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將至,聊聊七夕節日的起源以及牛郎織女的傳說

2020-12-18 歷史飛凡觀

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數千年來流傳著許多故事傳說,其中民間四大傳說分別是天仙配、梁祝、牛郎織女與白蛇許仙,而這其中,只有牛郎織女每年都有固定的日子見面,這一天就是七夕。

牛郎織女

在古代時,因為傳說織女是給玉帝織五彩霞衣的女工,心靈手巧,織做出來的衣服沒有一點瑕疵,所以人們稱之「天衣無縫」,而有這門手藝的織女自然被當成了許多民間女子崇拜的對象,畢竟女紅在古代是評定一個女子的重要標準之一。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的傳說最早起源於何時現在還有爭議,目前最早的資料是周代的《詩經》,裡面記載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睆彼牽牛,不以服箱。」這被認為是最早記載牛郎織女的文學作品。

但是在這之前,二十八星宿的產生就為人們提供了巨大的想像空間,古華夏人是浪漫的,他們的星空分野中牛、女二星正好在銀河的兩邊,於是在民間的傳說中,那變成了被王母娘娘用天河隔開的一對痴情男女。

星空分野

農曆七月,滿天星鬥,銀河劃破長空橫亙在巨大的天幕中,織女星與牽牛星都是亮度比較高的星宿,自然引起了人們的興趣。「銀燭秋風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古人比較重視重數的日子,比如正月正是元旦、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端午節、九月九重陽節,所以七月裡就選定了七月七日,而且在書法裡由於古代是豎著書寫的,七十七的草書與喜字非常像,所以老年人的七十七也稱作「喜壽」(八十八叫做米壽)。

七夕乞巧

到了漢代,「牛郎織女」這個故事基本就正式成型了,《古詩十九首》裡面有一首專門描寫牛郎織女的詩: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涕泣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乞巧

據西漢劉歆編寫、東晉葛洪輯抄的《西京雜記》有記載道:「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是現存文獻中關於七夕乞巧習俗最早記載。

南北朝時,保留漢人風俗習慣的南朝諸國仍然在七夕這天保留著大量的慶祝活動,南朝梁宗謀《荊楚歲時記》說:「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婦女結彩樓穿七孔外,或以金銀玉石為針。」《輿地誌》說:「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針。世謂之穿針樓。」

到了唐朝,在風流天子唐玄宗的推動下,七夕的慶祝活動達到了高潮,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說:「七夕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以勝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嬪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侯。動清商之曲,宴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七夕乞巧

除了有舞會和穿針活動之外,七夕的女子寵物是蜘蛛,人們會糊個紙盒子,將蜘蛛悶在裡面,然後第二天看蜘蛛織的網密不密,密的人則預示著得到了織女的賜福。

除此之外,牛郎織女年年七夕相會還代表著對愛情忠貞不渝,因此也受到了廣大婦女同志的崇拜,古代女子也會向織女祈求婚姻圓滿或者天賜姻緣等等。

七夕

因為七夕主要是女子參與的節日,因此七夕也被稱為女兒節,隨著現代人們對節日的不斷詮釋和開發,七夕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賦予了這個節日新的內涵。

史上十大太監,每一位都幾乎改變了歷史的走向,你都知道他們嗎?

關於食物的詩詞,出鏡率最高的是什麼你猜到了嗎?不錯!就是它

同樣再造河山的開國皇帝,為什麼有人稱「祖」有人只能稱「宗」?

為什麼華夏古人特別推崇中庸之道

華夏族的圖騰崇拜為什麼選擇了龍?龍是怎樣一步步形成的?

