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常州市社會科學院與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的常州市社會科學院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主辦方/供圖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廣祿 通訊員鄭明陽)11月9日,常州市社會科學院與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合作共建的常州市社會科學院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尚慶飛出席儀式並講話,他與常州市社科聯黨組書記、主席朱明輝,常州市金壇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邢衛東,中鹽金壇公司總經理管國興,共同為鹽文化研究中心揭牌。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洪修平,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玉等一批專家學者受聘擔任研究中心的學術顧問和特聘研究員。成立儀式由中鹽金壇公司黨委書記董愛民主持。來自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廈門大學、華東政法大學、蘇州大學、揚州大學、南京中醫藥大學、常州大學、南京曉莊學院、中國孔子研究院、中國商業史學會鹽業史專業委員會、河南省鹽業協會等國內有關高校和科研單位的40多名專家學者與會,見證研究中心的成立並展開研討交流,對研究中心的五年規劃課題展開了論證。
「常州市社會科學院鹽文化研究中心在金壇正式掛牌成立,這既是央企堅定文化自信、履行社會責任的新舉措,也是哲學社會科學界服務改革發展、回應時代需求的一次有益探索。」尚慶飛在講話中表示,研究中心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及十九大以來歷次中央全會特別是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做出貢獻。在研究中心的建設和發展上,要堅守共建的初心,打造在省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鹽文化高端科研平臺和創新基地;聚焦特色研究,緊緊抓住「鹽」與「常州」這兩個關鍵詞,把行業文化與地域文化的特色有機融合;注重成果的轉化應用,圍繞鹽業體制改革與轉型發展,以具體的現實問題為導向,多學科力量合作攻關,產出指導性和操作性強的高質量應用成果,並積極推進和實現成果轉化,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應用上走出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特色之路。
管國興在致辭中提出,生產放心鹽,是鹽業人的初心;傳承鹽文化,是鹽業人的使命。作為中央企業,中鹽金壇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把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落實在企業文化建設的各個層面,而作為第一家直接建在鹽業企業、為傳承和弘揚中國鹽業文明服務的高層次產學研平臺,鹽文化研究中心制定了五年規劃,包括課題研究、成果出版、成果傳播、成果轉化四個方面共23項工作內容,將通過資源整合,結合時代需求和現實需要,凝練研究特色,提升研究水平,深度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在提高企業文化軟實力的同時,培育新時代中國鹽業的繼承人。
與會的廈門大學教授謝清果認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轉化、創新和發展傳承要實現落地,華夏文明的傳播,企業是重要載體。因為企業有組織性,並且跟社會結合最密切,是保證社會正常運轉的一個個細胞,能夠體現社會的具體運轉過程。企業和商人在社會關係建構中作為聯繫各方的媒介,成為一個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渠道和媒介。中鹽金壇公司一貫重視企業文化建設和華夏文明傳承、傳播,秉承了敬天尊道、天人合一的文化傳統,並將這樣的精神注入到企業文化建設中,轉化為企業運作規則的重要內容。在公司的人才隊伍和人員中,許多人既具有良好的理論素養又熟悉企業運行,這樣就能夠很好地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該研究中心將成為溝通理論與實踐、連接企業與社會的橋梁,打通溝通渠道,既實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更好地服務社會需要,也能夠推動企業價值的提升和實現。
據介紹,該研究中心是江蘇省社科系統成立的首家鹽文化研究機構,是跨界合作推進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社會、服務現實的新探索。中心設在中鹽金壇鹽化有限責任公司,由常州市社科院委託中鹽金壇公司負責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心將按照常州市社科院的統一安排和部署,完成相關研究項目和課題,為當地的鹽業經濟、鹽業文化、鹽企改革發展等提供決策諮詢參考。同時,也將結合中鹽企業改革、企業文化建設、管理提升、人才培育等方面的現實需求,不斷推出高質量的研究成果,逐步把研究中心建設成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在國內外有影響的實踐性、應用性新型智庫和現代鹽業文明研究協同創新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