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東西南北的來歷嗎?看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東西南北,是最基本的地理方位。那麼,你知道東西南北的來歷嗎?人們是如何確定哪裡是東方,哪裡是西方,以及南方和北方的呢?
東:太陽升起的地方
現在的「東」是簡化演變之後的字體,在《說文·東部》中曰「從日在木中」,意思是太陽剛剛升起在林木中透出光亮。甲骨文的「東」中間一個日字,代表太陽,上下是木字,表示樹木間的太陽。因此,太陽升起的方向就是東方。「東」的發音與「動」相似,表示太陽一出來,萬物萌動,恢復了生機。
西:飛鳥棲息的地方
西與東相對應,是太陽落山的方向。古人觀察到太陽落山的時候,萬物歸於肅靜,飛鳥,雞鴨等動物都回到了窩裡休息。因此「西」在甲骨文中很像一個鳥窩,表示小鳥歸巢的地方。而且西與「息」同音,棲息,休息。《歸去來辭》寫道,「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南:面朝的方位
早晨面對太陽,右手的一邊就是南方。在甲骨文字形中,「南」是之類的樂器,南本義指樂器。《詩·小雅·鼓鍾》:「以雅以南。」下面有一個小人的形狀,是巫師敲鼓的含義,巫師敲鼓的時候面對著太陽,表示向天祈福。「南」一開始的發音是「面」,後來演變為「南」。
北:背靠的方位
早晨面對太陽,左手的一邊就是北方,與「南」相對。甲骨文中的「北」是兩個人背靠背,「說文」曰「從二人相背」。而北與「背」同音。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為南北之北。
因此,我們今天有面南背北,左東右西的說法。有趣的是「東西南北」還是一個成語,該成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東西南北,誰敢安處」。意思是指四方、到處、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例如《禮記·檀弓上》寫道「今丘也,東西南北之人也」。該成語也指人到處漂泊,行蹤不定。例如《人境廬詩草自序》寫道「後以奔走四方,東西南北,馳驅少暇」。
往期回顧:
關於端午節的冷知識,看看有沒有你不知道的?
炊餅不是餅,嘎飯不是飯,古典名著裡那些繞暈你的食物名稱!
司空見慣的撲克牌,原來藏著這麼多的秘密!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是說人極度自私嗎?據說原意正好與之相反!
你知道八拜之交嗎?原來「如膠似漆」說的並不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