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統在抗戰中之五:軍統的密碼戰爭

2020-12-25 老周新視野

軍統在抗戰中之五:軍統的密碼戰爭

遲傑

摘要:密碼在現代戰爭中作用極其重要,戴笠就將電訊和情報、行動並列為軍統的三大重點工作,軍統一開始連自己的無線電通信都沒有,到抗戰時期才逐漸開始系統的破譯密碼工作,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

圖1:密碼破譯被譽為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能夠直接窺伺到對方的最高機密,也是情報戰的最高境界

一開始還得仰人鼻息

戴笠在國民黨的特務系統中只是後生小輩,1932年4月1日才開始執掌獨立的特務機關——復興社特務處。而此時陳立夫陳果夫的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也就是中統的前身)早已經頗具規模了,再加上當時無線電通訊還是屬於高科技,並不普及,就連特務處這樣的單位也無法在短時間裡建立起自己的無線電通訊網。於是,蔣介石規定各地特務處需要進行無線電通訊都由黨務調查科代發代收。

要知道特務處和調查科可是競爭對手啊,特務處得到的情報交給調查科發送,那不等於是把所有的成果都拱手送人了,且不說調查科會不會搶功冒功,就是故意給你拖延一下時間也足以讓你跳腳了。戴笠自然不願意在如此關鍵的環節上仰人鼻息,便開始考慮發展自己的無線電通訊網。

他首先向鐵哥們胡宗南求援,胡宗南此時雖然還不是後來那樣手握重兵坐鎮一方的諸侯大員,但也已經是第1師師長了,也算是一號人物了。他向戴笠推薦了無線電專家魏大銘。魏大銘,1907年出生,早年畢業於交通部上海電報傳習所,曾任全國商業電臺的「報務員領班,被譽為當時國際電臺 「中國兩個半無線電專家」之一。魏大銘剛剛幫助胡宗南的第1師建立了一個擁有5座電臺的無線電通訊網,但因為胡宗南部調往甘肅,魏大銘不願意去西北。胡宗南正好做個順水人情,將他介紹給了戴笠。魏大銘來到特務處後第一項工作就是開辦無線電訓練班,培訓無線電專業人才,第一期從浙江警官學校畢業生中挑選了10個人,再加特務處保送的2個人,總共12個人後來都成了軍統電訊方面的骨幹。魏大銘認為從警官學校的畢業生年齡偏大,已經錯過了學習無線電技術的最佳時期,所以建議乾脆辦個無線電學校招收訓練年輕人,這個建議馬上得到了戴笠的批准。很快魏大銘就在上海開辦了「三極無線電傳習所」,由第一期培訓班的學員隊長蕭堅白擔任所長,教務長則是魏大銘請來了著名的無線電專家,當時國際電臺的報務長方硯農擔任。再從三極無線電傳習所的畢業生中擇優挑選,進入特務處的電訊培訓班進一步培訓專業技術,結業後這才正式成為特務處的無線電通訊人員。

隨後魏大銘在1933年研製成功性能出色的2.5瓦迷你型收發報機,在廬山上甚至比15瓦的收發報機性能還要好,得到了蔣介石的首肯,不但批准特務處大量製造,還同意特務處在南京白鷺洲西石壩街29號建立通訊總臺,由此開始了軍統獨立的無線電通訊。魏大銘也因此受到了戴笠的賞識和器重,在1938年特務處擴編為軍統後升任第四處(電訊處)少將處長。

圖2:魏大銘,軍統的無線電通訊專家

特務處的通訊總臺總最初的7、8臺收發報機開始起步,到抗戰時期就擴大到數百臺機器,一個總臺不敷使用,又建立了第二總臺,到1944年又建立了第三總臺。在全盛時期,幾百名話務人員八小時一班,每天24小時輪班工作,三個總臺的電訊聯絡晝夜不停。

特務處在建立自己的無線電通訊網的同時,也開始了早期的密碼破譯探索,不過當時破譯的對象還都只是割據一方的地方軍閥,並且在1933年的福建事變和1936年的兩廣事變中都取得了成效,分別破譯了十九路軍和粵軍的密碼,為迅速平息這兩場事變都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請來了亞德利

