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車市下行、環保要求變高的背景下,韓國希望通過政府的支持,來幫助韓資車企在氫燃料時代佔領全球市場。
本月17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訪問現代汽車的氫燃料汽車的工廠及宣傳館時表示,為了向韓國的新產業發展提供動力,韓國政府將針對氫燃料汽車及相關產業的發展全力提供支持與幫助,並正式發布「激活氫燃料經濟路線圖」,該活動是文在寅上任以來,第三次訪問現代汽車,也是第二次訪問氫燃料汽車相關工廠。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在該份路線圖中,韓國政府提出,截至2040年,韓國汽車行業共生產並普及620萬輛氫燃料汽車,其中韓國國內內需佔290萬輛,而向中國、歐美及東南亞市場出口則佔據330萬輛。這也就意味著從2019年起,韓國平均每年需要量產約30萬輛氫燃料汽車,而截至2018年年底,韓國國內生產的氫燃料汽車共為889輛,其中絕大多數供於韓國國內使用。
此前,文在寅在舉行新年記者會時,共提及5次「氫燃料汽車」,並提出要大力扶持氫燃料汽車在內的新興產業,而在當天的參觀中,文在寅時不時向陪同參觀的現代汽車首席副會長鄭義宣提出技術上的問題,並自稱「願意為現代汽車和韓國氫燃料汽車站臺,做一名宣傳大使」。
目前,扣除韓國政府的相關補貼後,現代汽車現有的氫燃料汽車量產車型NEXO銷售價格則為7000萬韓元左右,仍然比同等水平的電動汽車、內燃機汽車的價格高出近40%。
不過,業界知情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由於技術開發及市場推廣等費用等問題,現代汽車推出NEXO還是主要著力於新技術的推廣及品牌價值的提升,而從收益上來看淨利潤率甚至低於3%;而這份路線圖認為在2025年,韓國汽車企業的相關技術,將初步達到以現有成本的1/2進行量產的水平。
同時,為了普及氫燃料汽車,並吸引消費者的購買,韓國政府還提出截至2040年,在韓國共設置1200個氫燃料加氣站,並滿足每年526萬噸的供氣水平。
對於該目標,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一名官員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採訪時表示,為了達到620萬輛的數字,截至2030年韓國國內要滿足85萬輛的需求,參考中國、日本、美國等其他國家在氫燃料汽車的發展水平及扶持政策,這個目標「異常艱巨且緊迫」。
韓國現代證券分析師李蘭淑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對於韓國政府來講,為了發展電動汽車、氫燃料汽車等新能源汽車,並讓更多消費者接受,更加根本的要素是成本至少要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這部分包括價格成本、也包括在使用過程中的時間成本。
李蘭淑認為,為了降低開發成本,則需要形成規模的經濟,而依賴於韓國本土的內需,很明顯難以形成較大規模,因此需要有海外市場的支撐,才能夠為韓國的「氫燃料強國」之路提供保障。同時,李蘭淑展望稱,從現實的角度來看,未來20年全球的汽車市場仍然將有內燃機汽車佔據主導,但隨著各國對於環保規定的加強,由誰開發出降低成本的技術提升,由誰首先進入這個市場並搶佔先機,將成為韓國能否「打贏」的關鍵因素。
此前,現代汽車燃料電池事業部負責人金世雲(音譯)在參加CES 2019接受媒體採訪時曾預計「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量產成本的降低與相關基礎設施的健全,預計2025年左右,氫燃料汽車將開始為現代汽車的收益做貢獻,並初步開啟燃料汽車的時代。」
此外,現代汽車自身也試圖積極參加中國普及氫能汽車的進程,去年10月,現代汽車與北京清華工業開發研究院籤署了一份成立「氫能基金」的諒解備忘錄,主攻於投資氫燃料汽車技術和產業相關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