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1月3日拉薩電(記者達窮 華旦尼瑪)3日上午,日喀則市脫貧攻堅成果新聞發布會在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上,日喀則市副市長、日喀則市脫貧攻堅指揮部副指揮長張雲寶介紹了相關情況,日喀則市新聞發言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據介紹,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 日喀則市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全市16.9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669個貧困村居全部退出、18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
過去五年,日喀則市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成績主要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扶貧資金投入不斷加大。堅持扶貧項目優先安排、扶貧資金優先保障,打破傳統行業部門資金使用方式,統籌整合中央、自治區及市級涉農資金184.79億元(其中,市本級整合資金7.81億元)集中用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決補齊補強影響脫貧攻堅質量成色的短板弱項;鼓勵金融機構對接扶貧項目、加大信貸投放,累計發放各類貸款96.42億元(產業精準扶貧貸款160筆、19.32億元,基建類項目扶貧貸款67筆、56.56億元,扶貧小額貸款4.80萬戶、20.54億元),為決戰決勝注入了強勁動力。
二、特色扶貧產業快速發展。始終把產業扶貧作為保證脫貧質量的根本之策,突出產業扶貧的基礎性、穩定性、持續性、普遍性作用,全力發展壯大珠峰扶貧產業,累計開工建設青稞飼草、珠峰綿羊、珠峰犛牛、綠色蔬菜、精深加工、文化旅遊、商貿流通、民族手工、生態苗圃等特色產業項目394個,受益貧困群眾10.95萬人;大力推廣「公司+合作社+貧困戶」「公司+產業基地+貧困戶」等運作模式,培育扶貧龍頭企業46家,建設扶貧車間196個,發展農牧民專合組織6591家,42萬餘名群眾入股合作社,珠峰扶貧產業與農牧民群眾的利益聯結越來越緊密。
三、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提升。堅持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硬任務,大力推進「十項提升」工程,阿里電網聯網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穩步推進,「三區三州」供電項目已完工,96.6%的鄉鎮和84%的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通暢率達到自治區標準,行政村居通訊工程全面完工,鄉鄉通寬帶網絡已經實現,村居衛生室全面覆蓋,鄉鎮附設幼兒園全部建成,縣縣有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鄉鄉有綜合文化中心(站)、村村有農家書屋。圍繞群眾關心的飲水安全、住房安全問題,實施農村安全飲水項目3001個、惠及全部貧困群眾,2016-2019年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部完成,2020年涉及6074戶動態新增4類重點對象和地震高烈度設防地區農房抗震的改造任務,也將於年底全面完成。
四、搬遷群眾生活明顯改善。針對地方病高發、自然災害頻發、生態脆弱、深山峽谷、高寒牧區等生存環境惡劣、發展條件嚴重滯後地方的貧困群眾,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232個集中安置點、14個分散安置區住房建設任務全部完成,16881戶70045名貧困群眾全部喜遷新居,並通過穩定入住、產業配套、專合組織和集體經濟組織組建、公共服務、基層組織覆蓋、群眾滿意度「6個100%」的後續扶持措施,堅決讓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五、貧困群眾收入穩定增長。通過深化勞動力轉移培訓增加群眾收入等「增收十條」措施,大規模開展種養殖、民族手工、建築施工等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建立各級政府、施工單位、勞務派遣公司、勞務合作社、村居勞務經紀人、勞動力之間「六位一體」的勞務輸出模式,讓具備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有了穩定就業和穩定收入,積極參與到家鄉的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等建設中,累計完成貧困群眾培訓864期、2.91萬人,實現轉移就業10.95萬人次、勞務創收10.85億元,2018年-2020年畢業的2053名貧困大學生實現就業1995人、就業率97.2%,2019年貧困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8380.22元,相比2015年增長372.14%,年均增速47.41%。
六、社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大力改善貧困地區辦學條件,全面實行15年免費教育、免費職業教育,市級統籌資金2537萬元、資助貧困家庭和農村低保家庭大學生1.16萬人次,適齡兒童少年失學輟學問題有效解決;「健康日喀則」工程紮實推進,「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全面落實,醫療衛生機構、技術人員、服務能力均達到了自治區標準,創新「1+4」(對目標人群每年體檢篩查一次,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籤約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治癒疾病退出一批)健康扶貧工作模式,貧困患者參保率、健康體檢率、大病集中救治率、慢病籤約率、重病救治率達到100%,實施困難群眾醫療救助9.29萬人次;堅持應納盡納、應保盡保,充分發揮政策性扶貧兜底保障作用,落實農村低保資金4.37億元、惠及困難群眾21.66萬人次,落實殘疾人兩項補貼1.43億元、受益10.69萬人次,落實臨時救助資金4760.42萬元、受益1.63萬人次,堅決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不能掉隊。
七、群眾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始終堅持堅持「管肚子」與「管腦子」並重、激勵與約束相結合,引導貧困群眾在脫貧攻堅中唱主角、當主體,廣泛開展「四講四愛」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積極開展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團巡迴宣講、「千名黨員幹部入戶大宣講」行動,紮實抓好感恩奮進教育,累計開展宣講16.9萬餘場次、受教育群眾1107萬人次。指導完善村規民約,組織農牧民運動會、珠峰扶貧產業大賽、「五比」競賽、「勤勞致富人家」評比等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活動,引導貧困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特別是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整合資金5636.13萬元,對自覺發展生產、自主脫貧致富的3萬多貧困群眾進行獎勵,在農牧區持續掀起了比學趕超、爭先致富的濃厚氛圍,貧困群眾精氣神發生了明顯變化。
八、脫貧攻堅力量廣泛凝聚。援藏四省市、兩企業堅持「兩個80%」,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人才扶貧,教育、醫療人才組團式援藏碩果纍纍,各種公益活動走進群眾,專場招聘、崗位專招讓貧困家庭大學生穩定就業;定點扶貧單位認真履職,幫助貧困鄉鎮發展扶貧產業項目326個、集體經濟項目142個;各類企業主動參與「百企幫百村」,投入資金1.91億元,幫扶貧困村居1291個,受益貧困群眾6.08萬人;「4321」黨員幹部結對幫扶成效明顯,3.4萬名幫扶幹部為群眾辦實事好事3.51萬件,形成了多方參與、全力支持的大扶貧工作格局。(中國日報西藏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