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文化史:藏傳佛教的特點

2020-12-11 獅子大張Zz

小編今天帶大家暢遊歷史的海洋,探索過往的事件奧妙噢!佛教同藏區固有的傳統文化—苯教文化的結合是藏傳佛教的主要特點。9世紀中葉以前,傳入吐蕃的印度佛教遭到吐蕃苯教的強烈反對,導致了朗達瑪的禁佛。1世紀末,佛教再次在藏區興起時,佛教廣泛吸收了苯教的神衹、儀軌和「伏藏」的經典,減少了社會阻力,吸引了民眾,獲得了發展。藏傳佛教,已不再是完全的印度佛教,而是藏地化了的佛教。他們供奉的佛,已不再僅僅是印度的釋迦牟尼,而是還有米拉日巴、薩迦五祖、宗喀巴和達賴、班禪等。

佛教提倡素食,僧侶禁止食肉,西藏地處高寒,僧人們不吃牛羊肉,就難以生存。所以藏傳佛教不禁止僧人吃肉。這也是同傳統飲食文化結合的一種表現。藏傳佛教在藏區再度興起的過程,也是藏區社會走向「政教結合」或「政教合一」的制度成為藏傳佛教的一個顯著的特點。元、明、清歷代中央政權,對這種政教結合的形式加以敕封,使得這種「政教合一」的制度,同中國封建社會一道延伸了上千年。

活佛轉世制度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特殊傳承制度。公元13世紀,一些教派已發展成為社會僧侶集團超越一個個家族或地方勢力的範圍。為了解決教派首領的傳承問題,採用活佛轉世制度。藏語的「活佛」一詞意為「神佛化顯之肉身」。是藏傳佛教關於「靈魂轉世」說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活佛靈童的尋訪又規定了一定的程序:如「根據降神或佔ト、或根據生前的遺囑,活佛圓寂的月、日,然後尋訪同月同日生的小孩,進行驗證考察,確認後,迎進寺廟養護,成為新一代活佛。

如此循環傳承,由於活佛轉世的增多,到了清代,對各教派的大小活佛也實行了分級管理,呼圖克圖一級的大活佛由清朝理藩院管理,其餘的活佛由地方政權管理。為了解決一時尋訪靈童多人,難以決斷的事情發生,清乾隆年間又制定了「金瓶掣籤」的辦法,加以管理。傳佛教的密宗是藏傳佛教最精彩的部分,據陳兵先生所作的考證:藏文無上瑜伽部經論凡數百種。除少數幾種外,皆漢譯所缺。……從禪學的角度而言彌足珍貴。

藏族高僧大德根據天竺大乘密宗的理論,著述了如《密宗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論》等專著。從理論角度講,「藏密」是一門「玄學」。瑜伽師米拉日巴和卓彌等人是歷史上將藏密發揚光大的代表人物。密宗又為眾多人感到神秘。一旦揭穿密宗的真實面目,人們又會發現密宗原是一種人學,它不僅對人的心理活動了如指掌,而且對人的生理結構也有很深的研究,是一門從現實中體驗出來的人類生存藝術。

總之,藏密是一種脫俗、自然、獨立的人類生存智慧。「藏密」是佛教的一種特殊教法。密宗運用設壇城、觀神像用法器、誦咒語、結手印、練瑜珈、朝聖地、觀聖景等方法,直接證得佛性,體悟真諦,脫離塵緣,強調通過「方便道」,達到成佛的奧秘。由於密宗的儀軌一般是由喇嘛(上師)單獨個別傳授,其全部內容鮮為人知,一般聽到的傳授密宗的儀軌有以下幾種:

修煉瑜迦:瑜迦是印度梵文的音譯,意為依於調息的觀行法。其內涵包括:一是指特定的哲學;二是指實現這種哲學的實踐方法,強調修心和修身並舉。一些學者認為,佛教的顯宗是煉法修心,佛教的密宗是煉身修佛。瑜伽的調息法,包括密宗的氣功和其他煉身之功,很早也傳播到內地。誦念咒經,使用一些特殊的法器,如已故的人頭蓋骨做的碗,人腿骨做的號等。還要進行「血供」(以血肉為祭品,包括人的一些器官),以鎮壓或消滅「敵人」

