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課本總結,字、詞、古詩及要求背誦段落

2020-12-24 妞媽教育

突然看到,娃兒四年級總結的好詞好句及古詩、背誦段落。對於孩子來說,這些都是必須掌握的部分,要梳理整理出來,方便孩子背誦,也是需要時間的。

正好到了期末考試的時間,就分享一下吧

日積月累的詩句,應該要求全部會背誦,會默寫。我看丫頭每周都會默寫一遍。

慢慢的積累,厚積薄發。慢慢在寫作文的時候,才能有話可說。通過這麼多年的陪娃觀察和總結,孩子寫作文,一是缺少素材,二是描寫不到位。很多時候,孩子不知道寫什麼,感覺這就是身邊的小事,一句話就說完了,怎麼能按老師的要求寫出4、5百字呢,這就是一個慢慢引導的過程,引導孩子適當的描寫、及感悟。

古詩部分,更不用強調了,肯定是要求必須要掌握的,不但會背誦,還要會默寫,並且知道其中的含義,對於古詩,存在這樣的問題,比如四年級的時候,古詩已經背熟,但是過一段時間,比如到5年級的時候,可能已經完全忘記了,所以不斷的複習也是需要家長注意的地方。

課文需要背誦的段落,多背誦,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需要的家長們自取吧

相關焦點

  • 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新課本刪除全部古詩
    等字都已不作寫字要求。我身邊的家長有90%都在升一年級前把孩子送進了培訓班,80%的孩子都學過古詩。我覺得一年級語文課本的8首古詩對這些孩子來說難度不大,大多都已經學過,沒有刪除的必要。」另外,顧先生也認為從8首古詩到一首不剩,有些矯枉過正了,「古詩是很好的文學形式,如果能保留一兩首,讓孩子適當學習,並不會增加多少負擔。」
  • 九年級語文上冊古詩文背誦精選
    《嶽陽樓記》中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兩個四字句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兩個四字句是: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表現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敘述騰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文中「進亦憂」「退亦憂」中的「進」與「退」分別指: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 五年級語文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
    學習日期:2020年3月31日複習內容:複習古詩,區分褒義詞、貶義詞學習連結:五年級語文科上冊課本>活動一:複習課文《古詩三首》《少年中國說》第一步:打開上冊語文書第12課,朗讀三首古詩,遇到不流暢的地方多讀幾遍再背誦默寫三首古詩。
  • 滬一年級語文課本刪古詩引爭議 課本告別古詩該不該
    [摘要]近日,上海市的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文古詩「退役」,刪減了舊版本中《畫》、《草》、《登鸛雀樓》等全部8首古詩。上海市教委回應,此舉目的是為小學生減輕識字和背誦的壓力。《登鸛雀樓》等知名古詩退出上海小學一年級語文課本小學語文課本的每一次改動,都會引起不小的爭議。
  • 三年級語文上冊第4課《山行》詩詞解析「坐愛」一詞你會解釋嗎?
    今天於老師給孩子們上了第4課《古詩三首》中的第一首詩《山行》,同學們在讀到這首詩的第三句「 停車坐愛楓林晚」時,很多同學不由自主地笑起來。其實於老師心裡明白大家在笑什麼,只是三年級的孩子年齡不過十來歲,未免也太早熟了吧!
  • 最新部編版小學語文1-6年級必背古詩文,和孩子一起挑戰100首古詩
    如果你認真觀察,就會發現,進入小學三年級後,"語文課本"中的"古詩"兩首變為"古詩"三首了,所以可以看出,對小學生的"古詩詞'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背誦記憶"的也越來越多,作為家長,我們能背誦幾首呢?是不是覺得有些還是比較難呢?
  • 2020年1月寒假前昆明市五華區三年級語文期末真題考試卷分析
    2020年1月寒假前昆明市五華區小學三年級語文期末區統測試卷由識字與寫字、閱讀與積累、習作三部分組成。一、識字與寫字基礎部分前四題主要考查學生的字詞拼讀和讀寫能力並且要求在田字格內工整書寫,以及字音和字形的辨析能力。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新學期伊始,專欄作者維舟通讀孩子的小學語文課本後,發表了《作為一個細節控,我在孩子的小學語文課本裡發現了N處錯誤》一文,質疑「統編本」語文教材中存在的文字記述錯誤及配圖錯誤。 陳先雲曾在採訪中多次表示,「不精準就容易產生爭議。
  • 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全冊重點背誦課文都在這,要考要記內容真多
    二年級語文第四單元,是全冊的重點內容,本組課文以「家鄉」為主題,選取了祖國各地獨具特色的風景名勝,向我們展示了祖國的大好河山,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和讚美之情。本單元因為涉及寫景的文章,語言比較優美生動,因此要求孩子背誦的內容也比較多。對第8課古詩二首而言,兩首詩不但要會背,還要會寫,字必須全部寫對。第9課要求背過2-5段,第10課要求2-4段,背誦時引導孩子邊背邊想像文中描述的景物,化文字為實景。也可以根據書上的文字把心中想像的景畫出來。這樣背誦才能更好的連貫起來。
  • 期末考試最後「衝刺」,二年級語文如何全面複習,才能突出重點
    接下去我以我們地區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的期末試卷為例,來為朋友們講解一下二年級的語文到底該如何全面複習,突出重點。(一)拼音的複習必須全面到位。在我們這邊,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的語文課本後面都有相應的生字表,複習這些生字表裡的生字時,可以給每一個生字標上拼音,然後再給這個生字組詞,組詞後再把這個詞語的每一個字都標上拼音。
