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

2020-12-21 中國網新聞中心

10月11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在上海發布。報告分析了我國海洋保護工作中的前沿熱點問題和各個利益攸關方的能力建設現狀,結合政策與時事的梳理對行業當下的機遇和挑戰做出了判斷,進而為行業未來發展提出了對策建議。

報告指出,漁業(含捕撈和養殖)可持續發展和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是現階段我國海洋保護領域主要聚焦的兩大熱點方向。漁業產能過剩是導致海洋生物資源衰退和棲息地喪失的重大誘因之一,而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整體則面臨水體汙染、塑料汙染、生物入侵、海洋酸化、生物多樣性急劇減少等諸多嚴峻問題。我國科學技術工作者已在重要海域開展了大量的監測、科研及保護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成果。然而由於之前開發過度帶來的累積影響,海洋環境惡化的問題仍在繼續,因此海洋保護亟待持續高效的推進。政府部門、科研機構、涉海用海企業、民間公益組織等海洋保護行業主要利益攸關方應當圍繞科學認知的核心,共同加強能力建設,以實現緊密的協調合作。尤其對於民間公益組織而言,如何在行業的框架中明晰自身的職能定位,積極承擔起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報告援引相關機構的監測結果稱,在過去半個世紀裡,中國約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8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海洋保護區數量迅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建立271個海洋保護區,大多分布在近海,總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佔管轄海域面積的4.1%。雖然保護區的數量增長較快,但距離《生物多樣性公約》「保護全球10%的海岸與海洋面積」的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此外,我國海洋保護區的劃分大多依靠實踐性經驗,缺乏充實的科學調查數據作為參考依據。 

報告認為,從國家政策的發布情況來看,我國海洋保護工作的系統部署起始於本世紀初,以漁業資源養護為最初的切入點,相關理念在政策序列中逐漸明晰。目前,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專門領域的第一個全國性五年規劃——《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即將完成編制,這表明我國將以更大的決心和更高的戰略定位進一步統籌海洋保護相關事務。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已經貫穿於整個涉海領域。

報告建議,為實現長效有序發展,我國海洋保護行業應著重開展以下四個方面的努力:一是以紮實的海洋保護科學研究和技術支撐為基礎,提升管理部門、科研機構和民間公益組織等各方的專業能力;二是廣泛培養行業在行政管理、科學研究和公益服務等各個環節中所需的後備人才;三是跨越既有障礙壁壘,打造各方之間的互惠互信保障機制,以深度交流合作構建完整的產業鏈條;四是重視新冠疫情帶來的警醒和啟示,加強行業的抗風險能力以更從容地應對突發事件。

該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編寫,由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資助。 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相關部門管理人員、多位專家學者及公益機構代表參加了現場發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在會上作主旨報告。

