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喀則市18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2020-12-1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網11月3日拉薩電(記者達窮 華旦尼瑪)3日上午,日喀則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上,日喀則市副市長、日喀則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雲寶介紹了相關情況,日喀則市新聞發言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 日喀則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全市1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69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18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過去五年,日喀則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扶貧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堅持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打破傳統行業部門資金使用方式,統籌整合中央、自治區及市級涉農資金184.79億元(其中,市本級整合資金7.81億元)集中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補齊補強影響脫貧攻堅質量成色的短板弱項;鼓勵金融機構對接扶貧項目、加大信貸投放,累計發放各類貸款96.42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160筆、19.32億元,基建類項目扶貧貸款67筆、56.56億元,扶貧小額貸款4.80萬戶、20.54億元),為決戰決勝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特色扶貧產業快速發展。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突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全力發展壯大珠峰扶貧產業,累計開工建設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犛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遊、商貿流通、民族手工、生態苗圃等特色產業項目394個,受益貧困群眾10.95萬人;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等運作模式,培育扶貧龍頭企業46家,建設扶貧車間196個,發展農牧民專合組織6591家,42萬餘名群眾入股合作社,珠峰扶貧產業與農牧民群眾的利益聯結越來越緊密。

三、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大力推進「十項提升」工程,阿里電網聯網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穩步推進,「三區三州」供電項目已完工,96.6%的鄉鎮和84%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自治區標準,行政村居通訊工程全面完工,鄉鄉通寬帶網絡已經實現,村居衛生室全面覆蓋,鄉鎮附設幼兒園全部建成,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鄉有綜合文化中心(站)、村村有農家書屋。圍繞群眾關心的飲水安全、住房安全問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3001個、惠及全部貧困群眾,2016-2019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2020年涉及6074戶動態新增4類重點對象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的改造任務,也將於年底全面完成。

四、搬遷群眾生活明顯改善。針對地方病高發、自然災害頻發、生態脆弱、深山峽谷、高寒牧區等生存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滯後地方的貧困群眾,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32個集中安置點、14個分散安置區住房建設任務全部完成,16881戶70045名貧困群眾全部喜遷新居,並通過穩定入住、產業配套、專合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組建、公共服務、基層組織覆蓋、群眾滿意度「6個100%」的後續扶持措施,堅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五、貧困群眾收入穩定增長。通過深化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群眾收入等「增收十條」措施,大規模開展種養殖、民族手工、建築施工等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建立各級政府、施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之間「六位一體」的勞務輸出模式,讓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有了穩定就業和穩定收入,積極參與到家鄉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建設中,累計完成貧困群眾培訓864期、2.91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0.95萬人次、勞務創收10.85億元,2018年-2020年畢業的2053名貧困大學生實現就業1995人、就業率97.2%,2019年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80.22元,相比2015年增長372.14%,年均增速47.41%。

六、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大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面實行15年免費教育、免費職業教育,市級統籌資金2537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大學生1.16萬人次,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問題有效解決;「健康日喀則」工程紮實推進,「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全面落實,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均達到了自治區標準,創新「1+4」(對目標人群每年體檢篩查一次,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籤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治癒疾病退出一批)健康扶貧工作模式,貧困患者參保率、健康體檢率、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籤約率、重病救治率達到100%,實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9.29萬人次;堅持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充分發揮政策性扶貧兜底保障作用,落實農村低保資金4.37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1.66萬人次,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1.43億元、受益10.69萬人次,落實臨時救助資金4760.42萬元、受益1.63萬人次,堅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七、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始終堅持堅持「管肚子」與「管腦子」並重、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當主體,廣泛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巡迴宣講、「千名黨員幹部入戶大宣講」行動,紮實抓好感恩奮進教育,累計開展宣講16.9萬餘場次、受教育群眾1107萬人次。指導完善村規民約,組織農牧民運動會、珠峰扶貧產業大賽、「五比」競賽、「勤勞致富人家」評比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特別是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整合資金5636.13萬元,對自覺發展生產、自主脫貧致富的3萬多貧困群眾進行獎勵,在農牧區持續掀起了比學趕超、爭先致富的濃厚氛圍,貧困群眾精氣神發生了明顯變化。