  • (四年級語文上為例)
    關於語文預習的問題,我整理了一下,希望能夠幫助到更多不是很明白該如何輔導孩子預習小學課內語文的爸爸媽媽們。並且我們更多的會做一些拓展和積累,比如閱讀、比如寫作、比如古詩文國學等。從孩子上學一來我就一而再再而三的跟孩子強調課文的重要性、權威性,為什麼天下文章那麼多,而能進課本的文章只有這麼一點點,只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課文的重要性才能夠認真的對待起來。
  • 一年級上學期《語文》古詩全刪 識字量減少16%
    早報記者查詢國內其他版本語文教材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課文篇數為20篇,其中包括兩首古詩,如《畫》和《靜夜思》,課本生字表量為400字。而江蘇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僅有13篇課文,其中包含一首古詩詞《江南》;課本共255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為129個。
  •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刪全部古詩 家長稱矯枉過正
    早報記者查詢國內其他版本語文教材發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課文篇數為20篇,其中包括兩首古詩,如《畫》和《靜夜思》,課本生字表量為400字。而江蘇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僅有13篇課文,其中包含一首古詩詞《江南》;課本共255個生字,其中要求寫的為129個。
  • 三年語文《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資深教師備課內容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各課課文知識點掌握,看資深教師講解《古詩三首》《紙的發明》《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帶學生學習語文! 第三單元 一、單元要素 深厚的傳統文化,中國人的根。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所有重點詞語歸類、古詩匯總複習附練習
    輕重 進退忘記 出入 沉浮 貧富 冷暖 愛恨問答 美醜 收放 伸縮 曲直 聚散日夜 鬆緊 饑飽 難易 往來 始終死生 悲喜 方圓 首尾 古今 真假陰晴 單雙 緩急四字詞語博採眾長 多多益善 貪小失大 捨本逐末小題大做 勤學好問 好學不倦 書讀百遍日新月異 舉世無雙 遵紀守法 無能為力遮遮掩掩 躲躲藏藏 冷冷清清 滴滴答答練習題小學二年級語文詞語應用練習題
  • 小學教師整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雷雨》課文解析
    以下四點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討論此話題,需要諮詢的家長也可自行留言,於老師看到後會儘快回復。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下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6課《雷雨》課文解析部分,本課要求:背誦全文,請家長督促孩子背誦。
  •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課文背誦闖關表及必背內容匯總
    雖說小學課本有些需要背誦的現代文,語句一般不若古詩文那麼優美,但既然要求背誦那就應該一字不錯的背下來。我兒子小學二年級,前幾天他背《黃山奇石》時我發現他有挺嚴重的漏字錯字的現象,幾次更正效果都不太好。接著他學《日月潭》時,從預習開始我就要求他指讀,不能讀錯一個字,然後我發現他背《日月潭》時就好很多,雖然第一次背誦也出現了漏字錯字現象,但明顯比背《黃山奇石》時少了很多,而且很快就能一字不錯的背下來。
  •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這樣學字詞和詩句,輕鬆又高效!
    二年級語文下冊《古詩二首》——《村居》、《詠柳》:課堂筆記+同步練習題,提前預習跟我學字詞:要求 會寫「碧、妝」等9個字,會認「醉、裁」等7個字。 注意「醉、妝、絛、裁、剪」等字的發音,注意「村」字的偏旁是木字旁,最後一筆是點。碧玉的碧字左上的第四筆是提。
  • 二年級專項複習:加形容詞練習!課本中的原詞,小學生不會寫!
    在二年級語文複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由於期末複習重視基礎字詞,但是很多孩子對於課文中的加形容詞練習、量詞短語、標點、句子等掌握特別不紮實。每次期末模考,孩子們出錯的地方就集中在以上幾個區域。確實,部編版語文教材語文園地部分知識點非常多,尤其是課後題以及「字詞句運用」板塊。
  •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知識梳理——教師筆記
    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六教師筆記1一、交流平臺中心句的釋義:一段話的開頭就表達了這段話的主要意思,後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開頭這句話來寫的3.中心句的作用是方便讀者了解段落的中心內容。中心段的作用是方便讀者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4.中心句的寫作意義:三年級的學生已經開始接觸進行寫作,寫作的重點是確認中心思想,即圍繞題目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