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簡筆畫的創始人,其作品在日本被譽為「國寶」

2021-01-17 藏家群



他是名滿中日的大書畫家,

曾於南宋寧宗擔任畫院待詔。

他是一個行徑相當怪異的畫家,

他喜好飲酒,

酒後的行為不拘禮法,

人稱「梁風(瘋)子」。


梁楷,生卒年不詳,中國南宋畫家,祖籍東平(今屬山東),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山水、花鳥。


南宋 梁楷(傳)《右軍書扇圖》卷,墨筆紙本,縱27.9cm,橫66.2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圖繪王羲之為老嫗書扇故事。


繪畫史上有關梁楷的記載極少。元人夏義彥在《圖繪寶鑑》卷四中寫道:


「梁楷,東平相羲之後,善畫人物、山水、釋道、鬼神,師賈師古。描寫飄逸,青過於藍。嘉泰年畫院待詔,賜金帶,楷不受,掛於院內,嗜酒自樂,號曰粱瘋子。院人見其精妙之筆,無不敬伏,但傳世者皆草草,謂之減筆。」


南宋 梁楷《澤畔行吟圖》22.9×24.3cm 大都會博物館藏


畫法始從梁楷變,觀圖尤喜墨如新。

古來人物為高品,滿眼煙雲筆底春。

——趙由雋


梁楷有兩種幾乎截然不同的繪畫風格,一種是「細筆」,取法吳道子、李公麟,師從賈師古,為密體法;一種是「減筆」法,繼承五代石恪的簡括,以寥寥數筆橫掃,對後世簡筆寫意畫的發展影響極其深遠。


南宋 梁楷《枯木水鳥圖頁》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藏


梁楷對中國美術史的最大貢獻就是創立了「減筆」人物繪畫、金錯刀畫竹、潑墨抽象畫人物。梁楷在藝術上的成就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畫院裡的「精妙之筆」,使院人「無不敬伏」的畫風;一是由畫院解放出來以後,粗放的逸筆草草的畫風,是他在藝術史上的主要成就,具有革新的藝術價值並影響深遠。


宋 梁楷《雪景山水頁》日本私人藏


梁楷以高度集中概括的手法來描繪人物和風景,特別是《潑墨仙人圖》,人物形象奇古,如墨潑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創造。


南宋 梁楷《潑墨仙人圖》,紙本,縱48.7、橫27釐米,水墨。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潑墨仙人圖》畫面是一位不衫不履的醉態仙人。全圖勾筆極其簡略,僅表現局部些小的輪廓,而佔畫面大部之衣著則用粗筆蘸墨法依褶痕橫掃,墨色淋漓滋潤,而質感極強。這種粗筆橫掃,筆簡而意到,墨色淋漓酣暢的畫法,為梁楷之前所無,而且在南宋繪畫由工趨細向簡略的潮流中也為僅有,後人稱之為「潑墨」,成為後代畫家大寫意追捧的楷模。


上有乾隆御筆題詩:「地行不識名和姓,大似高陽一酒徒。應是瓊臺仙宴罷,淋漓襟袖尚模糊。」


南宋 梁楷《布袋和尚圖頁》

繪畫布袋和尚半身像,構圖簡明而有力,用筆簡練粗放,尤其以布袋和尚的衣袍最為突出,寥寥數筆,神態活現,猶如畫山石一樣雄渾有力,又不失衣袍的柔和隨意,筆意十足,重墨渲染。


如除去布袋和尚的上半身不看,其構圖仿佛是一座雄健的遠山,穩健而廣闊,而繪布袋和尚的圓顱碩軀時,轉而用工細流暢的筆法,以工筆繪眉眼唇齒,笑容可掬,其淡泊而又嘻笑於世的神態表現得淋漓盡致,雖有一股玩世的態度,卻又顯示出其寬厚、仁慈、悲天憫人的另一面,這也正是梁楷處世態度的一種寫照。


宋 梁楷《布袋和尚圖》絹本設色 82×33.2cm 日本香雪美術館藏


梁楷是個參禪的畫家,不拘法度,放浪形骸,與妙峰、智愚等和尚交往甚密,他終身沒有剃度,卻特擅長禪畫。


《六祖斫竹圖》表現的就是慧能在劈竹的過程中「無物於物,故能齊於物;無智於智,故能運於智」的境界。


南宋 梁楷《六祖斫竹圖》紙本墨筆 73×31.8釐米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畫家繪人物衣紋用爽勁的折蘆描,用筆寥寥而形神畢現,且僅略勾眉目、鼻耳,人物雖為側影,而專注、自如的神情躍然紙上。人物身後的樹幹直接用間有飛白的淡墨皴出,不事勾染,竹子亦不雙鉤。全圖用筆率略草草,這在當時是一種大膽的創新,豐富了人物畫的表現手法,對後世的人物畫創作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畫幅左側署「梁楷」二字款。


