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3億!滄州發改委批覆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項目

2020-12-06 每日滄州

近日,滄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周邊基礎設施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覆。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項目總投資30000萬元。建設地址位於滄州市渤海路以南,工人文化宮以北,清池大道以西,運河西側河堤以東。項目佔地90畝,建設展示中心主場館,總建築面積30000平方米,地上二層局部三層,採用鋼框架、網架屋面。室內主要建有展演劇場、排練廳、生產傳習用房、技藝展示廳、影視廳、報告廳、展示廳和相關輔助用房;配套建設室外展演活動場地。

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周邊基礎設施工程,項目總投資3499.64萬元。建設地址位於滄州市工人文化宮以北,清池大道以西,運河西側河堤以東,運河北側河堤以南。項目總佔地面積100380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為土方工程、綠化工程、道路和廣場鋪裝工程、給排水工程、熱力管道工程、照明及弱電系統等展示館周邊基礎工程。

信息來源:滄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滄州房產

相關焦點

  • 滄州解除應急響應!注意,部分縣市限行有變,市區……|3.4億元!運河...
    近日,滄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關於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周邊基礎設施工程初步設計的批覆。關於中國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覆項目總投資30000萬元。建設地址位於滄州市渤海路以南,工人文化宮以北,清池大道以西,運河西側河堤以東。
  • 非物質文化遺產!咱運河人的「文化傳承」!
    運河區轄區共有國家、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大類35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7項;市級20項;區級7項。2017年我區明式家具、彧元堂拓片、古字書藝、義昌永冬菜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入選量居全省縣市區級首位。劈掛拳劈掛拳是我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明清時期劈掛拳在滄州一帶已廣為流傳。至今拳理、拳法傳承有序。
  • 非物質文化遺產!咱運河人的「文化傳承」!
    >運河區轄區共有國家、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6大類35項,其中國家級1項;省級7項;市級20項;區級7項。2017年我區明式家具、彧元堂拓片、古字書藝、義昌永冬菜入選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入選量居全省縣市區級首位。劈掛拳劈掛拳是我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明清時期劈掛拳在滄州一帶已廣為流傳。至今拳理、拳法傳承有序。
  • 運河資訊 | 淮安百裡畫廊項目開工、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項目推進、滄州將建設運河畔 繁華不夜城~大運河上重點項目最新進展!
    淮安大運河百裡畫廊項目開工、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這些項目建設正在推進、滄州將建設南川樓片區一期文化街區······大運河上重點項目不斷推進,助力國家大運河文化帶以及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1月6日上午,2022·淮安大運河百裡畫廊項目開工。江蘇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張愛軍作出專門批示。副省長馬欣作視頻致辭。淮安市委書記陳之常宣布大運河百裡畫廊項目開工。
  • 大運河非遺大展即將在滄州舉辦
    記者從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承辦的「匠心華韻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活動,將於9月24日至9月26日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舉辦。
  • 大運河非遺大展即將在河北滄州舉辦
    燕趙都市報訊(燕都融媒體記者康瑞珍)記者從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承辦的「匠心華韻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活動,將於9月24日至9月26日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舉辦
  • 【大運河專題】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啟幕
    「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盛大啟幕9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承辦的「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正式拉開帷幕。
  • 河南省崤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館啦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小萍 王雪紅8月9日,三門峽市文明路西段,河南省崤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館啦!開館當日推出「薪火相傳——崤函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展」,展出三門峽地區歷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包括澄泥硯、陶瓷、剪紙、布藝、木版年畫、金石拓片等。
  • 如何保護大運河文化遺產?五問大運河的保護與利用
    、隋唐大運河、浙東運河3部分構成,全長近3200公裡,開鑿至今已有2500多年,是世界上距離最長、規模最大的運河。南運河的滄州城區段和天津西青城區段現狀是基本常年有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是大運河的靈魂。據統計,大運河沿線水工遺產、運河故道、古城古鎮等有1200餘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400餘項。
  • 唐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今日正式開館啦
    2020年9月24日,唐城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為促進文化和旅遊的深度融合,提升遊客的旅行品質和文化內涵,營造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2019年襄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盛世唐城景區合作共建非遺展示館。
  • 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即將在滄州舉辦
    記者從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獲悉,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承辦的「匠心華韻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活動,將於9月24日至9月26日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舉辦。
  • 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即將在滄州開幕
    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滄州市人民政府承辦單位: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
  • 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美術展廳免費開放
    來源:淄博新聞網□記者 馬金 通訊員 曹三強 報導淄博新聞網訊 7月17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美術展廳啟用暨淄博風採國畫作品展開幕儀式在市文化館拉開帷幕。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位於市文化館三樓,建築面積614平方米,美術展廳位於市文化館四樓,隸屬市文化館管理使用,展館對社會免費開放。
  • 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開館,免費對外開放
    8月13日,威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展館面積800平方米,整體展陳分為「淵源共生」「懷恩敬海」「人文匠藝」三大篇章,依次介紹威海當地的生產生活、民俗風情以及特色人文三大方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該館隸屬於威海市群眾藝術館,位於該館二樓,免費對外開放。
  • 滄州將在大化建大運河非遺國家公園!市區這兩個公園將連通
    大化老廠區將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今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確定了10個重點項目,其中之一就是大化及周邊區域的利用提升項目。按照規劃,將利用滄州大化現有廠房和廠區打造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公園主場區,凸顯滄州工業立市的特色,成為大運河沿線非遺項目互動展示、交流傳承的中心。
  • 【運河記憶】滄州大運河畔將群「星」璀璨
    站在新的歷史發展起點,市委、市政府搶抓歷史機遇,立足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重點規劃打造大運河文化產業帶,非遺公園、朗吟樓、南川樓……滄州的大運河畔將群星璀璨。大化老廠區將建大運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公園炎炎夏日,行走在運河畔、樹蔭下,感受古城滄州涼爽愜意。滄州市麵粉廠舊址、滄州大化廠區……這些耳熟能詳的滄州印記,運河岸邊形成獨具滄州印記的運河風貌。
  • 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即將在滄州開幕
    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的指導下,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將聯合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的「匠心華韻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活動,即將於9月24日至9月26日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舉辦。
  • 「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 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盛大啟幕
    9月24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業務指導,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滄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京津冀三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滄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滄州市大運河文化發展帶建設辦公室承辦的「匠心華韻 運河傳承」流動的文化——大運河非遺大展暨第六屆京津冀非遺聯展在滄州市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正式拉開帷幕
  • 「三館合一」項目落戶白鵝潭核心區 分別為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
    信息時報訊(記者吳瑕)項目總投資近23億元、工程用地面積約7.09公頃的省級文化工程——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有望在年底開工,建設工期約為3年。昨日,該項目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啟動方案設計及初步設計招標。記者獲悉,「三館合一」項目選址位於白鵝潭核心區,與洲頭咀、白天鵝賓館隔江相望。計劃2022年竣工驗收根據招標公告,「三館合一」項目建設內容包括廣東美術館(含廣東當代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心、廣東文學館、地下車庫,及室外綠化、道路和廣場等附屬工程,以及1處市政公交首末站。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情況
    基本建成較為健全的「世界—國家—省—市—縣」五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體系。縣(市、區)國家級非遺項目覆蓋率達到100%。2.保護研究得到加強。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記錄工程,圍繞重點項目,編撰《越韻吳風—嘉興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觀》(共11卷),現已出版9卷,《嘉興傳統醫藥》《嘉興傳統技藝》將於2020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