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高瑞奎,你是這樣的「幫大哥」

2020-12-15 河北新聞網

高瑞奎生前現場接受群眾諮詢。 高凱峰供圖

□記者 袁偉華 任學光

[閱讀提示]

1月3日下午,在河北家喻戶曉的「幫大哥」高瑞奎走了。

他因心臟病突發倒在家門口的樓梯上。他磨破了邊的舊帆布書包裡,還裝著準備為上午剛剛調解成功的一起糾紛要蓋的印章;他用了多年的黃蓋子小水壺滾落一旁,餘溫在寒冬裡散盡……

錯愕的人們,一直不願意相信從網上傳出的這則消息,直到正定縣民主街「幫大哥」高瑞奎家裡搭起了靈堂。

一個陌生的小夥子踉踉蹌蹌擠進弔唁的人群,在靈堂上渾身顫抖地鞠躬;一對60多歲的欒城夫婦,互相攙扶著到靈堂跪拜;「徒弟」王小忠,一個40多歲的漢子哭得像個孩子;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人湧進民主街的小院向他告別,其中大部分人,家人都不認識……

是什麼讓人們對「幫大哥」高瑞奎念念不忘?

你有一副熱心腸

1月3日,正定縣「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調解員蘇小虎有些沮喪,上午在單位自己一腳踩空了樓梯,把腳崴了。不過好在跟老夥計高瑞奎又調解成功一起糾紛,當事雙方對調解協議都認可,就差蓋個章。

老高說中午回去取印章,吃完飯緩一會兒,下午一起把調解協議送到當事單位去。可是直到下午3時多,蘇小虎也不見老高人影。平時,他可是到單位最早的人。

蘇小虎把電話打過去,是老高的閨女接的:「叔,俺爹沒了。」蘇小虎心裡咯噔一下。

他瘸著腿趕到民主街高瑞奎家裡的時候,小院裡已經亂成一團——老高心臟病突發,沒搶救過來。蘇小虎一屁股坐在冰冷的樓梯上。

九年多了,大到婚姻、財產、宅基地,小到羊吃麥苗雞錯窩,兩人搭夥調解了多少糾紛,蘇小虎一下子算不過來。當天上午這個案子,西洋村劉利國的媳婦那年在衛生隊當臨時工時,上班途中摔傷,因為賠償問題掰扯了好幾年解決不了。到了老高這兒,幾次調解下來,雙方很快達成了賠償協議,老高回家時還挺高興。

蘇小虎知道,跟他搭夥之前,老高從1976年開始就幹調解工作,到現在幹了43年,經他手調解各類矛盾糾紛近萬起,調解成功率達98.6%。老高究竟有什麼樣的特殊能力,讓當事人都信服,蘇小虎說不清楚,但這9年來兩人默契合作,蘇小虎認準一條:人們信他,是因為他是一個熱心腸的好人。

熱在哪?

熱在他臉上。

胖胖的身材圓圓的臉,什麼時候見你都是眯眯的笑眼,一張嘴都是正定方言,一拉手都是家常,分明就是個可親的鄰家老人。人們一見他,心裡就近乎了。

一個被老高調解過婚姻糾紛的年輕人想起來,第一眼見到前來調解的「幫大哥」,動手打了媳婦心虛的他本來做好了要打嘴仗準備的。「可是他過來先輕輕地在我肩膀上捶了一拳,說『孩子你是不是個男子漢』?好像一個長輩嗔怪著教訓,一肚子敵意就全沒了。」

熱在他腳下。

正定縣「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副會長祁文芝說,40多年了,無論是在村裡做調解員,還是在電視上成了家喻戶曉的「幫大哥」,老高始終閒不下腿。哪裡有糾紛,誰家有申請,都是抬腿就走。

閨女高興回憶說,有一年冬天,父親去給人家調解,破電動車走到正定南城門時沒電了。老高有氣無力地給她打電話:「閨女呀,實在走不動了,你來接接我吧。」高興騎上家裡的三輪車去接,看著老爹凍得滿臉蠟黃,忍不住埋怨。可父親說:「調解工作不好幹,聽起來心煩,說起來瑣碎,做起來麻煩。可是咱們解了人家的恩怨,是好事。」

