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網 樂天 3月6日報導
小米CEO雷軍日前遞交了兩會提案,並與媒體展開互動。被媒體問及雷軍在辦公室吃盒飯、出行坐經濟艙,是否是真實工作狀態時,雷軍說,自己是把自己當做真正的創業者。
「如果我覺得我衣食無憂了,所以過著富豪的生活,我覺得是沒辦法再創業的。這是我真心想講的實話,我覺得富二代創業很容易失敗。」
雷軍說,自己很早就實現了財富自由,但在做小米的時候是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創業者。
「當初大家加班我陪著一起加班,大家吃盒飯我陪著大家一起吃盒飯,大家出差經濟艙我就經濟艙,出差住如家我就住如家,這是10年的時候。」
雷軍指出,現在看到一些連續創業者,有錢後再創業者,出門都是五星級套房、頭等艙,其實我覺得這樣創業的話失敗的風險非常得高。因為他沒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創業者來看待。
據悉,雷軍今年提出了三個建議:關於人工智慧、新零售和一帶一路。三個建議著眼於科技立國、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以及技術出海。
談及人工智慧時,雷軍透露,各大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人工智慧的負責人都是華人。中國做人工智慧的基礎最好,有天然的優勢。
以下是雷軍與媒體互動環節(雷帝網精編處理):
雷軍:這一次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準備了三個建議案, 第一個是關於建議把人工智慧列為國家戰略的建議。
去年,人工智慧特別熱門,主要是AlphaGo,就是AlphaGo擊敗了人類的圍棋高手,讓公眾覺得人工智慧又取得了一個重大的突破。
其實,去年的這個報導的熱度跟1997年深藍擊敗西洋棋高手當時的報導是差不多的,大家覺得人工智慧總體來說離我自己還是挺遠的。
我個人認為人工智慧這次突破不亞於一次技術革命,這次突破的原理可能很多老百姓並不了解,其實這次突破的時間並不長,主要是在2006年多倫多大學的一個教授發表了一篇論文,關於深度學習。
發表以後都沒有引起特別大的反響,主要在2012年年底他的兩個研究生,在圖象算法裡獲得世界第一,這個算法在學術界迅速引起了巨大的震動。
並且在工業界也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谷歌弄了10個人花2年時間,用深度學習做了AlphaGo,擊敗了圍棋高手以後,使深度學習迅速被公眾所接受。
深度學習是一個什麼樣的算法呢?我在這裡講的話,主要是希望通過大家給讀者傳達一個什麼信息呢?
就是人工智慧離我們越來越近,它其實不像以前一樣高高在上,很快會應用到我們生活和工作之中去。這次深度學習算法通俗來講有點像小孩子學知識的過程,通過大數據反覆訓練,自動掌握規則,這跟以前模式非常不一樣。
很多預見在10年之內,人工智慧會在很多領域超過人的能力。所以我的建議是把人工智慧列為國家戰略。
因為我認為人工智慧是未來10年最重要的技術革命,勢必影響整個人類社會。這一屆的政府我覺得對於技術創新高度重視,在過去幾年裡面推動力是非常大的。
主要是三個大的事情:
第一,網際網路+的行動綱要。
第二,大數據的國家戰略。
第三,中國製造2025。
在這三個領域在政府工作報告裡面都講得特別詳細,也推動了整個產業的進步。
我覺得在雙創如火如荼的今天,如果把人工智慧列為國家戰略的話,將極大地推動整個產業進步和整個社會的進步。
而且這次人工智慧跟前幾次的技術革命有點不一樣,我覺得對我們中國是一個時代機遇。主要是基於三點:
第一,今天的人工智慧它的背後是雲服務和大數據。我們談大數據這麼長時間,也談了大數據很多的商業模型,但是大數據產業的進展,我覺得低於大家預期。
當疊加人工智慧以後,大數據體現了前所未有的魅力。中國在移動網際網路的領先優勢,通過雲服務和大數據很快會轉換成人工智慧的優勢。所以我覺得中國做了一點基礎。
第二,我們更大的優勢在哪裡?有專家統計過去這幾年裡面有43%的人工智慧方面的論文是中國人撰寫的。我們再來看各大全球網際網路巨頭,人工智慧的負責人都是華人。所以我們在這裡面有很重要的先決優勢。
第三,背後的核心原因是中國比較重視數學這樣的基礎教育。數學的基礎教育使我們在人工智慧的背後最核心的是算法,因為我們擁有大量的基礎的科學的人才。所以使我們在人工智慧的競爭裡面有機會處在世界前列。
基於這三點,所以我建議把人工智慧列入國家戰略,抓住這一次屬於中國人的時代機遇。然後能夠迎頭趕上。
我覺得在全球範圍除了美國以外,中國在人工智慧現有的基礎是最好的,所以我就提出了要把人工智慧列入國家戰略。
印象最深的是減稅降費
媒體:總理做了政府工作報告,您如何評價這個報告?您印象最深的關健詞是什麼?