1938年11月,一名持有羅伯特?奧斯本護照的美國皮貨商人抵達重慶,其實此人真實身份是赫伯特?亞德利,美國著名的密碼破譯專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領導組建了美國的密碼破譯機構「黑室」,破譯了大量協約國的密碼。在戰爭結束後還破譯了日本的外交密碼,使得美國在華盛頓海軍條約談判中佔盡上風。但是1929年史迪森擔任美國國務卿後認為「君子不應偷看他人信件」,裁撤了「黑室」,亞德利也就因此失業。迫於生計的亞德利在1934年出版了《美國黑室》一書,詳細介紹了自己的密碼破譯經歷。這本書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引起了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公開身份是中國駐華盛頓大使館副武官)的注意,肖勃讓人將書翻譯成中文帶回中國,戴笠隨即命令肖勃找到亞德利,並儘可能請他來中國。

圖3: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

肖勃找到了亞德利,說明來意,正為生計而苦惱的亞德利欣然同意來中國工作,年薪1萬美元——當時美軍一名列兵的月薪是30美元,一名少尉的月薪是120美元,800美元就可以買輛福特汽車,4000美元可以買套房子。就這樣,亞德利於1938年11月來到中國,戴笠立即安排了30多名密碼破譯和日語翻譯人員,組成破譯小組,由亞德利領導,專門破譯日軍密碼。

圖4:美國密碼破譯專家亞德利,也曾協助軍統進行密碼破譯

在亞德利來中國之前,中國對日軍的密碼破譯可以說是一片空白,亞德利到底是密碼破譯的高手,他來了之後,在他的指導下,軍統的破譯小組也擴大了200多人,在1939年到1940年間總共截獲了2000多萬份電報,破譯了其中的大約2萬份,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密級比較低的戰術通訊,最大的貢獻就是能夠為重慶提供了日軍飛機前來轟炸的早期預警以及為陳納德的「飛虎隊」提供了日軍飛機來襲的早期預警,使得「飛虎隊」在多次空戰中能佔得先機。但是亞德利認為自己的成果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工資太低,加上很難適應重慶的生活環境還染上了酗酒的惡習,最後於1940年7月離開重慶回國。

1937年7月抗戰全面爆發之後,中國也開始加緊對日軍密碼的破譯,當時共有隸屬於四個系統的五個機構在進行密碼破譯,人稱「四國五方」,分別是:軍統電訊處,由魏大銘領導,主要負責破譯日軍陸軍和海軍密碼;中統總務組機密二股,由李直峰領導;交通部電政司,由溫毓慶領導;軍事委員會機要室,由毛慶祥領導;軍政部無線電總臺,由王景祿領導。五個單位不但相互爭奪密碼破譯人才,也因為職能重疊而產生了嚴重的內耗。為此戴笠向蔣介石提議將所有對日密碼破譯統一起來。1940年4月蔣介石下令將這五個單位的相關人員全部集中起來,成立了統一的對日密碼破譯單位——軍事委員會技術研究室,由溫毓慶任中將主任,毛慶祥任少將副主任兼主任秘書,魏大銘任少將副主任。

戴笠提議建立統一的密碼破譯單位本來是想把這個單位抓在自己手裡,沒想到溫毓慶坐上了主任的寶座,因此他支持魏大銘和溫毓慶爭奪領導權,最終排擠走了溫毓慶。但在接下來和毛慶祥的領導權爭奪中,兩方面的爭奪越來越激烈,甚至還出現了消極怠工的現象,令蔣介石震怒不已,最終蔣介石站到了自己的內侄毛慶祥一邊,於1942年1月下令軍統人員在2月底之前全部離開軍委會技術研究室。這對戴笠來說,無疑是個沉重打擊,他只好另闢蹊徑重起爐灶,繼續進行對日密碼破譯工作。1943年和美國海軍情報署展開合作成立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之後,藉助美國提供的裝備和技術,中美合作所在1944年9月至1945年月一年間,總共破譯日軍密碼約11萬份,美國海軍根據中美合作所提供的破譯情報,擊沉日軍艦船25艘,特別在雷伊泰灣戰役、帛硫群島登陸戰役中貢獻良多。中美合作所在戰爭中最大的貢獻是在1945年1月,根據中美合作所破譯的情報,美國海軍對日軍隱蔽在澎湖和琉球的秘密基地進行了大規模攻擊,擊沉日軍各型艦船83艘,擊毀飛機210架,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特意致電感謝。

池步洲只是個神劇

在抗戰破譯密碼的種種故事中,池步洲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和山本五十六視察的電文被傳得沸沸揚揚,但仔細一分析,卻也是個神劇。

首先,日軍對於偷襲珍珠港高度保密,在1941年10月之前,知道偷襲計劃的就只有少數幾個參與計劃制訂的人,就連大本營高層知道這個計劃也沒有幾個。聯合艦隊和軍令部之間有關偷襲計劃的交涉,也全部都是由專人遞送,從不用電報發送。從計劃制訂直到攻擊開始,日軍就從來沒有用電報發送過偷襲計劃,連電報也沒有怎麼破譯?