熱在他心裡。

孫子高超雄的印象裡,爺爺幹調解員工作,就跟忘了自己和這個家一樣。家裡的養牛場讓他負責擠奶賣奶,轉身出去給人家調解去了,幾千塊錢的牛奶變了質。

辦公室裡調解不算,家裡總是會有人來說事情。有的時候為了不打擾家人,他還會整夜住在村委會在閣樓上的辦公室裡,接待來訪、寫材料。

熱在人們的口碑裡。

2009年,因為在調解圈內越來越有名氣,高瑞奎被當時的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非常幫助》欄目聘為「幫大哥」,開始為全省各地的群眾調解糾紛。人們守在電視前,看這個笑呵呵的胖老頭調解家長裡短,給大家講孝悌信義,「幫大哥」越來越受觀眾喜愛。

上電視出名之後,在民主街村裡,358位村民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叫他「幫大哥」。小輩孩子們跟著叫,老高也高興,說這樣顯得自己年輕。

在老高家裡,有一大堆證書、獎牌。他多次被評為省市縣調解工作先進典型,三次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2005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國標兵人民調解員」稱號,2006年被評為「感動省城十大人物」和年度「感動中國候選人」,2016年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國法治教育模範個人」……

你託出一顆真心

「在村裡搞調解工作,難;跟電視臺做節目搞調解,被人從家裡拿著鐵鍁趕出來,委屈;縣裡成立協會繼續幹調解,工作又多了一大塊,不容易。要不是對老百姓、對調解工作有一顆真心,誰也堅持不下來。」正定縣司法局副局長高海峰談起高瑞奎一度哽咽,在他眼裡,老高能把一項工作用一輩子幹得這麼好,在於他把群眾的事當家事,把群眾當自己的親人。

有一年,高瑞奎接到一位王大姐的求助,說與兒子、兒媳有矛盾,不相往來,希望他能幫忙調解。高瑞奎知道,一般家庭矛盾都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就把他們叫到一起。

整整一下午,高瑞奎讓婆媳二人先把肚子裡的「苦水」吐完,然後為兩人送上「甜水」:在高瑞奎的引導下,她們一點點回憶婆婆為兒媳的付出,兒媳對婆婆的關心。

汩汩親情融化了心中的堅冰,婆媳兩人的眼角都泛起了淚花……一旁的兒子看到媽媽和媳婦重歸於好,拉著高瑞奎的手一個勁兒地感謝。

「調解工作三大法寶,情、理、法,大伯用起來得心應手。」高瑞奎曾在石家莊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調和》欄目擔任首席「和事佬」調解員,欄目製片人高凱峰說,做節目過程中他們發現,老高憑藉他獨特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在講情說理上格外有辦法。

一次去拍節目,有父子二人因為房產和贍養問題產生矛盾,高瑞奎和欄目記者帶著這位老父親剛進兒子的家門,一條板凳呼的一聲從門裡飛出來。父子二人沒說兩句話,便開始大打出手。

老高冒著被誤傷的風險,上前拉開父子。隨後分別拉過兩個人簡單說了幾句話,雙方慢慢冷靜下來。

隨後,老高拉來一條板凳,坐在大街上當面調解起來。「房子的歸屬問題有房產證說話,這是法律規定的。」「無論什麼情況,這都是你的老人,贍養老人得有具體的方法,怎麼能說不用落手續呢?」……

「高老師的話有魔力。」事後,記者們追問老高跟父子倆說了什麼,老高笑笑:「有同理心,說通情的話。」

「當一名讓人尊敬的調解員,光有情不行,還要懂法。」多年的調解實踐使高瑞奎認識到,做調解工作首要的是以法為盾,在依法辦事的前提下,帶著真感情為百姓排憂解難,就沒有解決不了的糾紛。

2015年,有位李大姐找到高瑞奎,說她在母親去世時需支出8000元埋葬費,因當時拿不出錢就把房子抵押給了叔叔。現在李大姐覺得這套房子的價值遠遠超出了8000元,想讓叔叔把房子和房產證還給她。

