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向宇
每天清晨和傍晚時段,成都市青白江區城廂鎮下北街,就成為鳥的世界:成千上萬的小鳥飛舞盤旋於行道樹和居民樓上空。
如此壯觀的景象,讓下北街成為其他街道居民眼中的「鳥語林」街。
然而,生活在下北街的居民卻為此煩惱不已——「今年鳥的數量太多。『鳥屎』經常從天而降,娃娃傍晚都不敢出去耍;街邊居民每天都得忍著明顯的腥臭味,天氣熱的時候,氣味更是不擺了。」近日,下北街居民馬先生通過川觀新聞·民情熱線和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反映,鳥兒太多,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
情況到底如何,10月19日以來,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多次到現場調查、採訪。
01
奇怪!種的樹和周邊一樣,但上萬鳥兒只認這條街
按照爆料者的指點,10月19日晚6時10分,天色漸暗之時,記者登上城廂鎮下北街77號1棟6樓居民樓的樓頂。只見,四面八方的小鳥開始向下北街空中聚集,大多數鳥兒盤旋在樹頂、屋頂,但也有一些鳥飛得低,「驚險」地與記者擦身而過,發出「嘰嘰啾啾」的叫聲。10多分鐘後,鳥兒數量明顯增多,放眼望去,空中一片密密麻麻的黑點在快速移動,在青黛色的天空中連接出無數個不斷變化的形狀。
「傍晚這個時候,鳥兒是最多的,上萬隻隨便有。」馬先生指著兩條橫跨街道的電線說,此時電線上已有數百隻小鳥落腳,整齊地排成兩排,時而俯首低語,時而仰頭眺望。
下北街是城廂鎮場鎮的主幹道,長約400米,雙向四車道,路面寬約20米,街兩旁人行道上種植了183棵行道樹,這些樹和相鄰的南街、東街等主幹道上種的樹品種一樣,密度也差不多,都是天竺桂、銀杏等,「但其它街並沒有發現鳥兒聚集,很奇怪。」馬先生說。
02
在這條街聚集的鳥數量,今年劇增
與馬先生同住77號居民樓的楊大爺,已在當地居住了45年。「大概10年前,有小批鳥兒來聚集,剛開始,數量不太多,我們都很高興,覺得生態好了,鳥來了,每天能聽到鳥叫聲。」楊大爺說,但是近年來,這些鳥的數量逐年增加,「今年數量更是大量增加,相比10年前,翻了有幾十倍。每天清晨,天麻麻亮,鳥兒開始在街道上空盤旋,大概半小時後,飛去其它地方,傍晚時歸來,也要盤旋飛舞大概半小時,天黑後,就棲息到電線桿和樹上。」
至於鳥兒的品種,居民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燕子,有的說還有不少麻雀和其他不知名的鳥。從現場看,這上萬隻鳥兒品種相對單一,個頭類似燕子,尤其叫聲,和周邊常見的燕子沒什麼兩樣。
「這條街上,按說沒啥可供鳥兒吃的東西,搞不懂為什麼它們只認這條街。」採訪中,多名居民向記者提到,這些鳥只是傍晚來、露天住一晚上、早上走,並沒有在這條街築巢。在這條街上,記者並未發現有明顯的鳥窩,大批鳥兒露宿在樹梢和電線上。
03
鳥太多街上腥味重,居民不願出門
「傍晚後出門,稍不注意,鳥屎就會落在身上。」楊大爺走向一輛五菱麵包車,車身落了近百坨鳥屎,「乳白色的是新落的,顏色深的是鳥屎上又落了灰。」當晚,記者將私家車停在樹下劃線停車位約30分鐘,有10幾坨鳥屎落在了車身。天黑後,人行道上也可見到乳白色的鳥屎。
馬先生的兒子今年8歲,上小學三年級,放學後很少出門。「今年上半年,有一回在院子裡耍,不到10分鐘,娃娃頭上就落了鳥屎,他後頭晚上就很少出去耍了。」馬先生說,「現在味道小些,夏天雨後,一出太陽,腥臭味很重。」
鳥屎也給沿街商鋪帶來了困擾。康先生在下北街經營一家小賣部,已經40多年,「大概三四年前,日銷還能達到1000元左右,現在只有約400元,晚上大家都擔心鳥屎落在身上,出來的人少了,營業額肯定下降。」
什麼原因造成群鳥露宿下北街?這些鳥到底是什麼來頭?當地政府部門怎麼看待這批鳥?川觀新聞記者將持續關注。如果網友您對這些鳥有所了解,也不妨留言告訴我們。
在四川有困難,找問政四川。如果您在四川遇到了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請登錄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或川觀新聞·民情熱線求助通道留言反映、求助或建議。我們將充分發揮平臺的互動聯繫作用及輿論監督功能,第一時間傳遞民聲,推動問題得以及時解決——聽得見聲音,看得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