火祭法;作火燒供物儀軌,祈禱息災增益。密宗灌頂:「灌頂」意為「加持」,即由喇嘛(上師)或活佛用手給受灌頂者摸頭。「加持」以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使授灌頂者,獲得修佛的捷徑。藏學家劉立千先生說:「灌頂」意為授權,上師給弟子傳授密法時,準其修學密宗而舉行的一種儀式。灌頂的種類很多,以目的分,有結緣灌頂、皈依灌頂、傳法灌頂、授職灌頂等。以方法分,有摩頂灌頂、放光灌頂、智印灌頂、法器灌頂、種子灌頂等。以修道次第分有:格魯派無上瑜珈部有瓶灌頂、秘密灌頂、智慧灌頂和句義灌頂等四種灌頂法。

接受密宗灌頂的人,要給授灌頂的喇嘛(上師)獻最好的供養。如公元8世紀,藏王赤松德贊接受印僧蓮花生的灌頂時,就將自己的妃子益西措傑獻給了蓮花生。藏傳佛教修習密教需要「明妃超度」。所謂「明妃」,是指象徵男大活佛和高僧的修法伴侶,密宗寺院裡供奉的歡喜佛女擁抱交合的畫像或雕塑,就是這種修行密宗象徵性的表現;赤身裸體表示脫離塵垢界,男的代表方法,女的代表智慧,倆人擁抱交合,表示方法與智慧的結合,能夠在剎那間修習成佛。佛教密宗還研究測算日月食發生的時間,認為日月食發生時,正是修習佛法最佳的時刻,容易達到圓滿的境地。

六字真言源於古印度教的一句祈禱詞,梵文是「om mani pedme hun」原意為「神聖啊!紅蓮花上的寶貝!吉祥」,不僅在古印度教、婆羅門教廣泛流傳,也滲透到印度佛教的「密宗」,奉為真言,被神秘化了。(趙櫓《藏傳佛教「六字真言」考釋》《西藏研究》1992.3期)印度佛教密宗「六字真言」傳入西藏是譯音,漢文譯音是「唵嘛呢叭咪哞」解釋是:「唵」代表眾佛,是多數密咒共有的前置詞,也稱「持寶」;「嘛呢叭咪」是「珍寶」蓮花,代表觀音菩薩兩手託「如意珍寶」,象徵具有以大慈大悲心:「哞」代表眾佛。「六字真言」的主要意思是祈求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保佑。似漢傳佛教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是梵文,意為「頂禮。