高瑞奎了解後核實情況。李大姐的叔叔表示絕對沒有拿她家的房產證,當時她家沒有按農村規劃圖蓋房,所以沒有頒發房產證。

憑藉多年的經驗,高瑞奎做出判斷,沒有按規劃宅基地蓋房是不發放房產證的。隨後,高瑞奎又到村委會對房產證一事進行核實:房產證確實沒發。

對此,高瑞奎向李大姐詳細解釋了當前的國家政策和有關法律法規,通過講法說理,消除了李大姐的懷疑。最終,雙方當著高瑞奎的面握手言和:叔叔表示只要侄女將欠款還清,就將房產還給她,李大姐同意儘快把欠叔叔的錢還上,叔叔還答應侄女蓋房時一定幫忙。

打鐵先要自身硬。為了充實自己的法律知識,老高一有時間就到正定縣司法局學習法律法規,還經常到正定縣法院向法官請教遇到的法律問題。

邊學邊幹,現學現用。慢慢地,那些生硬的條條款款,與入情入心的話糅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他獨有的寓情於法、生動活潑的調解風格。

你有一批同行者

2018年9月,從張家口來正定打工的孫貴根接了個活,幫別人從貨車上卸貨,一噸給15元的工錢。

幹活的時候,孫貴根不小心被貨物砸傷鎖骨,看病住院花了4萬多元錢,可僱工一方在付了6000多元的醫藥費後,就不願意再多賠償了。

有人給孫貴根出主意,你去找「幫大哥」調解調解吧。「外來務工的跟本地老闆打官司,恐怕難。」孫貴根將信將疑。

高瑞奎接了這個案件,拉上蘇小虎調解了好幾次,最終為孫貴根爭取到了36000元的賠償。雙方籤下了調解協議。

為這個案子,王金鎖還跟高瑞奎探討過好幾次。王金鎖退休後熱衷公益事業,如今在高瑞奎的影響下,他成了「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的兼職調解員。

「我佩服他什麼?主要是這份責任心。」王金鎖記得,高瑞奎曾經給他上過兩次「課」。

一次是正定縣人民調解員選拔賽上,他得了第一名,老高拉住他,跟他談了足足一個小時,主要意思是邀請他加入調解員隊伍。「老高說,幹調解工作,就是要讓矛盾不上交,問題化基層。不能小看這項工作,它關係著家庭和睦、社會和諧、國家安定,這是咱們的責任。我認可他說的道理。」第二次是在電視臺參加金牌調解員比賽時,老高給他專門進行賽前輔導,鼓勵他多學法律政策,多了解社情民意。

祁文芝說,受高瑞奎影響,一大批有志之士加入調解員隊伍。2012年,正定縣成立了「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如今,正定縣每個鄉都有協會的分會,每個村都有調解員,212名調解員覆蓋正定所有鄉鎮和村莊。

「這麼多年,村裡沒有發生過打架鬥毆惡性事件,沒有出現刑事案件,沒有不親不孝的情況出現過,這是『幫大哥』給我們留下的遺產。」民主街村婦聯主任王新領,如今接了高瑞奎的班,成為村裡的調解員。

「正定這些年城市建設步伐很快,這個過程中難免出現一系列因拆遷帶來的難題。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老高為我們正定的穩定和發展作出了貢獻。」正定縣訴調對接中心調解員徐志遠說。

徐志遠與高瑞奎在工作上經常會有交集,而高瑞奎做的大量調解工作,把矛盾化解在了基層,給徐志遠留下了深刻印象。

「無論是叫『幫大哥』還是『和事佬』,大伯對電視調解格外重視,敬業熱心讓合作記者們感動。他上電視不為出名,就想借這個平臺,把調解工作介紹給大眾,借調解糾紛警示觀眾,傳播和諧理念。」跟高瑞奎有過多年合作的石家莊廣播電視臺原製片人周立軍說。

2018年末,周立軍邀請老高錄製一段新年視頻,這大概是他生前留下的最後一段視頻。老高在視頻裡給自己的2018年總結了一個關鍵詞「真心踏實」。

■記者手記

社會需要更多「幫大哥」

得知記者要採訪「幫大哥」高瑞奎的事跡,身邊不時有人追著問兩個問題:他為什麼能把這件看似費力不討好的事幹了43年?幹調解待遇很好嗎?