八、脫貧攻堅力量廣泛凝聚。援藏四省市、兩企業堅持「兩個80%」,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人才扶貧,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碩果纍纍,各種公益活動走進群眾,專場招聘、崗位專招讓貧困家庭大學生穩定就業;定點扶貧單位認真履職,幫助貧困鄉鎮發展扶貧產業項目326個、集體經濟項目142個;各類企業主動參與「百企幫百村」,投入資金1.91億元,幫扶貧困村居1291個,受益貧困群眾6.08萬人;「4321」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成效明顯,3.4萬名幫扶幹部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51萬件,形成了多方參與、全力支持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中國日報西藏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重慶18個貧困區縣全部脫貧摘帽
    重慶18個貧困區縣全部脫貧摘帽 2020-10-10 17:49:44 、4個市級貧困區縣全部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有效解決;1919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動態識別的185.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已脫貧182.6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7.1%降至0.12%。
  • 四川甘孜州建州70年:18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
    劉忠俊 攝四川甘孜州建州70年:經濟總量增長超1140倍 18個貧困縣(市)全部摘帽中新網成都9月11日電 (王鵬 劉忠俊)今年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建州70周年。11日,四川省政府新聞辦在成都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當地7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 西藏日喀則發布「十三五」成績單
    資料圖 趙朗 攝中新網拉薩12月17日電 (趙朗)17日,日喀則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在西藏拉薩召開,發布會從脫貧攻堅、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生態環境等八個方面介紹了「十三五」期間,日喀則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 西藏日喀則「十三五」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12月17日,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日喀則市「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日喀則市副市長鄧江陵通報了相關情況。鄧江陵介紹,五年來,日喀則市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18個縣(區)全部摘帽,1669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17.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五年來,日喀則社會局勢和諧穩定,脫貧攻堅成果豐碩。
  • 重慶市18個貧困區縣3年內分批「摘帽」
    重慶市18個貧困區縣3年內分批「摘帽」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09-15 09:02 來源: 重慶日報重慶市出臺精準扶貧實施意見 18個貧困區縣3年內分批「摘帽」《意見》為18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區縣列出了「摘帽」時間表,從今年起至2017年,18個貧困區縣將分批整體脫貧。 記者看到,這些措施分為基礎設施、產業、教育、人口轉移、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醫療衛生、低保、金融、結對幫扶、組織領導等10大類,條條是「乾貨」,以進一步推動政策、資金、力量向貧困區縣、貧困村、貧困戶聚集。
  • 全國17個省區市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至此,我國累計有雲南、新疆、安徽等17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實現全部脫貧摘帽。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是雲南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雲南省扶貧辦副主任 施榆兵:全省現行標準下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全面脫貧,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全省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 湖南省貧困縣全部摘帽 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解決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湖南省貧困縣全部摘帽本報長沙3月3日電 記者劉麟 謝瑤報導:湖南省人民政府2日對外發布《關於同意邵陽縣等20個縣市脫貧摘帽的批覆》,經過第三方實地評估檢查,邵陽縣、隆回縣、洞口縣等
  • 甘肅廣西等21個省區市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原標題:甘肅、廣西等21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中新社北京11月21日電 (記者 阮煜琳)甘肅省政府21日宣布,甘肅全省75個貧困縣已全部摘帽退出。截至目前,中國甘肅、廣西、四川、雲南、新疆、安徽、江西、青海、西藏、內蒙古等21個省區市的貧困縣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 全國已有15個省區市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新京報訊(記者 李傲)4月29日,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關於蕭縣等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的公告。至此,安徽省31個貧困縣(區)全部實現脫貧摘帽,也是全國第15個全部脫貧省份。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的意見》以及省委、省政府《關於建立扶貧對象退出機制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安徽省2019年貧困縣退出實施方案》(皖扶組〔2019〕21號)規定,經縣級申請、市級初審、省級核查(包括第三方專項評估檢查)和公示等程序,蕭縣等9個縣(區)符合貧困縣退出標準。
  • 楚雄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0.46%
    昨天(8月11日)上午,記者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楚雄彝族自治州貧困發生率已經從12.25%下降到0.46%。楚雄州位於雲南省的地理中心,全州有8個縣納入國家連片特困地區,是烏蒙山片區和滇西邊境片區扶貧開發重點區域,也是雲南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
  • 雲南楚雄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貧困發生率降至0.46%
    韓帥南 攝中新網昆明8月11日電 (韓帥南)記者11日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新聞發布會楚雄州專場上獲悉,雲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4年底的88733戶333825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2903戶8331人,貧困行政村從644個減少到1個,25個貧困鄉鎮全部退出,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貧困發生率從12.25%下降到0.46%。
  • 西藏日喀則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馬縣委書記李仁新:脫貧摘帽,新...
