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聊了一下南京大學,這個曾經亞洲第一,在1952年院系大調整下,經過大換血,現在依舊是985的王者。
今天咱們說一說廣州的中山大學,這個在廣東省排名第一,但是在北方知名度相對不是很高的大學。因為她和南大有著同樣的命運,在1952年被「四分五裂」,如今,依舊在985的陣營中屹立不倒。
關於中山大學的歷史,我們在此文不深追溯,因為一所百年老校,經常會是「分分合合」之後的產物,咱們就從較近的歷史簡略說一下。
中山大學的過往
中山大學,在1924年叫國立廣東大學,是當時孫中山先生親自動手籌措資金,由三個學校組建而成。1925年,廣東公立醫科大學、廣東公立工業專門學校併入其中,也是在這一年,中山先生在大學創立第二年逝世了。
為了表達紀念,1926年8月17日,正式更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之後全國出現了多所以「中山」命名的大學,1927年8月,又更名為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當時的南大是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1928年,蔡元培,當時是南京國民政府的大學院院長,決定除保留廣州的國立中山大學以資紀念外,其餘中山大學均改為所在地方名。同年3月,又改回國立中山大學。
1937年,國立廣東法科學院併入,1938年,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工學院併入,之後逐漸發展壯大,1950年9月,更名為中山大學。
至此,中大擁有文、理、法、工、農、醫、教育7個學院,這是院系大調整之前她的規模,和當時很多綜合性大學一樣,學科的多、全面是這些綜合性大學的特色。關於院系大調整的原因,總之,其實就是為了更好更快實現祖國的工業化培養人才。
大背景下的中大
1952年,在中山大學身上發生了什麼呢?
工學院調出,組建華南工學院,現為華南理工大學;
農學院調出,組建華南農學院,現為華南農業大學;
醫學院調出,組建華南醫學院,後改為中山醫科大學,現為中山大學醫學部;
教育學院調出,組建華南師範學院,現為華南師範大學;
哲學系調往北京大學;人類學系調往中央民族大學;天文系調往南京大學;地質系調往中南大學。
不僅在1952年,之後還有其他科系陸續被調出:
1953年,財政系、金融系、會計系、貿易系、企業管理系、政治系、法律系、社會系、經濟系調往武漢大學和現在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1954年,語言學系調往北京大學;植物研究所劃歸中國科學院,現為華南植物園。
1958年,中文系新聞專業調往暨南大學。
1970年,外文系調往廣東外語學院,現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突然覺得,中山大學這一系列的調整,是比南京大學更大的一次換血,僅僅保留了文、理兩個學院,在這期間併入了嶺南大學、武漢大學、南昌大學等的部分科系。
最終,2001年10月,原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合併組建,形成了現在的中山大學。
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大成為了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她是性價比很高的985
如今的中山大學,作為廣東省排名第一,不容置疑,那又為何說她是一所性價比很高的985大學呢?
首先,學校實力很不錯。百年老校的積澱,很多專業是非常強的,比如:工商管理、生態學、哲學、醫學等,其中生態學全國排名第一,工商管理專業也是非常強。這是自身的實力;
其次,在報考時候的分數。畢竟在985院校裡面,排名相對不是很靠前,軟科2020年中國最好大學的排名中,985大學裡,中大排到第14;
最後,中大身處城市的優勢。廣州作為我國超大一線的國際化大都市,對學生時候的開拓視野,以及畢業之後的找工作,都是很好的平臺,也一定會給你提供更多的機會。
中山大學,雖身處廣州城市中心(南校),但走進校園,湖水,古樹,還有不高的紅色建築,都會給你帶去片刻的寧靜。
漫步校園,經過中山先生的銅像,頗為令人感慨,就好像他一直在注視著這所自己當年親手建立的大學,也在默默關懷著中大的每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