雷軍:我印象最深的是減稅降費,減稅降費在這一屆政府一直在談簡政放權,減稅降費。
當然我看報告裡提到說去年我們減了5700億人民幣的稅,企業界反饋說感受不強烈,總理在昨天的報告裡面用了一個詞,要讓市場主體有深可感受,有切身感受。
我覺得這個詞說到我們心坎上了,就是減稅降費要讓我們每一個企業有切身感受。
總理也提了五條具體措施,原文我不複述了,包括像降低五險一金的比例,企業負擔很重,除了稅以後有各種各樣的費,首先國家高層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全力推動減稅降費的問題,減稅降費這個事不容易做。
但我自己感受到這一次總理的決心,並且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
除了企業的減稅降費以外,還有一點就是現場的代表表現特別激烈的,現場的掌聲不斷的是談到什麼呢?談到網絡的提速降費,說今年年內手機的漫遊費和手機的長途費全部取消。
我覺得這個魄力蠻大,因為至於這個降費到底能減多少錢,準確我沒算過,可能三大運營商更了解。但是我覺得這件事情讓我們每一個代表,讓我們每一個老百姓都能切身感受到。
我覺得政府的減稅降費的力度一定要做到能讓老百姓感受到,我覺得這點還是非常關鍵。
可能政府做了大量的事情,老百姓不了解,或者企業不了解,只解決了某些行業的,這個給全社會影響沒有那麼大。
我覺得抓住關鍵事件,把一些有切身感受的事情落到實處,我覺得今年的減稅降費我寄予了厚望。
富二代創業很容易失敗
媒體:您是中國網際網路界創業老兵,有一定的財富積累,但最近網上有一些照片,就是您在辦公室吃普通的盒飯,同時在經濟艙遊走,這是您的真實工作狀態嗎?
第二網際網路創業公司很辛苦,經常有996工作制,作為公司領導來講怎麼做創業保證和員工的保障?
雷軍:我參與創辦的卓越網賣給亞馬遜,的確我比很多人幸運,很早就完成了財富積累。不需要為養家餬口工作,這是的的確確早期創業獲得了好處。
我其實是在這樣的前提下2010年辦的小米,我覺得辦小米我以前就講過,我辦小米的時候是40周歲,我覺得我的一輩子不管結果怎麼樣,我都想幹點驚天動地的事。
其實驚天動地的不是做手機,驚天動地的是改變國貨的現狀,怎麼讓老百姓享受到質量又好,設計又好,品質又好,價格又便宜的商品。
然後改變中國國貨的形象,在世界範圍裡打造中國品牌。我原來是做軟體和網際網路的,我是看到國貨的很多問題,所以我們以手機作為切入點,然後推動整個產業進步。
我覺得這種與眾不同的夢想激勵著我自己,我要把我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創業者,如果我覺得我衣食無憂了,所以過著富豪的生活,我覺得是沒辦法再創業的。
這是我真心想講的實話,我覺得富二代創業很容易失敗。
所以我10年做小米,我把自己當成真正的創業者,跟20、30多歲的創業者一樣,他們什麼生活狀態我就是什麼生活狀態,他們什麼工作狀態我就什麼工作狀態。
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功。就是在我們這種創業精神影響下,我們才有了今天的小米。
當初大家加班我陪著一起加班,大家吃盒飯我陪著大家一起吃盒飯,大家出差經濟艙我就經濟艙,出差住如家我就住如家,這是10年的時候。
因為我是天使投資人,我看到一些連續創業者,有錢以後再創業者,出門都是五星級套房、頭等艙,其實我覺得這樣創業的話失敗的風險非常得高。因為他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真正的創業者來看待。
所以我的回答就是這一種夢想促使了我自己重新創業。在重新創業過程中,我要把自己當做一個真正的創業者看。
今天網際網路上有不少創業成功以後再進行第二輪、第三輪的創業者,在這種時候可能把心態處理好,我覺得會使成功變得更容易。
所以這是我剛才回答你的觀念,就是我把我自己看成是一個真正的創業者。
非常看重武漢機遇
媒體:我是來自武漢長江日報的記者。今年招商引資工作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國家戰略的層面,您是否會考慮類似像武漢這種「一帶一路」的節點城市進行發展?
雷軍:我在武漢大學讀的書,對武漢感情比較深,也比較了解。武漢學校比較多,教育程度很高,人才很多。
武漢作為一個中國的城市,我覺得在這一輪經濟發展裡也有非常重要的優勢,我們也非常看重武漢的機遇,也在找合適的切入點在武漢發展。
談到用校友模式招商,我覺得校友對母校感情很深,對當地城市感情很深,容易找到切入點。
武漢作為一個中部城市,利用校友資源在全國範圍招商,我覺得的確是一個很先進的想法。
小米員工破萬人 正摸索解決管理問題
媒體:小米是扁平化管理著稱,小米員工即將突破一萬人,小米如何在內部建立管理體系,怎樣的管理體系可以保證小米一直貫徹的高效呢?
雷軍:我們去年10月份突破1萬員工,預計今年零售規模會突破一千億人民幣。所以實際上是在一個管理的坎上,過去五六年小米管理上實施了超扁平化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功。
我們也在探索在1萬的臺階上我們怎麼高效率管理,談不上經驗,我們認為可能還是要結合一些傳統的管理理念,然後進行融合。
比如傳統管理裡強調KPI,過於強調KPI有很多問題,沒有KPI也有很多問題,怎麼在中間找到平衡點,這是小米在實踐的東西。
我跟很多企業家交流,他們說企業在1萬人,一千億都是巨大的坎,如果順利了,很快可以上兩三千億,如果不順利會在這裡徘徊很久,中國很多企業都在一千億上下徘徊。
這個探索我們正在一兩年內做,我們叫補課,補課就是解決這些問題。我覺得我們用成績說話,如果未來兩三年我們成長很順利,就說明我們解決了這個階段的問題。
我覺得管理是在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不同的問題,我們需要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
—————————————————
雷帝觸網由資深媒體人雷建平創辦,其為頭條籤約作者,若轉載請寫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