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水鄉實景《四季周莊》1日晚改版後再現,震驚四座。漫天飛雪、冰凌舞和雜技空中吊環的結合,營造了江南水鄉晶瑩剔透、神奇的冰雪世界。 顧潔 攝
喜慶的水鄉婚俗,呈現了江南水鄉人民與水和諧相處的生活畫卷。 顧潔 攝
中新網崑山4月1日電(黃瑩)「水車被踩的吱吱作響、潺潺的流水聲伴著魚鷹撲翅聲,織機聲間穿插著吳儂軟語的談笑風生,儼然是一場江南水鄉原生態的交響樂。」原生態水鄉實景《四季周莊》1日晚改版後再現,震驚四座。來自香港的90後小楊直呼自己這回穿越時空愛上江南。
周莊享有「中國第一水鄉」美譽,雖歷經九百多年滄桑,卻仍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築屋水鄉古鎮風貌和格局。鎮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民居為明清建築,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六十多個磚雕門樓,古色古香,富有傳奇色彩。
新版《四季周莊》以「小橋流水人家」的唯美環境為背景、以寫實藝術的舞美意境、美輪美奐的燈光設計、優美震撼的音樂效果、浪漫風趣的舞蹈展現,融合原住民們自然平常的情景表演,演繹周莊的四季生活,再現了江南水鄉詩畫美景、動人聲色和迷人情韻。
作為中國第一部原生態水鄉實景演出,自2007年9月試演以來,《四季周莊》已累計演出1700餘場,吸引海內外觀眾人數超60萬。目前雖有1000個座位,但在黃金周或旺季仍舊供不應求。演出執行導演趙雲坦言,為了真實呈現古鎮風韻,僅200多名演員的明清服飾,就已是煞費苦心,頗具看點。
演出中的《漁歌》、《織網》、《漁燈》、《出航》展現周莊自然景象與漁作等傳統生活,滿足了人們對江南水鄉文化的好奇;春天的雨巷、夏天的採菱、秋天的收割、冬天的雪景展現周莊的四季風情與農耕生活,鐫刻著魂牽夢縈的故鄉記憶;《打田財》、《阿婆茶》、《婚慶》展現江南水鄉民俗文化,再現了世外桃源和美生活。
上世紀80年代周莊開創了江南水鄉古鎮遊的先河,如今面對中國旅遊市場從傳統觀光遊向休閒度假的升級,周莊對古鎮的保護與發展思路也進行了重新梳理。如今周莊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超300萬人次,其中散客人數佔比達到60%左右,江蘇水鄉周莊旅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衛青介紹:「旅遊項目的引進建設與遊客結構的變化相互影響、相互促進,造就一個更加精緻、更加完善的古鎮形態」。
一臺演出不僅填補了周莊的深度遊,還點亮了周莊夜經濟,在欣賞完江南的「活」色「聲」香後,流連於古鎮上錯落的各色咖啡館、文化驛站,留宿周莊的背包客們日漸增多。人文地理攝影師張千裡稱之為有一種生活叫周莊。
為了讓慕名而來的中外遊客不留遺憾,今年《四季周莊》還特別開設遊人參演環節,織娘、沈萬三、歌手、牧牛人、瓜農等角色都可以報名參加演出,過一把戲癮,做一回周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