    2015年底,西藏日喀則康馬縣47個行政村均為貧困村,貧困人口937戶411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900元,貧困發生率高達21.52%。  2018年,經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康馬縣群眾對「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滿意度達到99.47%。
  • 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成都11月17日訊(記者 鍾華林) 17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昭覺縣、美姑縣等7個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被稱為「中國最貧困角落」之一的四川大涼山整體擺脫貧困,四川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也是我國最後消除奴隸制的地區之一,當地少數民族被稱為「直過民族」。加之交通不便、氣候惡劣等各種因素交織,涼山州17個縣市中一度有11個縣為深度貧困縣,貧困人口達97萬人。
  • 八十八個貧困縣全部摘帽 雲南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本報昆明12月8日電 (記者張帆、楊文明)12月8日,記者從國新辦在昆明舉行的雲南脫貧攻堅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雲南省實現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8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8502個貧困村全部出列,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困擾雲南千百年的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 「十三五」以來日喀則市經濟社會發展:珠峰腳下鋪展幸福畫卷
    「十三五」以來,日喀則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讓連綿的山脈不再成為阻隔城鄉協調發展的一道道鴻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絕對貧困基本消除,截至2019年底,日喀則市已實現18個縣(區)全部摘帽,1669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17.3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 彩雲之南揮別千年貧困——寫在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之際
    會澤縣鍾屏社區搬遷點 鎮雄、廣南……最後9個縣市退出貧困縣序列!11月14日,雲南正式公告這一消息。至此,雲南8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貧困縣序列,貧困群眾告別絕對貧困。這也昭示著,這個貧困縣數量曾居全國第一的省份,歷史性地告別了延續千年的絕對貧困。
  • 甘肅75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
    11月21日上午,甘肅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宣布隴南市宕昌縣、定西市通渭縣等8個深度貧困縣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甘肅全省75個個貧困縣全部摘帽退出貧困縣序列。甘肅是全國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全省共有75個貧困縣,其中58個是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貧困縣,17個是省定插花型貧困縣。黨的十八大以來,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到2019年底,有67個縣陸續摘帽退出,剩餘8個縣未退出,分別是:臨夏州的東鄉縣、臨夏縣,隴南市的宕昌縣、西和縣、禮縣,定西市的通渭縣、岷縣,慶陽市的鎮原縣,全部是深度貧困縣。
  • 黑龍江28個貧困縣全部退出摘帽
    央廣網哈爾濱2月28日消息(記者喬仁慧)近日召開的黑龍江省政府常務會批准延壽、拜泉、林甸、海倫、青岡5個貧困縣(市)摘帽退出,並向社會進行公告。這是黑龍江省最後一批退出貧困序列的5個國家級貧困縣。至此,全省20個國家級貧困縣、8個省級貧困縣全部退出摘帽。
  • 西藏25個縣(區)實現脫貧摘帽
    新華社拉薩10月6日電(記者春拉、張京品)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扶貧辦獲悉,經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第三方評估機構專項評估檢查,並報請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同意,西藏2017年申報脫貧的25個縣(區)符合貧困縣(區)退出條件,實現脫貧摘帽。至此,西藏脫貧摘帽縣(區)達30個。
  • 四川甘孜州成立70年:18個貧困縣(市)全摘帽 高原天塹變通途
    2019年,全州經濟總量達388.46億元(人民幣,下同),是1950年的1142.5倍;18個貧困縣(市)全部脫貧摘帽。甘孜州成立於1950年11月24日,是中國建立的專區級少數民族自治州,地處川、滇、藏、青交界處,總面積15.37萬平方公裡,轄18個縣(市),常住人口120萬人,其中藏族人口佔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