11月26日,日軍突擊艦隊從單冠灣啟航直撲珍珠港。不過當時日本最高層還沒最後確定是否和英美開戰,如果日美談判成功,艦隊就必須取消行動返航,所以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還特別嚴令一旦接到返航命令,必須堅決執行。12月1日,日本御前會議做出了和英美開戰的最後決策,根據這一決策,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在12月2日向攻擊艦隊發出「攀登新高山1208」的暗語電令,也就是通報開戰日期為12月8日。除此之外,攻擊艦隊在近6000公裡的漫長航程中就再沒有收發過任何一封電報,單單僅憑「攀登新高山1208」怎麼能洞悉日軍將要偷襲珍珠港?

於是池步洲的破譯說,便說他是根據從1941年5月起,日本外務省與駐檀香山(夏威夷首府)總領事館之間的密電往來增多,以及檀香山總領事館報告美軍在珍珠港停泊戰艦的艦名、數量、停泊位置、進出港時間、官兵休假時間,還有外務省多次詢問每周中哪一天停泊的艦隻數量最多等情報,再加上1941年12月3日,池步洲又破譯了日本外務省致駐日大使野村的特級密電,主要內容是主要立即銷毀密碼和機密文件、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家銀行和按照御前會議決議採取斷然行動。就是根據這些情況,池步洲分析出了日軍將要偷襲珍珠港。似乎很有道理,但當時日本已經在準備和英美開戰,要求各駐外使館報告所在國情況是再正常不過的情況,實際上除了檀香山總領事館外,日本駐菲律賓、新加坡、曼谷等地的使領館都在積極搜集當地各種情報,也要求各地使館銷毀密碼、轉移存款,就單憑檀香山總領事館報告當地情況就斷定日軍要偷襲珍珠港,實在太牽強。

圖5:池步洲曾在軍委會技術研究室從事密碼破譯,但破譯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電報就有些神劇味道了

其次,當時破譯密碼在技術上主要依託數學領域的成就,二戰中所有著名的密碼破譯專家,從波蘭的馬裡安?雷耶夫斯基到英國的圖靈、美國的弗裡德曼和羅徹福特都是在數學領域上有著很深的造詣,而池步洲是學電氣工程和經濟學,在技術上破譯密碼的可能性並不大。更重要的,關於池步洲破譯日軍密碼的說法,也只見於一些書籍和雜誌,在正式的官方檔案和其他相關人員的回憶錄中都沒有可以佐證的材料。再退一步說,池步洲僅僅根據外務省和領事館之間的往來電報就認定日軍將要襲擊珍珠港,這已經不是密碼破譯的範疇,而是情報分析的範圍,既要會破譯密碼。還要能情報分析,這樣跨領域高端人才怎麼可能?

至於破譯山本五十六視察行程的電報更是無稽之談,日軍4月13日才發出的電報,根據美軍的記錄,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尼米茲上將認為事情重大是上報羅斯福總統定奪,最後是羅斯福在詢問過牧師和法律專家,認為伏擊山本完全合法合理之後才下令不惜代價幹掉山本。美軍對山本的行程進行了仔細研究,最後才確定採取空中狙殺的方案。4月17日駐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第347戰鬥機大隊接到命令,主要軍官研究敵情制定作戰計劃。4月18日一早18架P-38就起飛了。如果是池步洲破譯的,14日破譯出來,上報軍事委員會,然後經過高層批准通報美國,再由美國方面向羅斯福匯報——以當時的通訊手段,這根本不可能在17日能下達到347大隊!而且池步洲從來也沒有破譯過日軍的軍用密碼,只破譯了外交省的密碼,所以為了自圓其說,又說什麼山本將行程用外交密碼通報國內,這才讓池步洲給破譯了。作為聯合艦隊的司令長官,這種前往一線戰區視察的行程是根本沒必要通報國內的,只需要通知相關部隊就可以了,再退一步說,就是需要通報國內,也是用海軍密碼,怎麼可能用外交密碼?難道海軍報務員還要備一套外交密碼?

