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
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世界上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
所以,很多人認為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在歷史的長河裡,各種各樣奇葩的制茶、飲茶方式也不斷地創造出來。今天就給各位介紹一些「奇葩茶葉」,看看有沒有你嘗過的呢?蟲屎茶,又名龍珠茶,主要產在貴州、湖南、廣西以及四川、雲南部分地區。
湖南安化當地製作好的黑茶在存放過程中會招引許多安化特有的黑茶茶蟲。當這些小蟲吃完黑茶後,便留下比芝麻還小的粒狀排洩物,也就是蟲屎,通過適當的加工處理,就變成了可以飲用的蟲屎茶。蟲茶含有多種營養成份和活性物質,可降暑消食,提神解渴,對痔瘡及牙齦出血有一定療效。在陽春三月柳綠桃紅時,當地人用特製的三角網等捕撈工具將琴魚撈起後,趁著鮮活將魚放進有茶葉、桂皮、茴香、糖、鹽等調料的沸水中,煮熟後放到篾匾上晾淨除溼,再用木炭火將其烘乾至橙黃色。
清澈的茶湯中琴魚就好像在杯中搖擺遊弋,如戲水、似遨遊,可謂是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琴魚茶略帶茶味,更有淡淡的腥味、鹹味與鮮味,喝起來別有一番風味。茶湯飲後,可將魚乾放入口中細細咀嚼,其肉嫩酥軟、鹹中帶甜,鮮美爽口令人慾罷不能。辮子茶是明清時期流傳下來,保留在神秘的少數民族——傈僳族中的一種制茶工藝。它的製作需要精選百年以上茶齡的古茶樹,用其上好的茶青,單獨殺青、單獨壓制,並用傳統工藝精製而成,其條索具有惟妙惟肖的辮子特徵。普洱茶直至明清時期才被認知,辮子茶便是這個時期的佳作。但因制茶工藝相當耗時耗力,逐漸淡出普洱茶的舞臺了。糯米香普洱茶,是在普洱熟茶中加入一種名為「糯米香」的天然植物而得。「糯米香」生長於西雙版納地區,含有珍貴的天然芬芳物質和豐富的營養成分,其香味類似新鮮的糯米散發的清香,因此得名「糯米香」。其性質溫和,清香,解渴,解毒,是西雙版納傣族常喝的天然飲料。
安吉白茶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安吉,
雖然名叫「安吉白茶」,卻是綠茶一族哦!之所以叫「白茶」是因為其加工原料採自一種嫩葉全為白色的茶樹。安吉白茶富含人體所需18種胺基酸,其胺基酸含量在5%~10%,高於普通綠茶3~4倍,多酚類少於其他的綠茶,所以安吉白茶滋味特別鮮爽,沒有苦澀味。將茶葉泡開瀝乾,放入油鍋中炸炒並放入雞蛋翻炒均勻,有沒有像香蔥炒蛋的做法?這一盤算下來也是蠻貴的,茶葉這樣吃,也是夠奇葩了!千兩茶系黑茶茶類中的一個品種, 創製於湖南省安化縣江南一帶,是安化的一個傳統名茶,以每卷(支)的茶葉淨含量合老秤一千兩而得名。清道光年間的湖南省安化縣江南一帶,當時陝西茶商為了能方便快捷地把黑茶運回陝西,就對黑茶包進行了改進:隨後,又在百兩茶的基礎上,慢慢地把茶葉重量增加到1000兩。鳳凰單叢依據香型分類有十多種,什麼芝蘭香啦,肉桂香啦,但最奇葩的莫過於鴨屎香。據說是因為這茶太香了,鄉裡人評價這茶香氣濃,韻味好,便紛紛問是什麼名叢,什麼香型。九曲紅梅為浙江名茶中唯一的紅茶,更被譽為浙江茶區「萬綠叢中一點紅」。著名的弘一法師曾賦詩道:「白玉杯中瑪瑙色,紅唇舌底梅花香」,來讚美九曲紅梅獨特的梅花香。
說到九曲紅梅的奇葩之處,就在於它的幹茶細若髮絲,彎曲細緊如銀鉤互相勾在一起,恰似是一副難分難捨的樣子。六安瓜片,產於皖西金寨、霍山境內,又因形似瓜子(葵花子),而得此名。都說茶樹芽頭是精華,可六安瓜片就是這麼任性,芽頭不要!在採摘過程中去掉了芽和梗,所以六安瓜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由單片葉子製成的茶。它只在高寒的山區生長,既不是茶樹,也不能人工栽培,他是上帝栽培的茶,他有一個美麗的名字:「雪茶」。雪茶出產於區內玉龍雪山、犛牛山、藥山等海拔數千米的高山上,屬地衣類茶科植物。狀如空心草芽,重量極輕,形似白菊花瓣,潔白如雪,因此得名。白雪茶有兩個種,雪地茶和地茶,雲南民間所使用的雪茶一般為這兩個種的混雜。這兩個種形態特徵較為相似,生長在海拔約4500米的高山草甸或巖面薄土。雪茶具有生津止渴、清熱解毒、平肝降火、滋陰潤肺降壓等藥用價值。早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對雪茶就有所記載:「出滇南,色白,久則微黃,以盞烹瀹,清香迥勝。」苦瓜茶和柑普茶性質差不多,用陳年的鐵觀音和苦瓜製作而成。將陳年鐵觀音放入苦瓜內,通過烘焙工藝進行加工製作,不僅具有鐵觀音的醇厚,還具有苦瓜的下火作用。雖然外形確實奇怪,但滋味還不錯,口感醇厚,餘韻濃濃。
想了解更多茶的小知識
就請關注公眾號-喝茶學問
可搜索公眾號hechaxuewen
或者掃描下圖中二維碼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