正定縣城民主街村委會原主任袁曉林,曾經和高瑞奎搭了30多年的班子。他知道,二十幾歲在村裡幹調解工作時,老高也曾經猶豫過:毛頭小夥子去給人家調解矛盾,誰信你?

頭幾年,因為沒有經驗,沒調出什麼效果來,但高瑞奎贏得了村民的認可:有事主動喊他去調解的人多了。村裡畢竟是個人情社會,低頭不見抬頭見,誰願意因為一點小事對簿公堂呢?

這讓高瑞奎的工作熱情越來越高,在實踐中也逐漸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法兒」。高瑞奎跟袁曉林說,春雨潤物潤在了根上,民調工作最大的藝術就是潤在心上,用真情化解糾紛,用熱心去融化矛盾,才能春風化雨解心結。

「他把調解當成了藝術,他為調解動了真情,這才能把一件事一直做一輩子。」袁曉林說。

帆布包、舊水壺、破電動車,是高瑞奎出門調解的三大標配。「搞調解要是能賺錢,他不會捨不得給那輛一動車把就來回晃的電動車換塊電池,更不會一年四季把電視臺給的T恤穿在身上。」老夥計蘇小虎說,他跟老高一起出去調解,走街串巷的,要不是因為老高在電視上臉熟,扎進人堆裡就是老農民。

成名給老高帶來了什麼?受老高影響成為兼職調解員的王金鎖記得,「幫大哥」名字叫響之後,他就遇見過好多次,老高自己拉個條幅、拎上一條板凳,在子龍廣場上「擺攤」。

「擺攤」不為賣東西,不為收錢解決事,而是免費接受鄉親們的諮詢,給鄉親們出主意想辦法化矛盾。

外來務工的孫貴根,因為老高成功調解他的一起糾紛送上一面錦旗,老高還怪他:「你卸一噸塑料給15塊錢,花這個錢幹什麼?」

採訪中,省司法廳一位負責人拉住記者說,你們一定要好好寫寫老高,他是我們人民調解員的一面旗啊。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正是有了老高這樣的人民調解員,我們才把大量的矛盾化解在了基層。」他回憶說,上世紀60年代由浙江楓橋幹部群眾創造的「楓橋經驗」,提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歷經全國各地堅持和發展,煥發出旺盛生機與活力。

「老高是新時代『楓橋經驗』的踐行者,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們需要更多像老高這樣的『幫大哥』。」

