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評論或私信領取項目諮詢表,稻田策劃為您出謀劃策
怎麼看城市,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一、大勢,地理角度;二、大市,經濟角度;三、公共設施,而不僅僅取決於城市有幾棟高樓;四、大街小巷,城市格局;五、建築、風格、布局;六、休閒,廣場、綠地、建築小品,這是判斷一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七、文化、廣告、標識,不僅僅是有點文化底蘊,搞點文化符號;八、生活形態,生活形態只有到小巷裡才能看到,才能感受到一個城市的生活本質;九、市民神態,看市民的神態可以看到一個城市的文化底蘊;十、衛生狀況。從這十個角度看城市會看得非常準確,我們研究城市旅遊也要從這十個方面入手。
1
關於城市
從旅遊的角度上講,對城市有一系列的要求,這也是優秀旅遊城市的評定標準。
1、城市模式
傳統模式:以資源形成產品,以產品構造產業,以產業聚集城市。這是中國建國以來的城市模式。歷史上的城市就是城堡加市場,基本就是軍事職能加經濟職能。我們大部分城市屬於傳統模式。全國200多個資源型城市,現在44個已經進入了資源枯竭的階段。在我們的城市裡,大量面臨的問題都是工業化城市轉型和提升的問題,所以就需要研究現代模式。
現代模式:金融、科技、人才、市場,要素聚集、創造聚集。經營城市一靠經營資源,掠奪性;二靠經營土地,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收入;已經走不下去,即使不控制也是死路。經營文化,經營環境是優勢,也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2、城市能力
國家旅遊局對評定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提出了一套標準,基本各個行業主管部門都提了一套城市標準,比如國家級的園林城市、衛生城市等等。從結果來看,需要相應的標準;而從起點和過程來看,需要城市能力。目前中國一流的城市能力:投資能力,建設能力,擴張能力,控制能力。二流的能力:聚集能力,商業能力,科技能力,吸引能力,公共能力。三流的能力:創造能力,文化能力,環境能力,輸出能力,服務能力,生活能力。如果城市能夠把二流能力和三流能力逐步提升,這是旅遊對城市做的最大貢獻。
3、城市文化
在城市建設中,史是城之根,文是城之魂,房是城之體,水是城之容,綠是城之裝。現在把文就理解為搞一點城市文化設施,也有無數的房子拆了建建了拆,一輪又一輪,這些房子經不起推敲,經不起品味。
突出城市文化。現在的城市旅遊發展過於看重景區,作為一個城市而言,觀看重景區是不行的,會形成一個畸形的格局,叫美麗的風光、破爛的城市,如果把精力集中在少數的景區開發上,那這個城市整體發展怎麼辦?所以要構造景城的概念。
城市要進行完整的藝術設計,系統的形象設計。城市改造,也不必大拆大建,增加一些文化符號、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城市的味道馬上就提升了。比如,內蒙古自治區建區60周年時,呼和浩特就帶了一個頭,建築物的牆體增加了很多蒙古族的文化符號,這個樓上一匹馬,那個樓上一張弓,這都不複雜,就是文化元素中的符號,城市的味道就有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重景區,輕城區。景區是吸引中心,城區是利潤中心。所以要以後工業化的視角,挖掘前工業化的資源,建設超工業化的產品,對應變化中的市場。
4、目標:要構造一個全城市
全球:世界胸懷,參照系,全球品牌。樹立新的參照系,城市要以世界上同一個類型的城市作目標。當然一個非常小的城市要作全球品牌,比較有難度,但可以在某個點上有突破,構造出一個新的品牌。
全面:全面發展,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等。
全息:以信息化為基礎,通過數位化工具,達到智能化。
全年:一年365天都利用。西北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旅遊淡旺季太明顯,需要研究城市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旅遊產品來吸引人。
全時:研究24小時利用,不可能城市的大街小巷都24小時利用,但是一定要有這樣的區域,要有夜間活動。全世界一流的旅遊城市,一定是夜生活最繁盛的城市。