相關焦點

  • 七夕的故事: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你知道嗎?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在童年時期的某一個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親(或祖母、或外婆)的身邊,聽講牛郎織女傳說的美好記憶。聽完故事,常常還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滿天繁星,尋找銀河邊那顆最明亮的織女星,以及銀河東邊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的牽牛星。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詩經·小雅》中的《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跂彼織女,終日七襄。雖則七襄,不成報章。
  •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節牛郎織女傳說故事簡短50字100字
    七夕的由來來歷起源  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融入乞巧節,民間姑娘信以為真,於是每到農曆七月初七,在牛郎織女「鵲橋會」時,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讓自己也能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也能有個稱心如意的美滿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節。
  • 七夕節的傳說 牛郎織女的傳說永流傳
    七夕節乞巧,這個節日源於漢代,沿襲至今就成了我國傳統的情人節,關於七夕還有很多浪漫的傳說,牛郎織女的故事你一定聽說過吧。   七夕節始終和牛郎織女的傳說相連,這是一個很美麗的,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成為我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 。
  • 關於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你還知道哪些?
    關於七夕節,除了牛郎織女的傳說,你還知道哪些?社會,大家普遍對西方節日比較熱衷,比如情人節、聖誕節,似乎國外的節日過著更浪漫,大家在當天互送禮物,互表衷心,但多數人只是模仿樣子,圖個樂呵,壓根不知道人家節日的來源和意義。
  •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七夕節的由來起源\七夕的傳統習俗活動
    中國的情人節是七夕嗎?2019年8月7日是中國的七夕佳節,也是被中國人稱之為中國情人節的日子,那麼,七夕是情人節嗎?七夕的由來起源是什麼?古人在七夕這一天做什麼呢?今天小編想和大家聊聊七夕,這個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節日。
  • 七夕節的節日起源與演變:最早起源於漢代
    提起七夕節,現代人都會想到這是中國的情人節,或者就是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但是其他關於七夕節的內容,大家可能都不太了解,所以帶領大家來看看關於七夕節的一些歷史的演變與發展變遷。
  • 七夕,說說你不知道的牛郎織女
    今日七夕,可是糟糕的身體卻不合時宜的出了問題,手機那頭某人的擔心在不斷閃出的"嘮叨"中就能感受到,又一次讓某人擔心的不行,心裡像小時候做錯事兒了一樣的愧疚。可是轉 念間還是在想"疫情後的第一個浪漫節日怎麼過?",在翻閱資料的時候竟然發現了很多毀童年的"七夕秘密",反正沒有約會,不如一起來聊聊"牛郎織女那些事兒"。
  • 七夕被稱作中國「情人節」 盤點七夕節由來、牛郎織女的傳說、七夕...
    【品讀】上闋寫七夕之事,緊貼詞牌之意,為友人離別之愁思開懷。下闋以晉人遇仙的典故人詞,寫和友人歡聚的快樂及離別的感慨。全詞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起來清晰明快,韻味十足。全詞不但擺脫了兒女豔情的舊套,藉以抒寫送別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緊扣七夕,格調上用飄逸超曠取代纏綿悱惻之風,讀來深感詞人的超凡脫俗以及卓而不群的姿態。
  • 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時間:2020-08-24 12:08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七夕是幾月幾號星期幾? 七夕節的由來及起源了解一下 立秋匆匆過,轉眼是七月。
  • 牛郎織女傳說的起源與流布
    幾乎每一個中國人,在童年時期的某一個七夕之夜,都有偎依在母親(或祖母、或外婆)的身邊,聽講牛郎織女傳說的美好記憶。聽完故事,常常還會在大人的指點下,仰望滿天繁星,尋找銀河邊那顆最明亮的織女星,以及銀河東邊與織女星隔河相望的牽牛星。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就已經有了牛郎織女傳說的雛形。《詩經·小雅》中的《大東》寫道:「維天有漢,監亦有光。
  • 「七夕節」的主人公牛郎織女到底是個怎樣的傳說?
    「七夕節」在中國也算是個不大不小的節日,喜歡這個節日的大多是情侶,夫妻。有關「七夕節」的傳說,最能讓人信服的主人公就是「牛郎織女」了。最早把牛郎織女說成是夫婦的是在《洛神賦》中,書中還說了牛郎織女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相會一次。不過,人們還是有疑問的,為什麼牛郎織女是夫婦,卻只能每年相見一次呢?傳說之一早先,織女和牽牛隻是宇宙中距離較近的兩顆星宿。
  • 傳統節日七夕節,一「夕」數變,七夕傳說的古今詮釋
    傳統節日伴隨著相關傳說,除了為過節提供一個名義上的理由,也能為節日增加想像的空間。在中國,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節日傳說大概就是五月五端午節的屈原,七夕的牛郎織女,以及中秋的嫦娥奔月傳說了。透過校園課程的灌輸,一般大眾全盤接受,習以為常,很少有人去考究傳說與節日習俗之間到底有什麼因果關係。
  • 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起源於南陽,你知道嗎?
    今天是七月七,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情侶們一對一對地都出去約會了,小編只能默默啃著狗糧在碼文。回到正題,大家都知道七夕節源自於牛郎織女的悽美愛情故事,普遍認可的七夕節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朝。那麼還有一個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七夕節牛郎織女的故事發生在哪裡呢?
  • 七夕2019年是幾月幾日 七夕節具體時間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2019年七夕是幾月幾日_七夕節具體時間_七夕的起源簡介
    2019年七夕即將來到,很多人都已經開始準備七夕禮物了,但是也有些人不知道七夕的具體時間,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2019年七夕是哪天?七夕具體時間   七夕的來源簡介: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節-中國傳統節日
    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情人節,這一天,有無數的玫瑰和浪漫,但是回到最初,也許戀人們最想要的還是牛郎與織女那份無論貧窮貴賤的真情。
  •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節由來10字20字30字
    七夕的故事或傳說簡短100字  七夕故事版本一(100字版本)  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來源於牛郎織女天河配的神話故事。牛郎和織女,每到農曆七月初七,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姑娘們就會來到花前月下,抬頭仰望星空,尋找銀河兩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希望能看到他們一年一度的相會,乞求上天能讓自己能象織女那樣心靈手巧,祈禱自己能有如意稱心的美滿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節。  七夕故事版本二(牛郎織女傳說詳細版)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
  • 精美圖話七夕由來,名稱變化、起源發展!
    01農曆七月七牛郎織女鵲橋會七夕原稱乞巧節,又叫女兒節,是古代未婚女子向上天乞巧的節日。02七夕節日第一起源:星象崇拜牛郎織女傳說也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是男耕女織,正是中國社會基石家庭分工的寫照。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 七夕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在日本、韓國以及越南是如何過七夕節的
    七夕節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發源於中國,在部分受中華文化影響的亞洲國家如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等也有慶祝七夕的傳統。那麼他們是如何傳承中國的七夕節的?一、日本主要祈願日本人也有過七夕節的傳統,他們稱「七夕祭」。日本的「七夕節」源自中國,據稱在奈良時代傳入。
  • 七夕節乃是中國傳統節日,是什麼時候被大家認為是情人節的
    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從而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更是產生了「中國情人節」的文化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