圖6:美軍截獲破譯的山本五十六視察前線的行程電報

至於池步洲破譯了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密碼通報美國,是沒有任何經手的當事人和相關檔案資料支持的,當時真正向美國通報的倒是軍統。

1941年11月,軍統機要室經濟秘書鄧葆光在分析軍統破譯的一份日本外交密電時,發現日本正在與蘇聯進行秘密的商務談判,談判的主題是日本準備用60萬噸橡膠換取蘇聯的木材。日本國內根本就不出產橡膠,如此大量的橡膠從何而來?身為經濟專家的鄧葆光由此推斷,日本將很快南進,目標就是盛產橡膠的東南亞,日軍進攻東南亞除了獲取橡膠,還想奪取當時亞洲最大油田所在的印尼,同時還企圖切斷越南和緬甸通往中國的運輸線,以期斷絕中國的國際外援。他的這份情報分析報告給戴笠之後,戴笠結合軍統破譯的日本海軍艦艇和飛機在海南島、越南一帶秘密集結的情報,分析出日軍很可能大舉南進。要知道軍統可不乏情報分析的高手,接替戴笠出任軍統局長的鄭介民就是以擅長情報分析的「智多星」而著稱的。戴笠隨即命令軍統美國站站長肖勃通報給有情報交流關係的美國海軍情報署——正是因為這份分析精準的情報,珍珠港事變之後讓美國海軍情報署對軍統刮目相看,也因此成為後來雙方密切合作的契機。

客觀而言,二戰中的密碼技術已經發展到機械自動編碼的程度,中國在無線電通訊上起步就比較晚,相關密碼破譯的理論和技術基礎也都很薄弱,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密碼破譯,本來就相當困難,難以破譯日本密級較高的密碼也很正常,所以軍統能在這樣的情況下,破譯了大量日軍低密級的戰術密碼,已經是難能可貴了。而軍統還能在這些破譯情報的基礎上準確分析出日軍將要南進的戰略計劃,更是很不容易的。