全新:研究新發展方式、新生活方式。從旅遊角度,應該從新城市主義到新生活主義。旅遊就是一種生活方式,對個人來說就是一種短期的生活方式,對於整個社會來說就是一種常態性的、長期存在的生活方式。將旅遊的要素滲透到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融入到城市的每日每時,這才是一個全新的、根本性生活方式的轉變。
2
城市旅遊
旅遊在城市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影響面越來越大,能夠促進了城市的全面提升。
1、旅遊對城市發展的作用
以服務大發展、配套大空間、發展大產業、提升大形象、發揮大功能、促進大文化、美化大環境為基礎定位,發揮旅遊業在推動區域新發展、拓展旅遊新體系、衍生城市新產業、促進城鄉新和諧、提升城市新品質、培育社會新生活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面提升城市的總體素質。
2、全面提升
用旅遊激活城市,以激情創造明天。基於旅遊在經濟拉動、社會和諧、形象樹立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應立足現在、綜觀全局、著眼未來。在旅遊體驗理念的基礎上,整合資源,提升價值,改變形象,創造品牌。通過實施社會化、特色化、精品化、生活化、轉型化、科技化、系統化、綜合化、雙向化戰略,致力於打造完美、品牌、精緻、人本、悠閒、數字、聯動、多元、開放城市,全面提升城市旅遊業的整體素質。
3、 強化城市功能
城市從旅遊的角度來說功能是:客源集散地、消費集中地、文化吸引地、就業擴大地、稅源形成地,品牌體現地。但是在有的旅遊城市,城市功能被弱化為幾個景區。河南的雲臺山在焦作城市的發展當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其中最大的作用就是改變了焦作的城市形象,從一座煤城轉變為一座旅遊城市。
4、城市與景區
城市與景區的關係一定意義上是一個傳統與創新的交織。
一流的觀光資源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進入市場,比如故宮、兵馬俑、黃山、九寨溝等等;二流的觀光資源現在也已經進入市場。如果現在還把精力放在景區上,一定意義上城市在開發三流資源。為什麼放著一流的資源不去用,要開發三流的資源呢?越是三流的資源,開發難度越大,資金量越大。景區到底要開發多少?從單一觀光的角度來說,分散、同質化現象現在比較普遍。
要處理好城市和景區的關係。要發展城市旅遊,第一個概念是城市要建立幾個景區,城市裡為什麼非要建立景區呢,有的地方叫城市體驗區,有的地方叫文化區,有的地方叫娛樂區,有的地方叫休閒區,為什麼非得要戴上景區這頂帽子呢?很簡單,因為景區有一個既定的商業模式就是收門票。這是一個既定的商業模式,這種傳統模式應當不弱化。這就需要研究如果轉型提升,就是讓城市的旅遊功能發揮到最大。
5、休閒城市
滿足休閒需求是城市基本功能之一,城市發展質量提高的重要內容,市民生活質量的必要組成部分。城市休閒要以人為本,休閒創造就業、創造價值。休閒,讓城市更美好。休閒城市應達到,在城市生活中,休閒活動普遍,具有豐富的休閒設施;休閒產業在城市發展中佔據重要地位,形成品牌,並構成強大的市場吸引力。
6、城市休閒體系
要建立城市的休閒體系。這裡面有三個重點,第一個重點叫城市中央休閒區,比如上海的新天地、北京的什剎海、桂林的兩江四湖等等,這都是城市中央休閒區的概念。這樣的休閒區是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集中,也是一個城市娛樂消費的集中。但是這樣的休閒區和我們所說的商業步行街完全是兩個概念,多元素、小設施、大街區。就是小娛樂、小餐飲、小文化、小廣場、小街道,構建了一個大的街區,變成了一個城市的亮點。第二個重點就是城市休閒體系的建設。包括夜景的營造、餐飲、娛樂、建設、文化、購物體系等等,構建一個完整的城市休閒的體系。第三個重點就是社區休閒,社區人口越來越多,要求越來越高,就要求我們社區要有休閒的設施、休閒的文化,休閒的活動、休閒的安排、休閒的組織等等。
7、發展模式
培育多類型的資源。一提旅遊資源,就是名山大川、名勝古蹟,這都是從觀光的角度來解釋的。實際上現在旅遊資源包括社會旅遊資源、生活旅遊資源、環境旅遊資源、產業旅遊資源這四類,也就是說社會生活可以進入這個旅遊資源的概念。
形成多功能的產品。城市文化中央休閒區,就是一個多功能的產品,外地人到了這兒是必去之地,本地人沒事就去逛一逛,就構造了一個多層面的市場,從而形成了一個多聯動的方式,也就是通過對資源的廣泛全面整合、全面利用,構造了多層面的市場。
打造終極目的地。旅遊的綜合性最終體現的產業融合,形成一個多聯動。如果我們強化一個城市旅遊和旅遊城市的結合,尤其是強化了一個城市休閒,我們必然變成了一個終極目的地。