今天的文章到這裡就結束啦,各位看官大大,都看到這了,麻煩給小編點個大大的讚唄!!您的關注和點讚,是對小編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嗯~,360度各種姿勢來求贊求關注!! \(^o^)/動動您發財滴小手,舉手之勞└(^o^)┘感謝各位看官們!! 祝各位看官們生意發發發,學業事業成成成,身體康康康!!! 感謝大家的支持!!小編在這裡感謝各位看官們了! \(^o^)/ 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歡迎各位看官們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評論(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雷同純屬巧合,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青藏高原文化史:藏傳佛教的特點
    佛教同藏區固有的傳統文化—苯教文化的結合是藏傳佛教的主要特點。9世紀中葉以前,傳入吐蕃的印度佛教遭到吐蕃苯教的強烈反對,導致了朗達瑪的禁佛。1世紀末,佛教再次在藏區興起時,佛教廣泛吸收了苯教的神衹、儀軌和「伏藏」的經典,減少了社會阻力,吸引了民眾,獲得了發展。藏傳佛教,已不再是完全的印度佛教,而是藏地化了的佛教。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走進青藏高原,細心的遊客就會看到無論是在雪山埡口、草原湖泊,還是在寺院、村莊,藏族人都喜歡在高高的山頂,或是房前屋頂裝飾上色彩斑斕、豔麗奪目的五色經幡——風馬旗,在高原燦爛陽光和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輪迴中,它們呼呼作響,迎風飛舞,亙古不斷。
  • 青藏高原崇馬習俗:藏傳佛教信仰"馬頭觀音"(圖)
    走進青藏高原,細心的遊客就會看到無論是在雪山埡口、草原湖泊,還是在寺院、村莊,藏族人都喜歡在高高的山頂,或是房前屋頂裝飾上色彩斑斕、豔麗奪目的五色經幡——風馬旗,在高原燦爛陽光和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在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輪迴中,它們呼呼作響,迎風飛舞,亙古不斷。
  • 青海瞿曇寺:青藏高原上的漢式藏傳佛教寺廟
    新華網西寧6月15日電(張大川 張曦)若非親眼所見,人們很難將瞿曇寺與印象中的藏傳佛教寺廟聯繫起來。  瞿曇寺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山脈,依山傍水,堪稱風水形勝之地,院內殿堂形式各異,圍以廊廡,兩翼修有抄手斜廊,磚雕八字照壁,飾以石綠色裝飾彩畫,古色古香,處處透露出明代宮室建築風格的元素。
  • 青藏高原上的古剎,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
    導覽圖青藏高原上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綿延數百年,它是眾多青藏活佛的導師,藏傳佛教大師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派)六大寺院之一,因先有塔而後有寺,得名於寺中的大銀塔,寺院依山而建,院落眾多,氣勢磅礴,是西北藏傳佛教活動之中心。古建築藏漢結合,紅牆金瓦,奪人耳目,遠遠望去,頗有拉薩布達拉宮之感。鼎盛之時,有僧眾近4000人,目前共有寺僧800多人。
  • 青藏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泰國佛教的不同!單篇全解答
    而小乘佛教也主要流傳到,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自2000多年前漢明帝永平年傳入中國後分支為藏傳佛教(與雍仲本波教融合)和漢傳佛教兩大類。小乘佛教也曾隨漢傳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後因衰落而逐漸消失。如果在湖北武漢的朋友可以去一下古德寺,裡面有一尊四面佛,還有一些留存的小乘佛教建築,就是小乘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見證。其它地區不太清楚。
  • 青藏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泰國佛教的不同!單篇全解答
    距今3800年前青藏高原就存在著一個偉大的王朝「古象雄王朝」,在距今1800年前由古稱「藏傳本教」在這個時間節點古印度佛教還沒有被傳入到西藏。所以藏傳佛教的起源,按時間推斷應該和古印度佛法創立的時間大致相同,不分前後。
  • 青藏高原神秘的藏傳佛教、密宗!泰國佛教的不同!單篇全解答
    而小乘佛教更側重與自我解脫圓滿修為。以得阿羅漢果果位或成佛道。大乘佛教主要流傳到中國、日本、古朝鮮。而小乘佛教也主要流傳到,泰國、緬甸、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自2000多年前漢明帝永平年傳入中國後分支為藏傳佛教(與雍仲本波教融合)和漢傳佛教兩大類。小乘佛教也曾隨漢傳佛教一同傳入中國,後因衰落而逐漸消失。
  • 青藏高原上的古剎,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之一
    導覽圖青藏高原上有一座規模宏大的廟宇,綿延數百年,它是眾多青藏活佛的導師,藏傳佛教大師宗喀巴的誕生地,也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派)六大寺院之一,因先有塔而後有寺,得名於寺中的大銀塔,漢名為塔爾寺。寺院依山而建,院落眾多,氣勢磅礴,是西北藏傳佛教活動之中心。古建築藏漢結合,紅牆金瓦,奪人耳目,遠遠望去,頗有拉薩布達拉宮之感。鼎盛之時,有僧眾近4000人,目前共有寺僧800多人。
  • 王孺童《佛學綱目》第十七講:藏傳佛教
