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麵包上撒一點罌粟籽。」聽到4歲的女兒喃喃自語,寶媽應女士嚇了一跳:「她從哪學來的?」記者了解到,在部分國家,罌粟籽被當作調味料食用,但因為它是毒品原植物種籽,我國對其實行嚴格管制。專家建議家長不必對青少年強調罌粟籽的可食用性。
(一)動畫片教孩子在麵包上撒「罌粟籽」,這樣合適嗎?
應女士住在西區,有個4歲的女兒,前兩天,女兒在玩玩具時喃喃自語:「我們在麵包上撒一點罌粟籽。」應女士聽到後嚇了一跳:「她從哪學來的?」
經過耐心的交談,女兒告訴應女士,她是從動畫片《莎拉和乖乖鴨》裡學到的。應女士告訴記者,《莎拉和乖乖鴨》是BBC製作的一套學齡前兒童動畫片,通過小女孩莎拉和她的綠頭鴨好朋友的故事,為孩子們展示友誼和想像力這兩個關鍵的元素,並引導提高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網上對這個動畫片的評價挺好的,但是我沒有想到動畫片裡會提到罌粟籽。這樣合適嗎?」應女士十分擔心。
(二)部分國家當調味料食用,我國對其嚴格管控
罌粟籽有毒嗎?會不會像鴉片一樣讓食用的人上癮?為什麼動畫片裡會提到它?
記者請教了從事毒品調查的民警張警官。張警官告訴記者,罌粟籽的形狀如腎臟,長度通常小於一毫米。雖然罌粟籽與鴉片汁液同處於罌粟果果殼內,但是罌粟籽是安全的,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及多糖、多肽、醇類、黃酮等天然物質,並含有10多種人體必需卻不能自身合成的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說營養非常豐富。
「但是因為它是毒品原植物種籽,我們仍然把罌粟籽列為違禁品,嚴格管控。」張警官介紹,外國很多地方把罌粟籽當作調味料、香料來食用,應女士提到的動畫片中應該就是這種情況,外國人喜歡在麵包、蛋糕甚至飲品裡上撒一點罌粟籽來調味。在這些國家,這種做法是合法的。但是即使合法,當地的執法人員並沒有放鬆警惕,比如美國毒品執法局就曾表示過,他們十分擔心罌粟籽合法銷售會對毒品泛濫推波助瀾。而在我國,食品中添加罌粟籽是絕對禁止的。
張警官介紹,我國對罌粟籽的開發利用一直在探索,曾經一度把罌粟籽列入香辛料和調味品名單,但是後來發現罌粟籽滅活效果不好,仍有相當數量的種籽能夠發芽,又收緊了管制,直到2006年,國家衛生部才批准特定的企業生產罌粟籽油,「因為榨成油就不存在發芽的問題了。」
(三)專家建議:家長不必對青少年強調罌粟籽的可食用性
近年來,私人烘焙在朋友圈逐漸流行起來,記者注意到,一些從業者也會在公眾號、朋友圈中提到使用罌粟籽製作的麵包,向網友普及罌粟籽可以食用的「知識」。甚至有從業者聲稱,滅活的「罌粟籽」無罪,國家應該放開管制。
張警官表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請網友千萬不要以身試法。「2005年,我國衛生部、農業部、質檢總局、工商局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於加強罌粟籽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罌粟籽不得上市銷售。2012年,全國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領導小組,就滅活罌粟籽問題專門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滅活罌粟籽食品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厲查處違法製售罌粟籽食品等行為。」
張警官表示,如果公開銷售沒有「滅活」的罌粟籽,可視為販毒;在食品中添加滅活的罌粟籽,可能會因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而受到處罰。
那麼如果像應女士的女兒那樣,不小心在動畫片裡看到往麵包上撒罌粟籽,家長應該怎麼跟孩子解釋呢?張警官表示,因為罌粟籽並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食材,而且我國仍將長期對其實行管制,建議家長不必對青少年強調罌粟籽的可食用性,在適當的年齡進行恰當的毒品知識教育即可。
來源:揚州晚報 記者 劉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