相關焦點

  • 我國首份海洋保護行業報告發布
    近日,我國海洋保護領域首份《中國海洋保護行業報告(2020年)》在上海發布。報告由上海交通大學海洋學院編寫,由桃花源生態保護基金會資助。「即使你沒見過大海,也無法忽視它的存在和影響。」中國科學院院士蘇紀蘭表示,過去半個世紀裡,中國約53%的溫帶濱海溼地、73%的紅樹林、8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
  • 我國第一套以海洋為主題的郵票是?
    我們喜歡大海,所以更要保護好大海!J10 到大江大海去鍛鍊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提起紅樹林,許多人並不了解其與海洋生態的關係。
  • 為什麼中國對建立南極海洋保護區態度謹慎
    10月和11月或許是每年南極海洋保護最重要的時間節點。每到這個時候,由24個國家和歐盟共同組成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以下簡稱CCAMLR)會在澳大利亞霍巴特舉行年會,討論南極海洋保護的逐項事宜。如同南極遠在世界的盡頭,CCAMLR年會也較少進入媒體和公眾的視野。
  • 加彭建立非洲最大海洋保護區系統
    「西非海域的漁業資源極其豐富,不過已被國際捕撈船隊逐漸榨乾,」英國約克大學的海洋保護生態學家Callum Roberts說道。「僅僅幾十年的時間裡,西非海域的海洋動物天堂便已消失不在。為了恢復漁業資源,這片海域急需保護。」30多年來,Roberts一直在進行海洋健康研究。
  • 我國第一套以海洋為主題的郵票是?
    我們喜歡大海,所以更要保護好大海!J10 到大江大海去鍛鍊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提起紅樹林,許多人並不了解其與海洋生態的關係。
  • 世界海洋日——熱愛藍色海洋,保護海洋生態
    歡迎關注「生態徐州」浩瀚海洋是生命的搖籃。美麗的珊瑚、古老的海龜、晶瑩的水母以及五彩繽紛、千奇百怪的魚類構成了多彩迷人的海洋世界,充滿著神秘色彩的海底世界更是給人無限的遐想。2020年6月8日是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讓我們一起走進海洋,認識海洋。
  • 南極將迎來首個海洋保護區 面積為英國法國德國總和
    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盟的代表28日共同籤署一份協定,一致同意在南極設立首個海洋保護區。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面積甚至達到幾個國家之和。【達成一致】歷經4年談判,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28日在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決定在羅斯海設立海洋保護區。一些人將之稱為「歷史性」的協定。該保護區佔地將超過155萬平方公裡,面積約為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總和,比我國東北三省面積大一倍。保護區中約112萬平方公裡將被設為禁漁區。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報告》指出,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全面加強海洋資源開發利用監管力度。
  • 海洋漁文化生態保護的「象山實踐」
    自國家級海洋漁文化(象山)生態保護區啟動建設以來,我縣堅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理念,因勢利導,不斷做大做強漁文章,全力推動海洋漁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成績斐然。象山先後被評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中國漁文化之鄉、省級非遺保護綜合試點縣等。
  • 2019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舉辦
    本報訊  記者張紅梅報導  9月26日,以「陸海統籌體制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的2019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在山東省長島縣舉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總經濟師楊超出席並講話。  楊超說,海洋自然保護地是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和實施海洋強國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基礎。
  • 我國海洋汙染問題嚴峻 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前景向好
    我國海洋汙染問題嚴峻 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前景向好根據環保部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生活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12.6億噸,同比增長50.7%;同年,我國綜合廢水直排海排放量達到41.7億噸,同比增長5.4%;而工業廢水排放量達到25.9億噸,較上一年減少了12.9億噸,同比下滑了33.3%。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各種廢水直排海排放量仍然龐大,海洋問題嚴峻,因此國家對海洋環境監測行業的發展也是極為重視。
  • 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海洋經濟總產值目前已達1400億元人民幣。另外,海洋環境影響氣候變化、降雨量分布和自然災害的發生,從而可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沿海地區乃至內陸地區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因此,開發海洋、保護海洋已成為中國環境與發展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海洋開發活動在迅速展現其巨大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 專家呼籲摸清我國海洋文化遺產「家底」加強保護力度
    在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到來之際,專家呼籲摸清我國水下海洋文化遺產「家底」,進一步加強保護力度。  近年來,我國日益加大了對沿海水下文化遺產的保護投入和支持力度,從單一的水下考古走向全方位的水下文化遺產保護,從沿海走向遠洋。
  • 舟山新增一處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拍友 俞璐瑤 俞將峰 攝  繼嵊泗馬鞍列島和普陀中街山兩個保護區後,舟山市又新增了第三塊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近日,舟山市東部省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以下簡稱東部保護區)獲批,總面積為168932公頃。其中,重點保護區面積43588公頃。
  • 原國家級海洋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 濱城喜添國家海洋公園
    內容提要: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同意原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為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天津北方網訊:日前,國家林草局發布通知,同意原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範圍調整並更名為天津濱海國家海洋公園。
  • 2019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召開
    9月26日,從中國海洋發展研究會、中國生態學學會聯合主辦、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管委會承辦的中國海洋生態文明(長島)論壇上獲悉,據不完全統計,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建立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公園等類型的海洋自然保護地271處,保護總面積約12.4萬平方公裡,約佔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的4.1%,涉及遼寧、河北
  • 新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海洋公園名單公布
    與海洋自然保護區的禁止和限制開發不同,海洋特別保護區按照「科學規劃、統一管理、保護優先、適度利用」的原則,在有效保護海洋生態和恢復資源同時,允許並鼓勵合理科學的開發利用活動,從而促進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資源利用的協調統一。    自2005年我國建立了第一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經歷了跨越式發展。
  • 海洋參考 | 海洋瀕危物種保護形勢嚴峻
    「要想拯救這些瀕危海洋物種,相關政府應該在加強物種保護、減少副漁獲物捕撈、建立海洋保護區、加強國際水產品貿易管制等方面採取措施。」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拯救委員會鯊魚保護項目負責人辛芬德費爾說。本次更新的紅色名錄同時收錄了深海魚類瀕危物種,共有500種深海硬骨魚首次入選,如生物螢光燈籠魚。此外,生活在深海熱液噴口的鱗腳蝸牛成為首個被列入瀕危名錄的深海軟體動物。
  • 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
    來源:央視原標題:《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2019年我國海洋經濟各項工作不斷取得突破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發布了《中國海洋經濟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對2019年全國和沿海地方海洋經濟發展情況進行了總結
  • 碧海長灘書錦繡——自然資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海洋保護地管理和...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在東營市的支持下,張朝暉帶領著團隊開始了對黃河口區域的調查研究,並將獲得的資料和數據應用於東營市環境治理、資源管理和生態修複決策中。2010年,他與多家單位聯合申報的海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黃河口及鄰近海域生態系統管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成功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