南宋 梁楷《六祖撕經圖》紙本墨筆 70×30.3cm 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

《六祖撕經圖》是描繪六祖慧能大師手拿被他撕壞的佛經,疾步狂呼,歇斯底裡的場景,畫家把六祖藐視佛教舊傳統時那種玩世不恭的狂態,用乾枯的焦墨筆觸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為之振奮,觀者深受感染。


自梁楷開創「減筆人物畫法」後,其畫風深得世人喜愛。對後世影響深遠,元代顏輝、明代徐渭、清代黃慎都受到他的啟發。梁楷作品有很多流傳到日本,因而對日本的繪畫也產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南宋 梁楷《太白行吟圖》紙本墨筆 81.2×30.4釐米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太白行吟圖》是梁楷減筆人物畫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數筆,就勾畫出一個灑脫放達的詩仙形象。他的減筆畫是一種運用粗闊的筆勢與有濃淡的水墨作的寫意畫,《太白行吟圖》即體現了這種大膽的畫風;用筆簡練豪放,純以線描表現,但詩人疏放不羈的個性,以及邊吟邊行的姿態卻刻劃得生動傳神,令人叫絕。《太白行吟圖》捨棄一切背景,簡單數筆,就勾勒出李白遊吟飄然瀟灑的神情,以少勝多,而寓意深遠,令人尋味,後人稱其作為「減筆畫」。


十四世紀中葉,當時統治日本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家族極為喜愛中國的藝術品,於是來往中日之間的商旅僧人便在中國搜集大量書畫作品獻給足利將軍,其中便包括《雪景山水圖》等在內的多幅梁楷的真跡。


南宋 梁楷《雪景山水圖》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雪景山水圖》在傳到日本之後,先是被收為足利將軍家的「東山御物」,以三幅一組的形式鑑賞,而其中的中幅為《釋迦出山圖》。之後歷經若狹(今福井縣)小濱藩主酒井家及三井家收藏,最終在1948年被東京國立博物館購入,並在1951年被指定為國寶。


南宋 梁楷《釋迦出山圖》絹本設色 119×52cm   東京國立博物館


南宋 梁楷《雪景山水圖(2)》絹本墨畫淡彩 110.8 × 50.1 cm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八高僧故事圖》是梁楷早年的院體細筆之作,此圖共有畫面八段,分別描繪南北朝至唐代八位高僧的遺事佚聞。在圖第二、三、五、八各段布景的樹、石及船體上,逐段署有作者的細楷籤款「梁楷」二字,在每段圖畫之後,均附有後人行書對題的故事題解。


圖一《達摩面壁·神光參問》



圖一《達摩面壁·神光參問》:僧神光聞達磨住少林,乃往恭承,師端坐不聞勵誨。光曰:「諸佛印法可得聞乎?」師曰:「諸佛印法匪從人得。」光曰:「我心未寧乞師與安。」師曰:「將心來與汝安!」光曰:「負心了,不可得。」師曰:「與汝安心竟!」


圖二《弘忍童身·道逢杖叟》



圖二《弘忍童身·道逢杖叟》:弘忍七歲時,被尊為禪宗四祖的道信所遇見,道信嘆曰:「此非凡童也……苟預法流,二十年後,必大作佛事」。於是就派人跟隨他回家,徵求他家長的意見,能否讓他出家作為道信的弟子。他的家長欣然同意,並說:「禪師佛法大龍,光被遠邇。緇門俊秀,歸者如雲。豈伊小駭,那堪擊訓?若重虛受,因無留吝」。這樣,弘忍就被帶到了道信主持的雙峰山(又名破頭山)道場。


圖三《白居易拱謁·鳥窠指說》



圖三《白居易拱謁·鳥窠指說》:唐朝道林禪師傳法至杭州,見城南秦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如蓋,他就在樹上築窠,棲止於上參禪,時人稱他為鳥窠禪師。長慶二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慕道林之名入山拜晤,他見到道林問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三歲孩兒也解恁麼道(也懂得這麼說)。」禪師說:「三歲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頓有所悟,行禮而退。這是一則宣揚佛教揚善抑惡思想的著名禪師機辯故事。