    王孺童《佛學綱目》第十六講:藏傳佛教(圖片來源:資料圖) 要了解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的來龍去脈,首先要從認識苯波教開始,因為苯波教是青藏高原土生土長的一種古老文化現象特別是苯波教文化與青藏高原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親緣關係;同時,苯波教又是藏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佛教未傳入青藏高原之前,苯波教文化乃是藏族地區唯我獨尊的正統文化。可以肯定地說,生根於遠古時代的苯波教,經歷了古代藏族社會所經過的一切滄桑時空和演變過程,並在其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尤其對早期藏族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了推動作用。
  • 蒙古人為什麼信仰藏傳佛教?
    寫在前面:蒙古人為什麼信仰藏傳佛教?在電視劇《成吉思汗》中,經常可以看到宗教的身影。蒙古人信仰長生天,可能和薩滿教有些關聯,小編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後來,蒙古人幾乎接觸了世界上的所有宗教,包括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
  • 青藏高原文化史:唐卡畫與畫派
    藏族群眾篤信佛教,每個家庭或供奉有一尊銅佛或一幅「唐卡」。由於需求量大,「唐卡」也就成為最普及的一個畫種。「唐卡」的藝術特點,首推人物造型。這要遵從《造像度量經》等幾部繪畫經典的規定,同時還要根據各地佛畫繪製的傳統比例尺度,以追求各種人物之間理想化的創作。
  • 走進青藏高原東方門戶——西寧
    青海省省會西寧,不僅是青藏高原的東方門戶,更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古「絲綢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經之地,也是現代青藏公路和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青藏線的起點,自古就是祖國西北交通要道和軍事重地,素有「西海鎖鑰」、海藏咽喉之稱,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轄5個區、2個縣,總面積766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8.71萬人。
  • 天珠與藏傳佛教的關係
    天珠與藏傳佛教的關係,據說,3000多年前,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正經歷著一場空前的大瘟疫。瘟疫橫掃高原,病痛折磨著眾生。文殊菩薩的前身曼殊室利佛正好經過喜馬拉雅山脈上空,眼見這世間疾苦不甚悲憫,於是向凡間撒下「天華」。
  •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走進杭州(圖)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現場. 據了解,這些唐卡作品目前展出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跨湖橋遺址博物館,名為「瀝粉貼金,宏偉絢爛——藏傳佛教唐卡藝術展」,主要由青海省熱貢畫師所創作,通過唐卡藝術,送上青海高原人們衷心的祝福。  青海高原地處「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北部。作為中國藏族主要聚居地之一,青藏高原有著雄奇壯美的人文地理環境,也孕育了民族風格鮮明、燦爛輝煌的藏傳佛教文化藝術。
  • 青藏高原文化史:古代青藏高原的天文歷算
    來跟大家分享的是關於青藏高原在古代是怎麼去算天文的。早在史前時期,青藏高原的先民就有許多關於宇宙和人類起源的神話和傳說。先民們認為宇宙萬物起源於空中之光,認為火、水、風、土是宇宙產生的重要物資。古代青藏高原有「猿猴變人說」和人類起源的「卵生說」等傳說,如果剔除其中的神話成分外,反映了青藏高原先民們原始宇宙觀的唯物史觀,顯示了青藏高原古代先民對宇宙和人類起源的認識水平。
  • 什麼是藏傳佛教
    天竺僧人到達東漢都城洛陽後在此修建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洛陽白馬寺,至此開始了這個宗教向中國傳播的歷史。公元4-6世紀佛教從印度傳入緬甸、柬埔寨等地。公元4世紀後半葉朝鮮半島的百濟國從中國引入佛教。6世紀佛教從中國經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後在日本演化出淨土真宗、日蓮宗等諸多宗派。7—8世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國從印度和漢地引入佛教後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體系。
  • 青藏文化特徵——不懂民風民俗的青藏高原遊只是風光遊
    1.習遊牧尚自然性堅韌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有8000米以上高峰6座,7000米以上高峰50座。這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造就了獨特的高原文化,因而在西藏的廣大地區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牧區文化,或稱作遊牧文化。
  • 佛教:少數民族中的藏傳佛教傳播
    藏傳佛教除了在藏民族中傳播,在藏滇川交界部分,還流傳於納西族(含摩梭人)和普米族等少數民族當中。藏傳佛教對這些少數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也吸收當地的民間宗教,產生了各自的民族特色。楊學政所著「雲南宗教文化研究—藏族納西族普米族的藏傳佛教」對這一地區的藏傳佛教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 藏傳佛教與漢傳佛教關係略說
    而根據傳播線路的不同,又可分為漢傳佛教(也稱北傳佛教,屬大乘系統)、藏傳佛教(屬大乘系統)與南傳佛教(屬小乘系統)三支。和漢傳佛教一樣,藏傳佛教絕不是純粹的印度原始佛教。在其傳播發展過程中,它已融合進了許多別的因素,尤其是內地文化的因素。  聖山崇拜是藏傳佛教異於印度原始佛教最為明顯的部分。青藏高原幾乎每一座名山都被賦予了宗教的色彩,都是信徒敬拜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