建設的商業模式到底賣什麼?第一個角度是賣理念,再一個是規劃,要有一個好的規劃,形成一個旅遊發展理念和城市發展規劃;第二是賣門票,現在看來還是長期處於首位;第三是賣名氣,根本就是創品牌;第四是賣土地,賣升值空間;第五是賣項目,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條;最終是賣股份,構造一個多方式的資本運作。
經營的商業模式做什麼?一是華僑城模式,可以簡稱為用地模式,即旅遊加地產模式,把土地資源的利用最大化;二是港中旅的海泉灣模式,可以簡稱為造地模式,通過海濱灘涂造地,一步到位,直接建設旅遊小鎮;三是西安曲江新區模式,可以簡稱為提地模式,通過成片開發,項目運作,提升土地價值。
8、發展過程
從工業城市到工商城市,從聚居城市到文化城市,從旅遊城市到休閒城市,從過境地到終極目的地,構建新型產業基地,循環經濟典範城市。
3
關於城市營銷
城市營銷,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能不能形成品牌,直接關係到招商引資,所以多年以來就變成各級政府關注的問題。
1、城市營銷和旅遊營銷
總體來說,旅遊就是城市的品牌,兩者之間叫做等位等質等效。等位就是從營銷的角度來說,旅遊和城市的位置是相等的,實際上做城市營銷,也就是在做旅遊營銷;等質就是本質上是相同的;等效就是效果上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把城市營銷和旅遊營銷緊密的結合在一起。現在形成好的格局就是宣傳、旅遊、文化、體育四位一體。形成部門聯合,上下聯動,政企聯手的營銷機制。
2、營銷的步驟
初步:敢吹、會吹、經得起吹。全國而言,敢吹基本可以打一百分,經得起吹至少普遍及格,但會吹很多不及格。關鍵是現行體制下缺乏營銷績效評估,使有限的資金沒有發揮好的作用。
進步:二次營銷,深化營銷,多渠道,多方式。這些做法也在逐步起作用,體現了各級旅遊局和企業的與時俱進。比如說原來的目的地營銷,一個基本的方式就是到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主要的客源城市,搞一個新聞發布會、搞一個產品創新會,找一幫記者,弄一幫旅行社。這樣的營銷成本很高,效果不太好。所以現在隨著經驗的積累,更多的在研究二次營銷和深化營銷。尤其要研究各種營銷方式之間的組合,營銷是一個完整的方案。
大步:從目的地營銷到客源地建設。需要從客人的角度來想一想,客人到底需要什麼?現在很多營銷往往使客人真正接受的信息是第二層次,第三層次,甚至是第四層次傳遞下來的信息。旅行社的線路、報紙上的廣告刊登的產品都是重複的,營銷費用花了不少,客人沒有得到有用的第一手信息,尤其是沒有得到公眾方面的服務性信息。所以、核心就是要從生產者主導轉向消費者主導。
3、營銷的三個階段
目的地營銷效果到底何在?旅遊營銷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把信息有效地傳遞到市場上去。第一個是「傳遞」,第二個是「有效」。旅遊產品和其它產品有所不同,包涵了海量信息,這樣的海量信息的傳遞就必須研究一些技術問題。大體可以歸納出信息、傳遞、存在三個階段。
第一是強化品牌性信息階段。現在多數旅遊局做的工作主要是品牌性的信息工作,這就是解決遊客在海量信息中選擇「去哪裡」的問題。這也是目前最關注的一個問題,可是真正上從客人的需求來看,只滿足於一點。信息非常多,但是客人的選擇畢竟有限。
第二是形成服務性信息階段。服務性的信息解決「怎麼去」的問題。服務性的信息恰恰是精準旅遊的概念,要給客人提供最大程度的方便,如果提供不了,光說這兒好,信息就是空的;系列的服務性信息,一定意義上比品牌性的信息還要重要,有的時候技術性的信息要重於品牌信息。
第三是完善後續性信息階段。後續性信息要解決「是否再去」的問題。感覺不錯下次就會再去,同樣就會口口相傳,稱之為「病毒營銷」,形成良性循環的狀況。
4、新傳媒時代
我們進入了一個新傳媒時代。傳統媒體是紙質、廣播、電視、戶外等媒體很多,現在要研究的是跨媒體的運作,就是傳播手段越來越豐富化、立體化、組合化、系統化。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方案,才能少花錢多辦事。
5、新創意推進
旅遊需要創意,創意推動旅遊。旅遊產業也是創意產業。開發創意,產品創意,營銷創意。貫穿全過程,涉及全方位。創意的前提是無拘無束,是心靈的放飛。創意的發展,是平臺的建設,是制度的保障。這是個人創造力與組織執行力的結合,是社會寬容性與法治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