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見產業加速器正式進駐瀋陽,做投資東北的前哨站
2019-07-26 15:15 智見 瀋陽投資
7月24日,在上海浦東香格裡拉大酒店,遼寧——長三角招商引資促進周項目籤約儀式上,瀋陽市和平區人民政府和智見正式籤訂深度合作協議,智見產業加速器正式進駐瀋陽市和平區三好街同方廣場,將圍繞文創教育、生物醫藥、智能汽車等重點領域,引導優質資源進入東北,賦能瀋陽產業升級轉型。
參加協議籤訂儀式的瀋陽市代表有瀋陽市委常委、副市長李松林,瀋陽市商務局局長張堅強,瀋陽市商務局巡視員嶽貴君,瀋陽市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主任劉帥,瀋陽市和平區人民政府代區長馬原。企業方代表有北京智見創客CEO郭煒、北京智見創客副總裁趙宇、瀋陽有軌傳媒總經理梁佳銘。
作為產業創新的服務型平臺,智見致力於將北上深的科創資源引入二線產業核心城市,賦能傳統產業升級改造。而瀋陽市和平區是瀋陽市的中心城區,也是東北地區服務業第一強區:服務業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89%;聞名遐邇的太原街、三好街、領事館區聚集。和平區區域內教育和科技資源十分豐富,有東北大學、中科院瀋陽分院等47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匯集了一大批高級專業人才和高技能產業人群,有東北亞明日「矽谷」之勢。
在籤約儀式上,智見創始人兼CEO郭煒表示,瀋陽在精密製造、生物科技和汽車工業、能源等眾多領域有傳統優勢,圍繞產業網際網路和智能製造的新機遇,瀋陽乃至東北有彎道崛起的可能。但當下瀋陽需要一個「被看見」的機會,需要讓世人摘掉「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有色眼鏡,智見願意做大家來東北發展的前哨站和探路者。
落地前,智見已經在瀋陽做了幾場與當地企業家交流的活動,郭煒建議東北企業家,打開視野,擁抱新經濟,抓住科創這個產業升級的主旋律,先升級企業家自己的朋友圈,去尋找未來十年發展的要義,去和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人做朋友。
如果說東北錯過了消費網際網路的黃金十年,那在產業網際網路黃金十年大幕開啟之時,東北不能再缺席。遼寧具有堅實的產業基礎、豐富的物質和人力資源、完善的基礎設施、豐厚的技術儲備;東北振興「一帶五基地」建設(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更帶來新的投資機會。而瀋陽作為遼寧省會、東北的中心,更是投資者不該錯過的一片熱土。
國內巨頭紛紛投資東北
「投資不過山海關」曾經是一句流行於投資圈、企業家圈的說法,但這句話的背後是被大家忽略的投資窪地,但一批嗅覺敏銳的資本企業已經看到了山海關外的投資潛力,已經開始布局東北。
7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就率領阿里巴巴團隊到訪哈爾濱,走訪高校、籤訂協議,在與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省長王文濤的會談中,馬雲還說「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要出山海關,首戰最東北,與黑龍江籤約項目近期要見效」。
近期,馬雲並不是唯一一個造訪東北、投資東北的企業家。在他之前,京東、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和萬達、恆大等企業,都紛紛以巨資投向東北。
京東在造訪瀋陽後表示,未來三年在東北投資將超200億;萬達將在瀋陽投資800億建設文旅、醫院、學校等項目,騰訊將在瀋陽打造「數字瀋陽」,恆大也表示將在瀋陽投資1200億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僅瀋陽一市就吸收了超過2000億元的投資,接近瀋陽2018年GDP的三分之一強。
位於東三省中間位置的吉林,還邀請北大林毅夫團隊為吉林經濟把脈,在林毅夫團隊的《吉林省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報告》中,開出了吉林應轉變重工業趕超戰略思維,在產業發展上既要揚長,也要彌補輕工業短板,發展輕紡、家電和電子產業的藥方。
東北三省,各有不同發展優勢,也各有自己的短板。黑龍江裝備、石化、能源、食品四大產業非常發達,農業產品聞名全國,五常大米更是成為最受國人歡迎的大米品牌;吉林汽車、軌交、生物醫藥產業發達;遼寧作為東北唯一的沿海省份,港口便利,擁有瀋陽大連兩個副省級城市作為省內雙核,船舶製造、軍工製造非常發達。三省的高校、科研機構數量也都比較多,人才資源非常豐富。
而東北之所以近年來一直被人詬病,主要是營商環境不佳,GDP增速降低,並非以上產業喪失了優勢。實際上,東北三省也在優化營商環境方面做出了努力,2016年遼寧出臺了全國首部優化營商環境的地方性法規《遼寧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黑龍江和吉林省也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東北三省均出臺了更為細緻的措施著力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那些動輒以體製作為一切問題原因的看法,未免失之簡單。而眾多企業紛紛在東北投入巨資,也說明東北的營商環境正在改善,吸引更多有識之士投資東北。
東北憑什麼再度吸引投資?