本文首發於網易軍事

相關焦點

  • 軍統的勢力有多龐大?「一戴三毛」的江山幫為什麼執掌軍統數十年?中統與軍統的權力之爭秘聞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美聯合建立了新的情報處,中美特種技術合作所。為了抗戰的統籌發展,軍統還把組織延伸到了東南亞。1946年,戴笠勢力過於龐大,竟想藉助美國爭取海軍司令的職位。蔣介石對其也越來越不放心,欲將軍統裁撤或縮編。但這一切還未實施,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機由青島飛往南京墜機身亡。戴笠死後,軍統被大量裁撤併縮編,並改名為保密局,由毛人鳳任局長。
  • 抗戰中跳崖殉國的軍統「七姐妹花」
    摘要:抗戰,如同一道鐵與火的洗禮,滌蕩著那個時代每一個中國人的靈魂。抗戰期間,戴笠(左一)陪同蔣介石等檢閱重慶特警班。戴笠本人,抗戰初起,即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戰場的情報樞紐,沈先生回憶那些天戴從來沒有過的精力充沛。
  • 軍統在抗戰中之三:特工戰!軍統和76號的大PK
    軍統在抗戰中之三:特工戰!軍統和76號的大PK遲傑摘要:軍統在抗戰中最濃墨重彩的就是與汪偽特工總部也就是惡名昭彰的76號展開的一系列血腥的特工大戰,76號憑藉主場作戰的優勢,再加上日軍的大力支持,使軍統遭到了極大損失,不過最終戴笠還是借刀殺人,除掉了76號的魔頭李士群,算是扳回了一分。
  • 軍統中唯一一位女將軍姜毅英,曾偵破日軍偷襲珍珠港的重大情報
    我們知道國民黨中派系是非常濃厚的,軍統的創建者戴笠和繼承人毛人鳳都是浙江江山人。軍統局中機要部門,大多被江山人所佔據,最機密的譯電部門,幾乎全是清一色的江山人。另外,他們常常使用浙江江山話來交流,不讓別人聽懂。姜毅英考入警校時,戴笠曾看了檔案,見其中有一名是江山人,頓生鄉誼,親近之情油然而生,把她叫到辦公室裡。
  • 軍統在抗戰中之四:軍統的別動隊——忠義救國軍到底是怎樣一支部隊?
    軍統在抗戰中之四:軍統的別動隊——忠義救國軍到底是怎樣一支部隊?遲傑摘要:忠義救國軍,對於年紀大一些的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樣板戲《沙家浜》裡胡傳魁的漢奸部隊,而年紀小一點的人,恐怕都是一臉懵逼。其實這是軍統在抗戰時期組建的敵後武裝,儘管這支部隊由於人員成分魚龍混雜,導致軍紀口碑並不好,而且和同樣活躍在敵後的新四軍多有摩擦,但他們的抗日功績還是不應該被湮滅在歷史的煙塵中。
  • 抗戰時期軍統的鋤奸行動
    戴笠作為國民政府軍統局的掌門人,對漢奸叛國行徑恨之入骨,積極貫徹最高當局和蔣委員長的意志,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和除奸反謀工作,搜集日偽情報,分化瓦解日偽集團,並領導抗戰期間的全國大肅奸行動,對民族的解放作出了一定的貢獻。20世紀30年代上海公共租界成為抗日鋤奸運動的主要戰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時期,軍統在上海的暗殺行動達150餘次。與此同時,由日本扶持的汪偽特務,也對軍統進行了報復.
  • 軍統才女———少將姜毅英
    當時閩方聲稱有六個軍近十幾萬兵力,中央軍還有所顧忌,且戰且察,步步為營,不敢長驅直入,但由於範漢傑掌握了軍中的電報密碼,閩軍如何調動防禦這些都通過姜毅英的電臺報告老蔣,老蔣及時得悉閩方的軍事部署和兵力實際情況。蔣將計就計,採取分割包圍,各個擊破的戰術,不到一個月,閩方全線崩潰。使曾在「一·二八」抗戰中威震中外的19路軍就這樣煙消雲散了。
  • 國民黨軍統毛人鳳與軍統戴笠誰更厲害?
    毛人鳳是軍統頭子戴笠的繼承人,而其之兇狠又遠遠超過戴笠。重慶解放前夕,他製造了震驚全國的渣滓洞大屠殺;不久,他又在昆明製造了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的血腥事件,在香港策劃了對愛國將軍楊傑等人的暗殺慘案等,他的「狠」使他反共、反人民、反革命的猙獰面目暴露無遺。
  • 軍統在抗戰中之一:鋤奸!戴老闆的制裁
    軍統在抗戰中之一:鋤奸!戴老闆的制裁遲傑摘要:軍統,一個臭名昭著的特務機關,長期以來人們所了解的大多是軍統如何殘害愛國人士和共產黨員,就是殺人魔窟的印象。但很少有人知道,在抗戰期間,軍統也全力投入了對日鬥爭,暗殺了很多死心塌地投靠日本的漢奸,有力打擊了賣國投降的氣焰,振奮了軍民的抗戰信心,為抗戰的勝利做出了貢獻。
  • 女特務眼中的「軍統頭子」戴笠:平易近人沒架子,抗日劇都是瞎編
