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絲綢之路重鎮吐魯番。
千百年的駝鈴聲還在風中迴響,中西商賈年復一年又一年的印痕還依稀可見,各民族沉澱的汗水還歷歷在目,繁華了曾經是西域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之一吐魯番。使中外文化在這裡交叉融匯,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吐魯番有人們記憶中的瓜果飄香,也有那看不盡的西域風情。
①葡萄溝
九月的吐魯番,雖有火焰山的燒烤,但也不像內地的有些城市那麼悶熱。在觀光車的呼呼聲中,我們進入了葡萄溝。兩邊山上,寸草不生,光禿禿的黃泥。溝底卻是一彎翠綠,流水潺潺,風光旖旎,草木芳菲,綠油油的清涼世界。
溝口草坪上,&34;6個大字格外醒目。穿門進溝,兩旁是鱗次櫛比的大大小小葡萄莊園,一個緊挨一個的木架長廊,茂密的葡萄藤蔓上掛滿了串串萄萄,有的像紅瑪瑙,白的像翠玉,晶瑩剔透,輕輕一嘗,甜蜜可口。
這裡起初叫桃子溝,滿山溝都是桃樹。清光緒2年開始種葡萄,設有專管葡萄的官員。從此這裡的葡萄就開始發展起來了。
真正發展起來,還是在改革開放以後。一九八八年全國人大委員長彭真視察葡萄溝,題下&34;三字。從那時起葡萄溝的種植在政府的扶持下,越種越多,越種越精,成了主要的產業,人們也走進了小康生活。葡萄溝也成了旅遊勝地,更是成了吐魯番的品牌標誌。
中午,&34;的歌聲中,我們告別了八公裡長的涼爽世界葡萄溝。
② 坎爾井,中國古代三大工程之一。
吐魯番的坎爾井,被稱為地下運河。它與中國古代的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稱為古代三大工程。
午後,在太陽的照耀下,我們到了坎爾井的參觀點。井口紅色的幾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進入井內&34;處,也叫蓄水池,涼爽幽幽,渠水清澈,緩緩流來。
沿著明渠往上遊參觀,一段明渠,一段暗渠,狹窄的過道,僅容一人扶牆而過。再往前走,前面出現了一口象內地的井,上面橫放一搖柄,柄上纏了一層層繩索,這是暗井,挖掏地下坭土的出口通風處。
在解說員的解說中,我們走出了景點,上了高臺景觀,遼闊的吐魯番盆地一覽無遺。數不清的坎爾井帶給了吐魯番盆地生命。
坎爾井,說白了就是一種結構特殊的灌溉系統,地下運河。
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蓄水池)四部分組成。它 的構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在井底修通暗渠,引水下流。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豎井,是開挖或清理坎兒井暗渠時運送地下泥沙和淤坭的通道,也是送氣通風口。井深因地勢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一般是靠近源頭的豎井深,最深的豎井有90米以上。豎井與豎井之間的距離,一般間隔20—70米,一條坎兒井,豎井少則10多個,多則上百個。
暗渠,又稱地下渠道,是坎兒井的主體。暗渠的作用是把地下含水層中的水匯聚到一塊兒。渠道由低往高處挖,這樣,水就可以自動地流出地表來。
暗渠最長的長達25公裡,暗渠全部是在地下挖掘,因此掏撈工程十分艱巨。暗渠流出地面後,就成了明渠。
明渠就是在地表上流的溝渠。然後在一定地點修建蓄水池,這種大大小小的蓄水池,就稱為澇壩。水蓄積在澇壩,哪裡需要,就送到哪裡
在吐魯番有上萬條的生命之源坎爾井,長達5千多公裡,孕育了土魯番的代代民族,培育出了瓜甜果香的世界。
坎爾井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成就了土魯番的歷史,促成了古絲綢之路的繁華,融匯了各民族文化的發展,對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③蘇公塔,新疆保存最大的伊斯蘭風格古塔
崇敬與稀奇帶我們走進了蘇公塔公園。進門左邊正在維修,只有沿右邊的行道行走。然後邁上臺階,通過一個廣場便到了古塔與清真寺的正前方。
塔呈圓錐形,由下而上慢慢變小。大約有40米高,全用土黃色磚砌成,看不見有木樑的穿連。塔身有不同的花紋,全是磚塊拼成。仔細一看有的是4瓣花紋,有的是菱形花紋,有的是三角花紋,還有的是水波花紋,不是零星的朵兒,而是圍著塔身周圍,一層一層的交替變化上升。
由於塔門封堵,不得進入登高。只好在清真寺裡轉轉。這個清真寺可容納千人功課,寬厰明亮,生土壘成,土黃色彩,古樸,莊重。沿著樓臺磚階,我們上到了樓頂,近距離古塔。塔內不用一根木料,而是採用螺旋臺階一級級上頂,將塔身四周相互連結,形成一整體,互相穩定。200多年過去了,居然還穩穩地䇄立在吐魯番盆地。
無論從建築的堅固,還是建築的藝術,不得不佩服古代先賢們的智慧。
④艾丁湖,世界內陸最低的地方
去不了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郎瑪峰,但去得了海拔最低的艾丁湖。
出吐魯番效外,驅車40多公裡,便到了景區大門。大門呈圓月形,門的左邊寫有艾丁湖三字,右邊懸掛著金黃色的月亮標誌,還挺有創意。
原來艾丁湖在維吾爾族語言中就叫&34;,一個充滿詩情畫意名稱
景點道路維修,一切車輛不能進去。只有坐20元一人的摩託車。到了景點,一片荒漠,周圍雖有些綠色和金黃色植物,但艾丁湖快變成水窪了。乾涸的湖灘,皺成龜裂,有幾隻鳥兒在湖空盤旋。那摩的司機居然在淺水裡還捉到一條兩三斤的魚。
一百年前的艾丁湖,水面積230平方公裡。現在卻只有0.5平方公裡,好像一滴混濁的眼淚
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吐魯番盆地的熱量,導致水的蒸發。另外地下水過度開釆,使艾丁湖逐年變小。還有是早年補給艾丁湖的河流乾涸。致使湖水面積年年減少。
艾丁湖會不會是第二個消失了的羅布泊呢?當下正是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旅遊業的發展,昔日的月光湖還會回來的。
雖然沒有見到清澈見底,湖光十色的艾丁湖,但見證了世界內陸海拔最低的地方。人的一輩子去不了世界最高峰,但去了艾丁湖,也不失其快樂。
西域的風情說不完,吐魯番盆地走不盡,前面的路還長,等待我們的還有北疆和南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