圖四《智閒擁帚·回睨竹林》



圖四《智閒擁帚·回睨竹林》:百丈懷海禪師尚在世傳法,智閒禪師遂親往參學。智閒禪師性識聰敏,教理懂得很多。每逢酬問,他都能侃侃而談,但是,對於自己的本分事卻未曾明白。後來,百丈禪師圓寂了,他便改參師兄溈山靈佑禪師。溈山禪師問道:「我聞汝在百丈先師處,問一答十,問十答百。此是汝聰明靈利,意解識想,生死根本。父母未生時,試道一句看。」 智閒禪師被溈山禪師這一問,直得茫然無對。


回到寮房後,他從平日所看過的經書中一一查找,卻找不到任何相關答案。於是他便屢次求溈山禪師為他說破,但溈山禪師道:「我若說似汝,汝已後(以後)罵我去。我說底是我底,終不幹汝事。」


絕望之餘,智閒禪師說道:「此生不學佛法也,且作個長行粥飯僧,免役心神。」 智閒禪師哭著辭別了溈山,開始四處行腳。有天他來到南陽慧忠禪師的舊址。目睹了慧忠國師道場之遺蹟,覺得這個地方挺不錯,於是便在這裡住下來,加以整拾。


一日,智閒禪師正在芟除草木,不經意拋起一塊瓦礫,恰好打在竹子上,發出一聲清脆的響聲,他忽然大悟。於是便急忙回到室內,沐浴焚香,遙禮溈山,讚嘆道:「和尚大慈,恩逾父母。當時若為我說破,何有今日之事?」並作頌曰:


 「一擊忘所知,更不假修持。 

動容揚古路,不墮悄然機。 

處處無蹤跡,聲色外威儀。 

諸方達道者,鹹言上上機。」 


溈山禪師聽說了智閒禪師的這首偈子,便對仰山禪師道:「此子徹也。」


圖五《李源圓澤繫舟·女子行汲》



圖五《李源圓澤繫舟·女子行汲》:唐代隱士李源,住在慧林寺,和住持園澤交好,互為知音。兩人相約去四川峨眉山遊玩,園澤想從道長安,從北部陸路入川。在李源的堅持下,兩人從從長江水路入川。在路上河邊遇到一個懷孕三年的孕婦。園澤看到這個孕婦就哭了,說他就是因為這個原因不願意走水路,因為他註定要做這個婦人的兒子,遇到了就躲不開了。他和李源相約在13年後杭州三生石初相見。當晚園澤圓寂,孕婦也順利產子。十三年後,李源如約來到三生石,見到一個牧童唱到「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李源與之相認,牧童說他就是園澤,但是塵緣未了,不能久留,唱到:「身前身後事茫茫,欲話因緣恐斷腸。吳越江山遊已遍,卻回煙棹上瞿塘。」唱完就離去了。


圖六《灌溪索飲·童子方汲》 



圖六《灌溪索飲·童子方汲》:灌溪閒禪師路逢一童子汲水。師乞水飲,童子曰:「乞水不妨,某有一問,且道水具幾塵?」師云:「不具諸塵。」童笑負水而去,曰:「不得汙阹水。」


圖七《酒樓一角·樓子參拜》 



圖七《酒樓一角·樓子參拜》:樓子和尚名善,津平江人,姓楊氏。初浮浪於肆市。一天,樓子和尚行腳,偶然經過一街市。在一家酒樓下,他發現自己的襪子帶兒鬆了,於是便停下來,彎腰整理襪帶。忽然聽得酒樓上傳來了伴娘的歌聲,唱道:「……你既無心我也休……」樓子和尚一聽,忽然大悟。因此,時人皆稱之為樓子和尚。


圖八《孤蓬蘆岸·僧倚釣車》



圖八《孤蓬蘆岸·僧倚釣車》:福州玄沙師備宗一禪師,雪峰義存禪師之法嗣,俗姓謝,福建人。少年時,喜好釣魚,每天泛一小舟於南臺江上,跟江上的漁者相遊戲。唐鹹通初年師備剛好三十歲。回想起這以前的一段生活,他忽然生起強烈的出家願望,於是棄舟投芙蓉靈訓禪師座下落髮,受具仁兄視雪峰而師事之。峰一日曰:「毘頭陀何不編恭志?」師曰:「達摩不來東土二祖不往」。西天峰然之師嘗示眾,有直饒得似秋潭月影,靜夜鐘聲隨和系以無寄,觸波瀾而不散,尤是生死岸頭事。道人行處猶火燒冰。


