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雲山 齊雲山,海拔585米,古稱白嶽,黃山白嶽甲江南,天下無雙勝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真人治之。環列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幽澗,黃山白嶽相對峙,綠水丹崖甲江南。一石插天,直入雲端,與碧雲齊,故謂之「齊雲」。 位於安徽省黃山市休寧縣城西十五公裡處,是一處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為特色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歷史上有「黃山白嶽甲江南」之稱。與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龍虎山並稱中國道教四大名山;
齊雲山還與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各自供奉真武蕩魔大帝、五嶽丈人寧封真君、昊天玉皇上帝、降魔護道天尊、廣援普度天尊。 齊雲山道教以全真派為主,尊老子為始祖,以《道德真經》為依據,供奉的是真武大帝。
齊雲山的道教發軔於唐,歷經宋、元兩代,基業初奠。公元1532年,嘉靖皇帝來山求子應驗,龍心大悅,敕建「玄天太素宮」。並命四十八、四十九和五十代天師,駐留齊雲山掌管天下道務。從此,齊雲山不僅躋身於中國四大道教聖地之列,還和武當山一起,成為分列南北的兩大皇家道場。長久以來,這座聞名遐邇的道教聖地,不僅以天開神秀的美麗景色和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享譽江南;更以靈驗的祈福體驗而讓世人趨之若鶩。
青城山 世界文化遺產青城山-都江堰的主體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真龍門派聖地,十大洞天之一,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東距成都市區68千米,處於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千米處。景區面積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閣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為前山和後山,群峰環繞起伏、林木蔥蘢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青城山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景區內外,天師洞和圓明宮幽靜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青城山歷史悠久,相傳軒轅黃帝時有寧封子,居青城山修道,曾向黃帝傳授御風雲的「龍躋之術」,黃帝築壇拜其為「五嶽丈人」,故後世又稱青城山為丈人山,並建觀(丈人觀)紀念。在古時與湖北武當山、江西龍虎山、安徽齊雲山、陝西景福山合稱五大仙山。
青城之水 西漢末年,被稱為「蜀中八仙」之一的陰長生入青城山修道。但真正奠定青城山為道教名山地位的是張道陵。 東漢順帝初年,他入鶴鳴山修道,創立五鬥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道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並羽化山中。 東漢漢安二年(143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後,張道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龍虎山 龍虎山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20公裡處。東漢中葉,正一道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得名。其中天門山最高,海拔1300米。龍虎山是中國第八處世界自然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國家自然文化雙遺產地、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虎山是中國典型的丹霞地貌風景,是中國道教發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
龍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發育在中國東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緣由晚白堊世陸相山麓洪—衝積扇塊狀紅色砂礫巖組成的丹霞山體。 據道教典籍記載,張陵第四代孫張盛在三國或西晉時已赴龍虎山定居,此後張天師後裔世居龍虎山,至今承襲六十三代,歷經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龍虎山與龜峰被一併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17年11月19日,獲得年度旅遊目的地聲譽獎。
龍虎山、龜峰包含了中國亞熱帶溼潤區丹霞單體與群體的重要形態類型,形態類型的多樣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組合和象形丹霞景觀的獨特性。龍虎山、龜峰地區的丹霞單體地貌幾乎涵蓋了亞熱帶溼潤區的所有種類。龍虎山、龜峰地區的丹霞群體形態類型以侵蝕殘餘的平頂型和圓頂型峰叢;瀘溪河近岸帶和龜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為標誌,是寬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玄嶽山。位於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內,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之一。景區面積古稱「方圓八百裡」,現有321平方千米。東接歷史名城襄樊市,西靠車城十堰市,南依原始森林神農架林區,北臨大型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庫。武當山成為著名的仙山福地如同全國其他名山一樣,有賴於其特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優勢。武當山的地理方位。處於中國腹地。這裡方圓八百裡
武當山無與倫比的美,是自然美與人文美高度和諧的統一,因此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作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4a級旅遊區、全國武術之鄉、全國八大避暑勝地之一,其古建築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並先後榮獲「全國文明風景名勝區」稱號。 武當山,是著名的山嶽風景旅遊勝地。勝景有箭鏃林立的72峰、絕壁深懸的36巖、激湍飛流的24澗、雲騰霧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臺等。
武當山被世人尊稱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記載「武當」的含義源於「非真武不足當之」,意謂武當乃中國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的發跡聖地。因此,千百年來,武當山作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揚天下。歷朝歷代慕名朝山進香、隱居修道者不計其數,相傳東周尹喜,漢時馬明生、陰長生,魏晉南北朝陶弘景、謝允,唐朝姚簡、孫思邈、呂洞賓,五代時陳摶,宋時胡道玄,元時葉希真、劉道明、張守清均在此修煉。
武當大明峰原名柱頭巖,又稱武柱峰、真武坐像,海拔1316米,為武當山72峰之第45峰,這裡氣候宜人、景色優美,春天山巒滴翠,繁花似錦;夏日風雷激蕩,雲霧繚繞;金秋林疏葉紅,滿目清新;冬時冰柱撐天,瓊瑤滿地,適合眾多稀有動植物在此繁衍生長。 它與武當山天造玄武同屬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景區即將建成的有懸空棧道、山谷遊步道、高山滑道、玻璃棧道、彩虹橋等,是宗教朝聖為一體的山嶽型旅遊勝地。
大明峰作為武當山七十二峰之一,不是海拔較高的,也沒有太多的神話傳說,但它的山勢與風光,在武當山群峰中,絕對是最獨特的。 很想活在那個江湖時代,幻想著自己有一身武功,獨闖天涯,也許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喜歡遊戲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