林局團總支書記汪娜來到景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捐上她籌集到的300個N95口罩。
記者了解到,這已經是汪娜在一周之內第二次向景區捐贈了。景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曾於2月10日對外發布《關於面向社會緊急徵集疫情防控物資的公告》,而在發布該公告的前兩天,汪娜就曾向景區捐贈150枚醫用外科口罩。「我第一次送口罩交到醫務人員的手中時,我看到他們激動地跳了起來,沒過兩天,看到景區發布了緊急徵集的公告,我就再次向朋友家人四處打聽口罩廠家,最後終於在一個口罩廠家那訂到了300枚可以及時發貨的N95口罩!」據了解,汪娜今年24歲,是一位黃山本地的95後姑娘。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她始終密切關注著疫情,為了給景區籌到更多的醫用物資,她目前已經投入了近7千元。「因為崗位原因,我不在抗疫一線,但是我總想著為堅守在景區一線的工作者們做些什麼,我年輕,沒有負擔,我相信,平凡人的力量不可估量,有了他們,我們定能戰勝疫情。」
事實上,汪娜的善舉也感動到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汪娜向景區第一批捐獻的150枚醫用口罩就是由她合肥的朋友左祥義務資助的;而汪娜的母親程女士在得知女兒的捐贈行為後,立馬打款2千元,希望汪娜也能替她獻上一份愛心。
伊凡、梅莎莎、王瓊瓊:用「聲」戰「疫」,凝聚黃山力量
「我們去不了抗擊病毒的前沿,但我們願意用自己的聲音凝聚力量,為黃山加油,為武漢加油,為中國加油!」這些天,黃山風景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職工王瓊瓊、黃山風景區公安局民警伊凡、黃山西海飯店員工梅莎莎三位90後的青年人正在為錄製景區融媒體中心推出的「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系列詩歌朗誦一事忙碌著。
91年出生的伊凡,大學時選擇的是播音主持專業,除了警察身份,他還是景區管委會團委掛職副書記兼公安局團總支書記。「萬眾一心 抗擊疫情」詩歌朗誦系列組稿時,他第一個主動報名。伊凡目前被抽調在景區雲谷綜治組,據他的同事介紹,為了不耽誤白天正常工作,伊凡凌晨三點就起床進行朗誦排練,只為在最快的時間交出自己覺得最滿意的朗誦作品。遇到休假時,伊凡也不閒著,他會主動以青年志願者的身份來到黃山南大門、湯口社區等卡口執勤,協助醫護人員測量過往人員體溫和身份登記工作。伊凡說,戰「疫」就如打仗,在這件事上,他想做到最好,也必須做到最好。
「出徵武漢,黨徽閃光!馳援武漢,黨旗飄揚!黃山兒女斷髮出徵,誓把藏匿魔鬼滅精光!」梅莎莎告訴記者,她朗誦的詩歌《斷髮出徵》刻畫的是一個堅強女護士的形象,體現了黃山女性舍小家顧大家的堅定信念,詩歌剛柔並濟、鼓舞人心,為此她在老家自費找到專業錄音棚進行錄製,為了增加音樂對語言的渲染,她花了不少功夫在尋找配樂中,經過多次嘗試,才找到了一首催人奮進的鼓點音樂。
王瓊瓊是一名90後寶媽,春節假期正忙著在家帶娃,聽說景區融媒中心要對「抗擊疫情」主題進行詩歌朗誦組稿,她毫不猶豫就加入了。王瓊瓊表示,我的普通話可能並不是最標準的,但是我堅信朗誦的是文字,品味的是情感,我要把我的情感傾入到我的朗誦中,通過我的聲音聲援慰藉前線的戰士,把聲音的力量輸送至最需要的陣地前沿!
胡思遠:堅守在深夜戰「疫」一線的年輕尖兵
當前,再艱苦的環境,也無法動搖全國各地各卡口上的工作者們,黃山南大門派出所的民警胡思遠就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對每一輛車、每一個人登記信息、測量體溫、摸排詢問,這些堅守在卡口一線工作者都需要做的事,對於23歲的胡思遠來說也不例外,只不過,他的工作時間是在深夜。
胡思遠是2019年才進入景區公安隊伍的一名新兵,也是一名景區團員。自大年二十九以來,他按照單位部署,在湯屯高速湯口收費站處參與執勤,執勤的時間大多是凌晨2點至6點。這個時間段,通過湯口收費站下高速的車輛並不多,可是卻絲毫不能懈怠。執勤犯困時,胡思遠一般會以用冷水洗臉的方式消除困意,夜晚的湯口風大溫低,即使穿著厚實的冬季制服,有時還會凍得瑟瑟發抖,每當過往的車輛駕駛員對他豎起大拇指,他說那會心中會有陣陣暖意湧入。
說起進入職場後的第一個除夕就在崗位上度過,胡思遠表示這並不特別,「我媽就是警察,往年春節假期她都在崗位上,所以我對這些挺適應!」胡思遠的母親王巧玲也在黃山風景區公安局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對母子都堅守在崗位上,但因為所在部門不同,倆人在崗時間和地點也不相同,母子倆一直沒見上一面。1月9日,元宵節當天,王巧玲按照景區公安局機關黨支部對口支援基層黨支部制度,來到胡思遠的執勤點進行支援,恰巧當日胡思遠執勤時間被安排在白天,母子倆總算見上一面。「保護好自己,戴好口罩,注意保暖!」王巧玲站在比自己高了不止一個頭的兒子身邊,殷殷叮囑道。
蘇青:「宅」不住的熱心社區志願者
「疫情防控工作正處在關鍵的時期,我是黨員,這是我應該盡的一份力。」94年出生的蘇青是黃山西海大峽谷觀光纜車公司的一名員工。景區關閉以來,她一直在老家合肥待命。
蘇青通過網絡密切關注疫情發展情況,當了解到自家小區所在社區的志願服務人手緊缺,「去參與志願服務」的想法在她心中萌生!在徵得家人和單位領導的同意後,蘇青主動找到社區報名,要為抗擊疫情出份力。「爸媽還有單位領導都很支持,叮囑我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暖。」
在社區的統籌安排下,蘇青與幾名工作人員一起在小區門口駐點,負責為住戶登記信息、發放出入證、測量體溫、給車輛消毒等工作。一天下來,她發現由於表格裡的填寫目錄較多,導致上下班尖峰時段,小區入口總會出現擁堵、忙亂的情況,業主們或多或少有些怨言。於是她提出建議,可以通過適當對表格登記方式進行調整,一人一表,簡化程序,減少重複登記和人員逗留接觸,從而提高安全係數。這一舉措大大提高了社區人員的工作效率,也贏得了小區住戶們的讚揚。「趁年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蘇青笑著說,「這個假期對我而言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