文/記者 袁偉華 

相關焦點

  • 追憶高瑞奎:人民的調解員 百姓的「幫大哥」
    「幫大哥」高瑞奎生前影像資料。 「喂,這是幫大哥的電話嗎?我想找幫大哥,給他說點事兒。」「幫大哥已經走了……」「他去哪了?什麼時候回來啊?」這是生前,高瑞奎對人民調解工作的認知。「別看我爸平時天天都在外邊跑,其實他身體並不是很好,我們就說他你歇歇吧,有時候你幫別人辦了事,對你來說也未必是件好事兒。可是我爸不聽。他總說,調解工作總得有人幹。不然你不幹,我也不幹,誰來幹?剛好,我願意幹……」高瑞奎的大兒子高勇回憶說,這些年裡,父親幾乎沒有節假日,每天都是家裡催著他回家吃飯,吃完飯放下碗就匆匆出門。
  • 「幫大哥」高瑞奎:心揣百姓事 巧解千家結
    (資料片) 石家莊市司法局供圖時隔四個多月,高瑞奎的手機,還總是有人打進來。人們仍然不願相信,那個話語溫和、面上帶笑的「幫大哥」已經離世。那間用「幫大哥」命名的調解室裡,進進出出的人依然不少。正定縣「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秘書長蘇小虎用心調解著一起又一起矛盾糾紛,生怕給老搭檔高瑞奎丟了臉。
  • 銘記河北名人「幫大哥」高瑞奎!43年如一日做好「和事佬」調解員
    2019年1月3日15時,高瑞奎在調解成功了他生命中最後一起糾紛後,突發心臟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享年71歲。深受廣大人民群眾信賴的「幫大哥」——高瑞奎,生前擔任正定縣「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會長、「幫大哥」高瑞奎調解室主任、縣巡迴人民調解委員會主任、石家莊市巡迴人民調解委員會副主任、石家莊市電視臺生活頻道《調和》欄目首席「和事佬」調解員和河北電視臺農民頻道《非常幫助》欄目「幫大哥」。
  • 學習「幫大哥」精神 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連日來,省內主要新聞媒體集中報導了全國模範人民調解員、正定縣「幫大哥、幫大姐」人民調解員協會原會長高瑞奎的先進事跡,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起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認真學習高瑞奎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心繫群眾、為民服務的高尚情操,以實際行動推進社會基層治理創新,堅持好、發展好「楓橋經驗」,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提供堅強支撐。
  • 「幫大哥」:河北父老鄉親的「娘家人」
    原標題:[中國網事 感動河北]「幫大哥」:河北父老鄉親的「娘家人」,您能幫忙聯繫石家莊附近大型養殖場嗎」…… 「幫大哥志願服務隊」每天都能接到這樣的電話或者網上留言,「家裡有解決不了的家務事兒,找『幫大哥』!」
  • 石家莊市藁城區宜安村有個」幫大哥」
    張興華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提到他的另一個身份——《非常幫助》的「幫大哥」,卻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面對農村錯綜複雜的矛盾糾紛,張興華細緻耐心的調解讓很多「水火不容」的矛盾雙方握手言和,贏得眾多村民和觀眾的一致讚譽。張興華,藁城區宜安村人,61歲,曾經在宜安村委會工作。
  • 幫大哥李玉斌寧晉行,正能量滿滿!
    幫大哥李玉斌寧晉行,正能量滿滿!主持過程中,李玉斌透露了自己的退休日期,他說,「好些人問我,幫大哥你幹到什麼時候就不幹了。我現在告訴大家,我幹到河北省沒有矛盾的時候就不幹了。」《非常幫助》欄目組凝聚力強,需要不斷學習「《非常幫助》欄目組每次去調解都是自駕過去,一般配置是四個人,司機、攝像老師、編導老師、幫大哥。
  • 農民暖心幫大哥—高瑞奎,因身體原因退出螢屏,農友:期待歸來
    小妹跟你聊農村:每天帶你了解不一樣的農村文化文|小妹農民頻道真的是一個非常受農民朋友歡迎的頻道,家裡的人哪個人不是守著農民頻道過來的。《非常幫助》裡面先後出現了很多的幫大哥、幫大姐,哪裡有家庭問題一個電話他們就能趕過去為你解決,這些年來,解決的事件實在是多的數不過來了,人們一說到這些人那叫一個激動,不管是誰,總能說出來他(她)解決了什麼事件,走到哪裡都是非常受歡迎的,不像娛樂圈裡的那些明星,那麼高高在上,他們是平易近人的,最主要是為我們農民辦實事!他們可比娛樂圈裡的那些明星受尊敬很多!
  • 「解大哥幫我開了家蔬菜店」
    有困難可以找你?」解晴笑著回答:「是啊,以後你可以叫我解大哥!」隨後解晴留下了聯繫方式,就去走訪下一戶。轉眼九個月過去了,2013年12月底,解晴接到一個陌生的電話,「解大哥,你好,我是40號樓的買哈巴……」「買哈巴你好,有什麼事嗎?」