《八高僧故事圖》高清全圖欣賞:




南宋 梁楷《八高僧圖卷》絹本設色  26.6×64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梁楷的寫意人物畫,

在中國畫的歷史長河中只是一次曙光的顯現,

卻成了後人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他的天才式創造

在中國寫意人物畫史上留下了輝煌而燦爛的一筆。

千百年來,

梁楷的減筆人物畫對中國畫產生的影響

一直延續到今天。





藏家群

找對圈子很重要


相關焦點

  • 被定為「日本國寶」的――南宋畫家梁楷的作品
    東京國立博物館坐落在鬱鬱蔥蔥、以櫻花而著名的上野公園內,收藏的11萬多件文物個個都有著珍貴的歷史和藝術價值,但位於這些文物之首的則是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國寶和610件重要文化財產。這些頂級文物中有一批是來自於中國的,主要包括宋元時代的繪畫、中國的古典(如王勃集)和中國的書法等文物。
  • 南宋「梁瘋子」酒後繪畫,豪放如「簡筆畫」,千年後卻成日本國寶
    梁楷是南宋寧宗嘉泰年間的畫院待招,其畫技高妙,擅畫人物、山水、道釋鬼神。梁楷喜嗜酒為樂,時人常以「梁瘋子」相稱,其流傳於後世的作品多為逸筆草草的「簡筆畫」,比如眾所周知的《潑墨仙人圖》。此幅畫作以酣暢淋漓、濃淡分明的筆墨刻畫了一位仙人酒醉後步履蹣跚、憨態可掬的模樣。畫家本人似乎也是乘著酒興信筆揮毫,寥寥數筆就將仙人的古怪形象和滑稽神情勾勒得活靈活現。
  • 梁楷:中國簡筆畫創始人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高清:3800幅古代繪畫圖庫,1200幅齊白石作品圖庫
  • 日本最年長狂言大師去世 被譽為日本「人間國寶」
    中國網5月24日訊 據日本NHK網站23日報導,被譽為日本「人間國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日本最年長狂言大師、京都大藏流狂言大師茂山千作先生23日因肺癌,在位於京都市的私宅內去世,享年93歲。  茂山千作先生於大正8年,也就是1919年,出生於京都府上京區的京都大藏流狂言世家,是茂山家的長男。他於5歲起便踏上了舞臺。
  •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寶在海外,真要數個一二三四,卻知者寥寥了,小編特此總結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國國寶。
  •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
    日本收藏中國的十大國寶!近代以來列強入侵,中國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國國寶最多的,是深諳中國文化的日本人。然而,我們都知道很多國寶在海外,真要數個一二三四,卻知者寥寥了,小編特此總結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國國寶。
  • 人間國寶 ┃ 日本の漆藝人及作品賞析
    此後,由日本工藝會(成立於1955年)與政府文化廳主持、主辦(每年10月展覽)。它是日本一個連續性的展覽項目,按照既普及又提高的方針,以代表傳統工藝技術最高水平—「人間國寶」的作品,來帶動、提高、促進日本傳統工藝向前發展。每當展覽開幕,「人間國寶」作品薈萃一堂,熱愛傳統工藝文化的粉絲們猶如朝聖一般,虔誠地拜謁他們心中一件件至美絕倫的作品,沉醉在美的享受之中.
  • 日本書法界的高人,地位堪比王羲之,其書法被奉為「國寶
    日本書法界的高人,地位堪比王羲之,其書法被奉為「國寶」祁寒科技快傳號 | 02-15 11:45關注中國書法史也可以總結為是一部筆法的傳承史
  • 那些「日本國寶」裡的中國文物
    今年是抗戰勝利75周年,至今,在日本的各大博物館,還能看到75年前的那場侵略戰爭對中國帶來的傷害——很多日本侵華期間劫掠自中國的珍寶被展示在日本的博物館中。
  • 日本博物館裡的十件中國文物,件件都是國寶
    但真要算收藏的中國文物數量,日本其實並不輸歐美。畢竟作為一衣帶水的鄰國,日本自古以來就對中華文化極其嚮往。清王朝閉關鎖國之後,中國日漸沒落,日本卻逐日東升,漸漸對中國起了覬覦之心,在那幾十年裡,我國文物被大量秘密運往日本。至今,流落日本的中國文物,數量大約有幾十萬件,而且有相當一部分質量堪稱國寶!
  • 「中國文物」怎麼就變成了「日本國寶」?
