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5日下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故事匯」活動在貴陽廣播電視臺一樓演播大廳舉行。活動由貴陽市總工會、共青團貴陽市委、貴陽市婦聯主辦,200餘名職工、婦女、青年代表參加了活動。
活動在詩朗誦「貴陽故事」中拉開帷幕,圍繞「初心」和「使命」,邀請了7名不同年齡、不同領域的故事講述者在現場為貴陽市民分享了自己為祖國、家鄉發展接續奮鬥、努力付出的動人故事。
「大國工匠」毛臘生老師講到:「工匠精神」是抹平浮躁心態的「鎮定劑」,它讓自己執著、堅守,希望工匠精神能夠成為人人嚮往的精神追求;90後村官陳權利與現場青年分享時說,青春就應該在最需要的地方綻放,即使苦過、累過,但也曾經瘋狂的笑過,這就是成長的滋味;全國三八紅旗手劉建西在分享中提到:醫者仁心,從事醫療衛生工作自己無怨無悔,今後將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在健康中國的道路上為貴陽人民保駕護航;基層消防指戰員郭又元堅定地說到:消防救援這份工作平凡而偉大,值得自己拼盡全力,隨時聽從黨和人民的召喚。此外,環保老人雷月琴、全國勞模賀思建、「路燈使者」劉蘇林也在現場進行了精彩講述,一個個真實又感人故事,激蕩著觀眾的心靈,現場不時響起陣陣掌聲。
活動邀請了青年、工人、婦女兒童等各界群眾代表到現場一起聆聽觀看。故事匯活動通過精彩的講述和分享,有效引導貴陽市廣大黨員幹部、職工群眾以先進人物為榜樣,主動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使命,把自己的理想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矢志投身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新徵程,助力建設爽爽貴陽新未來。
故事講述者簡介
雷月琴(82歲)
「環保老人」、「護水達人」,先後榮獲「中國生態文明先進個人」「最美志願者」「全國十大江河衛士」等稱號。作為貴陽市河道義務監督員,她連續34年天天堅持巡查貴陽市的母親河,記錄並反映河流汙染情況,阻止汙染河流、水庫、湖水的行為。作為貴陽市「兩湖一庫」環保基金會環保志願者,她每年捐贈3000元,志願服務的時間超過了600小時。
毛臘生(68歲)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十研究院貴州航天風華精密設備有限公司的技術顧問。省管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道德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榮登央視「大國工匠」頒獎臺,成立有「國家級毛臘生技能大師工作室」。40年來,毛臘生先後主持完成了「無毒型砂」、超大型薄壁艙體實際運用等研製任務,10餘項課題或項目處於國內行業領先水平。
劉建西(56歲)
從一名普通的婦產科醫生到三級傳染病醫院院長,她銳意進取,勵精圖治,技術創新,勇當醫院改革的巾幗先鋒,帶領醫院發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績,為貴陽市乃至貴州省的傳染病診療事業作出了應有貢獻。
賀思建(59)
努力刻苦的鑽研本職業務,在身患糖尿病、腦部血管畸形等病的情況下,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在設備維修方面解決了許多技術難題,為提高產品質量,提高設備有效作業率,企業生產任務的完成和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作出突出的貢獻。201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劉蘇林(52歲)
1984年6月進入貴陽市市政工程管理處路燈管理所工作至今,先後在路燈所加修班、工程班、大燈維修班、小燈維修班、運行室工作過。從16歲參加工作到現在52歲,算是和路燈打了半輩子交道,見證了貴陽市路燈的發展。
陳權利(27歲)
放棄一份收入可觀的工作,甘願回到家鄉當一名鄉村幹部,飽蘸青春熱血,在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帶領鄉親向貧困挑戰,留下一串串堅實的成長腳印,這是陳權利的青春手冊。
郭又元(32歲)
紮根基層10餘載,先後參與4000餘起滅火救援戰鬥,累計榮立個人三等功兩次,先後被評為崗位練兵先進個人、優秀基層指揮員、優秀共產黨員,多次榮獲先進個人及各類表彰。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羅昌
編輯 羅昌
編審 王太師 王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