    ▲戴笠照片「軍統頭子」戴笠想必很多人在近代史的電視劇中都聽到過這個名字,戴笠。我們仔細想想,他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好像是比較兇狠,毒辣,但又很狡猾的人物特點。戴笠真的是如此形象的一個人嗎?其實早在發生偷襲事件之前,我方就已經知道了這個消息,是我方的偵破情報員密碼破譯出來的。當時我方與美軍溝通,並將此事告知,但美方不信,所以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爆發了。情報人員是決定一場戰爭成敗的關鍵環節,如果美方情報局相信了我方的情報,那後果肯定是截然不同的。
  • 軍統與抗日
    毛勳負傷後與倖存戰士掩蔽在一座橋下柴堆裡,慘遭敵機轟炸,毛周身著火,鬍鬚頭髮燒光,兩耳震聾,因傷勢嚴重而殘廢。後來戰勢逆轉,國民黨軍退往蘇州河南岸,戰役進入第二階段。四支隊奉令在蘇州河北岸掩護正規軍撤退,在戰鬥中全部犧牲。最後在正規軍撤離時,南市地區留下五支隊和二、三支隊一部固守,以五支隊長陶一珊為右翼指揮官。
  • 民國時期,軍統四大殺手是誰?他們的命運又如何
    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負責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為了日後全面抗戰做準備,在黃埔軍人策劃下,成立了以軍人為主體的復興社,1932年3月,在復興社內設核心組織力行社,並在力行社設有一個專門從事諜報活動的特務處,它便是軍統的前身。
  • 揭開軍統「殺人魔王」毛森的神秘面紗|21:10《風雨飄搖話軍統》
    毛森從警校畢業後,被送進特訓班,隨後加入復興社(軍統前身),從此追隨戴笠,成為軍統一員。 毛森 毛森入閩初顯身手毛森首次完成戴笠交下的任務,就顯示出他不同於眾的「才華」。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後,蔡廷鍇、蔣光鼐率第19路軍開赴福建。
  • 周恩來為什麼讓沈醉寫「軍統內幕」?
    不僅按期更換密碼,有些密碼只用幾次就更換。一個省站就有好幾套密碼,密本翻譯方法也經常變更。單位化名每隔不久就會重新更換一次,由局本部列表通知外勤各省站。這些密碼保密措施都是針對中共的,唯恐被中共破譯。軍統局秘密站、組,也有化名,對外行文都使用化名,如軍統掌控的重慶衛戍總司令部稽查處所屬外事偵察組,化名畢公仇、畢孔殷,對外稱畢公館。
  • 中統和軍統兩個特務組織哪個權力更大?從諜戰劇《局中人》說開去
    剛剛收官的諜戰劇《局中人》惡評如潮,不過唯一的亮點,是能夠側重揭示了「中統」特務機關的能量和危害性,而不是其它神劇裡面「軍統」特務滿天飛的情況。尤其是展現了當軍統(保密局)處長沈放被懷疑身份有問題時時,中統(黨通局)那也是可以上門興師問罪的。
  • 軍統中,如雷貫耳的戴笠僅僅是個副局長,局長都是何方神聖?
    軍統與中統 「軍統」,是1938從名字的字面意思上來看,就是負責黨內事務調查,的確,其建立之初的初衷即是加強國民黨內部人員的監控,提供信息和數據支持。
  • 中統、軍統、黨通局、保密局,到底是國民黨的啥子單位
    3、軍統軍統的全稱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調查統計局(也簡稱BIS),中華民國情報機關之一。1928年初,國民黨在中央組織部中設立專職情報的「黨務調查科」,此時,軍隊系統也有「參謀本部第二廳」,負責軍事諜報與電訊偵測;1932年,黨務調查科擴充為「特工總部」,1935年改組為「黨務調查處」。
  • 電視劇《北平無戰事》中馬漢山的原型 軍統北平站長馬漢三
    戴笠在抗戰期間的一番話最能說明問題:「馬漢三嘛,我是把他當『字典』來『查』;馬出身於西北軍,對西北軍的將領以及團級以上的文武職人員,都有全盤的調查;為本局(軍統)提供的華北漢奸巨魁名單以及漢奸媚日賣國的情況,也是很詳盡的。他派員打入以殷汝耕為首的冀東偽政權,亦未為日本憲兵和特務所發覺。」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這樣的人才,軍統能不用嗎?
  • 《局中人》蒼耳被捕,中統軍統上演搶人大戲,兄弟鬩牆為哪般?
    因馮立新暴露,中統設局誘捕了與之接頭的國防部少校秦參謀。為此,中統與軍統上演了扣人心弦的搶人大戰,沈林拔槍兩度指向沈放,分別隸屬於中統和軍統的兄弟,再次劍拔弩張,也將中統和軍統爭權奪利、互相制肘的格局,生動地展現了出來,人們不僅要問,為何兄弟總愛明爭暗鬥。在權力分配與制衡中誕生的怪胎中統前身是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
  • 軍統抗戰-金陵毒酒案,天馬號爆炸案,刺殺日本天皇特使
    軍統以白色恐怖而臭名昭著,但在抗戰時期卻成為中日地下戰場主要力量。據統計八年抗戰軍統犧牲達1.8萬人;擊斃吉川貞佐少將,皆川雅雄大佐,植樹巖藏中佐,高月保中佐等日酋;刺殺張敬堯、李士群、王克敏、傅筱庵、陳籙、張嘯林等大漢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