    ,還能看到70年前的那場侵略戰爭對中國帶來的傷害——很多日本侵華期間劫掠自中國的珍寶被展示在日本的博物館中。博物館工作人員佐佐木說,整個博物館大約有10萬件藏品,其中,來自中國的藏品大約有1萬件,除了日本本國展品外,就中國展品最多了。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
  • 張明傑:日本國寶中的中國繪畫
    其次書跡·典籍的數量較多,主要包括和(日本)文書跡與典籍、漢(中國)文書跡與典籍,尤其是種類多樣的佛典。再次則是繪畫,計一百六十二件。這些國寶繪畫中,有來自中國的二十九件。除此,再無其他國家的繪畫進入日本國寶之列。這一現象當然與兩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交往有關。從年代來看,最早的國寶中國畫應是《真言七祖像》中的《真言五祖像》和《五部心觀》(均為唐代)。
  • 日本至寶匯聚一堂 - 人間國寶作品展
    時間:2016年4月1日(周五) ~ 2016年4月10日(周日)地址:104-8105 東京都中央區銀座4丁目5-11  和光Woko百貨6F(銀座三越百貨對面)電話:03-3562-2111營業時間:10:30~19:00 (4月10日最後一天17:00結束)人間國寶,是日本政府文部科學大臣根據《文化財保護法
  • 張明傑:日本國寶中的中國繪畫
    其次書跡·典籍的數量較多,主要包括和(日本)文書跡與典籍、漢(中國)文書跡與典籍,尤其是種類多樣的佛典。再次則是繪畫,計一百六十二件。這些國寶繪畫中,有來自中國的二十九件。除此,再無其他國家的繪畫進入日本國寶之列。這一現象當然與兩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交往有關。從年代來看,最早的國寶中國畫應是《真言七祖像》中的《真言五祖像》和《五部心觀》(均為唐代)。
  • 《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是福是禍?看另外兩件國寶的下場就知道了
    《祭侄文稿》在日本展出是福是禍?是否會丟失,看看另外兩件國寶的下場,其實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了!近日,一則臺北故宮博物院將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文稿》外借給日本方面進行展出的消息引發海峽兩岸極大的關注!
  • 著名國畫大師謝飛作品被譽為「現代山水」典範
    近日,由中共中央黨校,中國國寶書畫研究院,共同舉辦的「綻放中國夢·書畫進萬家」活動中,謝飛大師被作為國寶書畫研究院「首席國畫藝術家」推薦,其眾多作品得到與會的專家和業內大師一致好評,並被「範曾、劉大為、邵大箴」等著名藝術評論家譽為「現代山水」典範。
  • 中國的國寶是熊貓,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原來是它
    熊貓是我們中國的特有珍惜動物,由於它的特殊性和稀有性,所以這種黑白相間的大塊頭,光榮的成為了我們中國的國寶。但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中國的國寶是熊貓,那麼日本的國寶級動物又是什麼呢?其實,日本的這個國寶,目前在日本已經瀕臨滅絕,現存的這些「日本國寶」,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國家的援助。
  • 中國的國寶是熊貓,日本的國寶是什麼?原來是它
    熊貓是我們中國的特有珍惜動物,由於它的特殊性和稀有性,所以這種黑白相間的大塊頭,光榮的成為了我們中國的國寶。但很多人可能會好奇,中國的國寶是熊貓,那麼日本的國寶級動物又是什麼呢?其實,日本的這個國寶,目前在日本已經瀕臨滅絕,現存的這些「日本國寶」,其實都來自於我們國家的援助。
  • 「藝術」趙振利藝術欣賞:國寶金絲貼創始人 金絲貼文化第一人
    國寶金絲貼創始人金絲貼文化第一人趙振利藝術欣賞趙振利,山東德州人,1943年11月生,華夏民間工藝研究所所長,國寶金絲貼創始人,金絲貼文化第一人領導了舉世唯一的《國寶金絲貼·中國奇畫》的研製與開發。開闢了一個新藝術門類。作品新奇特兼備,色、光、形特色鮮明,自然美感豐富;格調獨特,引人入勝,觀感奇妙,雅俗共賞。令人賞心悅目,一見鍾情。被譽為「缺之可惜的藝術珍品」。
  • 簡筆畫萬聖節,簡筆畫南瓜
    萬聖節兒童畫作品欣賞兒童畫作品萬聖節-女巫的城堡關於萬聖節的簡筆畫作品在線欣賞萬聖節兒童畫作品欣賞創意兒童畫萬聖節作品-群魔亂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