首先是營商環境的切實改善。
2018年11月,由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持編寫的《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評估報告2018》正式發布。課題組構建了開辦企業、落戶企業、政務公開、社會服務、市場服務、獲得投資、科技資源、人才儲備、經營成本及宜業環境等10大一級指標和43個二級指標,選取了瀋陽、長春、哈爾濱以及大連4個東北主要城市作為研究對象,選取廣州、成都、武漢、西安以及鄭州5個城市作為對標城市。報告顯示,東北主要城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獲得投資能力有所提升,對北上廣深的投資吸引力不斷增強,企業投資總額持續增長,當前正進入新一輪的吸納投資高峰期;從各主要城市獲得投資的能力來看,瀋陽、大連企業獲得投資的水平僅次於廣州,甚至已經超越了西安和鄭州。
東北主要城市在企業經營成本和市場的專業化服務方面具有較大的比較優勢,遠高於對標城市的平均水平,但其他指標東北城市均落後於對標城市,尤其在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的聚集方面,東北主要城市與對標城市差距較為顯著,應成為下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重點工作方向。
以遼寧為例,2019年,遼寧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限將壓縮到90個工作日以內,省級行政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90%,不動產登記5天辦結,100個高頻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辦事更方便了,不用四處託關係了,自然能吸引更多企業落戶。
第二,是企業各項成本的有效降低。
單單就說房價、房租和人員工工資上,在東北開辦企業就能夠為投資者節省大量支出,有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我國平均工資主要數據,東部地區全部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74754元,而東北地區年平均工資只有61801元,僅相當於東部地區的82.7%。而這只是統計數據,據筆者了解,很多同領域工作,東北主要城市工資水平甚至只有東部地區的一半。
而在房價上,東部很多縣城房價都超過了1萬元,但1萬元在瀋陽、長春等省會城市,依然能買到地鐵盤。
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難願意回到自己三四線城市、小縣城、小鎮或者農村的家鄉,年輕人的理想定居城市,實際上要麼是一線城市,要麼就是二線城市(還有媒體將二線城市稱為「新一線城市」)。
但一線城市裡,北京、上海、深圳等在2015年以後房價在幾個月之內翻番,杭州、南京、武漢、合肥、鄭州等二線城市從2006年以來也經歷了房價翻倍暴漲。只有瀋陽、大連、哈爾濱、長春等東北的副省級城市,房價漲幅平穩,為剛需留了一個上車二線城市的可能。這幾年東北的經濟雖然增長慢了些,但是卻少了泡沫與浮躁。
第三,東北既有的比較優勢,如裝備製造、農林資源等。
東北的重型裝備製造業非常發達,高鐵機車、海洋工程、盾構機、冶金工業設備、電力工業設備、化工設備、石油工業設備,還有高檔的數控工具機,都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大連能生產航空母艦、驅逐艦、潛艇,瀋陽能製造戰鬥機。
裝備製造業是國之重器,雖然東北重工業比重過高導致輕重工業比例失衡,但在提升輕工業比例的同時,不能放棄東北的重工業優勢。依託東北的製造業優勢,轉型升級才能更為堅實。
而且東北的三江平原夏季溫暖、土壤肥沃,白山黑水黑土地,東邊是長白山,北邊是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都屬於林區,森林資源豐富,中部平原地區也有生態屏障,汙染少,農業發展潛力極大,食品加工產業也可以大力開展。
第四,一億人口四座副省級城市
東北還有一億受教育水平較高的人口,四座副省級城市,這都是東北的優勢。
東北大學教授李凱就指出,東北振興未來的產業選擇是技術含量較高的新產業,比如高端裝備製造、製藥、智能裝備、信息產業以及相關服務業,這些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應該放在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等中心城市發展。
而北京、上海等超大型城市限制人口規模、轉變產業形態,還有高起的人力成本,都給給瀋陽、哈爾濱等東北城市,吸引這些超大城市的溢出產業、外流人才帶來了機遇。
瀋陽,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每一個區域發展都有一個中心城市帶動引領,如北京之於京津冀,上海對於長三角,深圳對於珠三角一樣。前一段時間,各地都在猜想,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除了阿里是前往哈爾濱外,萬達、騰訊和恆大全是選擇了瀋陽,大佬們是給了我們指出了哪裡才是現在的投資窪地?
東北振興是國家戰略,因此作為中國的重要經濟區,國家中心城市給東北一個名額幾乎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從東西的地域分布上看,不難看出,瀋陽是整個東北地區最具優勢的交通樞紐,可以便捷地連接京津冀地區,同時又能輻射東北各大城市,地理條件不言而喻。
同時,瀋陽從行政級別、已經有產業資源、教學人才儲備,以及人口、財政收入、消費狀況和資金積累,綜合實力都不差。因此企業大佬的選擇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風向標。
正是在這樣的趨勢下,智見選擇投資瀋陽,投資東北,做投資東北的前哨站。
[本文作者熊本熊,i黑馬授權金髮布。如需轉載請聯繫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