  • 他才是《古惑仔》的原型人物,陳惠敏的大哥,江湖中曾萬人敬仰!
    還記得香港90年代電影古惑仔嗎,裡面是否有一個讓你啼笑皆非的人物,在江湖中萬人敬仰。都說古惑仔裡面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就拿大b哥來說吧,真名叫做吳志雄,曾經就是14k的一名成員,更是銅鑼灣的扛把子,手底下的小弟們無數,其中有一個就是古天樂,沒錯,就是天王巨星古天樂。然而吳志雄的原型人物對應的角色就是鄭伊健飾演的陳浩南。
  • 「幫大哥」築牢鄉村社會治理基石
    2015年,望都縣正式成立「老百姓說事」暨「幫大哥」調解室,一批具有豐富基層調解工作經驗的各界人士成為「幫大哥」,並在縣信訪局設立「幫大哥」窗口,主動參與矛盾化解。4年多來,「幫大哥」團隊用依法、真情、熱心化解了大量矛盾糾紛,望都縣信訪量大幅下降。
  • 男子為錢搶劫"大哥"情人 過後將計就計幫其報警
    男子為錢搶劫"大哥"情人 過後將計就計幫其報警 他當時還幫我報警的呀!」在遭遇入室搶劫6天後,劉芳怎麼也不敢相信那天晚上向自己噴辣椒水,將自己捆在床上,用胸罩堵住嘴,拿鐵片架著她脖子的搶劫犯竟是自己情夫的拜把子兄弟袁楓。袁楓為什麼要搶劫大哥的女人,誰也想不通,據袁楓自己後來稱,當時他也是一時糊塗,腦袋發熱。但讓袁楓最擔心的是,大哥坐牢去了,自己把大哥的情人搶了,以後該如何跟大哥交代啊!
  • 任達榮:任達華的大哥,香港警界2號人物,向華強都要給他面子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您放心關注。每天1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您的點讚是小編的動力哦!那個時候香港出了兩個比較有名的人物,一個是娛樂圈大佬向華強,另一個就是任達華的大哥任達榮,香港警界「二把手」,飛虎隊聽他調遣,向華強都要給他面子。眾所周知,向華強在香港娛樂圈的地位是非常高的,除了本身自己的努力以外,還有一個就是他的背景非常強大。
  • 河北有個「幫大哥」——河北廣播電視臺《非常幫助》欄目在化解...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步入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快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期,在這樣巨大的社會轉型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也有著明顯變化。」志願服務隊被河北省委宣傳部確定為「河北省志願服務先進集體」,「幫大哥」榮獲2016「中國網事·感動河北年度人物」;《非常幫助》欄目入選河北省2016年度十大法治成果。
  • 望都「幫大哥」團隊化解糾紛670餘件
    河北新聞網訊(記者尹翠莉 通訊員張建增)「要不是『幫大哥』王振峰來調解,我可能就進監獄了,和鄰居也成仇人了!」提起和鄰居李會茹打架後,在「幫大哥」調解下二人重歸於好一事,望都縣麻辛莊村民李永來至今仍感動不已。原來,李永來和李會茹是鄰居,去年1月,兩人因為瑣事大打出手,李永來將李會茹臉部打傷。
  • 騎行路上,大哥為何不說話,卻願意主動幫我?
    那是2009年的冬天,天空下著鵝毛大雪,大雪鋪滿了道路,鏟雪車和清潔工叔叔阿姨正在努力的清掃道路積雪疏通車輛,過往車輛小心翼翼的慢行,生怕打滑撞到路人磕碰到愛車,我騎著自己心愛的越野電動車,獨自大膽的騎行在路上,當時我從庫房拉著三星顯示器,過紅綠燈時走的著急,一個不小心把顯示器摔掉在了馬路上了,還好後面開大車的大哥看到了讓了一下才沒有壓碎,周圍路人看到了我紛紛前來幫忙
  • 望都「幫大哥」西白城村「趕大集」,宣講法律解難題
    望都「幫大哥」西白城村「趕大集」,宣講法律解難題 2020-12-10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娛樂圈大哥級人物,香港有向華強,澳門有尹家駒,那內地有誰呢?
    站在娛樂圈頂級的人物,香港有向華強,澳門有尹家駒,臺灣有楊登魁,那內地有誰呢? 很多人都知道,娛樂圈不只是一個圈子,還有級別,地位這些分級,畢竟像成龍,許多藝人會喊他為大哥,而像逝去的張國榮,大家也會喊他哥哥。但是,這只是對於實力的分級。
  • 拍賣房屋過不了戶,法官從「開發商」環節幫起,上海大哥贈送2面錦旗...
    拍賣房屋過不了戶,法官從「開發商」環節幫起,上海大哥贈送2面錦旗表達感激,稱讚「最多跑一次」真正落… 2020-12-15 18: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居民身邊的「幫大哥」——人民調解員王正寶
    居民身邊的「幫大哥」——人民調解員王正寶 2020-05-21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